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通勤的生活中,Rick發現到已經越來越多人替自己的兩輪通勤工具,不管是機車或是單車,都安裝行車記錄器做為自保來使用,而目前最常看到的,就是安裝於安全帽側面或是頂部的行車記錄器,從基礎的 640x480 解析度的,到 Full HD 1920x1080 的產品都有,其體積通常都不會太過巨大,但是前面裝了,能夠確保前方撞擊的事故發生時的情況能夠還原,但後方追撞等情況呢?有這種需求的使用者,綜觀目前兩輪車界的安裝方式,大多使用前後獨立完整的行車記錄器來安裝,或者採用雙鏡 480p 的主機設定來安裝。
採用單機雙組安裝,也就是前後獨立完整的行車記錄器安裝,會遇到的情況比較像是雙畫面需要合併處理時,時間調整上不好處理,且通常也缺少檢視螢幕可以立即得知後方鏡頭的角度是否正確;雙鏡 480p 的DVR主機,產生的問題則就是如畫值所敘述,單一畫面 480p 的解析度,其實並不足以應付畫面截取所需要的車牌解析度,尤其當後方追撞肇事逃逸的情況,若無法取得完整的車牌,有裝等於沒裝。
而 Rick 我前一陣子剛好碰過一起車禍案件,是被計程車從後方擦撞的事情,這件事情也有放到 本網站上進行討論,得到的結果比較兩極化,但最後有將此事件的真實情況更新在主樓,也因此延伸出想要裝前後鏡頭的行車記錄器;碰巧朋友的朋友有新產品,也就剛好符合我要的要求,基礎該有的重覆分段寫入、自動開機錄影與關電門自動關機存檔這些一定要有,而我的要求又很多,如下:
1)主機需有螢幕能即時監看,且防水,同時需支援64GB記憶卡。
2)主機必須具有 SOS 緊急鎖檔功能,以防被系統自動覆寫。
3)主機螢幕上下分割後,單一畫面最少需有 720p解析度以上。
4)鏡頭需有高動態範圍與大光圈,以避免晚間錄影畫面不清楚。
5)鏡頭需完全防水與方便安裝,最好能水下拍攝。
朋友看完要求過後,說他手上的機器剛好都有符合我的要求,問我要不要測試看看,我就跟朋友答應後,就到三重拿機器來準備安裝了,而這台機器就是今天文章的主角:GRENZEL CLASSIC TX2 雙鏡頭行車記錄器
因為這次玩到的東西較複雜,本次文章也會分為五個大章節進行介紹。
想跳章節的可以複製下列章題,利用 Ctrl + F 進行搜尋跳章唷!
一、開箱與外觀、配件介紹。
二、主機內部設定介紹。
三、GRENZEL CLASSIC TX2 安裝過程。
四、GRENZEL CLASSIC TX2 實際道路測試。
五、總結論
第一章:一、開箱與外觀、配件介紹。
這部分將針對主機的外觀以及其他配件等做詳盡的介紹,讓大家對這台主機有一個初步的認知。

首先,拿到的東西一起合照開箱,從左到右分別是主機固定支架、配件組、主機與鏡頭(白盒)、GRENZEL TX2 專用的車用變壓器。

首先把剛剛的白盒打開,從左到右,有兩顆鏡頭包含配線、TX2 主機、外接麥克風、鏡頭固定支架。

兩顆鏡頭與兩個鏡頭固定支架,支架採用塑料製作,並且搭配可迫緊球頭,底部則是採用 3M VHB 超黏雙面膠與車身黏合,

再來就是配件包的部分,從左到右分別是電源供應器總成、小配件組、支架配件組,文後會有詳細介紹。

這就是 GRENZEL CLASSIC TX2 雙鏡頭行車記錄器的主機,以及它的固定背夾。

背夾除了有開喇叭孔以外,還有兩個內嵌入的螺母,這兩個螺母的孔距大有來頭,後端會在進行介紹。

結合背夾後的正面,螢幕因為保護貼沒有撕掉,所以看起來會霧霧的。
底下的三個端子,就是對外的三個端子。

若將背夾拆掉,,主機的背面就完全無鎖點,所以主機固定完全靠背夾。
至於這個背夾穩定不穩定?依照我騎車不怎麼喜歡閃坑洞的習慣都還沒看它噴掉過,應該是安全的啦!

