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競爭激烈的電競筆電市場,要如何在效能和價格之間取得平衡向來是品牌努力的目標。Lenovo 針對主流玩家推出的 LOQ 系列就主打平價易入手,如今隨著 NVIDIA GeForce RTX 50 系列顯示卡推動的世代交替,LOQ 系列也推出相應新機,本次開箱的 LOQ 15IRX10 便採用 RTX 5060 顯示卡搭配第 13 代 Intel Core i7-13700HX 處理器、12GB DDR5 記憶體和 512GB SSD 固態硬碟,藉以實現親民價位;造型方面,基本延續過往 LOQ 的設計語彙,鍵盤並升級至 24 區 RGB 背光,為稍嫌平淡的外觀添上一分電競個性,15.6 吋 FHD 螢幕依舊是 16:9 比例、144Hz 更新率及 100% sRGB 色域的規格。面對硬體成本上升的挑戰,LOQ 15IRX10 能否展現相應的甜甜效能,下面就帶各位一探究竟~
▌外觀介紹 ▌
- 筆電上蓋
- LOQ 標誌
- 金屬銘牌
- 筆電尾端
由於外觀模具的重新設計與開模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發費用,入門電競定位的 LOQ 15IRX10 為在價格上保持競爭力,就直接沿用去年的模具,其顏色同為「月牙灰」,包括尾端兩側稜角、散熱器外的格柵、螢幕上緣的凸起等,以及 LOQ、Lenovo 的文字布局都沒有任何變化,整體呈現出不錯的俐落感,筆電材質則採 PC-ABS 合金樹酯,耐用度較兩年前的初代提升不少。
- 尾端 I/O
- 機身右側
- 機身左側
LOQ 15IRX10 的 I/O 一樣集中在機身尾端及右側,左側看不到任何連接埠。筆電尾端配置 USB 3.2 Gen1 Type-A、HDMI 2.1、RJ45 乙太網路端子、USB-A 3.2 Gen1 和矩形的電源輸入埠;而右側則配置了 USB 3.2 Gen1 Type-A、3.5mm 複合式音源插孔、電子防窺鏡頭蓋撥桿,以及 USB Type-C (支援 DisplayPort 1.4、140W 電力傳輸,資料傳輸速率則為 10Gbps ),規格和去年無異,除了 USB Type-C 連接埠偏少之外,USB Type-A 的資料傳輸速率也只有 5Gbps...
- 顯示螢幕
- 可攤平設計
- 顯示更新率
- 視訊鏡頭
LOQ 15IRX10 搭載 15.6 吋 IPS 等級防眩光螢幕,顯示比例還是跟 LOQ 系列問世以來的相同,為較窄的 16:9 規格,螢幕占比為 88%,其具備 FHD (1920 x 1080) 解析度、144Hz 更新率、100% sRGB 色域覆蓋,亮度則是 300 尼特,基本就是去年 15IRX9 的那塊面板直接拿來用,不過台灣 Lenovo 官網倒是有另一個高配置選項,提供的是 WQHD (2560 x 1440) 解析度以及 165Hz 更新率。此螢幕同樣可 180 度攤平使用,500 萬畫素視訊鏡頭可透過筆電側邊的電子快門來進行啟閉。
- 色域測試
- 亮度測試
不免俗地還是要透過 DisplayCAL 校色軟體做個色域測試,LOQ 15IRX10 測得 94.8% sRGB、68.2% Adobe RGB 和 71.2% DCI-P3 的色域覆蓋範圍,數值皆較前代稍低一些,其 Delta E *76 值為 0.19,亮度則是 323.47 cd/m2,室內使用畫面還算清晰,也不至過於黯淡。
- 筆電鍵盤部
- 全尺寸方向鍵
- 電源指示燈
再來看到筆電 C 件,LOQ 15IRX10 同樣採用含獨立數字鍵的全尺寸鍵盤,除了最上排功能鍵和燈效之外,基本和前代相同,獨立於鍵盤上緣的電源鍵以 LOQ 的「O」字形設計,根據不同的校能模式,會呈現不同的顏色(平衡模式下為白色,效能模式紅色、安靜模式藍色)。此鍵盤具備 1.5mm 鍵程,敲擊手感偏軟、反饋力度較小,當然也有 100% 防鍵位衝突的功能,C 件下緣的 Mylar 觸控板面積同為 75 x 120mm,按壓的聲音偏大、下沉明顯,做工感覺還有進步空間。
- 燈效主題
- 燈效主題
- 自訂燈效
這次 JB 借到的機器為本地電商販售之機種,配置 24 區 RGB 背光鍵盤,如果各位是從台灣 Lenovo 官網訂購,那就只有白色背光一種選擇了

