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踏入DSLR..(約一個禮拜吧...)
常來這邊看文章..看很多人再評論哪一家的相機發色...
什麼白裡透紅啦...偏暖呀..自然之類的....

可是我心中有個疑問...
就是拍出來不就是數位相片...也是要由電腦螢幕...
顯示器等等來看....

光是各廠牌的顯示器的色調就有差了....
當初在買LCD螢幕也是選一個自己比較喜歡的色彩...
這樣子來說...還在比發色有意義嗎??
換個螢幕來看...可能又不同了...
甚至不喜歡不用調整照片..調螢幕顯示也是一樣吧...

不知道是否還有我不知道的地方....所以我才會有這樣的困惑...
文章關鍵字
sssb wrote:
剛踏入DSLR..(...(恕刪)


不能這樣說,我想那些在評論的人都是在自己螢幕上看兩種不同相機拍出來的照片,起碼螢幕這個變數是固定的,因為都是在同一台,色調上都一樣,要偏也會一起偏,你家總不會剛好有兩台不同的螢幕,然後各看一家的照片吧,這樣的比較才沒有意義

再說你想的是看的問題,如果要洗出來呢,像是你跟你朋友剛好用不同的系統去一起去拍,但是都拿到同一家去洗,洗出來的感覺應該也不一樣吧~小小的淺見,請勿見笑啊

時代進步了,現在有螢幕校色器這種東西!!
發文自帶酸性體質的人還真多
mocca6361 wrote:
時代進步了,現在有螢...(恕刪)


螢幕矯色器來一台,樓主的煩惱就可以減輕很多了~
(好吧,也許有了螢幕矯色器後你會更想買印表機、掃描機、投影機矯色器)
現在有太多外在因素會影響所謂的「發色」
LCD的品質
觀看的角度(NB上更明顯)
機身可設定加飽和、對比
白平衡
測光

數位化後鏡頭的差異感覺好像沒以前底片時那麼強烈(我沒用過 看照片的感覺)
像很多人像銘鏡裝在底片拍出來那顏色就是不一樣

校色也是給自己看而已 大多數人是不會買校色器的
除非自己要搞輸出 不然我是覺得自己看的高興就好 不用想太多
如果你的相片是要使用在印刷品上呢?

那麼這個色偏就有很大的影響了。

如果我是一個專拍人像的攝影師,結果我選了一部像機發色會偏藍的,結果每次拍出來的人像都面色鐵青,那就....



www.cycliving.com
sssb wrote:
剛踏入DSLR..(...(恕刪)


你當然可以調整螢幕來呈現你要的相片顏色.
不過當你跟朋友分享照片時,在他的螢幕看起來就會有落差
http://blog.xuite.net/kevin20.wu/wedding
先說明一下我的螢幕都有用 蜘蛛pro2校正過

其實顏色這件事本來就很主觀,更因為每個人的眼睛都有差異.

各家相機的顏色管理都有特色, 所以使用者可以選用比較偏好的顏色.

發色冷暖是色溫的問題, 跟自動白平衡的方法有關. 如果都拍raw檔就可以自己調了.

會有那些發表的意見就是各家相機 壓縮成jpeg的時候所做的處理不同,所以提出一些方向供大家參考.
Truth shall set you free
sssb wrote:
可是我心中有個疑問...
就是拍出來不就是數位相片...也是要由電腦螢幕...
顯示器等等來看....
光是各廠牌的顯示器的色調就有差了....
當初在買LCD螢幕也是選一個自己比較喜歡的色彩...
這樣子來說...還在比發色有意義嗎??
換個螢幕來看...可能又不同了...
甚至不喜歡不用調整照片..調螢幕顯示也是一樣吧...(恕刪)


小虫覺得討論相機的發色在某一種程度上是有意義的.......
雖然每個人的LCD都不盡相同,但結果論是一樣
這也是在勸敗時推無後製照片運動的主要意義

舉例,有A用D80、B用30D、C用E300,三種不一樣的配組
如果不調整機身本身的設定,單純只用自己主要的LCD觀看(我公司有五台,LCD廠牌都不一樣)
那麼ABC甚至是DEF......,能看到的就是自身的LCD不後製的3家系統的基本發色,至少在更換LCD前都是如果
這樣個人對色彩的認知、LCD色彩的不同以及前二者交叉比對產生的後製結果所產生的變數就能遠遠被拋在後頭
如此一來,也許D用他自個兒的LCD覺得E300適合他,就會買E300

而且,排除單純的價位導向的使用者
大多數人挑選LCD都會選擇自己喜好的顯色方式,個人喜好的變動是可能比較不容易的
這也表示,更換LCD前後,其顯色方式都儘可能的相近......(當然也不完全如此)

不過...這勸敗照片無後製運動對後製性格強烈的人來說不適用(就是連生活照也都很習慣後製調色的人)
只能適用在希望不需要每次都派出RAW來拍攝生活照,然後再回家轉檔的人

以上.........
Mobile01的會員水準真是與日俱下.......
我不是頂鼓吹數位後製的一個原因也就在,大部分的人螢幕沒有校過色
而目前的數位相片又幾乎都是透過螢幕來交流

你的螢幕就算準,別人的也不準
調了半天大家看到的都不一樣....

所以還是老老實實的拍吧
頂多太離譜的調回來一點,微調的部份意義不大
或者是要做特定風格時,後製才顯得有意義
==
不過所謂的發色,不單單是整個顏色都偏固定方向的問題
各家不同原色的各自濃度還原其實不一樣

所以也不可能完全靠調螢幕可以模擬(你要搬儀器出來針對各原色微調就例外)
更何況調螢幕到你喜歡的色調的方式,也未免太不切實際了

哪天你要洗照片怎麼辦?螢幕稍微不準還好,若自己照口味調得誤差不小,那就滿麻煩的了

所以還是又回到相機本身的色調傾向了

簡化舉例來說,A相機傾向藍色濃郁,B相機傾向顏色清淡

相機色調
在未矯正過的 X 螢幕上看,A相機照的天空比B相機的天空藍
在未矯正過的 Y 螢幕上看,A相機照的天空還是會比B相機的天空藍

透過螢幕後製
但如果 透過 X 螢幕 當參考來後製照片到你覺得剛好,在 Y 螢幕上觀看的時候,可能就太過
你調得很爽,別人可能看得很不爽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