TX2 主機側面,可以看到五向按鈕、外接GPS訊號插孔防塵防水蓋、外接麥克風與 HDMI 防水塞。
要注意的是這台機器雖說防水,但是沒有看到 IPXX 認證,因此可能僅生活防水,不建議泡水使用唷,說明書上也有明載不是潛水用機器,不建議泡水超過30min。

將防水蓋打開,就比較能看清楚內容物了。
比較需要注意的地方是GPS孔內部有一個Reset開關,若TX2主機當機,則需使用迴紋針戳這個孔。
HDMI 為 miniHDMI 端子,如果包裝附的線材遺失,需要注意買的端子是這種規格的唷!

機身底部,從左到右分別是前鏡頭、電源輸入、後鏡頭。
這台比起以往的雙鏡頭DVR主機,好處就是配線較簡易,一條線就包含了影像與電源輸入,對安裝的技師與要拆裝防偷的使用者而言,拆裝主機比較快速。

機身右側則也是具有一個防水蓋,內部是 mini-USB 與 microSDXC 記憶卡插槽。
上方的大圓鈕則是電源開關,同時兼具 SOS 觸發按鈕。
關於 SOS 的功能,主要是遇車禍或者其他緊急狀況,記憶卡容量又不夠大時,避免事發關鍵影片被重複寫入,錄影時按下大圓鈕的同時該檔案名稱會有所更動,這樣系統循環寫入後就不會覆蓋掉剛剛的 SOS 檔案,可以保存事發證據,這應該是現在機車行車記錄器開始的主流,同公司做的 E3 / U1 也都開始搭載這功能了。

防水蓋打開後,可以看到 mini-USB 與 micro SDXC 記憶卡蓋。
記憶卡採用 microSDXC 的最大優勢,就是記憶卡可以支援超過32GB的容量。
以我親自採用 SanDisk microSDXC 64GB 的情況,搭配雙鏡頭在 雙720P@30fps的情況,可以錄達近完整的半天,總錄影時間為 11 小時多,因此對於平日出遊通勤來說絕對夠用了,除了 24 耐這種挑戰自我卻又危險的活動無法全程記錄,不然很少單日的活動有超過 12小時都在騎車的。

再來看到鏡頭組的部分,鏡頭採用金屬外殼,比較耐衝擊,且端子採用單一端子,讓走線等問題更輕鬆了!

鏡頭具有橡膠鏡頭蓋,上端有白線的表是是鏡頭的此面向上,這樣出來的影像方向才會是正確的。

鏡頭本身前端保護鏡面材質感覺像是玻璃的,摸起來明顯比塑膠光滑。
而鏡頭的規格是 300MP + F2.0 大光圈 140度定焦鏡頭。
夜晚的感光能力還算不錯,文後有介紹,歡迎觀賞。

鏡頭上緣的方向指示,輕鬆容易判讀。
後方的齒痕則是用來給固定架使用的。

端子的部分,採用 5-pin 圓形端子,屬於特殊端子,端子本身不防水,需透過接縫處的 O 環來防水。

鏡頭本身需靠這個夾具來固定,底部有可迫緊萬向球台,上端有兩個耳朵,可用大 O 環或是束線帶逼緊夾具,讓鏡頭不會旋轉或是脫落。

夾具的背後採用 3M VHB系列的雙面膠,這種雙面膠耐力很強,黏上後要去除也很容易,非常適合黏於車殼或者黑色塑膠內裝使用。

鏡頭與固定架的假組合大概就是像上圖這樣,頂端還要再迫緊就是。

而鏡頭線材本身在兩端,都有這種磁鐵扣,安裝時可以拆下,但使用前一定要裝回去,因為這組行車記錄器採用高畫質的鏡頭,越高畫質使用的頻寬越高,機車上面又有許多電路會干擾到高頻訊號,所以要透過這個東西來減緩干擾,這樣主機的畫面才會清楚。

