二戰美軍為何突飛猛進超越英德日蘇呢?

二戰時期美軍在歐陸和太平洋戰場上的壓倒性優勢,
讓同時期的列強都被美軍突飛猛進的軍工產業徹底顛覆,可謂戰史上的奇蹟。

然而,美軍在十九世紀初到二戰前期,軍工產業並不會特別發達。
論陸軍,美軍當時遠不如德國與蘇聯,鐵血革命紀律、金字塔式的以黨領軍、
坦克與砲兵的質與量也比美軍來得雄厚許多。
論海空軍,美軍當時也遠不如英國與日本,英國與日本的造艦工藝也是巔峰造極的,
包含主力艦、巡洋艦與航空母艦,加上英日兩國永不停歇的殖民侵略擴張,
海陸空協同登陸戰力也令各國刮目相看。
在美國P-38閃電式與P-51野馬式戰鬥機,以及B-17空中堡壘與B-29超級堡壘問世前,
英國的噴火式、颶風式戰鬥機,斯特林、蘭開斯特轟炸機,
以及日本的零式、九九式艦載機、川西二式飛艇、吞龍轟炸機,
都比捲入二戰前的美軍各型戰鬥機與轟炸機先進許多;
後來美國有了F4U海盜式、F6F潑婦式、TBF復仇者等艦載機,
才顛覆了日本既有的海空優勢。

日本和蘇聯之間的諾門罕戰役,讓日本人領悟到戰鬥民族的兇殘,方才向蘇聯求和,
並轉向矛頭挑釁當時海空軍皆薄弱的美國。
直到二戰戰後,美國成功試爆了原子彈並實際轟炸長崎、廣島,迫使日本投降。
對日本而言,真正讓日本輸得心服口服的無非是美俄兩國......

為何美國在短短不到五年之內,就發展了比英國日本還先進的海空軍,
以及比德國蘇聯還壯盛的陸軍呢?其中有什麼原因呢?
文章關鍵字
簡單講:愛國心......珍珠港事件發生前,美國政界對於戰爭的態度曖昧.....因為衡量國內軍工產值與經濟現況......賭一把心態,也順便看能不能徹底從經濟大蕭條恢復......

英國,中國可是一船一船的金子往美國運,換軍火,,,,,加上民間工業生產單位轉而大量生產軍需

老美的軍事科技...由政府提出要求,民間廠商競標.....得勝者在依測試與使用上修改,羅斯福大力推行戰爭公債....以致武器發展日新月異....加上歐洲逃難到美國的科學家.....所以

世界意唱 wrote:
二戰時期美軍在歐陸和...(恕刪)


外星人
美国军力的突飞猛进主要原因:1、二战期间接纳了大量的躲避欧洲战火的欧洲科学家,今天你在物理课本上看到那些大名鼎鼎的科学家,有很多都是这个情况。2、二战结束后,美国对德国进行了大洗劫,德国的科学家团队通通被美国接收。

美國本身態度轉變吧 一開始也是抱持不沾鍋主義 後來看事情大條了不得不跳進去 再加上英國的科學家協助 當時英國的科技也是很進步的 美國本身就有底子 如果全力投入就不同凡響的

世界意唱 wrote:
二戰時期美軍在歐陸和...(恕刪)


51區!
其實是沒有超越很多.

到後期.... 因為德日的戰略資源/工廠都被美軍轟炸掉/封鎖/凍結.... 生產力趕不上耗損率.
1941年日軍發起太平洋戰爭(不是大東亞戰爭). 日軍空母約10多艘.戰艦加重輕巡洋艦約30艘.驅逐艦約100多艘.而美軍放在太羊洋的船艦不多也舊,那時的船隻都放在大西洋上.

等珍珠港事件後..美軍看到空母的戰力後..一年間空母數量增加到10倍多.平均3個月3-5艘輕型空母就下水上陣,潛艦也是大量製造. 美軍那時打消耗戰,因工廠設在美國本土,戰線在歐亞洲.. 所以美軍的思維是要人不要設備... 台日是要人也要設備....所以打消耗戰時阿兵哥是最寶貴的資源. 只要人不死,東西再造就有. 人一旦死了,訓練是有難度的. 看德日軍後期的阿兵哥戰力就知.

另一點就是...希特勒的種族政策...造成猶太人大量往美國/英國去. 工業革命後的科技,猶太人是佔滿多頁.
所以原子彈的試爆美軍就是比希特勒早幾個月.

大型戰爭...基本上都是在打消耗戰. 就連戰爭型態的online也強調這點. 與其正面對決,倒不如先打下工廠.然後再正面對決.


那現在....因當年的人材/資訊在戰後被美蘇瓜分, 成就美蘇強國的基礎.但後蘇垮台後...就剩這流氓.
基礎工業紮實

兩次大戰間的富豪是哪些人?

鋼鐵業與運輸業鉅子

當這些機器轉動下去時

源源不絕的武器就生產出來了

至少從日本的角度來看, 只有山本五十六看出美國當時隱藏在民間的可怕動力

至於人才, 不用等到二戰

一戰時避禍的歐洲人就自動大量移往美國

在各領域提升美國社會的素質
光是傳說中的匿踨X戰機

這X戰機科技領先各國一個世紀

ModelASF wrote:
51區!...(恕刪)
20世紀初,世界的科學重心在歐洲,尤其是德瑞英法義奧荷比盧丹這幾個國家,老牌科學家都是出自這裡,這個時候的美國基礎科學界只能說是初生之犢剛要開始施展拳腳而已,一些本土年輕的新銳科學家正是因為有這些歐陸老牌前輩的引導而創造出更多的不可能跟發現。在那個年代有更多的技術專業人員因為北美相對安全的環境而移民美國。1900年前後的美國人整體素質水準可以說是因為歐陸人才的流入大大的不同。


費米>原子彈>義大利人
歐本海默原子彈>德裔猶太人
尼爾斯·波耳>曼哈頓計畫>丹麥人
氫彈>愛德華·泰勒>匈牙利人
Alexander Procofieff>P-47設計者>俄國
John Garand>M1步槍>加拿大人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