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繪製3D圖,分享我對陶瓷製台形濾杯(或稱扇形濾杯)內部結構的一個觀察,杯底肋的設計方式和萃取效率有相當大的關係。
藍色圖是一線濾杯結構,最早開始使用這種設計的是Melitta,後來在Bonmac、UN caef、Zero Japan以及許多濾杯都可以看到這種結構,黃色圖則是三洋濾杯結構,三洋濾杯是因為田口護的巴哈咖啡館使用而有名。

一線濾杯與三洋濾杯的差異

濾紙接觸水之後會軟化伏貼在濾杯內,這兩種結構的肋對於濾紙底部與濾杯的孔之間可以拉開一些間隙,減少積水,所以在萃取咖啡液的過濾速度有幫助。

以下希望有玩台形濾杯的朋友能發表一些相關的經驗與意見。

caferedbean wrote:
以繪製3D圖,分享我...(恕刪)


您真有心,感謝分享。

這樣看應該比較容易想像,我有把肋和孔位置效果放大一點。
這樣看起來好清楚啊
是用什麼軟體畫的呢?
謝謝分享~
我用3D繪圖軟體Pro/E畫完,再上色的。
今天傍晚 Zero Japan 濾杯(S) 和 Takahiro 0.9L 同時到家門

試了一下這隻新濾杯

豆子:Hunapu (中淺焙)
濾紙:三洋濾紙
磨豆機:小富士 (刻度 4 )
手沖壺:Takahiro 0.9L
水溫:約 85~87
沖泡方式:順時針繞圈,有斷水,但悶蒸時手不穩,沒有很成功

我試著描述一下喝起來的感受

果香味沒有被我釋放出來,酸味偏高,但喝下去後,回甘很足

喝起來和三洋濾杯是頗不同

我想這隻 Zero Japan 一線雙孔濾杯在使用上我還得多下功夫去揣摩才行

我的感覺是它的流速好像比三洋濾杯快上一些些 (如有錯誤,請糾正)

讓我再喝它個幾杯,看看會不會觀察比較準確一些


ps.
這隻濾杯從日本下訂 + 國際快捷空運 (EMS) 只要國內售價的 50%
到貨時間約略比國內便利商店取件慢一點點
算是 C/P 值還滿高的一個選擇
今天中午研究室再來一杯,磨豆機改小飛馬,其餘大致不變

我發現尾段的流速偏慢 (也或許不只尾段)

所以酸味很重,其他的味道也都被壓過去了

所以即使 Zero Japan 一線雙孔

它那一線部位凸起的肋條似乎還是無法達到和三洋濾杯同樣的排水效能

我下次改「不斷水」試試

palmeira.sq wrote:
今天中午研究室再來一...(恕刪)


小弟來個扇型白陶瓷濾杯疊疊樂



最底下是Melitta單孔,中間是三洋雙孔,最上面是Kalita三孔...都好用

小飛馬原廠刀盤磨中淺培容易遇到的問題是細粉多,粉磨太細容易產生泥狀的咖啡渣

這泥狀的咖啡渣會讓湯汁流速極慢,換哪個濾杯也是一樣

未改刀盤前我磨Yirgacheffe用刻度3.5就很常見泥狀的咖啡渣,磨粗一點刻度4就改善了

小弟都是不斷水沖法,而且水完全滴漏完前就會把濾杯移開,所以尾段流速對我影響不大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oDwDd_Loak

沖淺培水溫可再拉高一些到88~92度,如果覺得太酸,我不管深淺培一律壺內溫度90度沖泡

請問您用Zero Japan S搭配的濾紙是哪一款?
如果是萃取效率比較高的濾紙,比如三洋產業的針葉樹濾紙或者三洋產業的麻濾紙,Zero Japan的速度比三洋101濾杯慢一點點,但如果是萃取效率較差的濾紙,就沒有太大的差異,甚至三洋的濾杯會慢一點點。


palmeira.sq wrote:
今天中午研究室再來一...(恕刪)
caferedbean wrote:
請問您用Zero Japan S搭配的濾紙是哪一款?
如果是萃取效率比較高的濾紙,比如三洋產業的針葉樹濾紙或者三洋產業的麻濾紙,Zero Japan的速度比三洋101濾杯慢一點點,但如果是萃取效率較差的濾紙,就沒有太大的差異,甚至三洋的濾杯會慢一點點。


噫~ 我用的是三洋的濾紙,但材質我就沒注意到說

是生活工場買到的那款,最近都拿來用在扇形濾杯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