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的旗艦手機競爭可以說是一場關於鏡頭與感知力的軍備競賽,消費者不再滿足於看得清,而是追求在任何光線、任何距離下都能拍出媲美專業相機的質感,從潛望式望遠鏡頭的長焦延伸、到感光元件的尺寸增大,將手機攝影的極限定義了一次又一次。
在這樣的大局下,OPPO 的「年度影像旗艦」Find X9 Pro 翩然登場,全新方形鏡頭模組搭載 5000 萬畫素大底主攝、5000 萬畫素超廣角,以及 2 億畫素哈蘇長焦鏡頭等超猛規格,這不只是數字上的堆砌,在哈蘇超高畫質模式下的高解析度成像,放大後的細節十分驚艷,即便是在人物跑動或光線複雜的環境,多幀合成技術也能將瞬間定格,拍出靜止畫般的清晰度。該機更加入了獨立的原色真彩鏡頭,透過 48 分區精準調節色溫,能使夜景更還原、膚色更亮眼,環境色更接近人眼所見。

對於這一兩年友商特別愛(?)宣傳的「演唱會神機」,OPPO 則沒有滿足於 2 億畫素哈蘇長焦的配置,而是更進一步推出哈蘇專業增距鏡套裝,藉此將原有最高 6x 光學變焦擴展至等效 230mm 的 10x 光學變焦,這不僅是讓畫面看起來更大,而是在遠距離下確保它具備高解析力、低噪點和豐富的光影層次,對於廣大的歌迷、球迷
Find X9 Pro 的升級絕不僅止於硬體,內建聯發科天璣 9500 處理器充分調度性能,同時也配置了業界最大容量的 7500mAh 冰川電池,徹底解決高負荷攝影和長時間使用的續航焦慮,最高支援 80W SuperVOOC 有線閃充。伴隨著全新 ColorOS 16 作業系統,Find X9 Pro 也帶來多項 AI 功能,像是能自動識別螢幕資訊進行整理的一鍵閃記、一站式管理碎片化資訊的 AI 記憶倉,以及終於在 AI 圖像助理加入的 AI 人像補光等。
集 AI 智慧、哈蘇影像美學,以及「超強外掛」哈蘇增距鏡套件的 OPPO Find X9 Pro,實際用起來又是如何?下面就來好好介紹一下,由於功能繁多,這邊也設置了傳送門方便各位直接跳到感興趣的段落~
▌外型開箱 ▌
- 包裝盒正面
 
- 盒內容物
 
- SuperVOOC 充電器(一)
 
- SuperVOOC 充電器(二)
 
Find X9 Pro 外盒延續過去一貫的灰色塗裝,最上方可看到 OPPO AI Phone 和手機型號、下方則是與哈蘇 HASSELBLAD 的聯名文字,中間略帶金屬反射的格柵圖案則是換成了菱格紋理,而盒內容物除手機外,還有 SuperVOOC 充電器、USB Type-A 對 Type-C 纜線、退卡針以及原廠軟質手機殼...這次總算不再是透明殼,而是對應消費者購買的顏色,Find X9 Pro 提供霜月白、曜鈦灰兩種顏色,而 Find X9 則是鈦銀、玄黑,以及本次主打的新色「赤月」。

機背是 Find X9 Pro 跟前代差異最明顯之處,其鏡頭模組由圓形置中的配置,移到了機背左上角、並以方形來呈現,個人認為這樣好看得多!至於「變焦 CCD 閃光燈」則獨立設置在右側(一般版 Find X9 的閃光燈坐落在方形鏡頭模組右下角),此外,Find X9 系列也將前代的曲面側螢幕設計改回了平面螢幕,進一步降低誤觸的機會,機背並採用一體式冷雕玻璃工藝,觸感非常絲滑細膩。至於尺寸方面則是 161.26 x 76.46 x 8.25mm。
- 快速鍵(左側)
 
- 底部
 
- 音量與電源鍵(右側)
 
- 相機/快門鍵
 
- 頂部
 
Find X9 Pro 中框同樣採霧面金屬塗裝,前代圓潤的邊角則是改為俐落的線條,機身左側靠上緣處設有一「快速鍵」,可在設定裡進行功能自訂,預設為這次主打的「AI 一鍵閃記」,而機身右側上緣為音量鍵與電源鍵,下緣則是觸控式的相機/快門鍵,底部配置 USB-C 連接埠、SIM 卡槽、麥克風與揚聲器,頂部則有另一顆麥克風。此外,Find X9 Pro 並具備 IP66、IP68 以及 IP69 的防塵防水等級,後者能夠承受來自近距離、高溫高壓水柱的噴射沖擊。
- 前後代比較(一)
 
- 前後代比較(二)
 
- 前後代比較(三)
 
- 前後代比較(四)
 
- 前後代比較(五)
 
這邊也拿前代 Find X8 Pro 做個比較,除了上面提到的相機模組形狀、位置(其實高度也略為降低了),以及邊角變化之外,左側按鍵亦有明顯區別...前代是三段式音量模式撥桿,這次則是換成了突起的快速鍵,從對比照也可以看到,頂部麥克風數量也有所不同。對了!Find X9 Pro 支援雙卡雙待、eSIM、VoLTE、Wi-Fi 通話等功能,跟前代同樣十分完善。
- 顯示螢幕(一)
 
- 顯示螢幕(二)
 
Find X9 全系列皆採平面螢幕,本文體驗的 Find X9 Pro 搭載 6.78 吋 AMOLED 平面螢幕,並擁有系列最窄的 1.15mm 四等邊,螢幕占比則是來到 95.5%,其解析度為 FHD+ (2772 x 1272)、像素密度 450ppi,全局峰值亮度 1800 尼特,局部峰值亮度則是 3600 尼特,這款旗艦新機同樣支援自家的 Pro-XDR 顯示技術、10.7 億色彩顯示。
螢幕更新率受益於 LTPO 技術,則是 1~120Hz 的自適應更新率,這能夠確保手機只在需要時使用高更新率,平時使用則降頻省電,進一步提升手機的續航時間,此螢幕並支援最高 3840Hz 高頻 PWM 與 DC 調光,可降低頻閃造成的視覺疲勞。對了!Find X9 Pro 也由前代的螢幕下指紋辨識技術改為超聲波,除了不會發光、安全級別更高外,濕手也能夠進行辨識~
- 螢幕設定(一)
 
- 螢幕設定(二)
 
- 螢幕色彩模式
 
ColorOS 16 作業系統下的螢幕設定看起來雖較前代稍有變化,但核心功能都差不多,同樣都具備亮暗色模式切換、環境色自適應,O1 超高畫質引擎、螢幕解析度和更新率設定等,「護眼與舒眠」則改叫「明眸護眼」,應該就是對應這次超低亮度 1 尼特護眼技術吧?至於色彩模式則提供標準、自然、鮮明 3 種。
- YouTube 4K HDR 範例(一)
 
- YouTube 4K HDR 範例(二)
 
- YouTube 4K HDR 範例(三)
 
- YouTube 4K HDR 範例(四)
 
雖然翻拍一定會跟肉眼所見不同,但這邊還是提供 YouTube 4K HDR 影片給各位參考,整體細節相當清晰,標準色彩模式的對比度略低、走一個自然柔和的路線,如果習慣濃豔強烈視覺風格的朋友,就建議開啟鮮明色彩模式了~
- 原廠手機殼(一)
 
- 原廠手機殼(二)
 
- 相機鍵
 
- 鏡頭模組
 
Find X9 系列隨附的軟質手機殼觸感有點接近矽膠材質,顏色不再是久用容易發黃的透明,這回體驗的 Find X9 Pro 也對應霜月白、曜鈦灰推出相近的顏色,霜月白的手機殼大致就是上圖呈現的顏色,不過曜鈦灰的殼會再偏暖些,上圖不小心修得太低飽和了
 另外,這個原廠手機殼在相機模組、閃光燈及觸控式的相機/快門鍵處有做開孔設計。
 另外,這個原廠手機殼在相機模組、閃光燈及觸控式的相機/快門鍵處有做開孔設計。- 手機本體重量
 
- 加裝保護殼重量
 
Find X9 Pro 裝上手機殼的重量將量測為 245g,裸機狀態下則是 225g。
- 桌布與個人化設定(一)
 
