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看了一些分享拍照心路歷程的文章,自己也想給自己來個小結,順便整理一下flickr上的照片,寫完,也不知道要貼那一區,就貼在我剛進01最常混的地方吧,基本上我的影像資歷很淺,算是一篇自嗨文,超主觀意見偏多,想反對...就反對吧,請隨意:)
文章分上半場(NOKIA完全無關),下半場(NOKIA完全有關,可以直接往下拉沒關係),每套貼圖我只挑我私心喜歡的為主,不保證直出無修,好奇可以問我,不過我可能也忘了,基本上N8、808應該90%都是直出,1020應該99%都是RAW修圖,相機拍的除了老相機是直出以外,G2等可換鏡頭相機都是RAW修圖。
上半場
記得我第一台相機是PENTAX S40,後來換了SONY HX5V,漸漸在HX5V上學到一些拍攝的技巧,30秒曝光、P模式,假M模式(只有兩段光圈),搖黑卡,HDR合成,各種濾鏡、外接鏡頭(都是自己土製的),總之為了增加拍照的樂趣那時候常常解體一些DV的外接鏡頭,自己組裝搭配廣角跟微距等外接鏡。
HX5V
HX5V製作HDR
PENTAX S40
跟朋友借的CANON IXUS 65
各種土製接環跟組裝照
這之後,換了PANASONIC G2,記得第一次用G2拍夜景的時候看到照片有點感動,體驗到片幅的差距還有raw的威力,當然會買G2是因為價錢到可以負擔的點,從來沒想過可以在10000以內買到能換鏡頭的相機,更沒想到現在EOS M價錢就跟當年G2差不多,鏡頭還多一顆,加點錢還有迷你閃光燈,APSC都已經塞進GR或者COOLPIX A那麼大的機身,感光元件都扭曲了...,不過GF1的逆勢漲價應該很難再出現了,GF1+20MM F1.7網路拍賣那時後價錢真的很扯。
入手G2以後的日子,是我對攝影最熱情的時候,每天上01看鏡頭,上市集看鏡頭,上Y拍看鏡頭以下略,攝影的書籍應該看了快要有100本左右,什麼國家地理聖經、精選,某某大師攝影籍,那些廠商沒告訴你的事,什麼的浪漫,專家的證言,什麼這樣拍就對了等等等等等等等。最多的時候一天帶五顆鏡頭(兩個餅乾,一個CCTV,一個CANON FD 50MM,一個望遠鏡頭,標配賣掉了)配一個閃光燈出門,還有大概3片濾鏡,很大的相機膽包就放在背包裡。
說到閃光燈,雖然我覺的被當羊宰但是感覺沒有很差,那時候在台北車站相機街到處逛逛,順便問問有沒有20MM那顆餅乾鏡,我忘記是哪家店了,進去我問題一問完,他就跟我說你與其買20MM那顆不如先買閃光燈,於是他直接拿了一顆閃光燈開始教我大概怎麼用,點測光以後然後怎樣怎樣,跳燈怎樣,色溫怎樣,拿出他的筆電給我看他的壓光照或者跳躍凝結照等等,我當下就直接問他能不能替我弄組閃光燈,加上無線觸發器(應該是這名子吧),總之後來網路上查,大概買貴了1000塊,只是感覺也沒有很差,就當學費。
後來看了各種評測,發現EPL1的JPG ISO表現比G2好大概一級,價錢也便宜(那時候EPL2出來了),賣了G2換EPL1,鏡頭慢慢的補足,我發現(我自己)蠻特別的一點是在望遠鏡頭的使用,在偷拍的意義上,會讓我很沒定力的亂拍一些其實(對自己而言)無意義的場景,遠方(不認識)的小女孩、小貓或小狗情侶老人等等等等,打鳥當然不用說,後來經過一番反省,就賣掉這顆鏡頭了,我想我不適合。
G2 & 45-200mm
EPL1 & 45-200MM
當時在CANON FD F1.2跟F1.4不斷游移,網路文章也一直看,但是價差真的很多,我不斷的在拍賣網頁上問賣家差別大不大,賣家直接打給我(勸我),要好好考慮這一級光圈的差別,值不值得投資那個價錢,因為ISO可能高一級或打閃光燈能拍到,鍍膜的好壞有沒有很在意,或者看不看得出來兩顆成像的差別等...。後來入手了F1.4也是開心用,現在想起來蠻感謝賣家的。
