詢問有關Giga集線器8埠.16埠問題

fedora wrote:
家用型不可能 16...(恕刪)


不行我快笑死了,你到底是甚麼年代來的

首先 家用型當然可以到16G
http://24h.pchome.com.tw/store/DRAF2K
隨便舉幾個PCHome上面的16Port「Giga家用」(無管理)機種
注:官方的頻寬都是寫Rx+Tx的雙向(全雙工)總頻寬
Netgear GS316 背板交換32Gbps (官網資料)
BUFFALO LSW4-GT-16NSR 背板交換32Gbps (官網資料)
Zyxel GS1100-16 背板交換32Gbps (官網資料)
netis ST3116G 背板交換32Gbps (官網資料)
TP-LINK TL-SG2216 背板交換32Gbps (官網資料)

每台都達標啊

再來,別把第三層的東西扯進交換機

交換機是第二層設備,只看來源MAC和目的MAC
跟TCP/IP一點關係都沒有,交換機只管「訊框」不管「封包」
路由所用的CPU跟交換機所用的CPU當然不一樣
不然為何1個WAN口都那麼貴
你貼圖的全部都是路由芯片...在一個討論交換機主題?

你要扯 我跟你繼續扯

上面說534原則是適用於IEEE 802.3 (10BASE5)
也就是最早最早,1983出來的,沒有任何子版本的802.3
802.3標準 不等於 802.3家族
上文我並沒有提到任何802.3家族的延伸標準
硬要說的話
常見的100M是802.3u,1G是802.3ab
反正跟最初始版的802.3都不是一個東西
如果照你這個邏輯
Wifi的802.11標準也不用分甚麼n啊ac了啊,

你也就只有最後兩句你說得一點都沒錯...然後呢?
家用也要切子網嗎? 你是打算叫人家去買Router/L3 Switch?

你還提到了CCNA
那方便看一下您的嗎?
如果一個CCNA出來只會提供網友錯誤的知識
那也真是丟光我們CCNA的臉了
kaotoby wrote:
交換機是第二層設備,只看來源MAC和目的MAC
跟TCP/IP一點關係都沒有,交換機只管「訊框」不管「封包」...(恕刪)


那你以為 MAC地址 的資料,是放在哪裡的?

只「看」來源MAC和目的MAC。

「看」是不是就要處理,處理是不是就會有所謂的:處理器效能問題。


電腦網路卡送出的就是:切割好的 "封包",一包一包的。

要送去哪裡,包上面都都有地址。是 IP 地址也好,是 MAC 地址也好,反正就是有地址。

而交換器是需要去分析那些地址的,才知道要送去哪個孔。

每秒數萬個封包經過,晶片都需要處理,一個一個封包經過都是要檢查的。

MAC表也是透過 ARP 協定(IPv4),事先查詢好哪一孔負責哪些IP和MAC,暫時紀錄在表中。換言之,處理器不只「看」,還要「查詢表」。

每進一個封包,看一次,並查詢一次,然後才知道要往哪個孔送。一秒要處理數萬~數十萬封包。處理器性能不重要嗎。


網路卡送出的,又不是連續的電子信號,目的位址也不一定,怎麼固定接線?

什麼 背板交換 的,廠商自創名詞,被唬的一愣一愣的。

CCNA 有教你 背板交換 這種東西?
kaotoby 說的是正確的
http://www.5i01.cn/topicdetail.php?f=110&t=4877785#61146491

兩個8口實際用起來背板帶寬沒有16口的大.

要求不高的人,可以不用考慮之間區別。

但是一個16口比兩個8口簡潔,方便整理線材。
fedora wrote:
那你以為 MAC地...(恕刪)



還有人可以把MAC表和ARP表搞在一起
不帶管理的交換機根本不會有ARP表好不好
MAC表只記錄 目的MAC地址 和 轉發的端口號

ARP是電腦發的,得知對方的MAC之後才封裝資料發出去
(普通的)交換機不會發arp,而是透過flooding(泛洪)去學習MAC表


不過總算有一篇沒有這麼唬爛了
處理器性能當然重要
但是現在市面上的交換機基本上都可以達標
而PChome賣的16Port Giga交換機全部都是32Gbps的頻寬

大大現在是2016年,可以自己查一查更新一下資訊嗎?