再來就是配件包的部分,從左到右分別是:電源供應器、主機固定零件包、主機配件包。

先來看這個電源供應器,這組電源供應器廠商說明要求安裝在電瓶上,電壓會比較穩定,而電力棒內部有迴路,會偵測到發動瞬間的壓降,才讓輸出端輸出給TX2主機,而熄火時也會偵測到熄火後的壓降,同時關閉輸出端,TX2就會自動存檔後關機。

電力棒本體,採用鋁合金外殼製作,防水又抗震。
上端印有廠商的標誌、以及輸入與輸出端的指示。

這是輸入端DC+12V,接電瓶端,可以看出 PIN腳只有 2-Pin,且有做防呆處理。
但安裝時還請注意,世界上大多產品的防呆都只防呆,不防蠢與防蠻力。

這是輸出端DC+5V,接TX2主機,PIN腳則有 3-Pin了,一樣有做防呆處理。

線材端,左方為電瓶至電源供應器,右方則是電源供應器至 TX2 主機。

Y型端子,可以輕鬆鎖上電瓶,壓接的抗拉力也夠,不過安裝時還是留一點緩衝間隙比較安全唷!

電瓶端對電源供應器的端子端,可以看到廠商很用心的在線頭端還貼上標籤告知這是該接哪裡的。

電瓶往變壓器端端子,內部 2-Pin,邊緣有塑膠防呆塊。

這則是從電源供應器端輸出至 TX2 主機的第一個端子,一樣有很細新的標上電壓值。

內部就比較不一樣了,是3-Pin的端子,這端也比較小一點。

但是很奇妙的是接到 TX2 主機的這一端,卻只剩下 2-Pin。

接在一起後,大概是這樣的情況,左邊對電瓶,右邊對主機。

而因為電源供應器本身是防水的,所以記得端子一定要接上後旋緊。

像上圖這樣,將圖中的螺牙鎖到底,讓 O環碰觸到本體,這樣就可以達到防水了。

另一邊也是亦同這樣處理。

最後輸出這一端就連接在 TX2主機的 中間。

一樣的,因為端子本身不防水,所以接上後也要確實鎖緊。

將另外兩個鏡頭拿來,先假組測試一下是否功能正常。

另外兩個端子分別接的是前後鏡頭,一樣也要接上後鎖緊唷!

完成假組,這就是完整的 Kit 了,雙鏡頭 + 主機 + 電源供應。

接下來介紹配件包的部分,首先這是固定 TX2主機用的配件。

固定座可以採用 3M VHB 雙面膠黏在車身上,或者採用螺絲直接鎖在車殼上。

從左到右分別是:弧形底座、支架快拆座、平面底座。

試著假組一下平面底座與支架快拆座。

只需要輕鬆滑入就可以扣緊了,非常方便!

再來看到主機配件包的部分,配件內容如下:
端子防水蓋、AC to USB 變壓器。
固定背夾板、固定螺絲、電源供應器螺絲。

固定背夾板,左右兩邊的螺絲孔用來讓固定螺絲穿過,中間的則用來鎖住主機支架快拆座。

放在這後面,用螺絲穿過左右兩個螺絲,就可以將固定背夾板鎖住囉!
有沒有人覺得這個安裝方法很眼熟?沒錯!就是跟 RAM Mount 一樣!
而且更驚訝的是,左右兩點的孔距,就跟 RAM Mount 一樣的距離。
所以若車身不好找到安裝位置的車種,可以採用 RAM Mount 來固定主機唷!

這是固定螺絲,採用 H4 x M6內六角白鐵螺絲,防生鏽,上端還有墊片防刮傷。

完成安裝的主機固定背夾。

這則是電源供應器的固定束環,用途就是把電源供應器黏在車內用的。

底部也還是採用 3M 的雙面膠,黏度很可靠。

假組一下的情況,大概就是這樣子。

這三個蓋子,則是當 TX2主機拆下車後,用來保護車上外露的電源與鏡頭端子用的防水蓋。

使用方法也很簡單,蓋起來鎖上去就對了!