- 桌布與個人化設定(二)
 
- 字型
 
桌布與個人化設定部分就請各位參考上方截圖,桌布還是蠻有 Apple iOS 的感覺,不過 ColorOS 倒是提供許多自定義選項,例如一些按鍵圖示的色彩、全景光效,甚至指紋辨識動畫都有 10 種可以選擇!字型部分向來是 Android 陣營勝過 iOS 的優勢,ColorOS 16 作業系統就提供 OPPO Sans、OPPO Serif、Roboto 及 One Sans 等預設字型,當然,也可從字型商店另行下載就是。
▌AI 功能 ▌
- 一鍵閃記
 
- 相機
 
- 手電筒
 
- 錄音
 
- 翻譯
 
- 螢幕截圖
 
- 勿擾
 
- 聲音與震動
 
AI 功能是 2025 年智慧型手機兵家必爭之地,伴隨著 Find X9 系列推出的 ColorOS 16 作業系統,則是新增一鍵閃記、AI 記憶倉、AI 相簿與 AI 人像補光等功能,台灣販售的國際版也與 Google Gemini AI 助理深度整合(除了常用的交談外,畫圈搜尋同樣有具備),相信各位 Android 都不陌生了。因此,這邊就從前兩者開始介紹,相片相關的 AI 功能就請參考下方的 AI 圖像助理段落啦~
「一鍵閃記」可透過短按 Find X9 Pro 的快速鍵快速啟動、並記憶螢幕內容,長按則能記憶靈感語音,按兩下則是開啟 AI 記憶倉。是說快速鍵也可以設定成其他功能,包括開啟相機、手電筒、錄音、翻譯、螢幕截圖、勿擾,或是切換聲音與震動模式等。
- OPPO AI
 
- 記憶倉
 
- AI 寫作
 
- AI 翻譯
 
- AI 語音摘記
 
- AI 錄音
 
設定中的 OPPO AI 選項可針對記憶倉、AI 寫作、AI 翻譯、AI 語音摘記、AI 錄音等功能進行設定,後面會針對各個功能跟各位一一介紹,其中 AI 語音摘記能在第三方應用程式自動啟用,這部分預設為關閉。

AI 功能演示首先看到「一鍵閃記」,按下快速鍵後,螢幕會覆上一層透明動畫,不出 3 秒即可完成螢幕資訊辨識、智慧整理並歸檔至 AI 記憶倉,與此同時,畫面上緣也將跳出「已記出本篇文章」的通知、並快速收合到前鏡頭處的流體雲(類似 iPhone 動態島的機制),當辨識到活動日期時,則會自動詢問是否新增至行事曆,省下另外輸入的時間。至於一鍵閃記可記憶的內容則包括長文連結、語音及螢幕截圖等,不包含影片

- 記憶倉
 
- 記憶顧問與隨口記
 
AI 記憶倉可一站式管理所有碎片化資訊,這邊可以選擇條列或磚形顯示,點擊下方的「問一問」就能請記憶顧問快速調出對應內容(其實也能透過 Gemini 詢問就是),上圖左也示意 3 種內容的一鍵記憶效果,雖然大致重點有 get 到,但不得不說真的蠻簡短
 上圖右則是記憶顧問的示意,OPPO AI 在產生答覆之後,還會顯示幾個建議選項延伸問答,至於語音隨口記就沒什麼好說的,非常實用!
 上圖右則是記憶顧問的示意,OPPO AI 在產生答覆之後,還會顯示幾個建議選項延伸問答,至於語音隨口記就沒什麼好說的,非常實用!- AI 語音摘記
 
- 不適合摘要內容
 
- 摘要範本
 
- AI 語音摘記支援應用
 
「AI 語音摘記」可在觀看 YouTube 直播或影片、進行 Zoom、Microsoft Teams、Google Meet 視訊會議,甚至是 WeChat、WhatsApp 等社交應用交談時在背景自動摘記內容,其懸浮視窗除了「開始 AI 摘要」外,還有開始「應用程式錄音」、「開啟字幕」兩個功能,與一鍵閃記不同的是,你需要手動按開始和結束。
這邊以 YouTube 上 OpenAI GPT-5 的影片來示意,AI 摘要完可選擇簡要、詳細兩種呈現形式,看下來整理歸納的效果十分優秀,滿意的話便可另存至便條應用程式查看或編輯,由上圖三可見,摘要甚至還能夠選範本,除通用摘要外,還有通話摘要、會議紀要、知識筆記、訪談紀錄和發表會,這功能對常要聽英文演講的 3C 科技媒體來說,真的是超級方便啊
 不過 AI 語音摘記也不是所有內容都能摘要,實測 YouTube Shorts 短影音和遊戲預告影片就摘要失敗(顯示為「目前內容不適合摘要」)。
 不過 AI 語音摘記也不是所有內容都能摘要,實測 YouTube Shorts 短影音和遊戲預告影片就摘要失敗(顯示為「目前內容不適合摘要」)。
再來看到 AI 語音摘記的字幕功能,主流的語言幾乎都有支援,並且能夠同時顯示雙語、調整字幕大小,翻譯準確度部分,以 Google I/O 介紹 Android XR 眼鏡的環節,幾分鐘下來都沒有什麼重大的翻譯失誤。
- 流體雲示意(一)
 
- 流體雲示意(二)
 
- 流體雲設定(一)
 
- 流體雲設定(二)
 
上面提到像 iPhone 動態島的「流體雲」,會在 OPPO AI 功能運作或完成時顯示(例如一鍵閃記或 AI 語音摘記等),輕觸流體雲的「膠囊」即可展開、並跳轉至相應的應用程式,除上述 AI 功能外,還支援多個 Google 及系統應用,這部分就請直接看截圖。
- 智慧側邊欄
 
- 中轉站
 
- 拖曳至中轉站
 
- 拖曳出中轉站
 
- 摳圖效果
 
前代就有的「智慧側邊欄」這次也延續了下來,這邊也可建立 AI 應用程式的捷徑(甚至是群組),最上方的「中轉站」可將文字與照片(摳圖)拖曳進出,不用再靠什麼剪貼簿功能,可以剩下用戶大把時間,相片的摳圖效果也相當不錯~也可以直接拖曳進社交應用裡編輯是完全沒問題的!

ColorOS 16「便條」應用程式的 AI 寫作也是狠角色,只要有一段簡短的文字,就能交給 OPPO AI 幫你自由書寫、或是產生社群平台用的貼文文案等,此外,一般的潤色、排版、糾錯也都能輕鬆達成,針對特定欸容還可以產生心智圖和表格。

「自由寫」可選擇自我介紹、工作總結、演講發言、心得體會等文筆,這邊就打了段簡短的自我介紹,OPPO AI 的擴寫看起來就正式許多了,接著你還能進一步調整寫作風格(共有標準、詳細、簡潔、正式、口語、幽默)、甚至是文字和表情符號的數量


至於「發貼文」我則是拿先前 OPPO Find X9 系列發表會的引言貼進便條應用程式,這邊則是提供社群媒體、購物評論兩種形式,寫作風格則同自由寫,OPPO AI 可以生成多個版本讓你選擇,基本重點都有抓到,而且還會自動上 hashtag,幾乎能直接拿來用了!

