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上偶爾會提到擋光用的遮光罩(不是鏡片, 是套在鏡頭外那個花形的塑膠筒),
但沒有一本書解答過我的問題,

雖然這個問題看似和相機或攝影不太有關係, 但我從第一次看到這種東西時就一直很想問,
請問有沒有人知道為什麼要把遮光罩做成邊緣凹凹凸凸那種樣子?

謝謝.
文章關鍵字
遮光罩基本的功能是阻擋多餘的光線~ 以免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光線進入鏡頭產生鬼影或者造成照片灰灰的感覺

基本上花形的遮光罩應該是因為鏡頭可視角度的需要所以將左右做的比較短一些 上下比較長一些~

您可以發現在大多數廣角的鏡頭上,遮光罩幾乎都是花形的居多~ 若是直桶的,則遮光罩也較短

反觀~ 在望遠的鏡頭上 直桶的遮光照就比較多了 (nikon 小黑3 就是了 而且不短喔)

不過我的sigma 70-200卻也是花形遮光罩!?

不過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喜好關係 現在也不少望遠端鏡頭都用花形遮光罩了。

因為多數人比較喜歡花形遮光罩~ 覺得比較有霸氣的感覺~~~!!??

我個人也是偏好花形~ 我覺得比較漂亮~ 反正只要有效阻擋多餘的光線就好了啦~~
相機有一種奇妙又難以抗拒的吸引力...........
原來如此, 謝謝您的解答。

題外話, 我也是覺得花形遮光罩比較帥氣,
可是想到把它裝在長鏡頭上, 看起來是不是有點......
這裡(資料來源:Van Walree Photography)有非常詳細的說明喔...不過是英文...可能要花一些時間去了解...
遮光罩的形狀其實是有學問的!
小弟覺得啦
把相片的四方形透過鏡頭去看,廣角的因為四個角變廣了,
所以遮光罩的四個角也要縮回來,外觀就變成"花型",
而望遠因為角度變小了,所以比較沒有這個需要,"筒型"就夠了,
至於變焦鏡等等,要設計成什麼形狀,跟鏡頭的光學結構有關,
大概是這樣囉.

遮光罩不就是塊塑膠,一個還要那麼貴?
先別大罵廠商沒良心,不起眼的遮光罩可是有著大學問呢。

遮光罩的主要作用在於減少光暈的產生,遮光罩越長,越能隔絕週遭光源的干擾,減少光暈的效果也越佳。
那麼遮光罩是否越大越好呢?
遮光罩加長雖能減少光暈,卻會突顯鏡頭暗角的問題,如何在兩者間取得平衡,顯然不是件容易的事,至少你必須承認它不只是塊普通的塑膠吧。

---------------------------------------------------------------------
以下內容取自http://www.vanwalree.com/optics/lenshood.html
多謝deadTamago於討論串中介紹這個網站

消化過後簡略整理成中文版本
免除大家看豆芽文頭痛
如內容有誤還請多多包涵
---------------------------------------------------------------------

光暈
藍色線是正常成相時的光路徑。
灰色線則是週遭的干擾光線,光線被鏡片後緣的底部所反射(紅色線),此時光線向前再次與鏡片前緣產生反射,最後回到底片上產生光暈的現象。
由圖中可看出,遮光罩長度越長,直徑越大,越能阻擋週遭光線的射入,降低對於成相的影響。




遮光罩與暗角
首先來把圖上不同顏色代表的意義交代清楚
綠色 - 鏡頭前緣
黑色 - 光圈葉片
紅色 - entrance pupil (前透光孔?)
紫色 - 底片的成相範圍
藍色 - 遮光罩


圖一. 50mm F1.4

上圖光圈全開,寬大的光束射入,下圖縮光圈至F11,射入的光束相對狹窄許多。
下圖深橘色的光線不受鏡頭邊緣阻礙,全數被底片吸收。
上圖就寬大的光束受到鏡頭邊緣的阻擋,抵達底片的光線明顯少了許多。
中央受光量不變,但是越邊緣所接收到的光量越少,暗角現象因而產生


