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大家推薦一下相片印表機吧

話說~~~
EPSON早在五、六年前的4pl的六色機種(Photo790 , Photo890),就已經達到印相片看不到墨點的境界了!!
所以在要求印相片的時候,墨點大小已經不是用來判斷一台相片印表機好壞的標準了
那為什麼之後又要出一些3pl,2pl,1.5pl墨點的機種呢???
說到底...還不就是因為「消費者迷思」...

舉例來說
數位相機的畫素越高,拍出來的影像就越好嗎???
有點程度的應該都知道答案是「NO
影像品質的好壞應該是跟感光元件(CMOS or CCD)的品質有關,而不是跟畫素有關
但是一般大眾的觀念還是普遍的存在了「畫素越高 = 畫質越好」
所以各大廠才會跌進了「畫素競賽」的無底洞中
雖然不全然是如此...高畫素的相機還是有它的需求在,舉這個例子的用意只是要印證「消費者迷思」而已。

在這裡再另外說一點好了!!
上面提到的Photo790 , Photo 890那個時代...
解析度只有2880 x 720 dpi...(現在EPSON的大圖輸出機的規格也是寫2880 x 720dpi)
但是印出來的相片一樣是看不到墨點的...
至於為什麼後來會提升到5760 x 1440dpi呢??
因為差不多在四,五前的時候
Lexmark先打出了4800x1200dpi的"相片印表機"(印出來的相片只能說"慘不忍睹")
過沒多久~~HP也跟著打出了4800x1200dpi的印表機(也是半斤八兩而已)
因為嚴重的「消費者迷思」的關係(解析度越高 = 印出來的品質越好)
嚴重的影響到了EPSON相片機種的銷售
因此在半年之後...EPSON才推出5760 x 1440dpi的機種來打破消費者迷思
但是5760 x 1440的機種在相片表現上跟2880 x 720的相片表現上幾乎沒有什麼不同
相片一樣是看不到墨點...頂多是之後出的機種,在墨水技術上做了更新而讓色彩表現更好

再舉證一點....Canon在同期(4,5年前)的機種中有一台型號叫950的銀鹽級相片印表機
解析度也是只有2400x1200dpi而已
但是印出來的相片跟Photo 790 & Photo 890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同樣是2400 x 1200 dpi的規格
同樣是六色列印
那為什麼列印出來的相片品質有那麼大的差別(Canon > HP > Lexmark)

另外一點!!
四色墨水一樣可以印出看不到墨點的相片
如:PM250,PM270,還有前幾天剛測完的EC-01,....等
印出來的相片印到還能看到墨點的話,「墨水原色」數量不夠也不是原因之一
「墨水原色」數量(4色,6色,8色,9色,10色,....)頂多只是色階(色域)多寡的差異而已

因此...整合了上述兩點!!!
目前判斷一台相片印表機的優劣,應該是以「印出來的相片能否看到墨點」為前提
評分順序應該如下
印出來的相片能否看到墨點 > 色域多寡 > 細部表現 > 耗材成本 > 列印速度 > .....
如果連第一點都無法達到的話(印出來的相片居然看得到墨點)...還能算是相片嗎??
因此...印出來的相片如果還是看得到墨點的話...就只能說是「技不如人」
窗外細雨綿綿飄|無情白雲頭上笑|昨天朝陽何處尋|即問蒼天何時消    
DELTA YuRuei wrote:
以CANON PIX...(恕刪)

你的論點還蠻好玩的,我請教的問題都沒有獲得正面的回應。
倒是已經反問我許多問題來了~
至於A3印表機為什麼沒有1PL機種,這完全是市場機制啊!
請先問問輸出A3大圖的美工們,他們在照片上的解析度為何?輸出解析度為何?
A3海報類的圖都是提供遠觀的,而一般A4印表機大多數提供至名片大小般的照片輸出,是要近看的…
你提的問題真的是讓我 

如果真要說技術上的龍頭來說,那更應該做出指標性的產品吧!
為何全系列機種停留在同一階級上面?而沒有細分出來?
如果你嫌CANON機種不夠齊全的話,建議你上日本CANON網站看看吧~
重點是,我的問題~
誠如你所說,電腦硬體勢必發展到一個成熟的架構再增強各區域的不足。
那以目前市場的1PL 2PL 3PL市場已經如此成熟,為何H廠商仍主力發展其印表機的附加價值。
而不是發展"印表機"其本身的最主要價值?

