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汽 先以 Mulan 來做命名,之後才會以 MG4 Electric 進軍歐洲市場

中國上汽所屬的英國汽車品牌 MG,預告將在 2022 年第四季於歐洲推出 MG4 Electric 後,近日則在中國成都車展中正式發表,先以 Mulan 來做命名,之後才會以 MG4 Electric 進軍歐洲市場;Mulan 提供四種車型可選擇,而四驅版最大馬力超過 400 匹,並預計在 9 月底公布售價,預估 10 月交車。

MG Mulan 有 2 款 51kWh 電池及 2 款 64kWh 電池組的車型,其中高階的 64kWh 車型採前後軸雙馬達四輪驅動配置,最大輸出功率為 330kw ( 約 442 匹馬力 ) 和 61.1 公斤米的最大扭力,與其他 3 款後驅車型的 125kw ( 約 168 匹馬力 ) 和 150kw ( 約 201 匹馬力 ) 輸出功率相差不少;原廠還強調,四驅車型從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只需 3.8 秒。

續航力的部分,根據中國 CLTC 測試標準,後驅的 51kWh 和 64kWh 兩種電池組車型分別能繳出 425 公里和 520 公里的成績,快充從 30%充至 80%前者需 28 分鐘,後者為 23 分鐘,而四驅車型續航力為 460 公里。


中國上汽 先以 Mulan 來做命名,之後才會以 MG4 Electric 進軍歐洲市場

台灣現在除LUXGEN 鴻海 外 , 其他國產車商 如 FORD NISSAN TOYOTA Mitsubishi HONDA 或是 現代 , 有沒有其他車商也努力研發國產電動車中 ?
鴻海電子代工,做品牌很差,infocus是例子
納智捷做機械,有多差就不用說了
兩個差的綁一起只會更差
厭倦一切
infocus本來就是廉價品牌不能要求會多好,和中國一些廉價品牌一樣
john65537
infocus = cost down的極致
FORD NISSAN TOYOTA Mitsubishi HONDA 或是 現代 , 有沒有其他車商也努力研發國產電動車中

這麼是國外的品牌,不是國內品牌,只是賣車的總經消商而以,其它的事碰都碰不到
也沒沒有發言權和參於設計的權利,更沒有權整車設計的能力,
所以不要做夢了,要求車廠要加什麼要給什麼配件都不可能。

國外要給你什麼東西,只能吞的買或是國內的總代理為了成本或是利益才有東減西扣的問題。
tuyuipo wrote:
鴻海做電子代工,做品(恕刪)

汽車產業的確是須時間, 但是 TELSA 一開始 國外汽車大廠完全不相信 , 因為 TESLA 當時小廠 更沒有 汽車那類熊厚背景, 國外大廠很多都 30~ 100 年 . TESLA 才幾歲? LUXGEN 現在也才10年, 跟傳統 FORD TOYOTA 但是 現在TESLA 賣得如何? 或許 傳統車廠先天包袱太多拉 . 大企業面對 EV 反應慢, 日本 TOYOTA 也一直堅守HYBRID , 但最後日本學者警告, 未來 EV 起來如你不先站穩. 當年NOKIA 不就如此.. 所以 我認為 台灣國產車商多少應該 研發新技術 . 能否量產可能 還不須要 , 但車商台灣國產車商要推 證明自己還有能力 . 像美國 FORD 也有開發EV . 當然大廠或許有自己考量.

TESLA 成立 2003年7月1日
豐田汽車于1933年9月
由亨利·福特所創立,於1903年公司化

TESLA 企業才幾年. 對汽車大廠來說就小娃. 但是 TESLA 現在又如何 . 研發要花時間 . 台灣國產車商如果老永遠想"母廠", 永遠就只代工+ 組裝 . 但是 台灣電子業不差吧. 如果台灣國產車商能跟台灣半導體產業連手, EV 應該可以 . 只是還不知 台灣有多少家開發 IGBT GAN , MOS 雖然主流, 但新一代GAN SIC .
厭倦一切
LUXGEN主要是價格壓不下來
Irish Coffee
厭倦一切納智捷不是成本壓不下來,是太多肥貓坐領高薪
taiwan2008 wrote:
汽車產業的確是須時間(恕刪)

別拿美國和歐洲的汽車大國跟台灣比,

美歐到處都是汽車專業人士,幾十個人就可成立超跑車廠,

人家可是民間企業就可以弄出SpaceX

台灣可沒有那種人才,台灣只有代工專業人才.
jerryho282
SpaceX其實是原來NASA的火箭研發部門及美國國防部先進推進器研發計劃人員裁撤後,再被SPACEX公司聘僱,然後NASA及國防部仍改以資金委託⋯⋯不是隨便民間公司可以組成的
chengjer wrote:
別拿美國和歐洲的汽車(恕刪)


也別如此 , 說不定 台灣未來 也其他獨角獸.
不過 還是希望 台灣國產車商多努力點..
這麼愛 花木蘭?

代言人是劉亦菲嗎?

話說 MG 的車在外觀與內裝設計上其實都比多數日系品牌的車有型且好看/耐看。

官網產品介紹

四驅版零百加速 3.8s,Long Range 版 520km,
若價格合宜,也是讓市場多一個不錯的選擇。
MG MULAN

taiwan2008 wrote:
先以 Mulan 來做命名
taiwan2008 wrote:
台灣現在除LUXGEN 鴻海 外 , 其他國產車商 如 FORD NISSAN TOYOTA Mitsubishi HONDA 或是 現代 , 有沒有其他車商也努力研發國產電動車中 ?



台灣都是代工,哪來研發??

另一個在做電動車研發的, 還是跟嚴家有關的中華汽車。

中華汽車默默地做自己想做的產品,不與代工的三菱汽車產品重疊。


有勇氣,有夢想企業家, 遺願自然有人會傳承!!


中華菱利電動車e-VERYCA
因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狼心狗行之輩,滾滾當朝;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
taiwan2008 wrote:
中國上汽所屬的英國汽(恕刪)


MG Tulan
alipoda7788
翻譯 MG 賭爛
台灣的汽車工業未來全靠鴻海
其他品牌未來也會採用鴻海底盤來做自己的車子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