- 筆電底蓋
- 上緣散熱孔
- 底蓋內側
LOQ 15IRX10 的底蓋同為較粗糙的 PC-ABS 材質,六邊形蜂巢設計的散熱孔面積從底蓋內側看,似乎有比前代大一點,相比同級,底蓋上緣多出了一道散熱孔,有助於排出筆電內的熱氣。若要拆機則需卸下四邊的 10 顆螺絲,再借助工具就能撬開了。底蓋內側亦能看到 HyperChamber Cooling 散熱設計新增的隔板結構,其可防止熱氣進入記憶體和其他組件,讓熱交換只發生在風扇之間並經由尾端排出。
- 筆電內部組件
- M.2 2242 SSD
- M.2 2280 SSD 插槽
- 記憶體
- 無線通訊晶片
- 鋰電池
- 雙風扇
筆電內部採用雙風扇、三導管的散熱結構,中央可見雙 SO-DIMM DDR5 記憶體插槽(最高可擴充至 32GB),右側風扇下緣為 512GB 美光製 M.2 2242 SSD 固態硬碟(此插槽最高支援 1TB 容量),而左側風扇下緣則有一個空的 M.2 2280 插槽,至於無線通訊晶片,LOQ 15IRX10 則是給出 Wi-Fi 6 802.11ax 及藍牙 5.2 的規格,鋰電池雖然沿用 60Wh 容量,但長度總算佔滿了筆電寬度。LOQ 15IRX10 搭載 Nahimic 調校的雙 2W 喇叭配瑞昱 Realtek ALC3287 的音訊晶片,聲音仍然有偏小的情形。
- 變壓器
- 變壓器資訊
- 變壓器與充電線重量
- 筆電本體重量
LOQ 15IRX10 隨附的薄型 AC 變壓器經過重新設計,外型感覺更為方正,瓦數則由前代的 230W 提升到 245W,其連同充電線量測得出 720g,重量反倒變輕了

- LegionSpace
- 顯示卡模式
- 更多設定
今年起 Lenovo 將 LOQ、Legion 系列的內建中控應用程式《Lenovo Vantage》換成全新的《Legion Space》,主畫面「設備管理」的儀表板可顯示 CPU、GPU 的風扇轉速、溫度與使用率,以及記憶體的使用率等,模式則提供自訂、效能、平衡、安靜 4 種,而最上方的「GPU OC」則是超頻之用,主要調整 GPU 及 VRAM 的時脈偏移,本文下方測試則使用效能模式來進行跑分。
而模式下方可看到燈效主題設定、顯示卡模式(提供智慧、獨立顯示、整合顯示、保護模式 4 種),右側並有一個防誤觸的啟閉鍵,點其下方的漢堡選單則可進入到設定介面,在此可找到機器學習性能優化、網路增強、優化記憶體、關聯系統電源模式以及自適應重新整理頻率等設定,這部分就請各位直接看圖了~
Lenovo LOQ 15IRX10 (83JE00P9TW) 重點規格:
作業系統:Windows 11 家用版
處理器:第 13 代 Intel Core i7-13700HX (基礎時脈 3.7GHz,最大時脈 5.0GHz)
顯示晶片:NVIDIA GeForce RTX 5060 8GB GDDR7 VRAM (TGP 100W)
儲存裝置:512GB M.2 2242 PCIe NVMe 4.0x4 SSD (另有一 M.2 2280 Gen4 SSD 插槽)
記憶體:12GB DDR5-4800MHz (雙 SO-DIMM 插槽,支援最高 32GB)
顯示螢幕:15.6 吋 IPS 等級防眩光螢幕 (1920 x 1080 FHD 解析度 / 144Hz 更新率 / 100% sRGB 色域 / 300 尼特亮度 / NVIDIA G-Sync 支援)
I/O 埠:
3x USB 3.2 Gen1 Type-A (5Gbps)
1x USB 3.2 Gen2 Type-C (10Gbps / DisplayPort 1.4 / PD 充電)
1x HDMI 2.1 端子
1x RJ45 乙太網路插孔
1x 3.5mm 複合式音源插孔
1x 電源輸入埠
通訊:Wi-Fi 6 802.11ax / Bluetooth 5.2
電池:60Wh 充電式鋰電池
尺寸:359.86 x 258.7 x 23.9mm
重量:2.4Kg 起
建議售價:42,990 元(電商販售還會更低)