這邊示意則是拿《戰地風雲6》簡介來製作「心智圖」(介面裡幼教思維導圖),使用者可將其匯出為專用格式、PDF 文件、圖片,抑或是直接存在便條應用程式裡。
- O+ 互連
 
- 檔案傳輸
 
- 可拖曳選擇
 
- 傳輸進度
 
OPPO 在 Find X9 系列上實現了跨生態互聯體驗,手機設定的「裝置互連」就提供多元的連接方式,平板電腦和 PC 可同步內容、遠端控制或鏡像投影等,而 iPhone 互聯則是能進行來電、簡訊和通知的分享(當然也支援 Macbook,或可使用 Apple Watch 接聽 OPPO 手機來電
 ),此功能亦可鏡像投影至電視或投影機等大螢幕裝置。另外,Find X9 Pro 也支援 NFC 一碰互連(對 iPhone 亦可)、並且能夠當作門禁卡來使用。
),此功能亦可鏡像投影至電視或投影機等大螢幕裝置。另外,Find X9 Pro 也支援 NFC 一碰互連(對 iPhone 亦可)、並且能夠當作門禁卡來使用。那因為我不是蘋果用戶,這邊就使用 PC 來進行示意。OPPO 使用的是《O+互連》這個應用程式來連接,筆電需與 Find X9 Pro 手機處於同一個網路環境下、並開啟藍牙功能即可互連。其介面可進行檔案傳輸(甚至可拖曳選擇),比起用纜線的傳輸方式快了許多,而且《O+互連》還會對檔案分門別類,提升選取的便利性。

鏡像分享(手機投射畫面)也是少不了,實際用起來沒什麼延遲感,整體體驗相當不錯。
▌效能測試 ▌

硬體方面,Find X9 Pro 不僅採用聯發科 3 奈米製程的天璣 9500 旗艦處理器,為 C1-Ultra 超大核、3 顆 C1-Premium 超大核與 4 顆 C1-Pro 大核組成的 8 核心架構,其透過「潮汐引擎」提升超過 30% 的 CPU、GPU 性能,OPPO 更強調在《原神》等高負載手遊下可實現持久滿幀,即最高 120fps 的影格率,而在高影格率錄影也能持續穩定,與此同時,該機的功耗最多降低 15.65%。

其他規格部分,還有 16GB 記憶體、512GB 儲存容量,但國際版無 1TB 的選項稍嫌可惜,另外,還具備了 7500mAh 超大容量冰川電池,是主流旗艦機裡面容量最大者(今年開始也終於突破 7000mAh 了),此電池並採用 OPPO 自研發的矽碳負極電池,能夠實現 5 年的使用壽命,根據官方所說,5 年後電池健康度仍可達 80%!而之所以電池容量能進一步突破,是因為 Find X9 Pro 採用主板倒扣設計,在 Y 軸長度縮減而騰出了空間。
- 安兔兔
 
- 3DMark Wild Life Extreme 壓力測試(一)
 
- 3DMark Wild Life Extreme 壓力測試(二)
 
實際使用安兔兔來進行跑分,在一般均衡模式下 Find X9 Pro 測出了 330 萬分的成績,較前代的 235 萬提升了 39.6% 之多
 開啟高效能的話還能再往上衝一些(看安兔兔官方評測文有測到 370 萬分...),不過這邊還是以日常使用的模式作為基準,其 CPU 效能勝過 97% 的受測裝置,GPU 效能則是屬於前 1% 的等級,市面上的高規格手遊都能輕鬆應對。
 開啟高效能的話還能再往上衝一些(看安兔兔官方評測文有測到 370 萬分...),不過這邊還是以日常使用的模式作為基準,其 CPU 效能勝過 97% 的受測裝置,GPU 效能則是屬於前 1% 的等級,市面上的高規格手遊都能輕鬆應對。而在 3DMark Wild Life Extreme 壓力測試中,Find X9 Pro 在數個 loop 循環當中,最高成績為 6768 分,而 loop 2 開始效能略降,到 loop 3、loop 4 就沒有太大變化,其穩定性測出來是 51.8%,經過 4 個循環後,手機硬體溫度由 33 度提高到 43 度,相較前代是高了一點。
- Geekbench 6 CPU 效能
 
- Geekbench 6 GPU OpenCL 效能
 
- Geekbench 6 GPU Vulkan 效能
 
再來看到 Geekbench6 的跑分結果,Find X9 Pro 的 CPU 單核為 3125 分、多核則是 9128 分,GPU 方面 OpenCL 取得 23328 分,Vulkan 則是 29465 分。
- PCMark 工作 3.0 電池使用壽命(一)
 
- PCMark 工作 3.0 電池使用壽命(二)
 
- 電池使用模式
 
內建 7500mAh 超大容量電池的 Find X9 Pro 續航表現又是如何呢?實際以 40% 螢幕亮度、自適應更新率的設置,連接 Wi-Fi 並關閉藍牙與定位來進行 PCMark 工作 3.0 電池使用壽命測試,從 100% 到測試自動結束的 20% 共經過了驚人的 28 小時 27 分鐘,較去年 Find X8 Pro 測出來的 20 小時 23 分鐘進步了 8 小時之多

以正常使用、甚至是拍一整天照片(畢竟都宣傳叫旅拍神機了)來說,一整天下來還會有剩,而這都還是沒有啟用省電模式的情況,是我近期看過續航最猛的一款手機!根據中國官方數據,FHD HDR 影片播放可撐 29 小時 12 分鐘,遊玩大型 MOBA 手遊則是 10 小時左右。充電部分則是支援 80W 有線超級閃充與 50W 無線閃充,我用隨附的 SuperVOOC 充電器充電,從 9% 到 100% 滿電量大約經過 1 小時左右。
▌相機功能 ▌

再來看到 Find X9 Pro 的主相機,雖然廣角主鏡頭、哈蘇長焦和超廣角鏡頭在畫素部分都與前代相同,主要針對「感光元件」進行大換血,光圈也進一步放大,這部分我以下方表格來呈現。相機鏡頭模組左側上下分別為主鏡頭、哈蘇長焦,右側連載一起的則是超廣角鏡頭,以及輔助進行分區色彩還原的「原色真彩鏡頭」,這個後面會再介紹。至於前置鏡頭則是由前代 Find X8 Pro 的 3200 萬畫素提升到了 5000 萬畫素,光圈則是 f/2.0。
| Find X9 Pro | Find X8 Pro | |
| 廣角鏡頭 | 1/1.28 吋 Sony LYT-828 5000 萬畫素 f/1.5 1x 等效 23mm 支援 4K 120fps Dolby Vision 四軸 OIS 防手震 | 1/1.4 吋 Sony LYT-808 5000 萬畫素 1x 等效 23mm | 
| 長焦鏡頭 | 1/1.56 吋 ISOCELL HP5 2 億畫素(支援長焦微距) f/2.1 6x 等效 140mm 支援 4K 120fps Dolby Vision 四軸 OIS 防手震 | 1/1.95 吋 Sony IMX858 2 億畫素(不支援長焦微距) 6x 等效 135mm | 
| 超廣角鏡頭 | 1/2.75 吋 JN5 5000 萬畫素 f/2.0 等效 15mm / 視角 120 度 三軸 EIS 防手震 | 1/2.75 吋 5000 萬畫素 等效 15mm / 視角 120 度 | 
由數字可以發現,Find X9 Pro 的廣角鏡頭擁有更大的感光元件和光圈,夜景和景深部分將有所強化,而主打的「2 億畫素哈素長焦」鏡頭,新機的 1/1.56 吋三星 ISOCELL HP5 感光鏡頭尺寸遠大於前代(同時鏡頭四邊可看到明顯的鋸齒型狀...),這能極大地改善長焦鏡頭的進光量,特別是在遠距離拍攝時的細節保留和低光表現,另外,6x 光學變焦的等效焦距略有延長,提供稍遠一些的變焦距離。

Find X9 系列的「LUMO 凝光影像」透過色彩還原、運算光學虛化、超光影影像、無影抓拍 4 大引擎共同打造,其中,OPPO 最為強調的「原色真彩鏡頭」(中國稱丹霞原彩鏡頭)配合 48 個硬體分區精準調節色溫,相較於傳統原色鏡頭的全域單一色溫演算法,能夠更還原夜景、使膚色更亮眼!另外,原色真彩鏡頭主要是輔助主鏡頭和長焦鏡頭進行分區色彩還原,無法單獨成像,它也無須手動開啟,不過在大師模式或 6x 以上的拍攝將不生效。
以官方對比圖為例,搭載原色真彩鏡頭的環境色更接近肉眼所見,人物主體不會像左邊傳統原色鏡頭受到燈光影響嚴重,經過校正後更為自然,畫面分區色彩亦精準,而左邊對照組在冷暖光對沖環境下只能呈現單一全域色溫(也就是畫面上的 3988K),導致畫面部分色彩失準,後面會透過實拍來給各位看看 Find X9 Pro 在人像夜拍的表現。

機身右側的感應式快拍鍵也是沿用了下來,按壓兩下對應開啟相機,左右滑動則能進行變焦(跟前代一樣僅對應橫向拍攝,直向就只能當作快門來使用),是說這次的變焦特效「致敬感」又更強了呢