另外還有附上 USB 連接線與 外接麥克風。

外接麥克風最主要的用途,是因為TX2主機本身有收音功能,但若車主將主機安裝在車廂時,又要收到外部音效如車禍發生時對方的公然侮辱等,就需要牽一條 MIC 到車身外來收音,不過麥克風本體不防水,所以建議上車後夾在身上,這樣才能明顯收音喔!

麥克風看端子像是雙聲道,但上端很明顯是一個電容式麥克風,後端有夾子。

這是另外買的東西,左邊是 USB 對主機電源端子的連接線,對應車上已經安裝點菸頭轉 USB 的車種使用,但是必須特別注意的是,這台主機要求 5V/2A 的電源輸入,若低於這個要求,會很容易造成 TX2主機本體當機唷!

右邊的就是另外買的記憶卡,SanDisk Ultra microSDXC 64GB UHS-1。
這張記憶卡廠商表明是支援的,所以我也買一張來測試看看,反正不能用的話也可以給我的 XPERIA Z1 使用...哈哈!

另外買的 USB 對 TX2主機的電源供應線,整體長度約1M8而已,足夠機車使用。

對 TX2 主機一樣採用 2-Pin 的端子。

而另一端則是標準的 USB,但僅支援供電唷!
第二章:二、主機內部設定介紹。
以下就將詳細介紹主機的內部設定,以及各功能用途是什麼,因為本人的文筆不好,敘述不盡完善的地方還請多包涵。

開機,標準的雲創開機畫面,這畫面跟同公司的 GX7 / U1 相同,簡潔明瞭。

開機後就準備進入錄影畫面,因為現在鏡頭全部沒有接上,所以畫面維持國防布模式。
畫面的左上角可以看到一個藍色的標誌,那是代表循環錄影開啟中,下方的功能列從左到右則是:電源供應模式(外接/內建電池)、錄影時收音開(綠色)與關(紅色)、當前行車記錄器時間;右上角則有狀態指示燈號,顧名思義不同狀態有不同燈號,稍微敘述一下幾種狀況的燈號:
藍燈恆亮:採用內建電池或內建電池充飽時使用外部電力、無錄影。
紅燈恆亮:使用外部電力替內建電池進行充電、無錄影。
藍燈閃爍:採用內建電池或內建電池充飽時使用外部電力、錄影中。
紅紫交閃:使用外部電力替內建電池進行充電、錄影中。
藍燈快閃:韌體更新時的特殊燈號,平常應該看不到。

無錄影狀態下,利用五向導航鍵的右鍵,可進入模式設定。
這邊分為兩大項,錄像設置與系統設置。
錄像設置設定的都是跟錄影畫質相關的設定。
系統設置則都是機身的時間或者記憶卡與電源設定等項目。

錄像設置的內容,可以看到幾個功能設定大項,分別是錄像分辨率、循環錄像、曝光補償、錄像質量、白平衡、第二鏡頭鏡像,底下會詳細介紹各功能的目的。

錄像分辨率,可以選擇使用 WVGA@60fps / 720P@30fps / 1080p@30fps / 720p@60fps 四個選項,目前雙鏡頭的情況是 雙720p@30fps,也就是上下兩個畫面總解析度為 1280 x 1440 @ 30fps,水平切開後就分別是 1280x720 @ 30fps的情況,原廠同時也表示年後可以透過韌體升級的方式,達到雙畫面1080p @ 30fps,也就是總解析度為 1920 x 1080 @ 30fps,水平切開後則就是 FullHD 1920 x 540 @ 30fps,是截至文章發表日前,唯一一組車用1080p雙鏡頭單主機的行車記錄器。

循環錄像,設定有五分鐘/兩分鐘/關閉。
這個設定是用來調整一個檔案時間為多長所使用的,五分鐘一個檔案,或者兩分鐘一個檔案這樣。

曝光補償,簡單來說就有點像是相機調整 EV 值,若覺得自動判定的不準確,可以手動從這邊調整曝光值,可選擇範圍是 +2 / +1 / 0 / -1 / -2 共五段。

