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破壞之SATA SSD on IDE (44 Pin) / Dual SSD

前言
主角 2005年1月 日版 Fujitsu T70J 入手價 六萬多...
(買日版 主因是那塊如鋼琴面板般的上蓋 於當年是很騷包的款式)

兩年前 因為趕潮流 硬碟更換成創見TS32GSSD25-M
(舊帳號BCBG, 因密碼忘記, 補寄N次也沒收到過, 就換新帳號吧!)

針對至少約五年以上 以IDE (44 Pin)硬碟為主的筆電來說 換硬碟來增加效能 是必須的
但IDE SSD, 價錢又貴 容量又小 速度...真的也還好的情況下 許多人轉而用其它方式來取代
SATA格式已成主流 價格 容量 速度 都是IDE所望塵莫及
如此 以SATA透過轉接模組轉成IDE 就是必經之路

改機的相關文章 版上很多 包含 "破壞性" 及 "非破壞性"

破壞性 就是要"裁"機殼
面對前前後後 升級+維修 已破10萬元的投資品來說 我..... 下不了手~~~

非破壞性 即維持外觀 只變更內在美
1. 透過ZIP介面 也是IDE架構 但排線及接頭小 改裝容易 已有成功案例

2. 透過UTN622此類轉卡 儘管很薄... 但很遺憾的是 高度還是有點給他超過 (受限晶片大小)
至少對於T70J(P7010)來說 是不合的


而由於T70J 有可抽取式的光碟機槽 這... 就是今天的重點


--------------------------------------本文開始-----------------------------------------

主要零件有

1.8" SAMSUNG Slim Micro SATA 64G SLC MCBQE64GFMPP-MVA
R:100 MB/S W: 80 MB/S
二手貨 通電380小時
不破壞之SATA SSD on IDE (44 Pin) / Dual SSD

SATA 22pin to Micro SATA 16pin 轉接頭
不破壞之SATA SSD on IDE (44 Pin) / Dual SSD

9.5mm 光碟to硬碟轉接盒(IDE介面)
不破壞之SATA SSD on IDE (44 Pin) / Dual SSD

以T70J為例做安裝說明:

將光碟機取下後 請拆下專屬的光碟機"架" 螺絲要注意 有兩顆特別大

SSD接上轉接頭後 插到硬碟盒上 會有點"翹起"
所以 要將兩處連接處(SSD-Adapter and Adapter-CD Box) 稍稍往後退 產先一點點間隙
Slim SSD 尾端會剛剛好卡住 連膠帶都不需要貼

將光碟轉接盒 插回T70J 完成初步安裝
(此時 前代的TS32GSSD25-M 也還在原本的硬碟槽裡喔~~~)

通電 開機 按F2 進入BIOS (此機BIOS並不太優 待後續說明)

Primary 為TS32GSSD25-M
Secondary 建議選Hard Disk 並改DMA為MODE 5

按下F10

REBOOT~~~~

再次進入BIOS

更改BOOT序列
把Primary降到第二順位
將Secondary移到第一位置

再次按下F10

可以重新安裝系統了 (不太建議用GHOST啦)

安裝時 "可能"會出現找不到三爽這顆 就重開機 再來一次吧

完成後 請用HDPARM修正為UDMA6


效能圖

ATTO Disk Benchmark 2.41
BIOS UDMA5 + HDPARM UDMA6
看數據就知道是SLC顆粒 爽度大提升
不破壞之SATA SSD on IDE (44 Pin) / Dual SSD

CrystalDiskMark 2.2
BIOS UDMA5 + HDPARM UDMA6
不破壞之SATA SSD on IDE (44 Pin) / Dual SSD

BootRacer (有趣的開機計時軟體)
24秒為最佳紀錄 幾乎都是35秒 當然也跟開機設定有關
不破壞之SATA SSD on IDE (44 Pin) / Dual SSD