- 相機介面
 
- 智慧場景-無
 
- 智慧場景-舞台演出
 
- 智慧場景-夕陽剪影
 
- 智慧場景-絢爛煙花
 
Find X9 Pro 拍攝介面基本延續 OPPO 傳統,預設變焦倍率除 0.6x、1x、2x 之外,還提供了 3x、6x 兩個光學變焦倍率,最遠跟前代一樣都是 120x,點擊「拍照」旁邊的箭頭則能展開舞台演出、夕陽剪影、絢爛煙花 3 種場景拍攝模式;介面右側除美顏、濾鏡之外,也將原本人像模式才有的柔光選項整合進來,可切換朦朧、柔美和夢幻等效果。雖然忘了截圖,但前鏡頭則是有 0.8x、1x、2x,比去年 Find X8 Pro 多出了 2x 的選項(但自拍拍這麼近幹嘛...
- 人像模式
 
- 大師模式
 
「人像模式」跟前代比則是拿掉 6x 變焦,最高只有到 3.6x (等效 85mm),左下角的光圈可在 f/1.4 到 f/16 之間進行調整,可惜的是,此模式依然無法拍攝後調整景深
 「大師模式」同樣可針對 ISO (感光度)、快門、曝光、對焦方式、白平衡去自訂,拍攝格式則在 JPG、RAW 之餘追加了 JPGmax、RAWmax,而 RAW 附檔名則是 X-ADOBE-DNG,為後製空間帶來更高的彈性。
「大師模式」同樣可針對 ISO (感光度)、快門、曝光、對焦方式、白平衡去自訂,拍攝格式則在 JPG、RAW 之餘追加了 JPGmax、RAWmax,而 RAW 附檔名則是 X-ADOBE-DNG,為後製空間帶來更高的彈性。
錄影部分,Find X9 Pro 則是升級 4K 120fps、且支援 Dolby Vision 杜比視界的業界最高規格,但超廣角端就從介面中被拔掉了,若開啟超級防抖則會限制在 4K 60fps,獨立的慢動作模式也從前代 FHD 240fps 改為 4K 120fps,解析度提高的同時影格率下降...這到底是不是好事啊
 另外,Find X9 Pro 的錄影也支援景深功能,但這時影格率會限縮在 30fps 就是。前鏡頭錄影方面則是最高 4K 60fps,支援 0.8x、1x 及 2x 變焦,對了!在低光源下拍照或錄影,就會變成上圖右的亮色介面,某種程度算是當補光燈使用吧?
 另外,Find X9 Pro 的錄影也支援景深功能,但這時影格率會限縮在 30fps 就是。前鏡頭錄影方面則是最高 4K 60fps,支援 0.8x、1x 及 2x 變焦,對了!在低光源下拍照或錄影,就會變成上圖右的亮色介面,某種程度算是當補光燈使用吧?
再來看到專業影片模式,Log 功能啟用下 Find X9 Pro 支援最高 4K 120fps 錄影格式,若要開啟 Dolby Vision HDR 的話則只有到 4K 60fps。而在 Log 啟用後,介面左上角會出現 LUT 選單,可以切換 SDR (Rec.709) 或 HDR (HLG),畫幅則有 16:9、2.39:1 兩種選擇,並可啟用直方圖、音訊電平等顯示設定。
- 更多模式
 
- 水下相機
 
- 慢動作
 
- 長曝光
 
- 縮時錄影
 
Find X9 Pro 的「更多」模式相比前代,除上面提到的專業影片外,還有水下模式、超文字以及搭配增距鏡套件使用的「哈蘇增距」模式。「水下相機」模式可於水下 2 公尺進行拍照錄影,且有 30 分鐘的使用限制,因此要拿來潛水記錄還是不太夠的
 啟用此模式後會封鎖螢幕的觸控,僅能靠實體按鍵來操作,而在退出水下相機後,Find X9 Pro 會高速震動以排出水分,至於其他模式就請看上方圖組,後面也會針對哈蘇增距鏡進行詳細介紹。
 啟用此模式後會封鎖螢幕的觸控,僅能靠實體按鍵來操作,而在退出水下相機後,Find X9 Pro 會高速震動以排出水分,至於其他模式就請看上方圖組,後面也會針對哈蘇增距鏡進行詳細介紹。▌拍照測試 ▌

相機實拍部分我則是拿前代 Find X8 Pro 跟本文主角 Find X9 Pro 進行比較,由於測試實拍時設錯比例,這邊就容我用口頭說明差異
 日後若有機會,會再跟品牌爭取進行橫向的集評(說到對手的話...那當然是同為中國廠、且同樣推出增距鏡攝影套件的 vivo X300 Pro 啦!
 日後若有機會,會再跟品牌爭取進行橫向的集評(說到對手的話...那當然是同為中國廠、且同樣推出增距鏡攝影套件的 vivo X300 Pro 啦!▓ 濾鏡:
- 濾鏡
 
- 霓虹
 
- 冷調閃光
 
- 暖調閃光
 
- 清新
 
- 復古
 
- 通透
 
- 原圖
 
- 霓虹
 
- 冷調閃光
 
- 暖調閃光
 
- 清新
 
- 復古
 
- 通透
 
首先看到 Find X9 Pro 的特殊濾鏡樣式,Find X9 Pro 在前代的清新、復古、通透底片濾鏡之外,新增了模擬柯達 Cinestill 800T 底片的「霓虹」、模擬 CCD 的「冷調閃光」和「暖調閃光」,各濾鏡的介紹我就羅列如下,而上方圖組都是以 100% 強度套用的效果,第一個圖組是環境相對亮的日拍,第二個則是光源相對暗(但有些許燈光)的表演舞台。JB 實際用下來最推「冷調閃光」,人物的膚色表現最自然真實,「通透」濾鏡的低飽和呈現則頗具文青感。

Cinestill 800T 霓虹:由柯達 5219 改制而成,拍攝強光源如霓虹燈、路燈時會產生明顯光暈效應,帶來夢幻復古美感。(參考上圖 XPAN 照片)
冷調/暖調閃光:依照小紅書上高熱度的 CCD 色彩風格調製。
(下為前代 Find X8 Pro 就有的底片風格濾鏡)
CC 底片-清新:復刻經典正片效果,呈現冷感淡雅的正片風格。
NC 底片-復古:復刻經典負片效果,呈現柔和高光和青綠色調。
NH 底片-通透:高對比的專業底片色彩,呈現柔和的高對比人像。
- 粉青
 
- 夜之城
 
- 黃藍
 
- 黑金
 
- 原圖
 
Find X9 Pro 在拍照、錄影時可套用 6 種特殊濾鏡(包含底片與 CCD 相機)、11 種一般濾鏡,不過,在相片編輯器裡進行後製時就多出了上面 4 種,主要是針對畫面亮部調整色調,其中「粉青」就是 Instagram 日本街頭攝影帳號上常看到的冷調 Cyberpunk 賽博龐克風格,現在不用開 Photoshop 就能秒套用!「夜之城」較前者更暗,並以青綠色為基調、強調冷暖光對比,「黃藍」的色調調整方式就更不用說了
 至於「黑金」則是一種極端的暖調風格,強調金黃色和深黑色對比,營造出一種復古且帶有戲劇性光影的氛圍。
 至於「黑金」則是一種極端的暖調風格,強調金黃色和深黑色對比,營造出一種復古且帶有戲劇性光影的氛圍。▓ 日拍:
- 超廣角(一)
 
- 廣角(一)
 
- 2x 變焦(一)
 
- 3x 變焦(一)
 
- 6x 變焦(一)
 
- 超廣角(二)
 
- 廣角(二)
 
- 2x 變焦(二)
 
- 3x 變焦(二)
 
- 6x 變焦(二)
 
一樣從室內日拍開始看起,這邊使用 0.6x 超廣角、1x 廣角、2x、3x 和 6x 光學變焦來拍攝,並且都開啟自動 HDR 功能,Find X9 Pro 的色調相比前代感覺偏暖一些,且沒有過多的修飾,接著放大檢視畫質,5000 萬畫素鏡頭下的細節超級清晰(從 model 手上的汗毛便能得知),前代相比之下就略帶塗抹感,臉部毛孔尤為明顯,至於超廣角的視野則與前代無異,另外就上圖我離 model 約 50 公分的距離來說,6x 光學變焦拍出來幾乎就是臉部特寫了

