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接觸咖啡烘培時,啥都不懂也不知道抽風排銀皮是啥玩意,啥是一爆二爆等等,等到有些接觸這個領域後又開始關注溫度時間的變化,能想到的每項參數都加以紀錄,嘿嘿 我是懶惰的人記了一陣子又犯懶不記了,過了些時間又聽到有烘培曲線這回事,又起了關注之意不過這次要電腦自己記我才不記,且年紀大記不住又太辛苦了。

我想曲線不同味道應該會有些微的差異吧 ?像炒高麗菜一樣怎麼炒都應該會有高麗菜的味道,只是瓦斯火力不同會造成口感上的差異及味道些微的變化,但也不至於把它炒成小黃瓜的味道吧?我是這樣理解的不知01內的高手如何看待烘培曲線的呢 ?

俺用FIR-150HATT 炒了一盤肯亞AA的豆子設備跟曲線圖如下
紅色曲線是代表火力大小的調整,想炒出不太酸的味道但又想保留原本的香氣味道。






我想的咖啡烘培曲線???
我想的咖啡烘培曲線???
文章關鍵字
使用的設備資料,Fir-150HTT透明+觸控+藍芽+筆電+記錄曲線軟體,設備圖如下



jordan.yu wrote:
使用的設備資料,Fi...(恕刪)

加上可控制轉速馬達和風扇的版本什麼時候登場
我真是越來越貪心

bakafish wrote:
加上可控制轉速馬達和...(恕刪)


講實話個人覺得這種機器樂趣成份居多的情況下,固定轉速去探討溫度影響大概就是極限,要再
往上機器構造也不可能是這樣子,那樣的意義才會大
Agogo13 wrote:
講實話個人覺得這種機器樂趣成份居多...(恕刪)

我倒不這麼認為
過去大家的想法可能就是越大台,看起來越專業,烘出來的越讚
但有沒有想過為什麼?

就像咖啡店裡用的大型商用級咖啡機,沖煮出來的咖啡就比家用級的好喝
為什麼?
了解原因之後,去除商用級咖啡機一小時必需供應數百杯咖啡這項能力
也可以設計出在沖煮少量杯數的前提下不輸商用級的小型准商用級咖啡機
烘豆機是不是也可以有這種情況,我不清楚,但我覺得可以是一個新的思考點
以前的人沒想過高檔咖啡機與烘豆機可以走入家庭,好料都做在大型機器上營業用
近年來生活型態改變,高檔咖啡機已經先一步小型化走入家庭
高檔烘豆機未必不可(當然也未必可,我想設計機器的廠商應該比網路上的眾多玩家懂)

也許機器小,有些外在變因的干擾相對就大,例如溫度就容易受環境因素影響
但這台使用烘焙室全面發熱的技術,我覺得就已經跟市面上一堆小型烘焙機大不相同了
雖然我沒有試過,我也不會烘豆,試了也試不出個所以然來,但我對這台很有興趣

機器小台不一定功能就要陽春
只要使用者願意花錢買這項功能,就有它的市場在
也許買來後馬達和風扇轉速調一調發現好像真的沒什麼影響,只調過一兩次就沒再調過
那又如何?
既然是樂趣成份居多,不如就讓它樂趣到底,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也不錯啊

bakafish wrote:
我倒不這麼認為過去大...(恕刪)


話說風扇是風門?

不是說小台必須陽春是必然的,你所說的陽春的定義又是什麼?一個變因的range假設在這台
可以做到很大且穩定,即使其他的東西簡單固定,難道這樣是陽春?又每個變因都可以調但你讓
他幾乎毫無意義,這樣就叫不陽春嗎?

所以說讓一個變因range很大可以玩到不同的調整明顯對豆子的影響,你要支持這個變因穩定
的調整讓他影響幾乎是固定的,他就歹下很大的功夫了,所以這跟陽不陽春沒關係

因為b你說你沒碰過烘豆機,但我還是說諸如市面上很多很棒但不同設計的烘豆機(日本美國德國)
,他們轉速都是固定的,因為少了這個功能他們是"陽春"嗎?比起國產某些名機風門可調性和影響
都更小,他們是"陽春"嗎?

