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閒沒事做來DIY個歡樂柔光箱吧~~~ [小補充測試圖]

自從去年不小心入手第二隻閃燈後, 就迷上了雙離機閃的魅力...
間中也拍了些自己蠻喜歡的照片(不過比起來別人的自己的照片還是端不上台面啊~)

上星期沒事去海邊走走, 把全套器材都搬出去照...於是乎, 大包小包的變成這身打扮


其實, 這樣也算蠻輕裝了啦, 現在身邊就只留了S17-70跟85 1.8... ebay買的35F2還沒來...
不過重點是在那隻腳架外加SB800+SB600兩隻閃燈, 通常是都放remote啦, 不過手忙起來時有時候就一隻放D300機頂, 一隻放腳架上(如上圖).. D50就只裝85 1.8不裝閃燈照..




拍出來的相片, 還勉強過的去囉... 自己看看還夠爽啦, 不過網路上高手太多~ 不敢貼出來~





圖不敢貼太多... 不然技術不夠就漏餡了~

小弟通常都是用閃燈上面綁個自製的反光紙就照了(有點向海綿材質的, 這樣比較耐操), 容易攜帶又很方便組裝, 不過缺點就是常常都要打天燈, 這樣白白浪費很多電力, TTL動不動就要+3, 電池沒照多久就要換了, 閃燈也很操... 所以想一想還是自己來做一個柔光箱吧... 因為市面上動不動的都是16"x16"以上的大小, 又多是給棚燈組用的, 小弟請不起助理幫忙提電池箱啊,, 也沒看過跟女朋友自己出去外面玩還有人帶助理或電池箱的... 所以目標還是放在自己習慣用的SB600/800專用的柔光箱... 不過找來找去不是太大就是太小, 小的都是給機頂用的, 似乎沒有像小弟一樣的中間層玩家啊...?

雖然有一款大小很合適, 也可以放在機頂或裝在燈架上照, 不過價錢偏高($1500左右), 為了避免廣告嫌疑還是請有興趣的版友自己y拍找一下, 不難找.. 而且小弟是住在國外, 還要寄過來這邊實在是太划不來啦....

看來看去, 還是自己動手做吧???
大小就訂在10"x8"(A4左右)的size, 這樣攜帶容易, 反正只是套給SB800/600用的裝太大也沒有用..
想了一想就自己動手開始畫設計圖, 畫得很簡單的構造啦...






畫好以後在轉到正常1:1的size的黑色紙板上面


小弟是行動派的, 隨便畫一畫就開始動手切割了... 反正size有差一點救用膠帶硬補起來就好了嘛~




割出來框架以後, 就用剛買來的shower curtain做布面, 材質其實就是雨衣那種塑膠材質, 我也有看過有人用白襯衫剪下來的布做的, 不過因為小弟是要外出用的, 所以布類的髒了不好整理, 所以還是選擇塑膠布面的

翻過來裡面就是用鋁箔紙用釘書機訂在紙板上面囉, 原本是用膠帶貼的, 不過太不美觀了(雖然是在裡面沒人看的到), 而且顧慮到鋁箔紙的反光效果, 所以還是最好還是用釘書機釘起來就好, 而且說時在的, 方便很多



四面都釘起來囉, 因為塑膠的shower curtain實在是太透明了, 擴散性不高, 所以小弟在中間夾了一層描圖紙幫助擴散光源.



把他黏起來, 原本是打算做成組裝性質的, 不過因為不黏起來的話會漏光, 紙板也不好固定形狀, 所以最後還是把他黏起來做成立體的, 上面就是照著SB800/600閃燈燈頭的形狀做的切割, 直接套在閃燈上面就可以了, 即使倒過來也不會掉喔~



全部黏起來, 連邊角都要, 以防漏光



正面給你看~



套在閃燈上面, 因為比閃燈還要高所以沒辦法讓閃燈向前看



裝在燈架上, 打一張來看看吧~~



這時候, 旁邊的D50自告奮勇說要試試看扛起這柔光箱了, 好吧~ 那就試試看機頂來一張吧




.................
.................
.................
對焦輔助燈完全無用



只能做45或度垂直跳燈啦~~

這時候, 老大哥D300也發聲了:"要扛起傢伙還是要靠我的吧"

於是乎~~


還是不行啊~~~
SB800上面的對焦輔助燈沒用, 機身的對焦輔助燈也沒用啦(不過還是對的到焦啦, 暗處就不知道了)~

那麼, 就來一張機頂直打吧, TTL訂在+0



結果..... 出來了像這樣子的東西



這..... 老是說有點向X光拍出來的骨架照.....

這樣不行啊.... TTL-3照吧....


這樣才算正常一點吧~ 這....應該要怎麼講呢.... 應該是TTL判斷錯誤導致出力太大, 然後再減下來吧~~ 唯一知道的方法, 就是轉去M Mode拍拍看....

剛剛測試的結果, 跟肥皂盒直打比起來, 的確是稍微暗了一點點點, 所以應該是TTL誤判吧~

沒關係啦... 反正這是要拿去戶外拍的, 到時候架好以後還要做調整, 應該在怎麼樣都不會比純白紙板反光還要爛吧?
等到下次有機會再到戶外測試看看囉~~ 感謝各位觀賞~~



沒人回覆嘛?
來幫衝個人氣~~

試試純手動模式吧
固定ISO->
選擇光圈->看要怎樣的景深
調整快門->背景曝光量
主體部分就靠離閃來補光嘍
手動+-EV值
也不會太麻煩啊

手藝不錯喔!
感謝喔~

手藝其實是很差的... 看到沒有割好的地方, 用黑色膠帶貼過去就好了

平時照相小弟是習慣用M模式啦, 不過閃燈方面還是習慣用TTL比較方便, 反正... 都是先照了然後再去給他+/-....



