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不是很懂集線器這東西.想了解一下差別

8埠.市價約800~1000左右

16埠.市價約3500上下

怪怪..那我買2個8埠的串接..價格才1600

比16埠便宜一半......

我知道可能8跟16..可能不只是差別在埠數..所以

想請問..以一般家用等級的集線器而言..

除了埠數..它們到底還差些什麼呢?
一、市場決定價格,8 port的較多人買、普遍,價格就低
二、16 port的,不一定只有"孔"變多而已,還要看背板頻寬、CPU及RAM規格是否也較高
因此不是用2台的價格來算的啦

king1020 wrote:
大家好:不是很懂集...(恕刪)

其實怪在他機殼散熱比較好,晶片也比較高階些啦!
king1020 wrote:
大家好:不是很懂集...(恕刪)


真的不能這樣算

一般你查的那種SMB的16埠的設備,都是可上機架的

真的不能跟那種小小的桌上型的相比

一般個人也不需要買那種可上機架的設備啊
嘘は真実の影!
只是家用的話根本不需要另外購買集線器吧....
家用跟企業用差在交換機管理能力
企業用的帶管理機種可以進行VLAN切割、TRUNK、端口安全等

家用大概就是1G和100M機種的區別,因為都沒有管理功能
現在都是1G機種比較多

8+8和16是不一樣的
8port-----1G Link-----8Port

16Port

簡單一點的方式來解釋區別的話
如果你把16port當作2台8port在用
中間的交換頻寬有8Gbps(雙向)的

實例:
假設每個口都是1G
如果今天只有3要傳資料到對面的13,可以跑滿1G(走1-9的1G link)
但是如果今天同時3要到對面的13,4也要到對面的14,每個人就只剩下500M了
-----------------------
1 2 3 4 5 6 7 8 交換機1
-----------------------
1G
-----------------------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交換機2
-----------------------

然而16Port的就不會這樣,因為沒有跨機器,所以就算兩兩同時對傳,每個都可以跑滿1G

因為16port是透過背板交換,實際交換頻寬可達16Gbps(雙向)
而你2台8port只能透過1G的link交換,中間只能跑1G(雙向)

注:16Gbps(雙向)指的是16G上16G下,一般業者會直接寫32G
這牽涉到一個網路拓樸的原則,稱作:5-4-3原則

具體原理可以 Google 搜尋了解。

大意是一個區網的佈署,建議遵守最多 5個網段、4個增益器(交換器)、3個電腦群體 的原則。

遵守原則可以保證網路通暢,但違反原則也不是說一定就斷線不通,只是會封包碰撞、廣播風暴...什麼的,網路效能會大量減低。

也就是說:一個區網內,能使用的交換器台數,是有限制的(5-4-3原則),原則上建議是最多只能 4台。

但如果中間有 路由器、橋接器、切 VLAN,有隔開的,則可視為不同區網。


8孔若只用 2台 = 16孔,仍符合 5-4-3 原則(最多4台)。

確實是買 8孔兩台就好了,較為便宜。只要不超過 4台都 OK 的。

電腦群體建議為 3個,插電腦的交換器,理想是最多 3台就好,第4台是去串接那3台的。
fedora wrote:
這牽涉到一個網路拓...(恕刪)


樓上的不要亂扯
543原則中的增益器(repeater)和交換器(switch)絕對不是一個東西
那已經是HUB時代的東西了
交換機每一孔都是一個獨立的碰撞域,是不受543原則的限制的
543原則是在避免「封包碰撞」、「網路線過長導致的訊號衰減、品質不穩」
封包碰撞那都是HUB年代才會發生的問題,居然還會看到有人拿出來談...

543原則早就被打破了,543原則是適用於802.3也就是10M傳輸速率的HUB,
100M HUB不在適用此限制,他有新的限制,不同的設備有不同的限制在,
543原則,是為了碰撞偵測而定下的規則,但是在新全雙工和SWITCH技術下已經能克服碰撞問題。

你家還是用10M的HUB嗎?

有興趣可以參考網路文章
http://netgames123.blogspot.tw/2007/11/543.html
百度百科 (注意:文中集線器是指Hub,不是Switch)
http://baike.baidu.com/view/472582.htm
英文WIKI
https://en.wikipedia.org/wiki/5-4-3_rule
至於你樓上的那位之觀點.無視帶過就好.之前倒是讓個人質疑簡直是某版的文長哥之翻版.
kaotoby wrote:
樓上的不要亂扯
543...(恕刪)

kaotoby wrote:
家用跟企業用差在交...(恕刪)

通常多少幾埠.建議直接一次到位,用線接的就會出現如你說的同步雙工單向只剩500Mbps.
Closer:世界在變,我隨之而變.我心則續於寧靜. :)物質無法取代的快樂之大小便是真理!\m/
家用型不可能 16孔 16G頻寬,兩兩互傳都有 1G 頻寬的。

switch 交換器不單純接線而已,它還有 MAC 表..等等的。

網路是走 TCP/IP 封包,封包有檔頭(類似信封包裹的包裝),上面寫著:來源 IP、目的 IP,PORT號、QoS.....等等資訊。

想像成線路接來接去,不太準確。

交換器比較類似郵差,路由器則是郵局。封包就是包裹。一秒幾千上萬個包裹,在那邊寄來寄去。

是一個一個封包寄的,認地址的。




一般家用的,拆開看,裡面可能 螃蟹、B牌 的晶片(網路處理器)

很多孔,卻只有 1~2 顆晶片,這顆晶片有這麼強嗎?

能負載 16G 甚至 24G 流量的的封包轉送?

如前面說的,TCP/IP 封包是包裹,包裹有檔頭,上面寫著來源、目的....等資料,是要分析處理的。

它的處理能力,一定有一個上限,也許比 1G 多,但絕對沒到 16G、24G 的。




這是多埠網卡,如上圖,4個網孔,有 4顆晶片

每個網孔,都有一顆獨立晶片在負責。

這種才是真正:每一孔,真實 1G。4孔有4G處理能力。



也有這種 單晶片,卻有兩個網孔的。

可能是晶片比較強,雙核心什麼的,專為提供多網孔設計的。


但上圖那種每孔都有獨立晶片,和下圖那種單晶片提供多孔。價錢是不一樣的。獨立晶片的貴多了,性能比較好。


**************************

10M、100M、1G、10G,其實都是 IEEE 802.3X 規範。

802.3 就是乙太有線網路。只要用網路線的,就叫 802.3。速度之差只是版本不同。

交換器接太多台,電腦太多台,會有「廣播風暴 」問題。

但若只有 2~4台交換器,10多台電腦,影響不大,可忽略。


子網路切割,就是用來對付廣播風暴的。讓廣播封包侷限在一個小範圍,不會到處流竄,跨網段交給路由器處理。

子網切割在 CCNA 佔很大的章節,它不是什麼古董技術,是現在網路上很流行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