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織鞋面雖然在工法與精密度上更為複雜,但比起傳統裁切的面料來說可大幅減少製鞋時產生的廢料,同時還具有更合腳與輕量的特性,這幾年在各大運動品牌都相繼推出許多編織鞋面的運動鞋款。
這次開箱的『Charged Controller』,則是UA首次將編織技術應用在鞋面的籃球鞋款。Charged Controller目前架上共有三個配色,分別為全黑、深藍以及這次開箱的白色。雖然官方定義為白色,但實際看起來並非全白,而是帶有點灰灰藍藍的感覺。

Charged Controller採用低筒鞋型設定,相信不久後應該也可以看到高筒鞋款出現。整體鞋型設定不免讓人聯想到另一雙低筒籃球鞋Clutch Fit Drive3。

但更精準一點的說法,Charged Controller除了鞋面是全新的設定外,與Clutch Fit Drive3的中外底似乎都是相同的。而從鞋面編織出的形狀,其實隱約可以看到類似Clutch Fit系列的招牌閃電圖樣。

在鞋面料的部份採用一片式無縫編織鞋面,透過高密度編織手法製作。去年年底推出Curry 3時,在面料的部份採用了名為「THREADBORNE」的編織科技,但只有在部份區塊採用並非全鞋面,而這次的Charged Controller則是全鞋面使用了THREADBORNE的編織科技。實際觸摸起來會覺得Charged Controller的鞋面稍微較Curry 3有更好的延展性,但因為THREADBORN的編織科技從材質到製程技術都可能有所差異,所以個人推測是造成兩者之間差異的原因。

由於面料的材質比較柔軟,因此在鞋頭跟腳背上緣靠近鞋帶周圍,都有使用了硬度較高的透明薄膜(應該是TPU材質)做強化。

中底的部份主要採用全掌的Micro G,在腳後跟則配置了Charged Cushioning作緩衝避震。


鞋頭內側底紋有向上延伸,對於切入變向時能提升發力的效果。


鞋帶採用獨立於鞋面外的孔位設計,另外特別的部份在於鞋舌的設計,襪套式的鞋舌外層還可以看到多一層具有伸縮彈性的區塊,具有提升腳背舒適度的效果。

鞋舌的頂端略為加厚。

採用的OrthoLite鞋墊,除了能透過海綿回彈提供緩震效果外,還具有抗菌、減少異味的功能,也是現在UA運動鞋款中經常搭配使用的類型。

腳跟的部分設計了TPU鞋跟穩定器,能提升穩定與保護。


外底採用一體成型的人字紋橡膠大底。

前掌兩個藍色鑽石底紋區塊,紋路的密度較高能加強左右變向時的抓地效果,這樣的配置也與Clutch Fit Drive3相同。

後跟的部份則可以看到CHARGED的字樣,而CHARGED的區塊按壓起來明顯較軟。


接著看到實穿的分享。

我個人的腳型不算窄,首先在楦頭的部份搭配有點厚度的籃球襪後,個人覺得並不會太緊,腳趾前緣,因此尺寸選擇上我選擇的是個人平常的原尺寸,但因為每個人的腳型會有差異建議還是要實際試穿才更準確。而在腳背的部份,前面提到的外層有多一層較有彈性的鞋舌,個人覺得這一個區塊有蠻明顯的加強效果,因為我個人腳板骨架大但其實沒什麼肉,而這段稍微緊縮的區塊剛好加強了這段的貼合感受。

實穿後的鞋筒高度,相信低筒的設計在搭配上對於多數人來說都是相當好駕馭的設定。

這次實戰的次數較多,場地分別有室內木板地打全場,以及室外的河濱打三對三,希望能提供更多的面向給球友們。
其實在還沒穿上前,光是拿在手上就可以清楚感受到整雙鞋的輕量相當有感,實際測量後,單腳尺寸UA10.5的重量為352公克,重量確實相當輕。而實際穿上後除了鞋面很舒適之外,最顯著的感受也莫過於相當輕巧的重量。相信這樣的設定,對於打法屬於在場上大量跑動的球友來說相當適合。

個人覺得Charged Controller維持了UA籃球鞋中常見的重心設定,感覺腳掌像是平均的踩在地面上,搭配上低筒的設定,在做像是切入變向的時候算是相當靈活,加上前掌有點略硬的感受讓反饋行程較短,對於大量切入變換方向打法的球友來說,應該會相當喜歡這樣的設定。

在實戰之前,比較擔心編織的面料在支撐效果上會有所犧牲,但實際穿上後消除了這樣的疑慮,因為Charged Controller的鞋面編織的較緊密,所以像是在做急停跳投的時候都不會覺得鞋面過軟而無法施力;而在做側向移動與急停的時候,同樣覺得鞋面的支撐效果很適中,不會有鞋面過硬造成的擠壓感。

看到一些國內外的鞋評開箱分享都有提到,雖然Charged Controller與CLUTCHFIT DRIVE 3的中外底配置相同,但卻有不同的腳感,前掌是屬於較硬的反饋感與一般Micro G會給人較軟的感受不同,我個人穿起來也有這樣的感覺。Charged Controller前掌的Micro G腳感跟Fireshot的那種全掌Micro G所帶來的感受截然不同,比起來Charged Controller明顯較硬一些,而如果跟curry2 low的前掌反饋感相比,curry2 low的前掌反饋感又更清晰一些。至於避震效果上個人覺得大概是在一般水準上,但對於後衛打法的人來說已足夠,但如果你是體型較重或是對於避震有更顯著要求的話,個人覺得Fireshot會是更適合的選擇。

底紋設計與CLUTCHFIT DRIVE 3相同,我在國外的鞋評有看到有分享提到CLUTCHFIT DRIVE 3的抓地力更出色,但因為我手邊只有CLUTCHFIT DRIVE 2所以可惜沒辦法做比較。但個人覺得Charged Controller的抓地力並不能說非常出色,雖然在一般乾淨的室內外球場上抓地力都相當足夠,也讓人感到放心,不過如果是在有點灰塵的場地上,鞋底似乎特別容易的沾上灰塵,就會大幅影響到抓地效果。另外,必須說這雙淺色鞋面比較難保養因為鞋面蠻容易髒的...


整體來說,作為UA首次的全編織鞋面籃球鞋,雖然推出的時間稍微慢了其它品牌一些,但Charged Controller的穿著感受並沒有讓人失望,也確實具備了編織鞋面應有的特性,同時提供了一款同時兼具舒適與輕量化的新選擇,而且在UA的籃球鞋中它算是擁有相對親民的價格設定。相信Charged Controller只是應用在籃球鞋的開端,未來應該可以預見到編織技術會應用在更多的籃球鞋系列上,相信Stephen Curry的簽名鞋款應該也會朝這個方向前進。
《特別感謝 Yves協助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