▌硬體效能測試 ▌
▓ 處理器效能測試:
處理器方面,Lenovo 台灣官網提供第 13 代 Intel Core i5-13450HX、Core i7-13650HX 以及第 14 代 Intel Core i7-14700HX 等三種規格,本文測試機種的第 13 代 Intel Core i7-13700HX 則不在其列,但測試這麼多 Lenovo 筆電之後,可以說台灣官網僅供參考用,有時候上面沒有的規格反而會在電商上出現

代號「Raptor Lake」的第 13 代 Intel Core i7-13700HX,為 2023 Q1 發表的產品,放在 2025 年來看已經是兩代以前的處理器了(現在 Intel 都沒在前綴代數了...),雖然它不具備最新世代的核心技術,但作為一款定位於高性能的 HX 系列處理器,其效能依然能有所期待。Intel Core i7-13700HX 採用 16 核心 (8P+8E) 24 執行緒架構,搭配 30MB L3 快取記憶體,Max TDP 為 55W,其基礎時脈為 3.7GHz,最大超頻時脈則是 5.0GHz。
- CPU-Z 效能
- CINEBENCH 效能
我將筆電接上電源並以「效能」模式進行測試,在 CPU-Z 測試軟體中,單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為 777.2 分,多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則是 10086.1 分;CINEBENCH 2024 的多核心、單核心效能分別取得 981 分、106 分,而 CINEBENCH R23 多核心、單核心效能測試結果為 17918 分、1815 分,至於 CINEBENCH R20 的多核心效能則是取得 7965 分,由於是 HX 系列處理器,單核心效能還算可以,但多核心效能跟最新的 Core Ultra Series 相比就不免遜色了。
▓ 創作效能測試:
- V-Ray 6 CPU 渲染效能
- V-Ray 6 GPU CUDA
- V-Ray 6 GPU RTX
- Blender CPU 渲染效能
- Blender GPU 渲染效能
創作者使用情境的 3D 圖形渲染效能測試,LOQ 15IRX10 在 V-Ray 6 的 CPU 渲染效能測試中跑出 18898 個 vsamples,V-Ray GPU CUDA 為 2469 個 vpaths,V-Ray GPU RTX 則是 3705 個 vrays;而在 3D 創作軟體 Blender 4.5.0 的渲染效能測試中,處理器渲染效能分數為 269.1 分,效能排行為受測裝置的前 58%,至於顯示卡 RTX 5060 的渲染效能則取得了3434.57 分,效能排行在受測裝置中排前 14%,應該還算堪用。
▓ 記憶體與硬碟讀寫效能測試:

LOQ 15IRX10 僅搭載 12GB DDR5 4800MHz 記憶體,以 2025 年來說,16GB 記憶體已是電競筆電的入門或低階規格,多開應用程式可能會開始感到吃緊,而 12GB 則更容易成為系統效能的瓶頸,特別是在執行記憶體需求較高的遊戲時會導致卡頓或幀數不穩,另外 4800MHz 的頻寬也相對更低 (2025 年主流已來到 5200MHz、5600MHz 了)。而根據 AIDA 64 軟體,此記憶體為雙通道模式運行,但採非對稱配置,可能是由 On board 4GB 跟一條 8GB 記憶體模組組成。
以 AIDA 64 測試記憶體讀寫效能得出 34294 / 29784 / 30996 MB/s (讀取/寫入/拷貝)的速度,延遲時序為 93.6 ns,相對於標準的 16GB (2x 8GB) DDR5 4800MHz 雙通道配置來說是明顯較慢的,而 93.6ns 的延遲對 DDR5 記憶體來說也是偏高;至於 L3 快取記憶體則是交出 524.76 / 242.15 / 465.01 MB/s (讀取/寫入/拷貝)的表現,延遲時序為 30.6 ns,基本上,LOQ 15IRX10 就是採用節省成本的入門配置,若追求效能表現,建議還是加裝記憶體為佳。