使用老鏡的過程,我覺的那種需要自己對焦的感覺很棒,因為有參與感,而不是"逼逼"然後"喀嚓",也影響到現在用NOKIA LUMIA 1020幾乎都是手動對焦居多,CANON FD 50MM F1.4算是我M43生涯時候的鏡頭蓋,其次是14MM F2.5,CCTV LENS畢竟就是玩具而已,入手FD以後就賣掉它了。
G2 & CCTV LEN
G2 & CANON FD 50MM
EPL1 & CANON FD 50MM
算是蠻幸運在拍賣上搜尋到M43的接寫環,於是短暫的練習了微距拍攝,也體驗到微距拍攝的辛苦與美麗,光圈縮再小還是很淺,縮太小閃光燈不好補光,拍完以後發現焦平面差一點就是不行。
EPL1有個蠻有趣的功能,4分鐘曝光,然後完全沒有設計任何B快門的線材,那時候真的是無力吐嘈,只好爬文學習自己用橡皮筋加鈕扣作克難B門,而4分鐘曝光完又要等4分鐘降噪,也不能連續一直拍因為熱噪會越來越多,大概拍3張那天晚上就結束了,也好,不然要搖四分鐘黑卡又不知道有沒有幫助ORZ...
EPL1長曝光
還沒寫到NOKIA就這麼長了...,550D講完就是NOKIA了
簡短的說,跟朋友借了550D,知道有租鏡頭這種服務之後,先後租過GF2、7-14mm、騰龍那顆超廣角F2.8的,練習過夜景拍攝,人像動態拍攝,印象最深刻是為了拍八里的夕照,我早上去拿鏡頭,下午到晚上就在待命不斷的勘景,早知道應該騎單車去,最後拍完還要趕著還鏡頭,回家以後打開LR都是一番苦鬥,但是看到成品都值得了。
550D & 標配 & 永諾460Ⅱ
550D & TOKINA AT-X 11-16MM F2.8
550D & 標配鏡頭
修圖這件事情我一直蠻熱衷的,對我而言其實就兩種選項,修的跟眼睛看到的現場一樣;修的跟腦子裡想像的現場一樣,輔大聖誕節的時候拍攝的照片,一直很困擾我的問題是,天空到底是什麼顏色,印象很深刻,另外一張是淡水。
PANASONIC GF2 & 7-14MM
拍過這麼多張照片以後,突然發現,每天背著那麼多器材(或許在前輩眼裡小case,畢竟只是m43機種),大部分時候都在等待時機,沒事拿出來亂拍的照片通常最後都會挑掉,留下來的頂多就是上傳01跟設電腦桌面而已(那時後我還沒有FLICKR等社交習慣),需要這些器材嗎?加上我有慢跑習慣,傍晚慢跑幾乎很大機會可以遇到想拍的夕景,有一次慢跑遇到火燒雲,手上什麼都沒有,我就只能看而已,時機來的時候,能帶在身上的器材才是好的,如果需要用租的也行。於是把所有器材都賣掉了,只留下閃光燈跟各種濾鏡,未來希望可以帶一個機器就出門,那只有手機可以勝任了。經過了一番爬文,最後在ALTEK t8680跟N8中選了N8,那也是我第一支智慧型手機(或者說功能型?)。
下半場
當然,首先我要面對畫質的落差,一開始只就想著怎麼白天拍就有雜訊,寬容度怎麼這麼低,高光怎麼那麼容易爆,ISO只到800,快門不能手動連1秒都沒有,銳化的數位感很重,快門鍵手感很差,什麼數位變焦,電量很少,白平衡是撞到頭嗎?等等等,漸漸在邊跑邊拍中就妥協了,而對畫質要求這件事情也漸漸忘記了,總之就是把自己鍛鍊成幸福的木眼。
不可否認,能放在口袋,1/1.83吋,氙氣閃光燈還是有帶給我好處
N8
接著SYMBIAN兵敗如山倒,N8即便在相機上作了努力,很不幸的還是沒有在照相上替使用者帶來"立即而明顯的方便感",之後的808,甚至1020(我個人認為)也是。於是N8之後,NOKIA在SYMBIAN時代最後一個誠意之作808出現之後,結束了SYMBIAN的時代。