圖二. 50mm F11

-------------------------------------------------------------------

下圖在剛剛的鏡頭前加上遮光罩,讓我們來看看有什麼影響
乍看之下遮光罩似乎擋掉了部份光線,其實與圖一相比並無差異,被遮光罩擋掉的光線無論如何都會被鏡頭邊緣擋掉而無法進入鏡頭內部。與不裝遮光罩的例子相同,F11時不會產生暗角。

圖三. 50mm,遮光罩

既然沒影響,那就把遮光罩加長15mm看看會怎樣
F1.4 時邊緣進光亮更少,暗角更加嚴重,F11 則沒有影響。

圖四. 50mm,遮光罩(加長15mm)

遮光罩加長30mm,F1.4時邊緣進光已經微乎其微,但仍能見到一絲絲光線。
這時或許有人會說,暗角這麼嚴重,縮光圈總行了吧?
看看下圖那條深橘色的線,早已被遮光罩拒於千里之外,這時候縮光圈,邊緣一點光也吃不到,一片死黑,比大光圈還慘,縮光圈完全無法解決暗角的問題。

圖五. 50mm,遮光罩(加長30mm)

原文網頁還有關於不同形狀遮光罩的介紹
還沒消化完畢
介紹到這邊先告個段落囉




來交報告了. =D

謝謝deadTamago所提供的資料, 原文於http://www.vanwalree.com/optics/lenshood.html

根據該文所言, 遮光罩做成花形是為了阻擋對成像無效的光線。

光線進入鏡身時, 是成圓錐狀的, 但鏡身的遮罩(Mask)會擋掉四邊不需要的光線讓成像變成長方形的, 所以我們看到的像片會是長方形而不是圓形。由此應該可以想像, 進入鏡身、對成像有幫助的光線應該是長方形的四角錐而不是圓錐形, 花形的遮光罩就是為了形成這種四角錐。

(以下所提到的各式遮光罩, 可以在原文中找到解悉圖, 考慮到著作權的問題, 我就不貼圖了, 有興趣的人可以按這裏回去看圖。)

環形的遮光罩(circular hood)可以減少光線進入鏡頭,
但在阻擋四邊的無效光線上是比較沒效率的,
所以將遮光罩做成上下長兩邊短的花形(tulip-style hood)、
或者乾脆做成長方形(rectangular hood),
擋掉四邊不要的光線, 讓光線以四角錐的形狀進入機身。
但花形遮光罩在攜帶上相當佔位置,
於是出現了將上下長”花瓣”截短的短花形遮光罩(對不起我亂翻的, chopped tulip hood),
可是這樣進入機身的光線不會是四角錐, 上下會是圓弧形,
所以在被截短的上下”花瓣”上加上小蓋子,
變成chopped and capped tulip hood(真的翻不出來了^_^b),
讓光線變成長方形。

依據我的理解大致上就是這樣, 如果有人願意幫我補上那些遮光罩的中文名稱, 我會很感激, 若有疏誤, 麻煩請指正。
謝謝。
唉呀, 太棒了, 正在想要不要把這一部份貼上來, 就看到您的大作。
原文有關遮光罩的形狀的部份, 我貼在這裏了,
不過是依據我個人的理解所寫的, 並不是全文翻譯, 若有疏誤, 煩請指正。
謝謝 :D
對了~有些暗角不一定是遮光罩產生的,而是而外裝的保護鏡,濾鏡,偏光鏡etc.
所以~買的時候也要稍微注意一下裝上鏡頭是否會產生暗角。
不過呢~有些人很喜歡拍出來有暗角的感覺唷...
(像數位相機版裡的某醫生...他就喜歡暗角)

喔喔~對了,還有一點要注意
購買鏡頭時~先作好功課,上官方網站看這顆鏡頭有沒有附遮光罩阿~裝鏡頭的帶子之類的。
小心被不良店家給a了都不知道...然後還要在花個5,6百元買回來...
(價錢也是要看什麼樣的遮光罩,不過就像樓主說得,都不便宜)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
原來遮光罩有這麼大的學問.解說的好詳細呀~ 受教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