- 超廣角
 
- 廣角
 
- 2x 變焦
 
- 3x 變焦
 
- 6x 變焦
 
換到戶外場景拍攝,在 0.6x 超廣角可以查覺到些微的拉伸變形,人物比例雖然修長,但若站在靠近邊緣時不免會有些扭曲感,Find X9 Pro 的 HDR 表現優秀,在陰天、大光比的環境下,成功地在提亮人物臉部的同時保留了天空中雲層的細節,沒有出現嚴重的過曝情形,而只有半身的 2x 及 3x 變焦倍率相當適合拍攝人像,後者由於人物臉部占比變大,演算法可能會優先將膚色調整到更討喜的色溫,連帶影響背景雲彩的色調,這也突顯出原色真彩鏡頭硬體分區的作用。
▓ 人像:
- 人像 f/1.4
 
- 人像 f/2.8
 
- 人像 f/4.0
 
- 人像 f/7.1
 
- 人像 f/16
 
拍攝人像最重視的背景虛化/淺景深,Find X9 Pro 則是交出了出色的表現,使用者可在 f/1.4 至 f/16 之間自由調整虛化程度,在最大的 f/1.4 光圈下,人物邊緣都保持銳利,除了右邊略為飄起的髮絲之外,整體看起來非常自然,到了 f/2.8 光圈基本上就看不太出什麼破綻了。不過,Find X9 Pro 只能在拍攝時透過調整光圈大小來改變景深,無法事後在相片編輯器另行調整


▓ 低光源人像:

由於沒有敲 model 到晚上,這邊就在攝影棚樓梯間測試 Find X9 Pro 低光源拍攝的表現,從上圖可以看到,現場環境是非常暗的,相機應用程式的介面也跳出夜景偵測的圖示,但這時從取景器已經能夠發現畫面跟肉眼所見的差異...
- 超廣角(一)
 
- 廣角(一)
 
- 2x 變焦(一)
 
- 3x 變焦(一)
 
- 超廣角(二)
 
- 廣角(二)
 
- 2x 變焦(二)
 
- 3x 變焦(二)
 
在陰暗的樓梯間拍攝 model,超廣角部分 ISO 來到 8000,而 3x 變焦則是自動調整至 ISO 12800,這幾個樣張都成功地將畫面大幅提亮,甚至接近日間室內的照明程度,且人物臉部光充足,畫質保持銳利,雜訊抑制效果亦佳(背景白色磁磚、地板紋理和樓梯暗部區域的雜訊被控制得極低),色溫暖、色調則是偏洋紅,另外,在不同焦段下都具備穩定的色彩和曝光表現,對於需要多焦段拍攝的使用者而言至關重要,因此 Find X9 Pro 在低光源的人像拍攝上,說是頂級水準也不為過了。
作為對照組的前代 Find X8 Pro,在同樣的低光源場景下細節是差了那麼一點點,但色溫略偏冷,臉部的提亮效果相比之下有點過頭,且只要略為放大就能夠察覺到明顯的塗抹感,所以進步幅度在這部分還是蠻大的!
▓ 自拍:
- 自拍 1x
 
- 自拍 0.8x
 
- 人像自拍 1x
 
- 人像自拍 0.8x
 
前置 5000 萬畫素鏡頭畫質同樣銳利,model 的眼妝、髮絲、項鍊等細節都十分清晰,甚至白色洋裝上的蕾絲和縫線都清楚呈現,人物膚色自然紅潤,在保有一定細節紋理的同時,也透過演算法實現平滑且均勻的膚質效果(雖然我會比較建議開啟美顏就是...),避免了過度塗抹產生的油畫感,而在 0.8x 變焦倍率下的廣角變形控制也不錯,讓使用者在帶景或多人自拍時仍能維持自然。
▓ 夜拍:
- 超廣角(一)
 
- 廣角(一)
 
- 2x 變焦(一)
 
- 3x 變焦(一)
 
- 6x 變焦(一)
 
- 10x 變焦(一)
 
- 超廣角(二)
 
- 廣角(二)
 
- 2x 變焦(二)
 
- 3x 變焦(二)
 
- 6x 變焦(二)
 
- 10x 變焦(二)
 
Find X9 Pro 的夜拍可以說沒讓我失望過,在第一個圖組的台中爵士音樂節,極端的舞台燈光和漆黑的夜空並存,非常考驗 HDR、曝光穩定性以及變焦畫質,在不同光學變焦焦段下,色彩、曝光都保持高度一致,其中 6x 光學變焦仍能保持清晰,相當難得,雖然 10x 就是數位變焦了,但人物細節也絲毫沒有犧牲。第二組豪宅夜晚點燈的照片,10x 變焦倍率下仍能看到建築上的紋理與雕塑細節,發出黃色燈光的圓頂也沒有出現過亮的情形。
- 夜拍(一)
 
- 夜拍(二)
 
- 夜拍(三)
 
- 夜拍(四)
 
- 夜拍(五)
 
- 夜拍(六)
 
- 夜拍(七)
 
- 夜拍(八)
 
這邊也補上一些未成組的夜拍樣張給各位參考。
是說,Find X9 Pro 相機內建的「大師模式」個人覺得適合拿來拍攝風景,無奈台北天候不佳、台中我待的時間也太短暫,就沒有特別去試,但看對岸媒體的樣張,色彩上確實有股「哈蘇味」,我自己對哈蘇味的解讀是色彩調校油潤,但避免過度飽和,可以保留不同層次的冷暖色調,使畫面色彩豐富耐看,同時,系統也會刻意降低一些曝光,增加畫面中陰影的存在感,這部分有機會再跟 OPPO 借來試試...
▓ XPAN:
- XPAN 介面
 
- 曝光調整
 
- 全螢幕介面
 
- 底片濾鏡
 
- 模擬底片動畫效果
 
至於這個 XPAN
掛上與哈蘇聯名的 OPPO 手機不僅模擬了 XPAN 相機的取景器介面,還有特殊的快門、底片濾鏡切換聲,以及拍攝後一閃而過的「顯影」動畫,同時也提供特殊的風格濾鏡達到模擬底片攝影的效果─包括黑白、清新、復古、通透、霓虹等 5 種,變焦部分則支援 0.6x 到 3x。
- XPAN (一)
 
- XPAN (二)
 
- XPAN (三)
 
- XPAN (四)
 
這邊也分享 4 個實拍樣張,XPAN 模式某種程度超還原底片機,在陰雨天直接拍攝效果都很不好,但好在 OPPO 有放進曝光調整的功能(像上圖四就沒有調),讓照片可以得救

▓ 寵物:
- 寵物(一)
 
- 寵物(二)
 
- 寵物(三)
 
- 寵物(四)
 
- 偵測到寵物眼睛
 
是說 Find X9 Pro 竟然偵測得到寵物眼睛,記得有這功能的好像沒幾家 (Sony Xperia?),實際以 2x、3x 變焦抓拍成功率也非常高,照片整體色溫偏暖,讓寵物看起來更生動可愛,使用人像模式來拍攝時,貓咪身體邊緣還是有一定的摳邊感,雖然臉部附近的邊緣略有影響,但不放大看倒還算自然就是。
▓ 微距:

若要拍攝近物,建議在漢堡選單開啟微距特寫,此功能提供自然虛化、全域清晰兩種模式,「自然虛化」利用光學特性虛化背景、突顯主體,營造具有空間感的微距效果;而「全域清晰」則透過景深融合演算法,擴展畫面清晰範圍,記錄微觀場景的詳盡細節,如果沒有手動去對焦的話,差異就不會太大。
- 微距特寫(一)
 
- 微距特寫(二)
 
- 微距特寫(三)
 
- 微距特寫(四)
 
- 微距特寫(五)
 
上方的樣張我都是使用 70mm 或 140mm 長焦焦距和相對較大的 f/2.1 光圈進行拍攝,這使背景有效地虛化,拍攝主體也從中清晰分離出來、立體感相當強,在花卉照片的光斑看來柔和圓潤,很有專業相機的散景質感,在拉麵特寫的照片也很好地呈現出湯頭的濃稠感、玉米筍的顆粒等,為照片添上了一分食慾感(?)
▓ 未成組照片:
- 人物
 