看來這位前輩大哥...對閃燈研究滿不錯的...

既然如此....打蛇隨棍上...

大哥~!!!!

可以分享一點白天海邊的補光照嗎~!!!!
教一下小弟啦~~~~~~~~~~~~

白天壓光 出力是不是真的很重要呀~!!!
這幾天準備敗閃燈了 打算先敗一顆Di622把玩一下
用這顆在白天打....夠力嗎??

還是照01傳統...直接勸敗攻頂不後悔阿..



您的燈箱.....看起來真的好大....
應該可以作小一點吧.... 不大懂這個....
不過小一點...然後把描圖紙黏二層...應該ok吧???
這樣機身對焦輔助燈 應該會有用了.... 但準度就不瞭了

你將自製柔光箱裝上閃燈後會擋住閃燈上面的"紅外線對焦輔助燈"(應該是這麼講吧?)
所以TTL 自然會測錯囉 , 用M mode 吧...

不過接在離機閃上面效果應該不錯~~
設計的真不賴~~

小弟也是DIY柔光罩
不過不像樓主那麼專業
材料只是用裡布鬆緊帶
以下是用手機拍的(860 IS女王帶出國,S1 IS回娘家動手術)
可以鬆鬆的套在外閃上

也可以平貼在閃光面上

上面是雙層的(覺得單層出力還是太強時用的),右邊小的是給女王的S1 IS機頂閃燈用

使用心得:套上後直接顏射也不會有死白的情況,收納方便,不需擔心折壓到,髒了還可以水洗
給使用率不高的建議:外閃用衛生紙或面紙(要幾層自己試)包,隨手可得,用完即丟,花錢不多樂子不少
目前正在構思一個860 IS用的柔光罩跟反射板,不知有沒有達人可以提供構想的?
bikevts wrote:
看來這位前輩大哥.....(恕刪)


沒有啦... 小弟對壓光一點研究都沒有...
我只知道從影子的另一邊打過來而已...
閃燈的出力大小都是一面照一面調, 調到好以後就是固定囉, 其實沒有什麼訣竅哩
就是多出去拍拍看試試看從各種不同角度照, 就會知道了.

完全背光跟太陽對照的會天空通常不會很藍, 要順光照才會比較藍, 在從旁邊補光一點就好了...

小弟只有SB800/SB600啦... GN值都不是很暴力的機款, 好處是在可以用紅外線遙控省點錢
不過那個紅外線實在很不可靠就對了, 常常角度偏一點點就沒有觸發.....
如果是用機身遙控的更差勁.. 常常直拍就遙控不到了, 看來還是要去買個便宜的用radio signal遙控的


燈箱做的大是希望散光均勻一點, 不會只補在臉上, 原本作起來也不是要放在機頂用的,
是要放在腳架上用的, 所以OK啦~~

SB800很值得啦, 現在二手價應該也不貴了吧, 要無離機閃的話SB800比較可靠一點, 還可以遙控其他的SB600... 像小弟用D300機身遙控照個幾十張以後實在是受不了那個機身的紅外線了, 因為有時相機一放直就遙控不到, 最後還是把SB800拔下來裝機頂(不想用SC17延長線因為很限制移動性)...
jscola wrote:
小弟也是DIY柔光罩...(恕刪)


這個跟肥皂盒的idea蠻像的喔~不過相較起來直打應該比較不會有陰影吧??

不知道擴散面積怎麼樣?

還有, 會不會很吃光啊? 小弟蠻怕常常要TTL+2/+3這樣打的, 一來電力很耗, 二來閃燈壽命也減短說
測試圖......

這是用兩隻閃燈打的... M出光

機頂SB800從左邊裝肥皂盒橫打, SB600裝在柔光箱從右邊45度打


下面這張也是, 不過這張右邊的SB600出力更大一點




下面這張跟上面一張一樣




測試結果是還不錯啦, 散光性蠻好的, 不會說補光只補在臉上很集中, 開大力一點(1/32)放1m外都還蠻有力的
那個天空雖然看起來蠻亮, 可是事實上都已經蠻暗的了, 到後來都是ISO1000+F2.8+1/30在照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做一個來玩玩看喔, 小弟覺得是還蠻好玩的啦~ 錢省下來多買幾支閃燈吧~

既然要用Radio Signal的, 不能用TTL囉, 只能用M模式, 那就買SB26系列的就夠啦, 比起SB600來說省很多錢喔
fcn wrote:
這個跟肥皂盒的ide...(恕刪)

小弟使用閃光燈的機會很少
只有偶爾女王娘家聚餐才用到
直打的效果不錯
擴散面積不大(看那個套子就知道了)
不過蠻適合用餐時半身照(沒試過全身)
底片大都選柯達200的

小弟的外閃不是原廠的(GN只有40)
所以沒辦法調整出力
頂多在28~80之間會配合焦距伸縮
選擇使用裡布的原因除加工製作方便外
就是因為裡布的孔隙較大
部分閃燈的光可透過孔隙打在主體上
使主體夠亮又不會太亮(這部份不知該如何形容,希望您懂小弟說的意思)
感覺比硬式的柔光罩好用

小弟會找找看有沒有掃成數位檔的照片
再跟您分享交流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