圖片質量,這功能就是控制影片的比特率 ( biterate ),理論上質量開到高,會讓影像寫入更多的細節,也就是更不容易失真,但相反的因為細節寫入更多了,所以在檔案上會變得比較大一些。

白平衡設定,因為電子元件的感光會造成色調的偏差,若覺得自動白平衡不準確,依然可以透過手動修改白平衡,可選擇的種類有 自動 / 晴天 / 陰天 / 白織燈 / 螢光燈 五種。

這是第二鏡頭鏡像,在選單內的字幕因為是測試機子,韌體並沒有修正到這部分,後來正式上式的版本就已經修正囉,第二鏡頭鏡向預設是關閉,也就是後鏡頭的成是正立實像,若開啟這功能,就可以把後鏡頭當做倒車顯示來使用,也可以當做第三後照鏡使用,因為畫面會變成正立虛像,同時車牌也會變成鏡像的狀況。

再來就是系統設置方面,底下開始做選單的介紹。

系統設置總共有十個項目,分別是 語言、格式化、時間設置、自動關屏、默認設置、重力感應器、自動關機、時間戳、音量、版本。

語言的設定,照片中因為是測試韌體,所以除了基本的英文、簡體中文、繁體中文以外,又多了另外幾種語言都是寫 英文,可能是測試機的韌體版本比較特殊,正式機的語言確定有:英文、繁體中文、德文、法文、義大利文、葡萄牙文、西班牙文共七種語言。

格式化顧名思義,就是把記憶卡格式化的功能,這個功能建議新記憶卡插入機身時,一定要用,讓記憶卡完全乾淨並格式符合主機需求,這樣才不容易產生問題。

時間設定,就是基本的時間設定,時間單位為 24hr,而且系統的時間除非把內建電池用光光了,不然正常關機,主機的時間是不會重置的唷!

自動關屏,這功能說白話是自動關螢幕,開機後多久時間內需要關閉主機的螢幕,只留指示燈這樣,可以選擇的選項有:30秒 / 1分鐘 / 5分鐘 / 關。

默認設置則類似設定還原,就是將所有設定值全部還原到出廠狀態用的。

重力感應器,就是G-Sensor,這個選項建議選擇關閉,因為這台主機有內建車禍鎖檔,也就是 SOS 的功能,當偵測到疑似車禍的反應,也就是加速度瞬間被改變時,當前的錄影檔案就會鎖定不被覆蓋;但因為安裝這組的車輛是機車,而台灣的道路出名的爛,開啟這功能之後,反而會造成很多檔案莫名其妙都被判定成車禍鎖檔,造成使用者不便,所以建議將這功能關閉,真遇到車禍用機身右側面的大圓鈕鎖檔就好了。

自動關機,就是開機但沒有錄影的情況下,延遲多久關機,選項有:關閉 / 1分鐘 / 3分鐘 / 5分鐘,建議是設定成關閉,因為有時候停在路邊不想浪費記憶體,但又更不想浪費下次手動開機的時間,為避免主機自動關機,所以這個選項建議設定成關機。

時間戳,也就是影片中的時間註記,若要將機器做為賽道記錄的話,可以將時間戳關閉,這樣影片就不會在角落出現錄影當下的時間註記了。

音量,設定系統提示音的音量,預設是 80%,我的都是設定 100%,行進間比較能知道主機是否還有在錄影等狀況。

版本,顯示的是主機的韌體版本,如圖中是SHX-V320131205韌體,原廠網站可以透過更新來新增功能或者修正問題,目前到文章發表時的韌體已經更新到 SHX51-V320140125 了,中間也經過兩次升級,讓功能越來越穩定。
第三章:三、GRENZEL CLASSIC TX2 安裝過程。
本章將車子與主機等物品帶到認識的車行,也就是台北中和的申鼎車業進行安裝,讓專業的來安裝比較安全,小車了不起時速一百而已,大車隨便都可以破百,如果一個螺絲沒鎖好造成受傷等狀況,我承擔不起這個風險,所以讓專業來。

我的車子是上次開箱過的 KYMCO Xciting 400i ,轉眼間一年了呢!