存儲方面,LOQ 15IRX10 內建美光製的 512GB M.2 PCIe NVMe Gen4 SSD 固態硬碟,其在 CrystalDiskMark 的循序讀寫效能測試中獲得 6720.99 / 3647.88 MB/s,TxBench 的循序 Max QD32 效能測試中則是獲得 6707.332 / 3651.565 MB/s 的硬碟讀寫表現,而 AS SSD Benchmark 的硬碟讀寫速度為 5031.90 / 1795.98 MB/s,效能分數則是 3807 分,效能以入門電競來說算是相當不錯了~
▓ 圖形效能測試:

LOQ 15IRX10 雖然處理器使用較舊的版本,但顯示卡則是升級到 NVIDIA GeForce RTX 5060,其搭配 8GB GDDR7 VRAM,用以提供主流 1080p 遊戲的流暢體驗,如同其他 Blackwell 架構的 NVIDIA 筆電顯示卡,主打全新 DLSS 4 深度學習超級採樣,啟用 DLSS 4 及全新多畫格生成 (Multi Frame Generation,簡稱 MFG) 功能後可大幅提升遊戲幀率,相較於前代 RTX 4060 並有著更好的光線追蹤效果,在遊玩《決勝時刻》、《特戰英豪》等主流電競遊戲綽綽有餘。
- Fire Strike
- Fire Strike Extreme
- Fire Strike Ultra
- Time Spy
- Time Spy Extreme
- Port Royal
- Speed Way
圖形效能測試首先看到基於 DirectX 11 API 的 3DMark Fire Strike 三種測試模式,
LOQ 15IRX10 依序獲得 27348 / 13869 / 7051 分的效能表現,純就數字來看,竟然只輸我之前測試的 RTX 5060 版西風之神 2.6% 左右

▓ 續航力測試:
- 鋰電池資訊
- PCMark 10 Office 生產力續航時間
- PCMark 10 遊戲續航時間
LOQ 15IRX10 延續去年機種的 60Whr 四芯鋰電池配置,我在「整合顯示模式」GPU 模式、「安靜」效能模式與「平衡」系統電源模式下,執行 PCMark 10 Modern Office 電池續航力測試,測試前先將測試環境設為 40% 螢幕亮度,並關閉鍵盤背光、藍牙傳輸與定位功能,僅保留 Wi-Fi 連線,結果自 100% 起始電量至自動關閉的 3% 電量總共經過了 4 小時 20 分鐘,較前代 15IRX9 多出了 2 小時!另外換用 PCMark 10 遊戲電池續航力測試,則是得出 1 小時 29 分鐘的使用時間。

使用隨附充電器從 15% 充至 100% 電量僅需 31 分鐘,可見 Lenovo Super Rapid Charge Pro 快充技術的神速啊!
▌遊戲效能測試 ▌

實機遊戲效能測試我則選擇 10 款熱門作品,測試前均在《NVIDIA App》啟用最新全域設定,若遊戲支援也將開啟 4x DLSS 多畫格生成功能,透過 NVIDIA Blackwell 顯示卡最新的 AI 模型 (Transformer) 實現 AI 補幀,能夠帶來過去卷積類神經網路模型數倍的幀率表現。受限於顯示卡的 VRAM,這次測試的作品就少了一兩個常客,實際表現就請各位直接參考下方長條圖,測試均以 FHD 解析度、最高圖形品質(若有例外會再說明)來進行。

在未啟用 DLSS 4 與多畫格生成 (MFG) 的情況下,LOQ 15IRX10 有 6 款遊戲都能在 FHD 解析度交出 80fps 以上的遊戲體驗,其中,在《黑神話:悟空》、《決勝時刻:黑色行動6》和《星際大戰:亡命之徒》三款遊戲平均幀率只有 40fps 上下,啟用 MFG 後便能提升至可遊玩的程度─雖然《黑神話:悟空》得要降圖形品質,另外兩款則是直接翻至三倍多,畫面流暢度非常有感。JB 其實有拿 LOQ 15IRX10 來打幾場《決勝時刻:黑色行動6》,畫格生成啟用前後「最低 1% FPS」由 4fps 大增至 107fps,遊戲的卡頓瞬間消失殆盡,玩起來只有一個「順」字可形容!
CAPCOM 的《魔物獵人荒野》用極高圖形品質會爆 VRAM,這邊就改用次高的設定來進行測試,畫格生成啟用後,平均幀率由 58.35fps 提升 82% 來到 106.17fps!而過往都是 DLSS 4 測試項目的《電馭叛客2077》,這回《NVIDIA App》全域設定中改用最新的 AI 模型則是一直面臨 crash、無法啟動的情況,不確定是什麼原因造成,因此 JB 就只有測試未啟用 DLSS 4 和 MFG 的基本效能,這台電競筆電則是獲得 81.54fps 的平均幀率,其實也不太需要動到 MFG 就是。
《漫威爭鋒》則是最能體現多畫格生成強大之處的遊戲,使用平衡 DLSS 模式,在 4x MFG 下平均幀率飆破 280fps,相較未啟用前的 115.73fps,提升至 2.42 倍!其他像是《英雄聯盟》、《特戰英豪》這類競技型的遊戲就更不用說了,絕對是穩穩跑的