背板交換頻寬指的是交換機芯片處理「訊框」(frame)的轉發能力
背板,也就是交換機的主機板

台灣叫背板(交換)頻寬
國外叫Switching bandwidth
CCNA當然沒有講,CCNA只講技術,不講硬體
但是Cisco自己也有說,以2960G交換機為例

http://www.cisco.com/c/en/us/products/collateral/switches/catalyst-2960-series-switches/product_data_sheet0900aecd80322c0c.html

根據Table 4. Cisco Catalyst 2960-S and 2960 Series Switches with LAN Base Software switch performance and scalability information

2960G的交換頻寬也是32Gbps

不過2960是帶管理的交換機,會有arp表
然而跟Mac表一點關係都沒有

反正MAC表和ARP都是CCNA的內容
我是不知道你CCNA到你有沒有過啦
不過看你剛剛講的這句話我推測測該沒有吧
要送去哪裡,包上面都都有地址。是 IP 地址也好,是 MAC 地址也好,反正就是有地址。

乙太網封裝...(7-5層省略)
第四層:作業系統把資料流(Stream)按照MSS切成片段(segment),寫上協定和序號(傳輸表頭(TH)),再來
第三層:網卡把按照MTU切割成切成「封包」寫上來源和目的IP(網路表頭(NH)),再來
第二層:網卡把封包包裝成「訊框」寫上來源和目的MAC(資料鏈表頭(DLH)),再來
第一層:按照802.3X的標準透過電、光或其他訊號發出去

交換機轉發處理過程
1.交換機收到訊框,拆開資料鏈表頭(DLH)讀取目的MAC
2.查找交換機Mac表,轉發訊框至特定端口,若MAC表中早不到,則進行泛洪

交換機只會看資料鏈表頭(DLH)中的MAC地址,並不會看網路表頭(NH)中的IP
普通的二層交換機不會拆開網路表頭(NH)進行處理


不過一個連IP和MAC都搞不清楚的人,我覺得說再多也沒用了...
分不出來是 PHY 還是 switch 的悲哀,這年頭早就不是 chip 越多就越好的時代了,不然板子上擺滿零件的不就最厲害?
kaotoby wrote:
唉還有人可以把MAC...(恕刪)


確實,一般的無管的交換器只到L2,

怎麼轉發最多也都只會用到MAC而已,不會處理到L3的IP資訊....
嘘は真実の影!
800元的 設備 你確定 他是 switch ? 樓主都寫了 “集線器”
樓上的 也只是 對 “集線器” 的 "5 4 3" 做說明!!

中文說明有可能寫的是 集線器!!!



kaotoby wrote:
樓上的不要亂扯543...(恕刪)
Fredttn
版主所說的HUB在現在 的設備應當屬於switch hub了。

純集線器,它就只會廣播
switch hub,就是介於switch和hub的產物,只有MAC table
switch,用在L2的溝通,且有arp table 可以指到gateway
跨三層switch,是可以在switch上指定不同網段IP做路由,有routing table


其實不太需要太在意名稱,要看的是功能。
你問的問題不管在哪個設備上主要差異跟上面也無關。

想像一下 12 port=12坪的地
1坪可以站一個人
這12個人在這裡可以隨意奔跑。

再想像一下6prot x2
兩邊都要空出1個port當作是橋
兩邊的人互相溝通可能被橋所侷限(影響頻寬)
且2邊都只能站5個人


希望版主可以用簡單方法理解。


上面是不同使用有的影響。

但是跟價格並無絕對關係,價格是市場決定不一定是功能決定。

kaotoby wrote:
我當然確定啊都什麼...(恕刪)



就業界產品區隔名稱

確實就只分 非網管、網管型、L3 switch。

就產品的功能變更上確實有一段時間會將hub和switch hub分開。(就是hub和較高階的hub)

這個可能老一點的人有經歷過。



所以我也說了名稱並沒有這麼重要。

netgaze wrote:
800元的 設備 ...(恕刪)


我當然確定啊

都什麼年代了
哪家公司還有在生產Hub?
某個年代之前 集線器就是Hub
某個年代只後 你只能買到交換機了
但我們還是習慣叫集線器叫hub
因為廣義上來講,能插一堆線的都叫集線器
但狹義上來講,沒有mac table的叫集線器,有mac table的叫交換機

但是現在你買到的都是交換機啊

1G網路中也沒有hub了

如果你去各大通路買的到沒有停產的"集線器(Hub)"
我就刪文吧 呵呵

都什麼年代了怎麼還有人在討論傳統的hub

janwan wrote:
switch,用在L2的溝通,且有arp table 可以指到gateway


幫你訂正一下歐
不帶管理的沒法配ip和gateway,也沒有arp表

沒有什麼switch hub啦
Switch就Switch,那是因為以前叫hub叫集線器叫習慣了所以現在還有人這樣叫
Switch就分無管理的普通switch和
有管理(網管型)的Managed switch(或叫Smart Switch)
還有L3 switch

廠商就都這樣分的
如果有人要說那名詞是廠商自己創的
那我只能說,人家做設備,人家主導市場,人家說的算
可以自己去看看國內外購物網站上的交換機命名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