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擁有SYM T1的檔車也將近快兩年的時光, 在這段時光裡它確實也陪我體驗不少台灣的美景. 也讓我重拾悠遊山林的暢快.
因為機車對我而言並不是通勤工具, 它所扮演的角色是讓我體驗台灣的工具, 因此一趟出門的里程數都會超過百餘公里. 然而在與家中太座慎重討論後, 決定於9/29 將氣冷檔車換成200 cc的水冷大羊.
除比較舒適外, 對於車車的壽命也相對比較長. (男人想要換車通常都會有一大堆理由...)

就在9/29 當天到家附近的Kymco 機車行後, 嚇然發現之前網路流傳的K-XCT 300i 竟然就大辣辣的擺在店內. (電視上還都沒有看到廣告, 這會兒怎麼店家就開始偷跑了....)

原本還想堅持出門前所規畫好的200 cc NIKITA (我也只有跟太座申請這台的預算), 但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 在我們家族中的高階勸敗員(Mr. B)搧風點火下, 一下說這台比較辣, 一下說可以有路權.....(當然我自己也比較喜歡這一台), 所以就在短短1公里路程內, 一個月前的計畫就這樣翻盤啦...

與老闆談完N 200 & K300的價格後, 立馬回家稟告太座事情原委...然後開始.....在地上打滾耍賴.

沒想到, 超不喜歡戴安全帽的太座難得願意跟我跑這一趟. 太座只用了兩分鐘跟老闆了解狀況後, 竟然跟隔壁的陳董一樣大器的說: 自己決定吧, 看你比較喜歡哪一台.....

當此話一出, 我就像個"餓鬼假小意"的小朋友般, 反而沒有辦法做出決定. 只好告知老闆, 這一切來的太快, 我得好好想想, 下週一再回覆看要N200還是K300, 但T1賣車的程序可以先辦...

接著10/1 告知選定K300, 10/2下班就牽到車了....哈..哈..哈 (大滿足)

下面就是Kymco K-XCT 300i 遲來的開箱文....
為什麼不準時呢...
因為....
因為......
我還沒有拿到大型重機的駕照啦....

原本想說牽N200不用去考照, 這一下變成先決定車種, 10/1 才去報名駕訓班...
網路上已經流傳許多K300的照片, Mobile 01甚至都已經將試駕心得PO出來, 所以開箱就從簡吧...

較俐落且外觀頗有進口大羊的設計感....
(已經有網友去電Kymco客服查證, K300車重為168 kg)
短風鏡在天熱時很不錯, 脖子以上可以吹到風(大叔我身高174cm). 冬天則可能要配全罩式安全帽.

車尾目前還沒有漢堡套件可以使用...但無論如何已經比檔車多了幾個置物空間...
若座在標準騎車的位置上, 雙腳只有前半段腳掌可以同時觸地.
椅墊的設計也跟N200/300不同, 算是可以座得直挺挺的姿勢, 但椅墊泡棉有點薄, 久座屁屁還是會痠痛.


車頭的兩條日行燈...只有在晚上比較明顯, 大白天不易辨識.

H7大燈為左右遠近分離設計. (還沒在晚上騎過, 近燈在地下室算夠亮夠廣)

煞車燈組內共有20粒LED燈泡, 提供白天與晚上足夠的亮度警示.


國產300CC以上才標配的故障燈開關...
四段式可調煞車把手....(這好像不是稀奇的裝備)
雙油門線設計, 避免顧路....(奇怪, 單缸車也作雙油門線的嗎)


漂亮的排氣管護蓋設計, 既美觀又避免被燙傷...

拍照時才發現的後支臂...以前的速克達好像沒有這一個機構.... 哈...大羊車架果然不一樣.....

媲美小S的美臀....(口哨聲....)

上幾代的國產大羊都算是比較會生小孩的, 因為屁屁比較大啊....

網路上大家好像都認為水冷排散熱口只做在大燈旁, 我到是認為腳踏旁的才是主要的散熱處...
不過這次外出都沒感覺有熱氣從這裏或大燈旁散出來...

隱藏式側架設計, 一踢下來就會自動熄火喔....避免跌個狗吃屎...


個人認為比較不恰當的設計, 就是中柱的踏桿跟鏡面烤漆的傳動箱外蓋靠太近了, 一不小心就會踢花烤漆...