將安裝所需要的內容物全部放在車行的工作台上,等待安裝。

由細心的技師大維來拆解車殼的部分,這邊是在拆車廂。

突然有種想請大維暫停,然後立刻借水槍清乾淨車身內啊...


接下來還要拆掉前面的油箱外蓋內裝,因為走線等等會經過這邊。

風鏡也順便已經先拆下來了,接著要拆掉俗稱鳥頭的車頭總成。
Rick提醒您:吸菸有害健康,未滿十八歲請勿吸菸。

再來要拆除把手上下蓋,因為預計安裝的位置是把手蓋內凹的地方,最後配線也都要經過這邊,所以先拆除。

鳥頭下來了~~

刺激車系超粗的避震內管 ( 與YAMAHA FZ6同等級 ),與上下雙三角台。
造就出 Xcting 400 不像是國產車的彎道運動性能。

這邊還正在拆除最後的後照鏡螺絲,這樣車手上蓋就可以拆下來囉!

這是 RAM Mount 的球台,平常用來掛手機,因為手機防水,所以掛在這裡可以兼防水導航機。

把手總成拆開了,裡面有上次安裝的加熱握把配線,以及它的保險絲。

大維先拿工具將準備安裝的上蓋小蓋磨出走線槽。

不過這部分不建議這樣磨掉扣點,因為磨掉扣點後,上蓋小蓋的支撐力下降,TX2主機安裝在這位置會比較晃。

可以看出來上端的卡榫已經被磨掉了,這之後才知道是失策啊,還好國產零件就是便宜,後來修改在叫一塊上蓋小蓋就搞定囉!

上蓋小蓋將線槽磨出來,鎖上平底底座後,就如圖中這樣子了。

來假組一下,整體感瞬間提高了,反正這個位置也沒有什麼用途,就裝在這裡吧!

接下來安裝後鏡頭,預計安裝位置是牌照燈上方,所以先將牌照燈座拆下,去磨出走線孔。

裝回來之後,這是新阿姆斯特朗旋風噴射阿姆斯特朗砲嗎?完成度真高啊!

再來就處理後鏡頭走線的部分,這部分也是大維親自拉線,而Rick我也特別跟大維溝通,請他將線組盡量避免走到高壓線圈、發電機、整流器附近。

左側比較少元件,所以線路從車身左側通過。

再從這個地方穿下車身,這樣的走線比較偏近於原廠走線。
有的車行根本懶得幫客人裝,裝了也隨便裝,到時候問題產生又不知道要找誰,所以我寧可找一個信得過的車行,從這邊也看得出車行的細心程度,就算再貴一點也值得。

後面的線材走好,開始準備拉車頭的線材了。
把風鏡裝上去的目的,是因為本來想說裝在風鏡的後照鏡前移板上就好了,但是發現鏡頭固定支架的萬向球台角度不夠,裝起來會照地板,因此重新思考安裝位置。

最終決定安裝在土除的上端偏左,因為 Xciting 400 這車子真的弧面太多不好黏...

裝好後也開始拉線,這部分也請記得,不管自行安裝或者給車行安裝,一定要留線的活動空間,因為線會隨著避震器上下動,若沒有預留空間,會造成線路的拉扯,可能就會將線的銅芯扯斷造成故障唷!

開閃光燈拍一下,這樣比較明顯。

再來就要安裝主機的電源配置了。

轉眼間,已經先將三條主機用的纜線給穿出來囉!

這時後準備安裝電源供應器,所以把端子都鎖好。

把線路全部拉出來,準備理線測試。

一個一個接上...

完成連接,這樣看起來有沒有清爽很多的感覺?

