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是約20坪的社區大樓(社區寬頻用上行30 下行100)(使用無線的環境如同一般家庭)

現在是用小米mini做無線中繼,將弱電箱接社區寬頻分享器的wifi訊號做中繼,基本上中繼出來的帳號是一樣。


原本在離弱電箱分享器最遠的臥室內小米音箱及網關常常訊號微弱,無法一直接收到wifi信號,所以看到mesh這功能就很心動,但是mesh的分享器動輒3000-5000,若架設好,恐怕7000-10000元

後來想說改了一下小米mini中繼的位置試試看。橋好之後,臥室信號大概上行30、下行60-30

請問,這樣還有必要換mesh嗎?
lucifer076 wrote:
後來想說改了一下小米mini中繼的位置試試看。橋好之後,臥室信號大概上行60-30、下行30

請問,這樣還有必要換mesh嗎?


看你預算即願不願意花這筆錢囉 ~

Mesh 的最大優點,就是只要是訊號範圍內,
無線網路的 SSID(無線網路名稱)只會有一組,
當手機或可攜式裝置在訊號涵蓋範圍內移動時,
裝置不會突然斷線或是需要靠手動方式重新連線。

此外,也不會像傳統的 WDS 或 Repeater 這些橋接方式,
每橋接一次就損失一半速度。

倘若你在未來幾年內會有升級網路的可能性,
或者你在區域網路(LAN)有大量傳輸的需求,
考慮更換好一點的 Mesh 裝置是明智的選擇。
如果說你網路的需求不高,將就一下也無妨,
那你現在透過 小米 Mini 中繼後還有 30/30 的速度,
基本上也算堪用了。

-------------

又或者,你也可以考慮改用 PLC (電力線網路) 這種產品,
基本上只要是同一個電表下的插座,都能通,
就可以輕鬆將網路傳輸到遠處,且實體線路穩定、抗干擾都比 WiFi 好。

但缺點是容易受到其他家電的干擾,尤其當高耗電的電器啟用時,
對於 PLC 的干擾是比較明顯的,
使用時兩邊插座旁都要盡量避免高耗電或大型變壓器的電器使用。
(此外記得選購有支援 HomePlug AV2 標準的 PLC 產品較好)
mesh 要看手機有沒有支援802.11 K/V/R,
一般人家裡連接裝置不多,只在固定幾個地方滑手機,
連外頻寬也不高,就只需要普通的無線分享器就行。
KevinYu0504 wrote: 此外,也不會像傳統的 WDS 或 Repeater 這些橋接方式,
每橋接一次就損失一半速度。


這句話是完全不對的,只有三頻的ap才能夠不砍一半,和是不是mesh無關
市場上做的好的三頻國產廠商其實只有一家,多做點功課吧
cazzx
如果所有 node 接成有線回程,當然就不會減半,因為又變成有線網路了 XD
lucifer076 wrote:
我家是約20坪的社區...(恕刪)

Mesh網狀網路無線中繼 的差別

若版主不更動數據機與其他設備設定,目前提供幾項方案給版主,請自行考慮

方案一:WiFi訊號延伸器(別名WiFi訊號中繼器/強波器)
功用:延伸WiFi訊號達到訊號覆蓋。
優點:價格比其他方案便宜,架設也比較簡單,大部分產品按照說明書設定即可完成設定。
缺點:網速都會大幅度的降低(中繼後只會剩下1/3-1/2的網速)。

方案二:電力線網路+無線基地台(非路由器)
功用:電力線網路是讓家中電線傳輸網路訊號(同電錶下),而無線基地台只是讓有線網路轉成WiFi的設備,不提供任何路由功能。
優點:訊號能有效覆蓋。
缺點:電力線網路相對之下售價普遍偏高(須兩顆以上才能達到電力線網路的效果)。


若版主有打算打破原網路架構,可以參考以下方案

方案三:Mesh網狀網路系統
功用:使用802.11k/v/r或802.11s達到漫遊效果,並且有效覆蓋訊號。
優點:漫遊過程不斷線,可隨時移動視訊等行為。
缺點:售價偏高、單一衛星故障須整組送修。

方案四:路由器+ThinAP+無線控制器
功用:使用無線用戶控制技術or 802.1d生成樹功能,讓用戶能體驗同Mesh的效果。
優點:穩定,單一AP故障不影響整個網路系統。
缺點:售價高,新手不易設定/維護。

方案五:WiFi Mesh / AIMesh
功用:使用各品牌韌體之設定達到無線Mesh,讓用戶體驗Mesh效果。
優點:比Mesh便宜,可任意搭配同系列產品。
缺點:價格也不便宜。

方案六:無線路由器(高功率版)+高dBi值天線+天線延長線+天線架
功用:使用高功率放大PA晶片/高dBi且多天線,達到訊號全面覆蓋,並使用天線延長線與天線架,在訊號低落地方架上天線,無須擔心低落區是否有插座。
優點:價格跟WiFi訊號中繼器方案差不多,但不需擔心網速衰退。
缺點:拉線麻煩。