- 待機時硬體溫度
- 待機時機身溫度
散熱效能與穩定性測試方面,我同樣使用 CINEBENCH R20 和 FurMark 兩款燒機軟體來為 LOQ 15IRX10 進行測試,筆電待機時透過 HWMonitor 監控軟體可發現,CPU 溫度為 58 度、最高 84 度,GPU 溫度則是 56.8 度、最高 60.8 度。此時透過 FLIR 溫度測量儀器實際量測機身溫度,待機的狀態下筆電平均溫度為 31.6 度,當下最熱的地方為尾端散熱器的 43.9 度,這位置剛好是在電源鍵正下方,不知道久而久之會不會對其造成影響

- 測試時硬體溫度
- 測試時機身溫度
- 測試時風扇噪音
使用 FurMark 與 CINEBENCH R20 兩軟體燒機 30 分鐘,HWMonitor 上的 CPU 溫度來到 76 度,最高可達 84 度,而 CINEBENCH R20 經過五輪 CPU 測試後效能分數為 4075 分,較正常測試時有 48.84% 的降幅,算是偏高了一點,至於 GPU 溫度則提升到 81 度,最高 84.2 度,較前代略微升溫;另根據 FLIR 溫度測量儀的熱圖顯示,五輪燒機測試下筆電機身平均溫度為 32.4 度,最高溫位置沒有變化,但增加了 5 度來到 48.7 度。而在進行燒機的同時,效能模式下的風扇運轉噪音測得 58.8dB,表現跟前代差不多。
▌測試總結 ▌

畢竟主打平價市場,LOQ 15IRX10 的機身設計幾乎延續去年的模具,螢幕規格雖不算落後,但仍維持 16:9 比例,少了當前主流的 16:10 與高更新率較為可惜,亮度也有進步空間。令人欣慰的是,本次電商版本終於提供 RGB 背光鍵盤,且背光區域提升至 24 區,搭配全新的《Legion Space》應用程式能進行更細微的燈效調整,多少增添了電競氛圍。連接埠方面則與前代一致,USB Type-A 仍停留在 5Gbps,對比 2025 年許多主流筆電已普及 USB 3.2 Gen2 甚至 USB4,確實顯得落後。
為了壓低售價,LOQ 15IRX10 採用第 13 代 Intel Core i7 HX 系列處理器,搭配 NVIDIA Blackwell 架構的 RTX 5060 顯示卡,這樣的組合雖能滿足多數遊戲 1080p 順跑的需求,但 VRAM 與記憶體的配置卻拖了後腿,影響部分 3A 大作的體驗。比較可惜的是,內建僅 12GB DDR5-4800MHz 記憶體,在 2025 年電競筆電市場中已相對過時─畢竟同價位競品多半是 16GB 起跳,若長期遊玩大型 3A 或多工使用,強烈建議玩家自行升級,才能讓本文主角發揮更完整的效能潛力。Blackwell GPU 的高能效也值得肯定,這讓 LOQ 15IRX10 的(遊戲以外的)續航力直接翻倍提升,充電速度依舊是市面最快之一,對日常使用絕對是加分項。

Lenovo LOQ 15IRX10 可以說是一款「價格優先」的 RTX 5060 電競筆電,它的最大賣點無疑是那張顯示卡,能夠在 1080p 主流遊戲提供稱職的體驗,算是兩世代前的第 13 代 Intel Core HX 處理器效能還說得過去,但 12GB DDR5 4800MHz 的記憶體放在 2025 年就顯得相當過時,若不自行升級,效能上難免需要做出妥協。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本文測試機種在台灣 Lenovo 官網上無法選配,但可以透過電商入手,建議售價是 42,990 元,但近期有看到平台直接下殺到 38,990 元了

▌小惡魔福利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