入手了808之後,看到照片是繼我換M43無反以後,第二次被畫質感動到,這真的是手機能拍出來的照片嗎?就連數位變焦在808上面也變得有意義(大概2-3倍我可以接受,以上沒辦法),內建ND濾鏡,2.7秒曝光,比較有感的氙氣閃光燈,可操控的ND鏡,遠勝於N8的畫質,調整到100%輸出可以用來修圖的體質,甚至直出不修也沒問題,很大彈性可以使用的解析度,都是很有感的好處,在這階段還學到新的技能panorama(全景接合),搭配808的攜帶方便,跟裁切彈性,對後製接合全景真的很方便,當然不像iphone那麼方便,反正nokia在hdr跟panorama的方便性基本是落後於所有檯面上(包括稍微)有強調相機的手機(直到現在都是)。
當然壞處也有,首先是撞到頭的白平衡,升級到FP2韌體之後,快門最快只有1/666秒,平常預設的快門就偏慢,要SNAP基本上最好升ISO降EV騙騙相機,沒有全手動,沒有RAW,沒有OIS,佛光,寬容度沒有RAW好,點光源不太能抵抗等等,妥協之後,也是玩的很開心,持有的時間跟N8差不多,但是拍攝的影像跟影片遠超過N8所拍攝,畢竟這支體驗優於N8太多了,搭配上SYMBIAN上我覺的作的最好的APP–CAMERAPRO,基本上直出結果就可以讓我很滿意了。
後來購買了3000mah的電池之後,加裝上相機把手貼,得益於在手機相機裡數一數二的畫質,多少我可以忍受畫質的減損,替它掛上各種濾鏡或者玩具廣角、望遠跟魚眼鏡頭,不用擔心電量,完全的享受這支手機帶給我的樂趣,我想未來不會有其他手機能帶給我同樣的感受了(我希望手機不要又扁又大,而是又小又厚,手感比較好,也可以塞入大元件跟電池,不過看這趨勢應該不可能了)。
3000mah電池 & 相機手把貼
下面分享的照片都是直出或無損變焦,使用內建相機或者CAMERAPRO,沒有進LR修過,頂多機內修正,有些加掛玩具鏡頭,或者搖黑卡、離機閃。
808日拍
808夕陽
808夜景
808室內(前兩張LR修過)
808全景合成(經過LIGHTROOM & PHOTOSHOP編修)
....................如果要寫,還有很多可以分享,但先這樣吧。
總之,我很感謝808帶給我的足夠,畫質、電量與攜帶,也感謝808帶給我規格上的不夠,像是長曝光只有2.7秒,也好,我最多就浪費2.7秒,快門最快只有1/666,也好,頂多就是動態拍攝我放棄,了解自己手上器材的規格,然後善用與妥協,算是N8跟808帶給我的體悟。
中間有體驗過一週1520,短暫用過iphone4s(我姐升級後給我的,後來拿去市集交換920了)、620與920,反正幾吋元件幾分畫質。
620給我的,就是預算不夠不能直上1020擋著用,預先學習新的os以外,算是...用來強化我的幸福木眼吧哈哈,920在夜拍上F2.0搭配OIS是真的強過頭了,還要降EV拍才不會太亮,只可惜元件太小對我而言意義不大,1520作為第一款支援RAW檔的LUMIA手機,用上1/2.5吋元件畫質還算可以,值得一提的是4s給我的感受,難怪全世界那麼多人愛用它拍照,不過蠻容易掉到安全快門以外的,如果環境光源稍微不好或者室內,很多照片都晃到,手機螢幕看不出來,到電腦才發現,至少就拍照,真希望nokia在存檔的速度上跟apple學學。
620(直出&APP修圖)
920(直出&APP修圖)
1520(APP & LR修圖)
1020出現以後,撇開當時對微軟在系統各種舉動造成的混亂不考慮,只看1020的JPG表現讓我覺的或許沒有其他手機可以讓我換掉808,直到RAW檔的提供才對我造成了鬆動,網路上各種比較看過以後,賣掉了畫面相對於1020純淨的808,開始一個新的妥協。