另外,增加墨水種類是增加色域、墨點跟韌體控制的部分是增加色階。
我建議可以多上上CANON的日本網站,裡面包含了先前某H的開箱文自豪的碳粉匣技術。
有些技術、專利,並不是獨家…
現在的印表機除了追求墨點細緻之外,原先的部分廠商噴頭零件組裝造成的墨點定位不準,
除了減少噴頭製成、促使其一體成型之外。
墨點的定位技術,都將在新技術之下一一克服。
「樹多必有枯枝,人多必有白痴。樹不要皮,必死無疑﹔人不要臉,天下無敵」
謝謝各位的分析
我最後還是決定讓印表機回歸本色
買了canon的IP4500
因為還是以印照片為主
可能以後再買一台便宜的事務機吧
在一次謝謝大家喔
xiancicioru wrote:
謝謝各位的分析我最後...(恕刪)


恭喜你哦!!!!

iP4500是蠻不錯的相片印表機!!!!
窗外細雨綿綿飄|無情白雲頭上笑|昨天朝陽何處尋|即問蒼天何時消    
canon的IP4500真的是一台好印表機喔!

雖然我用的是IP5000但基本規格跟IP4500是一樣的~

我用了兩年從沒壞過..封了半年再拿出來用~也從來沒阻塞過..太神奇了
不會唱情歌 wrote:
你的論點還蠻好玩的,...(恕刪)



噴墨技術其實說穿了就是用墨點去欺騙人眼,配合紙張的"白色"做半色調的噴射墨點,噴頭對於每個墨點只有選擇"開"與"關"。 墨點小,優點就是當墨水原色不夠導致墨點落單的時候能不明顯而已,但色階代表的是相片是否真實漂亮,而墨點大小指代表相片是否細緻而已,所以光有細緻墨點,而沒有色階技術,那麼列印出來的成品還是以亂數點雜湊拼和,墨點小只是讓亂的不那麼明顯而已,而所謂色階技術,就是墨水噴射重疊的時候,能表現多少該色色階。 關於色階技術,C牌與H牌在此都有相當的著墨,只是技術不同。

多近才算近看,多遠才算遠觀,很多結論或觀點其實也因人而異,所以有些事情我不會針對性的回答,你我都是旁觀者,誰知道原廠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呢,頂多從市場接受度去揣摩原因而已。

為何H廠商仍主力發展其印表機的附加價值:這是一個相當不錯的問題,因為人們喜歡方便、好用與功能多的產品,如當時的PDA與現在的PDA 手機,HP 4700 所採用的CPU處理速度高達600Mhz以上,但PDA發展到現在,雖然包括我也還是喜歡純PDA,但PDA手機的功能似乎能更讓我花錢去買,但我也知道目前市面上的PDA手機的CPU核心時脈差4700快要200Mhz甚至更多,但有絕頂速度,功能太少就很容易被比下去,而最近,雖然HP最近又出了一款600多Mhz的PDA,但會買類似HTC或iPhone如此多功能產品的人應該會更多吧,時脈低的PDA手機會有技不如人的說法嗎?

而不是發展"印表機"其本身的最主要價值?:這個主要價值的認定又有點不客觀了,例如PDA不是要越快越好嗎,如果能在PDA上面玩場CS不是很炫嗎? 可是有人希望功能越多越好,該如何取捨?
若色階技術能夠慢慢取代多原色墨水夾的設計,讓照片印出來跟螢幕相同,這不就是印表機最主要的價值嗎? 肉眼對顏色真的比細節還敏感,若印出來的顏色都跑掉了產生色偏,偏紅、偏冷、偏亮或偏暗...等等,一看就知道,而一張顏色不對的相片,此時討論看或看不到墨點的意義會更重大嗎? 所以印表機主要價值的觀點與說法也是挺有趣的不是嗎?

Apon wrote:

話說~~~EPSON...(恕刪)


舉相機的感光元件做例子要先做功課喔,CANON單眼相機的感光元件都是CMOS的技術,而且CANON把CMOS的技術做到相當卓越,並不是所有的CMOS都會輸CCD,例如全片幅的EOS 5D在ISO 1600下的雜訊表現,是你CCD相機可以比擬的嗎?

另外相片列印整體來說CANON由於墨點小,所以目前比較吃香,但我比較不認同的是E牌列印出來的品質優於C牌或H牌的說法,現場看到E牌的DEMO照片明顯都是對比或者飽和度過強的輸出感覺,跟螢幕上會有所差異,照片顏色整體會偏暗且色鮮豔的感覺,相片暗部或者亮部的細節都不容易看到,甚至沒細節,且E牌印出來的墨點雖然也號稱很細,但還是可以看到墨點,有趣的是,不需要看脖子的陰影處就可看到臉上整齊的矩陣墨點了,果真如此技不如人囉。

印出來的相片能否看到墨點 > 色域多寡 > 細部表現 > 耗材成本 > 列印速度 > ..... 這樣重點整合歸納的方式的比法應該是個人主觀比較為主,畢竟以這套公式所帶出來的列表機絕對只有熱昇華的列印技術的列表機才能勝任,任何廠牌的噴墨印表機都輸囉!
簽名長度為英文字母100個(中文50個字)以內
你看到E牌印出來相片還看得到墨點的...你是只看到"魔珠墨水"系列的吧!!
魔珠墨水系列的印表機的定位本來就不是在列印相片上了
它只針對文件防水功能而推出的墨水系統