- 人物
 
- 人物
 
- 人物
 
- 人物
 
- 街景
 
- 街景
 
- 街景
 
- 街景
 
- 街景
 
- 街景
 
- 街景
 
這邊也將 Find X9 Pro 未成組的照片附給各位參考,JB 個人很喜歡 OPPO 的人文(第二三張就是)和黑白濾鏡,拍出來真的別有一番風味。
▌AI 圖像助理 ▌
- 相片編輯器
 
- AI 圖像助理(一)
 
- AI 圖像助理(二)
 
AI 相簿 JB 沒有特別截圖,簡單來說就是可以自動辨識照片資訊並歸納成輯,在 2025 年並不是什麼屌炸天的功能,但「AI 圖像助理」就非常值得深入介紹了,其提供 AI 靈感成片、AI 消除、AI 最佳表情、AI 畫素超高解析度、AI 消除拖影、AI 消除反光,以及 Find X9 系列新增的 AI 人像補光。
- AI 靈感成片
 
- 成果
 
「AI 靈感成片」將由 OPPO AI 幫你調整構圖,除了上面的三分線、中心點構圖外,在辨識到適合的風景照時也會出現 XPAN 的選項,與此同時,使用者也能在此套用 OPPO 的各種底片濾鏡。

「AI 消除」如同前代,提供智慧圈選、手動塗抹、路人消除 3 個移除方式,以上圖為例,辨識跟消除的效果還算不錯,不過在一些近景或人像照片上,OPPO AI 的消除效果自然是沒有 Photoshop 的 Firefly AI 來得好,但正常情況下,都還算是可用的。
- AI 人像補光-閃光燈
 
- AI 人像補光-攝影棚光
 
- AI 人像補光-自然光
 
Find X9 Pro 這代新增的「AI 人像補光」就非常有看頭了,它能夠依據畫面中的環境亮度進行演算,進而提供閃光燈、攝影棚光、自然光等補光方式,使用者並能藉滑桿來調整補光的強度,實際用下來我是覺得非常自然細膩,但若能讓使用者自行決定補光方式或許會更好吧?
在我有體驗到的模式中,「閃光燈」顧名思義,是透過模擬閃光燈直打臉部來補充光源,從示意圖就能感受到它的強大之處,不說你可能不知道是後製出來的
 「攝影棚光」則是模擬攝影棚的打光效果、凸顯人物質感,它比較像是在既有的明暗光線上去做強化,所以暗處的提亮效果就比較有限;至於「自然光」則是模擬反光板的效果,能夠平衡光線分佈,從成果可以看出是走整體提亮的效果。
「攝影棚光」則是模擬攝影棚的打光效果、凸顯人物質感,它比較像是在既有的明暗光線上去做強化,所以暗處的提亮效果就比較有限;至於「自然光」則是模擬反光板的效果,能夠平衡光線分佈,從成果可以看出是走整體提亮的效果。- AI 最佳表情
 
- 成果
 
「AI 最佳表情」也是近年 AI 手機多半會強調的功能,它主要是以使用者拍攝的同一人物照片為基礎進行演算,以上圖為例,原本眼睛閉起來的啦啦隊員,就辨識到了另外 4 種表情可以套用,但有時 OPPO AI 會跳出「暫無最佳表情」,這時就要開啟相簿掃描以取得對應人物表情,如果該人物拍得太少,或只有一張,那此功能就派不上用場了
 實際「算」出來的效果還可以,照片數夠多的話應該可以更趨近本人的長相吧!
 實際「算」出來的效果還可以,照片數夠多的話應該可以更趨近本人的長相吧!- AI 消除拖影(一)
 
- AI 消除拖影(二)
 
「AI 消除拖影」我則以啦啦隊員手上的摺扇和晃動的貓咪進行示意,在 OPPO AI 的作動之下,原本模糊的扇子立刻變得清晰起來,而貓咪照原本臉部都是糊的,演算之後就就改善很多,不過此功能也並非完美,因為貓咪手部可能動作較大,模糊部分就沒有修飾到了...
- AI 消除反光
 
- 成果
 
我以窗前拍攝的照片測試「AI 消除反光」效果,原圖可以看到─左半邊亮部全反出來,而右邊的藍色長條作為窗上的設計也是無所遁形,然而在 OPPO AI 短短 5 秒的消除運算後,左邊的反光幾乎完全消失,右邊的藍色長條雖然還是稍微看得出來,但已經沒有原本那麼明顯,效果可以說是非常優秀!

至於「AI 畫素超高解析度」我則以裝上哈蘇增距鏡的 20x 變焦照片來做示意,無論是臉部輪廓或髮絲,清晰度皆全面提升,同時高倍率拍攝的塗抹及油畫感也變得較淡一些,放大看是能夠感受到前後區別的

- 哈蘇浮水印(一)
 
- 哈蘇浮水印(二)
 
- 哈蘇浮水印(三)
 
- 哈蘇浮水印(四)
 
- 哈蘇浮水印(五)
 
- 哈蘇浮水印(六)
 
- 個人化畫框
 
- 文字
 
- 文字自訂(一)
 
- 文字自訂(二)
 
這邊也補充一下相片編輯器裡的「浮水印」,除有各種哈蘇浮水印讓你展現鏡頭下的哈蘇色彩外,還有明信片風格的個人化畫框,以及具備高度個人化的文字浮水印,後者可選擇顯示機型、影像參數、時間/地點等內容,亦可針對文字大小和浮水印版型去做調整。
▌哈蘇長焦 ▌

Find X9 Pro 搭載 2 億畫素哈蘇長焦鏡頭,開啟「哈蘇超高畫質」模式即可拍攝 5000 萬畫素及 2 億畫素照片,另外亦首度支援長焦微距功能,無論遠近都能拍出清晰細節!此長焦鏡頭所使用的三星 ISOCELL HP5 感光元件,首次在 2 億畫素規格中實現了 0.5μm (微米)的像素尺寸,同時也解決了傳統長焦鏡頭在放大時畫素密度不足、細節丟失的問題。
5000 萬畫素模式支援 0.6x、1x 及 3x 變焦倍率,以及 4K 實況照片,而 2 億畫素模式則是固定在 3x 變焦倍率,另外由於 Find X9 Pro 前鏡頭已升級到 5000 萬畫素,所以也能用此模式來拍攝(那肯定是對膚況非常有信心的人


ISOCELL HP5 具備 Tetra²pixel 像素重組技術,它能夠藉由像素融合提升單一像素尺寸,帶來更好的近光量之餘,也實現最高「16K 超清」的照片品質,從上圖右可看到 2 億長焦鏡頭拍出來的畫素來到了 201MP (解析度 12288x16384)!以防有人不知道還是要說明一下,雖然 OPPO 一直拿 2 億畫素來宣傳,但若不開啟這個哈蘇超高畫質模式,拍出來最高其實只有 5000 萬畫素...