最後, 這個有一點醜一的長長檔泥板 & 像海螺外殼的後輪土除真是出人意料的好用....
輾過濕漉漉的路面也不怕噴到背, 甚至只有土除的外緣有一點水嘖而已, 清洗上輕鬆許多.


-------------------------------------------------------------------------------
12/5 update ~~
終於...
10/1報名, 一直等到12/3才能考照...(我們這一期有109位同學耶)

12/2台北還細雨綿綿的, 還好12/3的上午沒有下雨, 順利的在10:37左右通過術科考試.
12/6去駕訓班領到駕照後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帶K300到處去玩耍了

天氣快點放晴吧...快點...快點...快點


-------------------------------------------------------------------------------
12/15 update ~~
約齊了成員, 訂了溫泉會館, 我們要往南投出發啦~~

三重集合, 一紅二黃共四人, 直上台64往台北港轉台61, 這是我第一次騎車跑西濱快速道路.

沒想到am 7:20上路, am 8:30就可以在新竹南寮旁的7-11休息(可能南下順風比較快吧)
原本還擔心西濱高架段吃風會很大, 結果10格的車速就像兜風般愉快...

所花費的車程大約跟開車差不多, 就是風景比開車時美麗許多 ~~

(手機拍的, 若傷眼睛請見諒啊)
去程因為天氣大好, 多以RV方式騎乘, 但可以感受5格前的加速確實比較鈍一點點, 但目前還沒有出現抖的症狀.
5格後油門表現算是線性, 很容易上手滴..

7-11小作休息後, 繼續南下, 10:30台中港達陣 ~~
油表剩下兩格, 需要補充能量與交水費了

在台中市用過中餐後就直上埔里跟其他成員會合....
重點在於隔天回程. 氣象預報台北午後降雨30%, 入夜就變成80%, 因此回程特別有壓力...

沿途西濱上的車友不少, 但車速大多在12格左右, 應該都是老馬識途吧

其中有一段想跟上他們, 但由於尾牌的顏色不同, 變燈後需要2/3 ~ 3/4油門才跟的上 ~~
可能也因為油門催的比較急, 5格前的鈍鈍感就很不明顯, 速度攀升算輕快.
另外通過橋梁伸縮縫時, 雖說一切都在掌握中, 但彈跳感稍大, 有時需要重喬座位位置...
腳部活動空間雖然不大, 一路下來也不覺辛苦(跟街車或仿賽比算輕鬆的).
後面沒有加裝漢堡, 但使用一般擋車油箱上的行李固定網很方便, 椅墊下方邊緣有溝槽可以固定...(不會刮到烤漆, 還可以當作背靠喲..!!)
油耗: 約26km/L(參考用~因為有時RV有時大油門)
-------------------------------------------------------------------------------
2013/7/17 update~~
新車到現在也已經跑了5,400km, 過程中幾次的經驗也順便跟大家分享.
1. 環島時在東岸曾經定速10格跑個1.5~2小時的水溫與傳動都很正常, 沒有問題.
2. 13~13.5格定速15~20分鐘後, 引擎的運作聲音會明顯變大, 換新機油後一切又恢復正常. 事後檢查碗公也都沒有變成七彩鈦色.
3. 西濱帶下坡15格車頭會飄...經過伸縮縫更嚴重

有次剛好有機會騎到HONDA黑鳥時發現, 光用1~3檔(轉速不用超過6000rpm)就可以涵蓋k 300全區域時速


看到有些大大在版上討論300~400cc 黃牌速克達的極速問題, 其實我個人認為放鬆心情享受路權會比較真實...!

-------------------------------------------------------------------------------
2013/9/25 update~~
上星期日上午出去遛車, 在陽明山上的斜坡架車, 因為坡勢左高右低, 所以特別用中柱駕車.
離開時特地先跨坐在車上再小心翼翼的將車往前推, 沒想到....還是倒車了

當車身開始傾斜到一定的角度後, 就算用盡我全身的力氣都無法扶正, 在力氣放盡後讓他慢慢溫柔躺下...
車身外觀共有三處受傷, 右邊腳踏下方的黑色外殼, 更下方的金棕色側殼, 排氣管防燙蓋. 其中以下方黑色外殼比較嚴重一些. 回家後就算用漆筆補漆都還是有點花花的.
詢問車行腳踏下方的黑色外殼索價 NT 1200, 其實不算貴. 這應該也算是國產車的優點之一吧...

以上資訊提供給對此車款有興趣的車友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