後方因為採用這樣的快扣設計,所以整體感以及拆裝也很方便。

雖然廠商建議電源應該要安裝在電瓶上,但技師表示車上的電壓壓差不會差太多,因此負極直接接地,鎖車台就搞定了。

接下來開始理線,確認龍頭轉向等的問題都沒有干涉到。

送電測試!阿怎麼都沒有畫面....?
結果自己耍笨,兩個鏡頭的保護蓋都還裝著,當然沒畫面啊


鏡頭蓋拔掉後,欸~正常錄影中!
錄影中可以按TX2主機左邊的五向導航鍵的下鍵,來切換單顯示前鏡頭/單顯示後鏡頭/雙鏡頭顯示,這功能很方便,如果要把後鏡頭當車尾顯影的,就可以切到單顯示後鏡頭的畫面,就可以輕鬆知道車尾的距離與角度囉!

而最後確定鏡頭安裝在這裡,是找接近中線上唯一能安裝的位置了。
不過裝在這裡有一個缺點,就是當前叉壓縮時,畫面的上緣會被車頭給擋住。
在第四章的實際影片測試,網友車友們也應該會發現這個問題。

鏡頭的Size 因為元件用的比較好,所以體機也比較大了一些。

而後鏡頭則安裝在車牌牌照燈上方,剛好正對著車尾,沒問題。

細部特寫,Xciting 400 的導光條還真是美啊! (重點誤
第四章:四、GRENZEL CLASSIC TX2 實際道路測試。
本章節將 TX2 安裝完成後,在近期做道路測試,讓大家能夠知道這東西的畫質到底好在哪。
首先,大多都從日間測試開始,我也不例外。
2014-01-26 GRENZEL TX2 雙鏡頭 日間測試
測試路線:美麗華>堤頂大道>市民大道>重慶北路>民生西路>承德路
播放時建議畫面解析度設定為 1440p,才是原始檔案的解析度唷!
接著再來就是夜間測試部分:
2014-01-25 GRENZEL TX2 雙鏡頭 夜間測試
測試路線:環河快速道路>百齡橋>中正路>仰德大道
播放時建議畫面解析度設定為 1440p,才是原始檔案的解析度唷!
弟五章:五、總結論
一個產品的好壞,端看使用者如何去使用它,前提是產品能夠輕鬆使用。這組雙鏡頭行車記錄器,除了標準的雙畫面錄影功能以外,最讓我讚賞的就是雙720p即時顯示的功能,同時還要兼顧機身防水的優勢,所以用起來還算輕鬆寫意;產品本身錄出來的畫質也算是中上等級了,不輸標準的機車行車記錄器,且鏡頭本身的設計採用金屬材質,代表更耐各種衝擊,尤其行車記錄器就是保護車禍當下的情況居多,若鏡頭在撞擊一瞬間損毀,沒有錄到後續,有時候也是挺惱人的;不過也因為這個產品算是首個高畫質雙鏡頭的產品,問題也同時較多,尤其高畫質使用的高頻訊號,若受到干擾,會造成 TX2主機的當機可能性,這點原廠表是說還會再改進,優缺點的總結如下:
優點:
1.雙高畫質鏡頭 + 支援高畫質錄影的主機。
2.主機端子較正常雙鏡頭主機少,安裝較簡易。
3.記憶卡插槽支援 microSDXC規格,能夠使用更大的記憶卡。
4.機身與鏡頭完全生活防水,下雨天使用也是 OK 的。
5.主機具有獨立監看螢幕,可以即時預覽當下狀況,不再以燈號猜狀況。
缺點:
1.鏡頭端的端子並沒有兩端都快拆,因此若要拆卸較不方便。
2.主機有生活防水,但無法做完全防水,偶爾還是會看到水氣在機身內。
3.鏡頭因為是高畫質,因此頻寬高,很容易受到外部干擾影響,造成主機當機。
4.主機當機目前狀況算是頻繁,原廠表示之後會再不斷的修正問題。
5.主機的按鈕按起來還是不太好按,因為防水層的關係,需要用點力才按得下去。
最後,感謝您的觀看文章,若您覺得文章寫得不錯,歡迎您替此文章評分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