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大大:
最近搬了新家,手機訊號沒有很好~打個傳說對決訊號真得很差~~~
想說買個網路分享器..以前都是用桌電,沒有再注意無線AP(以前只要電腦能打個AOC,RO就滿足了),最近迷上手遊
看看AP的品牌,沒想到現在功能這麼多...努力爬了爬文..
目前鎖定AC1300G+,但是又看到小米pro最近販賣..
是否有大大可以幫忙看一下~~哪一台買了才不會後悔呢~
或著是有更推薦的路由器,小弟在努力看看推薦~~
家中坪數:30坪,水泥隔間,網路分16M下載...
AC1300+ 去年底, 有一波是 幾大網站和光華實體, 賣1990-1999元, 反正就是二千有找.
結果現在漲了一成.
MI PRO 是2295, 用米粉節 250折價券,及破八百免運, 所以是2045元.
總之就是, 二台的合理入手價是二千元. 現要多花一成去買,心中就是有點不爽.
2.規格方面:
二台, 就會刷韌體或會使用NAS功能的人來說, 都有點小殘.... (意思是二台的規格是中低階,但賣的價格有貴到)
58U VS MI PRO
CPU 高通 VS 聯發科
RAM 128/128 VS 256/512
天線 2X2 2X2 VS 4X4
3. 保固
三年 VS 一年 (這點千萬要注意, MI就是一直在睹買家只是買便宜嚐鮮的心態,就像紅米1,一年左右就爆閃屏機瘟,
而偏偏就是很心機的, 保固就只給你一年, 壞了, 你奈他何? 很X )
4. 調校能力和穩定度
二台都算新出的, 58U半年, 米PRO一個月....
要講穩定度?? 實戰的經驗回報樣本數不夠,
只能用品牌歷史口碑來概括...... 那.... 當然是MI被海放....(但要注意,產品規格差不多的話,A牌比M牌貴一倍.)
個人簡單實際使用心得,
如果, 你是一個只求簡單用途的家庭USER, 不會去刷第三方韌體.....
MI PRO的4X4, 在5G的邊緣距離和訊號強度, 是真的比58U好!
但買小米, 就是心中要有壞了就算了的打算........
小米路由器3 是垃圾, 千要不要花五百元買垃圾 (前幾天的米粉節, 活動降價一成,再加上折價券,一堆人很開心才五百元)
小米PRO兩者都有,
LNA對於手機使用者差異蠻明顯,
我昨天剛拿到小米PRO,
訊號強度說實在話只是稍微好一點,
不會讓人有強到逆天的感覺,
但是差不多的訊號強度,
小米PRO配手機測速硬是比較快,
估計是LNA發揮了效果,
所以如果家裡有很多水泥隔間,
又多是行動裝置上網的話,
小米PRO應該小勝一點,
但是AC1300G+強在能3G/4G分享,
有這需求再考慮吧~
如果不需要MU-MIMO,
只想要訊號強、穩定加可刷機的彈性,
上淘寶買Tenda AC18倒是個不錯的選擇,
要MU-MIMO但是不刷機不需要USB孔,
TP-link WDR8500也是可以選的,
如果要MU-MIMO又要USB又要可刷機,
淘寶有Netgear R7500V2的新古機可以買,
雖然價位上貴了點,(大概多一千)
但是比AC1300G+高一個等級,
和小米PRO網路部分規格接近,
(多了ESATA、使用較貴的高通晶片)
原本我是想入手R7500V2的,
但是最近很忙加上米粉節抽了折價券,
就入手小米PRO試試看了~
我對小米PRO的評價簡單說就是,
中規中矩~
原本我用兩台分享器才讓家裡的訊號無明顯死角,
小米PRO一台就夠了,
測速還更快,
除此之外,
好像沒啥差別XD~
csc343 wrote:
AC1300G+似...(恕刪)
應該是那顆MT7615表現得很不錯,
早期網件R6220就是MT7621搭MT7603E跟MT7612E,
配置128M的RAM跟128MB的ROM,也是一台雙頻1200的無線路由器,
MT7615不意外的話今年應該會有很多廠商會加入採購,
搭的RAM跟ROM夠不夠我就不清楚了,水星2600就是這種規格

不過大陸對MT7621A評價很差就是了,但MT7615反而沒有人說他有問題???