上圖這張是在台中植物園的熱帶溫室外,以哈蘇超高畫質模式拍攝的 5000 萬畫素照片,乍看之下好像沒什麼特別的。

但是,僅占畫面四分之一不到的蝴蝶雕像在畫面裁切之後,就能看到由數千個小眼組成的複眼,翅膀部分翅膜和鱗片亦清晰可見,如果只是用主鏡頭拍攝的話,放大之後絕對不會有這樣的清晰度。

再來看到的這張則是 2 億畫素所拍攝的「長焦微距」示意照,對焦距離大約 10 公分,在未裁切前就能感受到畫面的清晰銳利(例如葉子邊緣的刺)。

畫面中央的紅色萼片部分(記得沒錯的話這株植物叫做珊瑚鳳梨)在裁切後,不只紋理細得驚人,甚至還可以看到萼片之間的蜘蛛絲「牽絲」的樣貌...
- 200MP 裁切(一)
 
- PS 裡裁切原圖(一)
 
- 200MP 裁切(二)
 
- PS 裡裁切原圖(二)
 
最後這一組花卉主題的 2 億畫素長焦微距樣張是我當天測試 Find X9 Pro 時,個人最滿意的一張,但由於原圖檔案太大傳不上來(就我拍攝的樣張來說最高達到 62MB
 ),這邊就直接用裁切來示意,從上圖右的 Photoshop 介面可以看到,裁切範圍連八分之一都不到,卻能把植物花苞的紋理細節、甚至是乾燥程度還原出來,效果真的令人驚嘆。作為對比的 2 億畫素建築物樣張,裁切之後的效果感覺沒有長焦微距那樣好,不過還是能夠清楚看到高樓層的窗格以及擺放的植物~
),這邊就直接用裁切來示意,從上圖右的 Photoshop 介面可以看到,裁切範圍連八分之一都不到,卻能把植物花苞的紋理細節、甚至是乾燥程度還原出來,效果真的令人驚嘆。作為對比的 2 億畫素建築物樣張,裁切之後的效果感覺沒有長焦微距那樣好,不過還是能夠清楚看到高樓層的窗格以及擺放的植物~
由於這次拍攝 model 時光線不甚理想,JB 就沒有去試哈蘇人像了,因此這邊也拿 OPPO 發表會上的 2 億畫素樣張來示意哈蘇超高畫質拍攝人像的效果,如果沒特別講的話,相信各位應該會覺得右邊是單眼相機拍的吧?畫面中毛孔、毛髮細節非常清晰,也保持自然均勻的色彩,無高畫素模式常見的塗抹感。
▌哈蘇增距鏡 ▌
- 哈蘇增距鏡
 
- 外盒正面
 
- 開盒
 
- 增距鏡套組
 
- 盒內容物
 
近年旗艦手機在攝影技術的火力展示,漸漸轉移到了演唱會、球賽等需要極致遠攝能力的場域,當手機鏡頭達到光學變焦的極限後,若要拍得更遠就不得不依賴數位變焦,但這會犧牲到畫質,使遠處的表演者變得模糊或缺乏細節,因此,「增距鏡」此配件就應運而生!OPPO 這回就攜手哈蘇推出 Find X9 Pro 專用的 3.28 倍增距鏡套裝(一般版 Find X9 不支援),其等效焦距為 230mm,配置後可實現 10x 光學變焦、最高 200x 數位變焦,確保能夠拍出高品質的遠處特寫。
增距鏡套裝外盒頂部可以看到 OPPO Hasselblad Teleconverter Kit 的字樣,盒內除增距鏡外(附 2 個鏡頭蓋),還有專用磁吸手機殼、鏡頭轉接環,以及搭配三腳架使用的鏡頭支架等。
- 外護蓋
 
- 移除護蓋
 
- 倍數
 
- 內護蓋
 
- 連接處
 
OPPO 哈蘇增距鏡的尺寸為 114mm 長,其採用全金屬機身外觀,質感高級細膩,但多少還是容易沾黏指紋,外側鏡頭蓋設計頗具「哈味」
 機身上面還可看到兩道橘環,呼應哈蘇的代表色(也是其相機快門常用的顏色),靠近前端則有 3.28x TELEPHOTO 的字樣,增距鏡與手機鏡頭連接處採用單眼相機的鏡頭卡口設計。
 機身上面還可看到兩道橘環,呼應哈蘇的代表色(也是其相機快門常用的顏色),靠近前端則有 3.28x TELEPHOTO 的字樣,增距鏡與手機鏡頭連接處採用單眼相機的鏡頭卡口設計。這次借到的 OPPO 哈蘇增距鏡跟隔壁棚 vivo X300 的相比雖然少了增加手持穩定度的握把設計(不過我看中國好像有出,甚至還原了哈蘇經典的橘色快門鍵...),但也相對更輕,其重量經實測為 165g,裝上專用磁吸手機殼和轉接環後,不含手機的重量則是 210g。
- 專用手機殼外側
 
- 專用手機殼內側
 
- 安裝轉接環(一)
 
- 安裝轉接環(二)
 
- 安裝後鏡頭模組內側
 
哈蘇增距鏡的專用手機殼外側採用芳綸纖維(作為對比,vivo 就沒有這個類似碳纖維的高級質感了),並在右側有大範圍的開孔,轉接環的安裝都有清楚的箭頭提示,基本就是滑進去鏡頭模組外即可,基本不會有裝錯的情況,安裝好的模樣就如上圖四,箭頭對準專用手機殼上的橘色圓點。
而從內側來看可發現─增距鏡對應的是 2 億畫素長焦鏡頭,而主鏡頭被遮住三分之二以上,超廣角則是被完全覆蓋住,也就是說在退出「哈蘇增距」模式回到一般拍攝時,勢必得重新卸下增距鏡
 猜測 OPPO 之所以沒在主鏡頭和超廣角鏡頭作開孔,應該是為了要強化轉接環那塊金屬板的配重吧?
 猜測 OPPO 之所以沒在主鏡頭和超廣角鏡頭作開孔,應該是為了要強化轉接環那塊金屬板的配重吧?- 安裝完成
 
- 正側面
 
- 安裝後增距鏡後重量
 
- 裝上鏡頭支架
 
- 上三腳架
 
至於增距鏡的拆卸,只要按著圓形的鏡頭鎖定按鈕、轉開即可,轉接環照著箭頭方向外推、上滑就能取下,整個安裝與拆卸過程,其實就跟組槍枝一樣(?),熟練了之後就能在 5 秒內搞定
 而在安裝增距鏡後,連同手機的重量則是來到了 435g,拿在手上是略沉,而若故意晃動機身,增距鏡受益於鏡頭卡口的連接機制,只要不是用力過頭,都能夠穩穩地卡在轉接環上,但由於這次借到的缺乏握把,建議還是雙手使用為佳。而裝上鏡頭支架的模樣如上圖四,根據說明書,確實是卡在增距鏡靠近前端的這個位置。
 而在安裝增距鏡後,連同手機的重量則是來到了 435g,拿在手上是略沉,而若故意晃動機身,增距鏡受益於鏡頭卡口的連接機制,只要不是用力過頭,都能夠穩穩地卡在轉接環上,但由於這次借到的缺乏握把,建議還是雙手使用為佳。而裝上鏡頭支架的模樣如上圖四,根據說明書,確實是卡在增距鏡靠近前端的這個位置。- 哈蘇增距-拍照
 
- 哈蘇增距-錄影
 
OPPO 也為了這個配件在相機應用程式內打造「哈蘇增距」模式,如果沒切換到這邊,畫面會是上下顛倒的
 拍照介面預設變焦倍率有 10x (光學變焦)、20x、40x,拉到最遠則可以達到 200x 的數位變焦,但效果就是你想像得到的那樣...個人是不太會用到這個倍率,此外,哈蘇增距模式也支援舞台演出智慧場景模式及 EV 曝光調整;點擊右下角切換到錄影後,預設變焦倍率一樣,但最遠則是限制在 50x,可錄製的格式最高 4K 60fps Dolby Vision,並能夠使用防手震、聲音聚焦、自動追焦等功能。
 拍照介面預設變焦倍率有 10x (光學變焦)、20x、40x,拉到最遠則可以達到 200x 的數位變焦,但效果就是你想像得到的那樣...個人是不太會用到這個倍率,此外,哈蘇增距模式也支援舞台演出智慧場景模式及 EV 曝光調整;點擊右下角切換到錄影後,預設變焦倍率一樣,但最遠則是限制在 50x,可錄製的格式最高 4K 60fps Dolby Vision,並能夠使用防手震、聲音聚焦、自動追焦等功能。- 排球員(一)
 
- 排球員(二)
 
- 排球員(三)
 
- 啦啦隊(一)
 
- 啦啦隊(二)
 
- 啦啦隊(三)
 
由於哈蘇增距鏡在我手上的時間台北每天都在下雨,即便在小惡魔總部的 10 樓拍出去效果也大打折扣,所以我決定帶它去室內的台灣職業排球比賽(台北伊斯特 vs 桃園雲豹飛將)測試,戶外拍攝日後若有機會再跟各位補充了

上方圖組看到的 230mm 皆為 10x 光學變焦的等效焦段,我坐在天母運動館二樓中間的位置拍過去,無論是球員或啦啦隊的臉都非常清晰,即便是光線較暗的開場表演也沒有太大的影響,且無論是一來一往的比賽、或是啦啦隊的熱舞,這類動態畫面在 Find X9 Pro+哈蘇增距鏡的捕捉之下少有 NG 的畫面,按下快門後可以感受到一點演算(有點像從實況照片中挑出最佳那樣),基本上,10x 光學變焦的拍攝不僅能拿來直接發社群,放大還是能看到不少細節!
- 飛飛(一)
 