比較圖

CrystalDiskMark 2.2
BIOS AUTO (UDMA2) + HDPARM UDMA6
不破壞之SATA SSD on IDE (44 Pin) / Dual SSD
很怪吧~~~ 寫入只有UDMA2水準

當BIOS設定AUTO(下方灰色字會寫 MODE2)
原以為HDPARM就能提升讀寫性能 以HDPARM測效能(僅讀取) 也是很High
結果用CDM 哇咧~~~ 難怪複製東西 爽度不見了 >"<

BootRacer
32GSSD25-M 也是34秒 沒差太多...
不破壞之SATA SSD on IDE (44 Pin) / Dual SSD


總結

此法 簡單 易用 總價格比買一顆最新版的"照片很快" 1.8吋IDE V4 SSD 32G 還便宜
儘管號稱R/W 128/90 但他終究只是MLC顆粒...

BIOS不太靈光 儘管早已更新為最新版
有時開機會抓不到硬碟 >:<
所以 個人習慣開機先按F2檢查 有抓到的話 直接跳出即可
沒的話 就再抓一次囉~~~
設Auto可以提高抓取率 但那UDMA2的校能 我真的會"Key笑"

另外 HDPARM 由於是雙硬碟
SLC為hdb MLC為hda 打參數時 請多加留意
當然 拆掉裡面那顆 就省下很多麻煩~~~
但是 拆掉後 裡面空空 好難過的感覺 ><

Dual SSD on T70J

不破壞之SATA SSD on IDE (44 Pin) / Dual SSD

我想 這應該是全球首發吧!! 呵呵~~~

目前T70J 記憶體也加到1.5G
1G MicroDimm 兩年多前網購4500元 目前拍賣3000有找

所有配件 都是拍賣購得 也買了一張"高品質 SATA to IDE44pin" 轉接板 版上也有討論
(原賣場圖片有浮水印 故不轉貼 想看請打關鍵字搜尋)

最原始構想 SATA to IDE + SATA to Micro SATA + Micro SATA SSD
結果 整個變的超長............. 沒拍 也懶的拍了


最後 來個大預告...
如圖 IDE 44Pin to Micro SATA Adapter
不破壞之SATA SSD on IDE (44 Pin) / Dual SSD

已於12/24海外訂購 不過 剛好遇到美國耶誕新年假期 可能會延後出貨也說不定... OH MY GOD!!
到手後 SLC就要搬進MLC的窩 光碟機轉接盒 看情況需要 可加裝不同硬碟 反正SATA容量大又便宜
不過 換回光碟機就比較麻煩 因為還要拆架子
若沒用到硬碟容量 亦可以換用減輕匣

謝謝閱讀...

-------------------update 2011/01/21-------------------

今天 終於收到這遲來已久的轉卡~~~

補拍 光碟機(IDE to SATA) + SATA to microSATA + SSD
不破壞之SATA SSD on IDE (44 Pin) / Dual SSD

IDE 44Pin to Micro SATA Adapter + Slim SSD (接頭面)
不破壞之SATA SSD on IDE (44 Pin) / Dual SSD

IDE 44Pin to Micro SATA Adapter + Slim SSD (晶片面)
不破壞之SATA SSD on IDE (44 Pin) / Dual SSD

此轉卡 IDE有斷腳防呆 比台製好多了~~
不破壞之SATA SSD on IDE (44 Pin) / Dual SSD

與T70J合體前 T70J排線接頭 亦有白點的防呆指示
不破壞之SATA SSD on IDE (44 Pin) / Dual SSD

安裝好後 僅以兩張3M隱形膠帶固定 前(排線處)與後(SSD尾端)
確保不會晃動就可以了
不破壞之SATA SSD on IDE (44 Pin) / Dual SSD

運作中 會有藍色指示燈 可惜正常使用下 也看不到~~~不破壞之SATA SSD on IDE (44 Pin) / Dual SSD

遺憾的是 此卡晶片 僅能跑UDMA5 即BIOS所能設定之最佳效能
HDPARM無法做UDMA6的升速動作
以 hdparm -Tt hda 數據約同crystaldiskmark