但支援MU-MIMO技術無線雙頻又是2600M真的沒有幾台了

有支援MU-MIMO技術又2600M又賣$2295元,
記憶體又給得很足夠我相信只有小米而已,
台灣目前2295元要以上規格真的沒有了
即便對外網路是 100M/40M,802.11N 的 AP 也是錯錯有餘。
這類低價 AP,為了省成本,普遍網孔為 100M 的。但對外網路也才 100M,匹配。
台灣的網路,悲劇是有名的,短時間內,敢說十年內,都很難會普及超過 100M的。看外國網路,動不動 1~2G 的,月租費也等於我們的100M月租費而已,只能羨慕流口水啦,我們是落後國家沒辦法。
推測"有線固網"(VDSL之類的)會漸漸消失,現在就很多人開始用 4G 吃到飽取代固網。等以後 4.5G、5G 什麼的,那些只會永久擺爛的固網將會徹底消失。
那什麼情況才會需要 802.11AC 的產品呢?
需要網孔為 1G 的?
● 對外網路是 300M 以上的
● 家中內部傳檔需求。比如家中有一台 NAS(檔案伺服器),需要 WIFI AC(至少 450M起跳) 的高速來"區域網路"傳檔。
3C 產品,早買早享受,晚買享折扣。
建議依照「需求」去購買最便宜的就好。買來當傳家寶,想用個10年、20年的,非理智購買行為。
第一:產品保固也沒那麼長。普遍只有一年保。
第二:3C的東西,日新月異,汰舊換新。5年後10年後再去買,更厲害更高速的,也變幾百元了。
所以現在先買一台幾百元的,完全符合需求。5年10年後,假設台灣網路真有進步了(懷疑態度),到時再花幾百元,換台更高級的,也不遲不是嗎。
****************************
關於 WIFI 電波的傳輸距離:
● 傳輸協定
802.11N 的穿透力,會比 802.11AC 強的多。AC 的電波,通常一道厚牆就 GG 了。
雖然 AC 的機子,可以降為 N 使用(向下相容)。
而 N 的機子,無法超頻為 AC 的使用。
感覺買 AC 機子,進可攻,退可守。
但問題還是在「需求」,究竟有沒有 AC 的需求?假如沒有 AC 的需求(主要是區網傳檔),買來又為了穿牆問題,只調為 N 使用,那為何不一開始買便宜N的就好,省錢。
● 功率
電波的傳輸距離,與功率有關。功率愈高,傳輸距離愈遠。
在台灣,無線電的功率,是受到電信法規範的,而且功率值非常保守。合法上市的機子,都有受過 NCC 檢驗,才准予上市。
也就是說:一台合法上市的機子(非平行輸入的),無論豪洨多麼牛逼,穿牆王、距離王什麼的。事實就是:它的功率絕對不可能超出法律規定的。
有沒有可能買一台機子,電波強度就足以涵蓋整棟樓?
在外國也許有可能(外國的電信法,對於功率的規定比較寬鬆)。但在台灣,不可能,功率被限制在一個很小的值,所以電波距離也被限制住了。
所以買台灣的機子,想要一台機子,涵蓋整棟樓,或一層樓大範圍的,通常是:與理想會有很大出入。
解決辦法是:佈署中繼站台(WIFI 放大器、中繼器、強波器)
意即:除了買一台 "主要的無線路由器" 以外,還需要買 1~幾台 "WIFI放大器"。作為中繼,延伸電波範圍使用。
也就是說:花費不是只有那台路由器而已,還要考慮到將來必須佈署的 "WIFI 放大器"。總費用是:主要路由器+數台WIFI放大器。
個人推薦是直上ASUS AC66U+
小弟之前用過TP LINK C8,ASUS AC1200G+
C8不知為何,平均一個禮拜斷線一次,再加上沒有中文韌體
操作上很麻煩,用了半年就忍痛賣掉了
AC1200G+則是韌體有問題,也是三不五時就自動斷線
之後受不了送修,回來一台全新的,就賣掉了
之後捏著LP直上AC66U+,才讓我感受到什麼叫做穩定
過年用到現在兩個多月,沒斷過線
我家透天厝,一二樓約80坪,一樓還挑高,AP放在二樓
一樓WIFI訊號還是很穩定,打傳說對決除非伺服器不穩
不然從沒延遲斷線過,總之路由器....還是建議買中高階機種
比較不會遇到地雷,韌體方面也比較不被放生...
a8017480174 wrote:
各位大大:最近搬了新...(恕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