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因為實在太忙了,要我一次寫完實在有困難,因此只好一份作業分成三次交。
那要分成哪三部曲呢?就以下這三部了。
首部曲:書本的翻拍
二部曲:影像批次後製
三部曲:轉換成電子書格式
用翻拍的好處是非常快,以質素來比當然是用掃描的更勝一籌,
不過以我的經驗來看,除非列印出來,不然在螢幕上看來是差不多的。
那麼翻拍一本書大概要多久呢?
一本200頁的書大概15分鐘內可以翻拍完畢,加上後製大概也是15分鐘,30分鐘內搞定。
基本上翻拍完後並不一定要作影像後製,不過有後製看起來才有「書」的感覺。
以下是我個人翻拍好並已後製完成的電子書範本,
各位如果覺得還不錯,不妨考慮也用翻拍的方法來將書本裝進平板電腦中。
範本一
範本二
---------------------------------------------------------------------------
首部曲:書本的翻拍
要翻拍書本最好是使用翻拍台,目前市售翻拍台約5000到6000加上燈架約一萬元,
(下圖中這台大型專業用的當然不只一萬),
也有2-3000元的小型翻拍台,不過這種中柱都太短,只適合用來拍攝小型物品。
依我個人的使用經驗來說,翻拍書本用的翻拍台中柱不適合短於60 CM

(圖片說明:翻拍架含燈架)
如果要省錢的話可以買一種中柱可以拔起橫插的腳架,
弄張小桌子,買兩個檯燈,也可以勉強撐著用。
抬燈的燈泡盡量挑選色溫5000K-6500K之間的。
不過這種中柱可以拔起橫插的腳架其實也是很貴的。

(圖片說明:中柱可橫插的腳架)
將相機接上翻拍台,調正相機後就可以開始翻拍了,
翻拍用的相機當然像素越高越好,建議是300萬像素以上的,
接下來就是一些翻拍的小技巧了。

(圖片說明:相機接上翻拍架)
翻拍小技巧一:強制關閉閃光燈,這是翻拍最基本的常識。
翻拍小技巧二:焦長不可太短,焦長如果太短,容易造成影像變形
(造成直線拍起來變成往外擴張的弧線),
大部份的可變焦數位相機廣角端大約是35mm,最好調成1.5倍也就是50mm以上。
而且焦長須固定住,不可這張調長,下張又調短,
書頁在整張影像中的位置及比例不固定的話,會導致大量翻拍後無法批次後製。
翻拍小技巧三:翻拍時書頁要置於底板同一個位置,
一般來說翻拍台的底板都有格線可供對齊之用,
理由也是因為書頁在整張影像中的位置及比例不固定的話,會導致大量翻拍後無法批次後製。
翻拍時書頁的上下左右最好都留點邊,不要塞滿整個影像,
這些邊當後製時都是可以批次處理掉的。

(圖片說明:翻拍架底板有格線可供對齊)
翻拍小技巧四:如果你的相機可以手動設定焦距(例如我的NIKON CP5000),
最好是調成手動,這樣可以減少大量相機對焦的時間,並且排除失焦的可能性。
一般的翻拍台中柱都有標示高度,只要按照所標示的距離來設定即可,
如果無法手動設定焦距的話就只好用自動對焦的方式,有時須將近拍功能打開(視相機而定)。
如果翻拍的書頁只有黑白的純文字時,相機自動對焦時很容易失焦,而且怎麼對怎麼失焦,
這時可在書頁上墊一張色彩及線條豐富的廣告紙,半按快門等對焦完成,然後抽離廣告紙再按下快門。

(圖片說明:翻拍架中柱有標示高度供設定焦距用。)
翻拍小技巧五:如果你的相機可以手動設定光圈與快門,
請用手動方式設定光圈與快門並固定住曝光值,
目前大多翻拍台的底板都是設計成標準的灰卡濃度,拍攝前請先對底板測光一下,
可以手動設定光圈與快門的相機都有設計測光錶功能在內,
光圈請不要設定太大(也就是說光圈值不可以太小),影像會比較犀利。
記得燈架如果調整過則要重新再測光一次。
如果你的翻拍台的底板並非設計成標準的灰卡濃度,
用不同的曝光值對底板各拍個幾張找出最正確的那一張,
記住其曝光值,下次翻拍時同樣對底板測光再加減一下曝光值,一樣可以得出正確的曝光。
如果你的相機可以無法設定光圈與快門,而拍攝的書頁只有黑白的純文字時,
曝光值要加個2/3至1級,曝光才會正確。
翻拍小技巧六:注意反光,拍的時候請記得關掉天花板上的電燈,並調整一下燈架投射的角度。遇到如銅版紙之類容易反光的紙類,可將燈光往上打,用反射光線的方法打光,即可避免反光。如果有其他光源干擾(如陽光),又或天花板太高或為不易反光的材質,
則可以考慮在鏡頭前加裝偏光鏡,
不過我是不太喜歡使用偏光鏡,因為會影響到畫質及曝光,
而且並不是所有的數位相機都能加裝鏡片或鏡頭。

(圖片說明:可以以各種角度進行調整的燈架。)
初次翻拍時常弄得手忙腳亂,其實用個兩三次之後熟能生巧,你會感到翻拍台其實真的滿好用的。
我建議可以依照下列的流程進行翻拍
1、調整焦長、書本、相機高度以決定書頁在整個影像中所佔的比例。
2、依照中柱標示的高度手動設定焦距
3、調整燈架避免反光
4、手動設定光圈及快門

(圖片說明:旋轉把手可調整相機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