CrystalDiskMark 2.2
BIOS (UDMA5) + HDPARM UDMA6之"無效"設定
不破壞之SATA SSD on IDE (44 Pin) / Dual SSD

約同mokap兄所測得之數據
跟之前相比 只差在讀取約差15MB/s
但空出光碟機後 改用減輕匣 減少的幾百克 還是比較有實際爽感 ^^
我的HP Compaq Presario M2241AU Notebook PC
使用同一款轉接盒+ADATA s592 32G SSD只能跑udma2(讀30MB/Sec 寫20MB/Sec)
使用登昌恆UTN622 SATA轉44-pin IDE介面轉換器也是只能跑udma2
看來原因是卡在BIOS,只是BIOS中根本沒有項目可調,
使用hdparm後也只能讀60MB/Sec寫20MB/Sec
而且以hdparm設定在udma4竟然比設在udma6快
SSD主要作eBoostr,分頁檔,Temporary Internet Files用
使用上的確比只用HD順暢許多,
但一想到原本可讀230MB/Sec寫150MB/Sec的SSD
目前只能讀60MB/Sec寫20MB/Sec,就覺得很可惜...


----------------------------------------------------------------
100.01.10
近來把系統灌在SSD
雖然還是只能讀60MB/Sec寫20MB/Sec,
但使用上依然順暢的很,
因為記憶體只有768MB,所以偶爾也使用休眠,
大概花了15秒完成休眠(15*20=300)
原本想說他會寫入768MB,
不過根據監視資料顯示,
休眠一次約只寫入150~200MB左右,
算一下應該也合理(150/15=10MB/Sec)
那我以後不用擔心休眠會大大減少SSD的壽命了,
您不介意的話可以直接找

IDE轉2.5吋SATA轉接卡

配合金士頓SNV125 30G的版本

為何這樣說呢?因為不介意SSD保固的話

將外殼拆開後,你就會發現

其實那顆30G是短卡的版本!!

所以加上轉接卡後,一定可以進得去原本硬碟空間

參考一下
感謝tomap41017告知

SNV125 30G


真的是 有夠小巧...
不過 讀取儘管很優 但仍受硬體限制
寫入尚可 不過 還是MLC

至少 目前用SLC來說 順暢度的確優於MLC 不會有"小卡"現象
剛好看到SLC SSD文 連結一下

先謝謝 CatsDaddy 網友的分享,

弟最近也有一臺舊的IDE NB需要升級,剛好也在找IDE 44Pin to Micro SATA Adapter
恰好搜尋到您的分享文,不知您的IDE 44Pin to Micro SATA Adapter是否收到了呢?
如果收到了,不知效能如何,UDMA可以到模式幾? 還望網兄您能不吝分享。
在此先謝謝 CatsDaddy 網友您的回答。




to SchroederChung

寫信也沒回... 國外真的在放長假吧~~~

update on 01/06/11

廠商已於耶誕夜當天寄出
但... USPS First Class Mail International 竟然無追蹤碼可查貨物流向
等待CatsDaddy兄的回覆
我也好想把我的舊電腦換上SSD
IBM i-Series→IBM X24→IBM 240 →Toshiba Libretto L5→IBM X32→Mitac M722 →IBM T42p
我的Asus W3V也撐了5年了,2GB RAM也滿了,好想衝~
Low Tech Man in the High Tech World
今天剛收到版主文末的Micro SATA -> IDE轉接器(12/31從美國寄出)
用Samsung 64GB SLC SSD(MCC0E64G8MPP-0VA)接在Powerbook 12"上簡單測出來的數據
給大家參考看看
PS. 用這片轉卡在os系統中可以抓到Samsung 這顆SSD的詳細資料無誤,不知道算不算是特例?
一字曰心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