Mesh、AiMesh(WiFi Mesh)、ThinAP比較表與推薦如下
《第一種》 Mesh網狀網路系統
原理:採用IEEE 802.11k/v/r 或 IEEE 802.11s無線漫遊協定,達到漫遊時,低延遲 快速切換 隨時偵測 的功效。
優點:快速漫遊,對於透天樓層移動,追劇看直播打手遊用戶來說,是最好的,且當任意一個衛星故障時,其他衛星會自行修復其路徑,讓用戶繼續使用網路,漫遊時,平均ping約在50-80ms。(僅參考,實驗結果會因居家格局不同而異)
缺點:價格昂貴,但維修費用也貴,一次要修一整組(即使其他顆衛星正常)。(便宜的,效果不好)
推薦產品:
TP-LINK Deco M9 Plus 2入 (目前網路售價:8999 元)
Netgear Orbi RBK20 2入 (目前網路售價:7890 元)
ASUS RT-AX92U 2入 (目前網路售價:13990 元)
Netgear Orbi RBK50 2入 (目前網路售價:11980 元)
Netgear Orbi RBS40 1入 (目前網路售價:5490 元)
Zyxel Multy X 2入 (目前網路售價:8990 元)

以上是三頻網狀網路系統(推薦)
以下是雙頻網狀網路系統
TP-LINK Deco M5 3入 (目前網路售價:7499 元)
TP-LINK Deco M4 3入 (目前網路售價:5699 元)
Tenda Nova MW6 3入 (目前網路售價:6499 元)
Tenda Nova MW5 2入 (目前網路售價:4000元)
Tenda Nova MW3 3入 (目前網路售價:3333 元)
D-Link Covr-C1200 2入 (目前網路售價:2999 元)
TOTOLINK T10 3入 (目前網路售價:2990 元)

不一定全部產品我都會列上來

-------------------
《第二種》AiMesh或WiFi Mesh
原理:採用ASUS、D-Link、EDIMAX、TP-LINK各自品牌韌體的功能互相連結起來,產生網狀無線回程網路。
優點:可以將自家品牌的產品結合起來,即使設備過舊也能當衛星,在自家網路系統中散發餘年,漫遊時,平均Ping值跟Mesh差不多。(僅參考,實驗結果會因居家格局不同而異)
缺點:價格偏昂貴,且當主路由器壞掉時,整個網路系統會癱瘓 (據說ASUS在切換網路時會停頓一下下。)
(價格不一定 原因:系列產品種類過多看用戶自行搭配多款產品)
推薦產品:
ASUS AiMesh系列產品 (價格不一定)
D-Link.WiFi Mesh系列產品(價格不一定)
EDIMAX RG21S +RE11S(價格不一定)
TP-LINK 易展系列產品(價格不一定)

-------------------
《第三種》Thin AP
原理:採用路由器+AP控制器+數個AP形成一個大型無線網路系統,可以有效達到無線網路的覆蓋,若AP控制器支援IEEE 802.1d生成樹無線用戶-AP切換等設定,就能達成類似於Mesh的功效。
優點:可隨時替換AP,任意一個AP故障並不會影響整個無線網路系統的運作,且能達到漫遊的效果,漫遊時,平均Ping值約在10~90ms。(僅參考,實驗結果會因居家格局不同而異)
缺點:價格三種中最貴的,一整組沒1萬起跳玩不起這個,且切換時有可能丟失封包或爆ping值。(小弟家用這個)
推薦產品:
(價格不一定 原因:系列產品種類過多看用戶自行搭配多款產品)
Unifi 系列產品(價格不一定)
Zyxel 企業級網路系統(價格不一定)
D-Link 企業級網路系統(價格不一定)
Netgear 企業級網路系統(價格不一定)
EDIMAX 企業級網路系統(價格不一定)
TP-LINK 企業級網路系統(價格不一定)
TOTOLINK 企業級網路系統(價格不一定)
Cerio 任意一款 + EDIMAX BR-6228AC等級以上路由器(改AP模式) (價格不一定)

小弟家用 第三種的 Cerio wmr-200n +EDIMAX BR-6228AC(AP模式) 即可達到WiFi漫遊不斷線的效果,整組約9900-11000左右。
P.S Cerio wmr-200n 須開啟IEEE 802.1d生成樹
(英文全名:IEEE 802.1d Spanning Tree )
yenchee wrote:
這句話是完全不對的,只有三頻的ap才能夠不砍一半,和是不是mesh無關(恕刪)

三頻不會砍半,什麼意思?
單車小王子 wrote:
三頻不會砍半,什麼意...(恕刪)

普通的雙頻Mesh是拿5G頻道當回程網路,當5G設備連線數太多時會影響到5G回程網路的效率。

而三頻Mesh總共有兩個5G晶片,此為稱 5G(1)跟5G(2),通常5G(1)拿來給5G設備連線使用,而5G(2)拿來當回程網路,所以再多5G設備也不會影響到回程網路的效率
路由器 雖也可以當中繼器 用,但大才小用

中繼器 = 路由器閹割版,陽春版,廉價版

有專門的中繼器,舉例比方:


※ 設定中可以開「漫遊模式」,SSID 名稱全部一樣。

為什麼這麼便宜?