入手1020以後,表現(如預期的)並沒有給我任何感覺或感動,我單純就是拍,然後讀RAW,然後修圖,反正...我木眼嘛。然而這時候系統就開始攪局了,1020(對我而言)缺點超多,不能像808一樣有相機待機,開啟螢幕還要往上滑才有可能記住我的最後設定,按快門到拍攝到存檔大概要5秒以上(拍RAW的情況)而且不是按到底就拍,而是按到底開啟相機,然後還要再按一下才會拍照,拍完以後要等存檔是無力化狀態(為什麼不能背景存檔),無限遠不是真正的無限遠(中文或英文網站都有看到類似的反應,620、920、1020我都有遇到這個問題,很好奇為什麼沒有很多人向諾機亞要求改善,只看到零零星星的案例,有官方說會再下一次的韌體更新解決,有網友說送修就好了,我個人先不送修是因為我的無限遠對焦範圍在1公尺內,剛好可以當作快速近距離snap使用,等快過保再拿去修吧),圖像設定完全沒有對比飽和清晰完全沒得設定,也沒得改黑白,(對我個人而言)808搭配CAMERAPRO直出的照片99%滿意不用修改,但是1020總是哪裡不對,需要飽和的時候沒有,不需要飽和的時候卻非常飽和,想改4:3跟16:9比808麻煩,沒有內建ND鏡,沒有ISO50,OIS總愛亂動,邊角畫質比808劣化很多,鏡頭對點光源幾乎沒有抵抗力(找菜司認證五片塑膠?還是只有認證那一片玻璃?為什麼不向808看齊?),佛光,電量表現很差,螢幕表現不太準,無損變焦效果表現比808糟糕,白平衡一樣撞到頭,快門遲滯很嚴重,拍影片只能設定對焦跟白平衡不能調EV..............以下略。
好吧,說些好處,有RAW檔,手動模式,可以放口袋,然後........有手把,不過我沒買...,好吧,總之好處(我覺的)就是有RAW檔手動放口袋而已。
於是又是一波妥協跟磨合的期間,要看看手機螢幕跟電腦螢幕的差別,RAW的寬容度到底如何,平常最好減多少EV比較好,手動對焦大概要挪到哪個位置才是真正無限遠,日拍跟夜拍平常預定要拍照要怎麼設定然後關螢幕待機,還有該死的快門遲滯我要怎麼適應等等等,除此之外,我也只能等待照相之神(如果有的話)可以賜給我完美時機,並且等等我,因為1020快門遲滯有點嚴重,而且開畫面還要往上滑,滑了還要等一下它說繼續中...,1020你為什麼不能跟GRD3好好學學呢,人家又不是多新的相機表現比你好了不知道多少倍...,都到文末了才想到我還有GRD3,不過算了不提GRD3了,它的浪漫很多人說過了。
總之這傢伙常常讓我生氣但是我也不能怎樣,它又不是真的一台相機。
NOKIA LUMIA 1020(有進LR修圖有LED補光燈有離機閃有黑卡有外掛放大鏡等等)
1020全景(lr & ps)
1020車軌(ps疊圖)
最後,其實也蠻有趣的,每個影像旗艦一出來好像都會有關鍵性的事件發生,N8是SYMBIAN衰弱的開始,808是SYMBIAN的結束,1020是NOKIA出租手機業務等。我也沒想過我會一直選擇NOKIA,可是也沒辦法,以元件先決的話,1/2.3吋以上也只有NOKIA能選啊...,很多機器終其一生(假設它有生命好了),幾乎沒有發揮過完全的性能就被淘汰了,現在手機三個月半年就不斷的換新...,相機也大概一、二年就換代了(除了高階的以外),有時候如果不多試試看機器的極限,還沒完全被摸熟就被汰換,總覺的有點可惜。遲早1020也會被淘汰,我也很期待下一代還沒出現的,想像中的完美手機相機,可能有更多噱頭名稱,更多濾鏡,更強的分享功能,更大的元件...,在那之前我希望1020,接著在我手上可以被我好好運用直到換手。
感謝NOKIA,及所有不妥協,努力研發移動設備影像本質功能的研發人員。
話說回來,這區搞不好哪天會消失啊...時代進步真的很快而且越來越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