- 飛飛(二)
 
- 飛飛(三)
 
- 十一(一)
 
- 十一(二)
 
- 恩惠(一)
 
- 恩惠(二)
 
- 礼美奈
 
- 高橋佳帆
 
- 兔之助
 
這邊的啦啦隊圖組則是有參雜一些不同焦段的拍攝,其中 20x 變焦/等效焦段 460mm 的成像其實也還可以,透過 AI 畫素超高解析度的後製,效果出乎我的意料(請看第四張樣張),不過,當以 40x 變焦/等效焦段 920mm 進行拍攝,成像就如上圖三,臉部的塗抹感就會變得很重,即便如此,人物主體的輪廓還是相當清晰,髮絲也沒有結成一塊的情形!拍了一場下來(沒想到職排可以看到 2 個多小時...),我個人會比較建議拿 230mm 焦段拍攝的照片來做裁切,效果會比較理想~
再來看到哈蘇增距鏡的 10x 錄影實測,這邊使用的是台北伊斯特 Tokki Cutie 啦啦隊的自我介紹段落(當天竟然沒穿橘色那套隊服
 )、搭配一小段中場舞蹈表演(這邊的變焦倍率我有點不確定...),但 10x 實際錄出來的效果之清晰,真的有讓我驚艷到,在挑素材時甚至一度覺得有比拍照好,但無法套用濾鏡就是。
)、搭配一小段中場舞蹈表演(這邊的變焦倍率我有點不確定...),但 10x 實際錄出來的效果之清晰,真的有讓我驚艷到,在挑素材時甚至一度覺得有比拍照好,但無法套用濾鏡就是。至於哈蘇增距鏡的橫式錄影 JB 錄了幾段後就放棄,主要是因為二樓中間的位置用 10x 變焦啦啦隊無法以全身入鏡,而且直式錄影的手感(?)好上很多,可能是因為橫式稍微動一下,在增距鏡裡移動的距離就會被放大,進而使拍攝主體出框。是說以上哈蘇增距鏡的素材全部都是手持記錄,幾乎沒有晃到無法使用的照片,拍攝成功率頗高,但最好的情況還是將增距鏡上三腳架囉!
Find X9 Pro 與增距鏡的搭配雖然無法讓你成為砲哥,但以手機記錄的品質來說真的頂,換成是看棒球賽...的啦啦隊應援,我估算了一下,坐在熱區最後方拍攝出來的效果應該也會不錯,有成為演唱會最強外掛的潛力
 當然這主要都是在說 10x 光學變焦啦~
 當然這主要都是在說 10x 光學變焦啦~▌錄影測試 ▌
看完了哈蘇增距鏡實測,換到一般的錄影測試,Find X9 Pro 從前代的 4K 60fps 一舉提升至 4K 120fps,並且支援 Dolby Vision 及防手震等功能,參考上方台灣職業排球比賽影片,120fps 跟 60fps、30fps 影格速率明顯有差(從排球的轉動及運動軌跡可以看出來),在需要記錄動態感的情境非常受用。
最近沒有機會去到什麼演唱會,只好拿台中爵士音樂節的表演(不知為何是越南來的演奏團體...)來示意演出場景,我在距離舞台約 40 公尺的位置,使用 6x 變焦錄影、並開啟 Dolby Vision 及舞台演出智慧場景,在光線混雜的情況下,演奏者的臉部輪廓尚算清晰,但舞台光線照射在臉部時,仍舊出現了過曝的現象。值得一提的是,「聲音聚焦」功能在四麥克風收音的配合下,能清晰還原舞台上的聲音,我身旁的路人交談則是完全沒有出現。
再來看到 Find X9 Pro 主鏡頭的 OIS 四軸防手震測試(介面中是叫超級防抖),開啟該功能後,我個人覺得畫面是蠻穩的,關閉超級防抖的 4K 120fps 錄影就能感受到鏡頭略為晃動,至於 5000 萬畫素前鏡頭就沒有支援防手震了,這邊就沒特別放


Find X9 Pro 不僅擁有超強拍攝規格,相機應用程式也延續了 Vlog 友善的多景錄影功能,此功能在 iPhone 17 上才正式內建(叫做雙重拍攝),OPPO 的多景錄影並提供均分、圓形、矩形等 3 種畫面組合選項,那畢竟同時會錄到自己的臉,美顏功能自然是有具備,不過就沒有濾鏡能夠套用。
- 影片編輯器
 
- 調整
 
- 一般變速
 
- 曲線變速
 
- 濾鏡
 
- 畫幅
 
- 文字
 
- 音樂庫
 
影片編輯器就請各位直接看圖,其介面設計相當直覺,該有的功能都有,像是上字、濾鏡、畫幅等,而剪輯的「變速」除了一般倍率的調整外還提供了曲線變速
 如果能夠加入後製穩定調整會更好(但通常這種都會透過對畫面裁切來達成啦)。
 如果能夠加入後製穩定調整會更好(但通常這種都會透過對畫面裁切來達成啦)。▌體驗總結 ▌

雖然沒有玩遍所有功能,但就這幾天的實測而言,我認為 Find X9 Pro 相比前代的進步幅度相當驚人。2 億畫素哈蘇長焦鏡頭所帶來的不只是規格提升,而是一場「畫質革命」,過去我們總擔心手機拍照放大後細節崩壞,但在 Find X9 Pro 上完全不必煩惱這點,無論人物、風景或靜物,都能呈現出專業鏡頭級的解析與層次。照片裁切後仍細節清晰、光影自然、色彩飽滿,直接出圖也毫不遜色。
得益於全新的原色真彩鏡頭,Find X9 Pro 的夜拍與低光源表現只能用「猛」來形容。再搭配霓虹與 CCD 閃光濾鏡,即使環境再昏暗,也能拍出充滿電影感的人像。這種調校功力正是 OPPO 與哈蘇深度合作的成果,也是 Find X9 Pro 與其他旗艦手機最大的差異。錄影部分更補足前代缺憾,支援最高 4K 120fps,對需要捕捉動態畫面的使用者而言相當實用。

由於最近比較常跑球場

除了相機軟硬體大幅升級,OPPO AI 也是 Find X9 Pro 的另一亮點。「一鍵閃記」與「AI 記憶倉」能有效整合碎片化資訊,對經常需要閱讀資料或行程繁忙的使用者非常實用...雖然一鍵閃記在文章理解上仍有改進空間;不過另一 AI 功能「AI 語音摘記」在會議或跨國視訊中堪稱神隊友,實用度甚至更高。前代就在便條應用程式內建的「AI 寫作」功能,如今支援更多文風樣式,不論發社群貼文或撰寫講稿,都能輕鬆搞定。
效能方面,Find X9 Pro 採用聯發科天璣 9500 處理器,未開啟高效能模式便能跑出 330 萬分的成績(目前應該就只輸小米 17 Pro Max 採用的高通 Snapdragon S8 Elite Gen5 吧),實測使用相當流暢。雖未親測高負載手遊,但參考對岸媒體測試,確實可維持 5 小時滿幀表現。最後也不得不提 Find X9 Pro 的 7500mAh 超大電池容量,在 PCMark 工作 3.0 測試中跑出超過 28 小時續航、仍剩 20% 電量,我實際帶去球場連拍一下午電力仍相當充足,出國旅拍幾乎不需額外行動電源。

總結來說,Find X9 Pro 在感光元件、演算法、鏡頭組與 AI 應用上全面進化,原色真彩鏡頭徹底改善低光源拍攝痛點,全新 2 億畫素哈蘇長焦更是掀起畫質革命,而隨著該機推出的哈蘇增距鏡套組則讓活動與運動記錄帶來不一樣的玩法,10x 光學望遠的清晰度幾乎可比肩專業相機,有如神級配件!再加上市場上最完整的 AI 修圖與內容生成能力,以及最頂的續航力表現,我認為 Find X9 Pro 幾乎可以說是沒有短板的「全能旗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