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趁著週末回家掃墓,翻了翻家裏的一些舊東西..

呃...不對不對,上面這個是上個月才剛入手的新玩具
那下面這個呢
[謎之音:順便昌秋一下,這部可是特地從香港搬回來的新規格!看鍵盤,沒注音或倉頡符號哦]

好像也不是,這部配備 "沈催諾" 的 "阿速司" 也才入手一年餘
好啦,真的翻到一個舊東西出來..
想想好像又不對,雖然這玩意夠舊,但這裏不是水果攤

噹噹,終於找到了
咦,怎麼是這個熟悉的mark


或許有些年輕朋友會覺得我莫名其妙的,搬一部司空見慣的Acer出來幹嘛
好吧,鏡頭拉遠一點
試問看到這裏,版上有幾個人能準確的叫出這部機器芳名與內在

那我給點提示好了
哈哈,知道了吧,這部機器的系列叫做 AcerNote Light


我就不要再打混了,來介紹一下這部高齡"八"年的筆記型電腦

[謎之音:最近不是流行冷飯熱炒嗎? 這盤飯冷的夠久了吧

]全名:AcerNote Light 370DX
主要配備:Pentium 100,11.3吋TFT,16MB RAM,1G HD,10x CD-ROM,附贈Floppy Disk
不過我買的時候再加了一支 "16MB" 的記憶體,所以總共是 32MB RAM
在動輒什麼都是幾 G 的現代,不曉得版上資歷較淺的年輕朋友們,看到這種規格有什麼感想

不來個疊疊樂好像不叫做3C產品的介紹文

[謎之音:最下面那部機器的主人,也就是我哥,正在一旁用目光砍批我,深怕愛機受傷
]
再來一張從側面的...哇,八年前的機器,體積可真是 "粗勇" 啊


來來來,打開鍵盤來瞧瞧...比較想提一下的是,這部鍵盤的按鍵深度,頗有IBM的感覺,
不像近年來的notebook鍵盤都很薄,打起來沒啥感覺


驗明正身,正港的 Intel Inside Pentium 哦


接著來介紹一下這部機器的週邊....這是剛剛有提到的隨機附贈的軟碟

這是機器背面..軟碟接頭上面三個孔,就是聲音輸出入與mic. 軟碟是專用的接頭,可別以為
那個年代有什麼USB
而且仔細看,很貼心的設計是有個防塵蓋可以蓋起來...一旁的序列埠,平行埠,VGA,ps/2就不多介紹了,而且也是有蓋子可以蓋起來,只是被我弄掉了


機器左邊啥接頭都沒有,而是PCMCIA typeII * 2

另一邊咧,嘿嘿,當年內建有光碟的機器,那可真的是屌的不可一世



把電池拔起來仔細一端詳...大驚!! 居然是 Made in Japan,而且還是 $ony 做的


什麼,中看不中用? 開玩笑,開機給你看,看看國產電腦的品質也是可以撐八年的



沒騙你吧,真的是 32MB 的記憶體

這個畫面,可能也有很多人沒見過了...第一代的破窗九五




乾淨的桌面與很簡單的 "開始" 選單



開開系統資訊給各位看看,八年機齡,可還是老當益壯哦



那這部機器能幹嘛? 當然是一般的文書或上網呀

[謎之音:可能有人不知道啥是 Netscape 了
]

比較特別的是當年我還裝了這玩意兒上去

為什麼呢,因為小弟不才當年的碩士論文前三章,可都是在這部機器上完成的哦

直到第四章要跑實證,才換了部 Toshiba Satellite Pro 4220

[謎之音:這又是一部高齡五年的機器了,下次有興緻再介紹]
不過實際上並不是這部Acer跑不動,而是用跑實證當藉口去敗新玩具





至於其它的看VCD,聽MP3,當然都不是問題,就不再多佔篇幅了...
用這張圖,來讓各位感受一下,八年來科技的進步有多少,挺令人感概與感動的,不是嗎


最後來張合照,感謝各位的收看
希望這盤飯不會冷到讓各位吃壞肚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