因為它把網孔、路由CPU...那些,全閹割掉了,專門只做中繼用途。

中繼器,就是中繼無線信號的,根本不插線的,所以要網孔做什麼,白浪費成本,白貴而已。中繼器也不用處理路由NAT那些(源頭有另外的路由器負責),所以要高速CPU、大容量RAM做什麼,也是白花錢而已。


然後「中繼」不限一次,就是:可以中繼後,又中繼一次

又一次,又一次.....一直 "接力" 中繼下去。

只是傳統中繼,每次中繼,區網 LAN 掉一半速度。

注意是區網 LAN,不是外網 WAN。

比方說 802.11N 雙天線 300M 的機種,區網 LAN 就是 300M,與外網租多少速度的完全無關。

然後 300M 的機種,
第一次中繼掉一半速剩 150M(還不錯用)
第二次中繼掉一半速剩 75M(堪用,看高清片沒問題)
第三次中繼掉一半速剩 37M(勉強)
第四次中繼掉一半速剩 18M(太慢了....)

所以雖然可以一直中繼下去,延伸好遠的距離,但因為每次中繼都掉一半速(區網LAN),實際上頂多中繼3~4次就極限了。再下去就慢到受不鳥無法用了。


**********************

那新一代的 MESH 機種(第二代中繼器),又是啥?

簡單的說,就是中繼後不掉速(區網 LAN 速度)。

理論上啦,實際因為橋接會有耗損,仍是會掉 10% 左右。但比掉一半 50% 少很多。

原理技術是它用好幾支天線,多發多收,雙頻、三頻....什麼的。

但是因為新一代的,廠商剛出總要回收成本,總要坑凱子的,你懂的。要等幾年後才會普及親民價,目前是盤仔價。

如果需要 MESH 機種,可以去對岸 京東、掏寶、天貓...什麼的買,一模一樣的東西,只須台灣半價(鬼島價你懂的)。但水貨無本地保固。


早買早享受,晚買享折扣。

不過這句話有個前提,前提是你有需要 WIFI 區網LAN 在 150M 以上。比方說外網是 300M/300M 以上的。

不然傳統中繼器,即便掉速也還有 150M 或 75M,應付一般使用仍是錯錯有餘。花幾百元就可以解決的事情,去花好千元,有沒有搞錯。贊助經濟發展,留給有餘力的人去做,審慎理財。

早買不一定早享受,也可能 "沒享受",只是盤仔白花錢...
因為環境跟不上。

但晚買享折扣,是鐵定的。

以後等有需要時,台灣的網路普及 500M、1G....假設有那麽一天,也許5年、10年、20年後,到時再升級網通設備不遲。那時 MESH 機種也白菜價囉,更新、更厲害、更多功能的,更便宜。
黃柏銘 wrote:
普通的雙頻Mesh是(恕刪)

感謝您,這個我知道,可是他的文章裏面有講到跟Mesh無關。
yenchee wrote:
這句話是完全不對的,只有三頻的ap才能夠不砍一半,和是不是mesh無關
市場上做的好的三頻國產廠商其實只有一家,多做點功課吧


單車小王子 wrote:
三頻不會砍半,什麼意思?


單車小王子 wrote:
感謝您 ,這個我知道,可是他的文章裏面有講到跟Mesh無關。


我也無法理解他想說什麼,
恐怕是他哪裡有誤解或是根本搞錯了。

WDS、Repeater 是已經發展相當多年的舊無線橋接技術,
與 Mesh 完全無關。
我前面提到的 Repeater(中繼) 模式,
是因為它能同時橋接和接受無線客戶端(與傳統無線橋接相異),
然而,通過這個模式,所有無線連接的客戶端網路傳輸量(Throughput)會減半,

舉例來說,一台機器的實際傳輸速率 Throughput 是 100 Mbps,
有一半的速率得用來 " 吞 ",另一半得用來 " 吐 ",所以速率就會變成只有 50 Mbps,
而這還只是橋接一次而已,若有第三台、第四台做了第二次、第三次的橋接,
速度會一直對半砍下去。



Mesh 通常分為雙頻或三頻,
若彼此間的 Mesh 裝置是透過無線 WiFi 來連線的,
則必須其中一個頻段會拿來當作傳輸用,
在雙頻的機器中,勢必會占用其中一個頻段來傳輸,
會讓使用者實際能使用的頻寬縮減。

這也是為什麼三頻機器中,
其中的一組 5Ghz 會拿來當作彼此溝通&傳輸專用,
讓使用者的速度影響降至最低甚至不受影響。

但如果 Mesh 裝置彼此間都靠的是有線方式連接,
則基本上無此問題,對一般的使用者而言,
考慮雙頻的機器就足矣。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