因為他們都有設計理念,支持他們的設計理念去搭配到的硬體其實是不簡單的

我這邊說得沒有意義就是假設可調的東西很多但你今天一樣這樣的參數出來的東西跟上次不一樣
到底意義何在?假設你要讓人家蒐集調整變因的資料是有意義的,我認為是烘出來的東西是好的下次
照著這樣的紀錄可以複製,烘出不喜歡的東西知道"原來這樣出來的結果是我不喜歡的"

這中間就很需要功夫,這也是為什麼目前某些條件是固定的時候"大"是好的,要"小"可能是更好更貴

我也在想,既然烘焙室全面發熱,假定溫度均勻性比一般熱源來得好,那調轉速的意義在那裡?
nigel0831 wrote:
我也在想,既然烘焙室...(恕刪)

我前幾天有用些關鍵字去查,有人說馬達加速有模擬熱風式的效果
應該是讓豆子在裡面翻攪的速度變快,跟裡面空氣的相對速度變大吧
除此之外我就不知道了


Agogo13 wrote:
你所說的陽春的定義又是什麼?...(恕刪)

我的陽春定義很簡單,純粹只針對功能面
不管調了以後對烘豆有沒有顯著影響
人家有這功能你沒有,那麼你的功能就是比較陽春,有就增加可玩性
調了以後發現不好,或者是同樣的豆子與烘豆方法卻每次烘出不一樣的成果,也就是不穩定
大不了以後不要調就是

陽春不見得不好,功能多也不見得就比較好,這點您已解釋的很清楚
也許真的會有如您所說的不穩定的情況,使得這項設計無意義
但是功能多可玩性就多,沒試過誰知道呢
反正都已經被人定調為樂趣成份居多的機器,再加些可玩性有什麼不好
覺得無意義,不想多花錢,也可以選擇無這項功能的版本啊
bakafish wrote:
我前幾天有用些關鍵字...(恕刪)


所以其實回頭看了你拿咖商用和家用啡機做譬喻對照烘豆機也是不全然符合現實
把咖啡機條件變因列表比對和烘豆機差異甚大,舉例來說家用的情況下煮一杯兩杯
,同型號單頭雙頭,萃取概念相同時煮出來的東西可以是非常接近一樣的,而為何很多
烘豆機只有大廠標榜"我們的x公斤和x公斤"可以經驗複製,有些不行?

而且我文中也沒說過有的功能不穩定調了後bla bla大不了以後不調,而是說把一些固定
功能和可操縱變因去設計到穩定,這中間設計者的心力怎麼分配以及玩家操縱機器做紀錄
的意義

最終我覺得就是能配合設計理念下有用的功能一定是越多越好,沒用和負面的一定就是越少越好
玩的樂趣源自於因為會得到喜悅,東西不穩定反正每次碰運氣我是不覺得那叫可玩性
所以我所說的樂趣成分居多不是說機器就一定是不專業的,而是礙於功能,成本以及產品的
消費者取向我覺得只要能讓明確體驗到"某個功能對於豆子的影響"就可以了,而且
可以是朝以後對更高階機種時讓玩過這台機器的玩家有基本的概念去適應,有基本的概念
加速上手,這是我的想法

呵呵 大家對機器的看法各有不同的角度所以才會有各家說法,沒有好不好只要自己喜歡就好能烘出自己喜歡的豆就是好機器呀。
﹍﹍自己剛開始對烘培機結構原理也不熟,從第1台原型機開始摸索跟接觸才稍稍瞭解到烘培的皮毛,因本身學識不夠無法說出啥大道理,呵呵 說出來會嚇到各位,我只是純粹就以做菜的理念來玩這台機器,做出好得鍋子鏟子等工具但不負責把菜炒的大家都滿意呀,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喜好分佈所以好不好還是交由使用者決定吧,不過從客戶的反應中還沒發現負面說法,可能是俺的客戶80%都是第1次接觸烘豆層次不夠的關係吧。
﹍﹍設計想法是以DIY開放部份給USER發揮創意,(使用者自己想像未完善的部份),其他烘培名詞結構全部取消回歸傳統炒豆(腦袋瓜出現人們拿者鍋鏟炒豆的圖案),給各鍋子跟鏟子而已..不用調風門抽銀皮等等動作概念,使用者只需揮動鏟子其他不用管,因為機器會自動排銀皮跟排氣,至於鏟子鏟快跟鏟慢會有啥差異,呵呵發揮個人創意吧,起碼俺的舌頭沒這麼靈敏口感還行味道就....不怎麼樣了,鏟子是手動的您可以自由意志發揮控制鏟子的快慢呦..呵呵不要罵俺。
﹍﹍現在看到的機器已經演進不知多少回了,反正每次看都會有不同的角度跟想法,現在的呈現是我目前所有的思路呈現,過了1~2年或許想法觀念又不一樣做出來的又會有很大的差異吧?

回歸到題目上,曲線圖中火力/溫升/豆溫是透過電腦紀錄方式具體呈現出來我想表達肯亞豆子的風味,酸味柔和(甜包覆)帶有莓果發酵酒香等等,起碼俺跟周遭親朋好友是喜歡的,所以總結還OK不知是否有更好風味的方式呈現 ?

謝謝各位提供寶貴意見,不過還是多多益善呦。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