真正要算是相片印表機的應該是PHOTO系列的
我前面提到的PHOTO 790 , PHOTO 890 , ... , PHOTO R210 , PHOTO R230 , PHOTO R270 , PHOTO R290
這些機器印出來的相片才是真的看不到墨點的!
窗外細雨綿綿飄|無情白雲頭上笑|昨天朝陽何處尋|即問蒼天何時消    

DELTA YuRuei wrote:
多近才算近看,多遠才算遠觀,很多結論或觀點其實也因人而異,所以有些事情我不會針對性的回答,你我都是旁觀者,誰知道原廠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呢,頂多從市場接受度去揣摩原因而已。
為何H廠商仍主力發展其印表機的附加價值:這是一個相當不錯的問題,因為人們喜歡方便、好用與功能多的產品,如當時的PDA與現在的PDA 手機,HP 4700 所採用的CPU處理速度高達600Mhz以上,但PDA發展到現在,雖然包括我也還是喜歡純PDA,但PDA手機的功能似乎能更讓我花錢去買,但我也知道目前市面上的PDA手機的CPU核心時脈差4700快要200Mhz甚至更多,但有絕頂速度,功能太少就很容易被比下去,而最近,雖然HP最近又出了一款600多Mhz的PDA,但會買類似HTC或iPhone如此多功能產品的人應該會更多吧,時脈低的PDA手機會有技不如人的說法嗎?
而不是發展"印表機"其本身的最主要價值?:這個主要價值的認定又有點不客觀了,例如PDA不是要越快越好嗎,如果能在PDA上面玩場CS不是很炫嗎? 可是有人希望功能越多越好,該如何取捨?
若色階技術能夠慢慢取代多原色墨水夾的設計,讓照片印出來跟螢幕相同,這不就是印表機最主要的價值嗎? 肉眼對顏色真的比細節還敏感,若印出來的顏色都跑掉了產生色偏,偏紅、偏冷、偏亮或偏暗...等等,一看就知道,而一張顏色不對的相片,此時討論看或看不到墨點的意義會更重大嗎? 所以印表機主要價值的觀點與說法也是挺有趣的不是嗎?

既然你都知道產品是以市場接受度為主,為何你又針對A3系列系列機種有主觀性的評論?
這樣子說起來不是相互矛盾嗎?

我贊同你所謂的發展目加價值是為了增加人們的便利性,就好像CANON在日本有許多人性化機種並未在台上市或是僅有限定地區販售。
但是我不能認同就僅是為了增加便利性而忽略其發展研究的本質。
難不成有一台攜帶方便的印表機,可以即拍即印即分享,但是就要忍受其墨點過大的問題?
科技產品應該是先從本質發展再延伸至其生活便利性,不然現在的P4或是K7系列也可以跑跑OFFICE、CS當初還不是一樣打得嚇嚇叫。
我想你在引論硬體界的比方的時候,可以想想為何是這樣。

離題一下,難道一年前的電腦硬體無法負荷我們的一般所需嗎?
在我看來,很多商機都是軟體商跟硬體商相互利用所衍伸出來的。
因為遊戲畫質越至精細,所以非得強一點的顯卡、強到價格都跟一顆CPU同價格…
難道不能用先前的CPU來跑嗎?當然可以,只不過你沒辦法享受到科技的進步。
PS:對了,我想在PDA玩CS是個好主意。不過就在市場接度上應該不太可能(視野太小)
而且在加上搖桿就不是PDA了,應該算是PSP。(各項產品應該盡守本分)

回到原先討論範圍,既然科技已經進步到墨點控制可以一直向下縮小。
為何還有廠商僅提供N年前的技術給予消費者?然後用行銷將產品包裝來銷售?
這個世界正在一點一滴進步,就是產品本質上不斷研發創新,
讓產品從本質進步上去發展,不然10年後我們列印還是用1PL機器在噴墨,我想這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至於輸出的顏色,我想各廠都有保留其可以微調的色階調整值…
且每個人所愛好的顏色也不盡相同,有人愛CANON、有喜歡SONY的…也有NIKON的…
顏色是很主觀的東西,所以我通常都不討論,因為"他的眼睛不是我的眼睛"。
而各家原廠也對這部分有稍加保留提供消費者做個選擇…
只不過…CANON在先天上擁有IN與OUT的完整輸出。這也是他的優勢。
若是一昧針對各家輸出的顏色做比較,我想這會有吵不完的話題…

對了,關於CMOS跟CCD的話題可以到攝影版討論。
我想這可以另外再開一篇"華山論劍"~
「樹多必有枯枝,人多必有白痴。樹不要皮,必死無疑﹔人不要臉,天下無敵」
Ailio wrote:
回一個比較無關緊要的...(恕刪)

聽說現在紙模也蠻流行的~
不過小弟就是懶阿
「樹多必有枯枝,人多必有白痴。樹不要皮,必死無疑﹔人不要臉,天下無敵」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