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細節表現上實在是差很多。

拍照最重要的是鏡頭後面的腦袋。
但拍照的機器就不重要?

百米賽跑穿拖鞋的可以跑贏穿跑鞋的?
有些人真是擺明來戰的,內心有問題
真替原波抱屈,一直嘲諷人家用5D2什麼高傲心態,看來是自己自卑感跟紅眼症發作
原波講話的很平實客氣,講自己器材也不過是凸顯這花錢來的用的設備實在太簡陋。
最好花3000元給人家用DC拍。現在DC人手一台,光在現場恐怕就不止十台了。
何必叫他來。
最後拍這種畫質能看嗎?人家花錢最起碼畫質要夠班吧,用DC能夠拍出值得花錢的品質
也OK,但實際是沒有。
喜愛看地圖,悠游都會珊瑚礁的魚~
本人74年首度創業(婚紗)而後因業務需要增加商業攝影因應需求而須購置測光表.
所以一個鄉巴老帶著現金北上佯裝賃害的逛器材街.婉拒了電源的介紹與推銷買了一台.回到中部才發現花了相當於最高級測光表5倍的高價買回的竟然是色溫表.只好重新又買了個測光表
以上不是重點.重點是買回的前3個月幾乎每拍張照片都要秀一下測光表+色溫表.但是3個月後迄今數十年除了拿出來保養從未上戰場.除了新進攝影師會界出來測一下閃燈GN+色溫(因公司棚燈雖僅20餘支但卻囊括4個廠牌)
年紀大打字是種負擔.以下我簡單說
1.測光只有第一張會測.除非換超過1公里外的場地
2.因廣角特性縮光圈後的景深.對焦根本不用看螢幕.除非團照的站位超過5排
3.120中型機(M.B.R.H)除換片夾否則無須插入擋片(簾幕始終是關的.換境頭不會有差別)
4.離我10萬八千里的陽光.主體光源方向不變.180度內的點測光.儀器測出來答案還是一樣
5.當我喊3.2.1.0時按快門的卅那未必是0的時候.有時甚至是在喊OK我轉頭轉身.被攝者放下心防的瞬間
6.喊到數是告訴你我準備要拍.而不是我一定要再0的時候拍.因為按下快門的時機是由被攝者決定的.試問當0的時候2個匝眼睛仍要按下快門嗎?再則~專注一個焦點你只能包含餘光官錯5-8人的眼睛動態.但無焦點的餘光可是全場.
7.現場我不在所以狀況很多種很難概全.若他真是高手.我想DC只是轉移被攝者注意力的道具.如果是老照像館.憑藉多年的黑白暗房經驗10-20秒的心理倒數並不輸計時器.就我所知竹苗南部仍有不少像館老前輩習慣用10秒自拍案快門拍20人以上團照
8.老手的快時時機總是在談笑間(當你注意力離開像機時).而不是看我這邊笑一個...C...................
PS:註一.木頭人症候群:常出現於15以上團照.倒數10-0拍.她總會很準確的在1-0之間砸眼
註二.面對室外光.會縮小瞳孔.並導致臉皮皺縮(修片很累).尤其當被攝者專注一個目標以減輕刺眼光線稱助眼皮時
註三.剛開始學拍照."第一階段.鏡頭一個換一個.直到耗盡積蓄"~"第2階段.滿腦光圈.快門.構圖.光線.色溫"~"第3階段.則加入了場地.氣候.主體資訊的掌握.出門3砲齊發"~第四階段.光圈.快門.XXXX.....算哪跟蔥.老子全忘了"~"第5階段.小剛泡.大綱砲....3砲齊收.50MM一鏡走天下"~第6階段什麼都忘了就會按快門.不再有長篇大論變成了啞巴"~第7.8.9...我才疏學淺則有賴大家的發覺.因為本幕目前退休中正努力在無名無數的圖海中.向外行的自拍辣妹學習攝影中
~~~~~~~~~~~~龍十六
1.光源方向變動不超過180度.只需測一次
2.倒數5秒並非一定再0的時機按下快門(絕快門的不是0而是被攝者的表情+眼皮+注意力)
3.中形像機低樣要有簾幕啊.所以已除了換片夾外.就算換鏡頭亦無需插入擋片
4.20人以上的團照高手.是再你注意力離開像機時按快門而非你具焦再像機時(尤其是被攝者面對陽光且前方無大型深色景物時)
5.據悉.目前竹苗及南部老相館仍有不少老前輩再拍20+以上團照時是用機體的10秒自拍案快門(非關震動乃再於注意力)
6.高手拍照也是會用倒數.但不一定在0按下快門~~請體驗1.看我這邊跟著我俺C.... 2.以5秒倒數來說.通常最佳快門時機不在0而在3跟-2(請體驗一下談笑間用快門~語譯是用快門不是按快門~用快門的方式.快門線.無線.自拍...)
PS我從事婚紗暨寫真...收費近28年.測光表+色溫表(陰錯陽差26年前買錯.誤當高級測光表).但測光+色溫表謹購入前3個月張張必用.塵封迄今剛滿28年
N家大炮小砲定焦變焦計約20支.除85MM1.4雨50MM兩鏡均早已贈借友人多數皆於防潮箱內發霉冰封.然28年從未近入防潮箱的8之85MM+4之50MM迄今雖灰塵滿佈.外觀甚或蛛絲可見.但絕無半點霉氣
PS2.以前學攝影拿的是狙擊槍(135底片).現在學攝影用的是AK47.學習之路的心態過程與領悟絕對有別.當你靠這行吃飯時.你會希望客戶開支票還是現金.如果你是客戶你不希望馬上取件送印刷出稿嗎?拍100張扣除失誤挑85張修片與拍1000張挑100張的蕭片時間.效率可曾細想..所以當你靠他吃飯.你會想用最快的時間最少的快門最少的誤差來結束這場戰鬥.因為下一場戰鬥已經在等著你了.戰鬥時間及勝利的代價影響的是你家人的下一餐飯...如果戰鬥場次未達基本場次可是要連數日後的飯錢都賠進去呢?對一個傭兵即使場場勝利.但若打的不漂亮場場拖泥帶水還有誰會找你.又如何提高身價?諸如以上.攝影師的服裝.拍照姿勢.器材設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品質.時間.客戶的滿意度.只要照片100分.攝影師穿短褲OR拿發霉鏡頭用古董像機.器材.....都不在重要.一個穿西裝打領帶手拿百萬明機.連按快門都有美麗姿勢的攝影師就能拍出好作品嗎?
話說沒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但在補一句(殺雞焉用牛刀).當中的差別=CP值

hao0915 wrote:
讓大家久等了,因為理事長最後只挑了兩張,其他的我也沒見到,他只給我最好的這兩張,所以我就將其中一張的正中央裁圖給大家看,兩張效果差不多我隨便選一張,洗出後的大小55cm*35cm,遠看還好,近看很多臉都糊糊的了。
我只拿我拍的比對一下,並不代表我拍的好〈無後制〉勿嘴砲,01的大大們我領教到了,我以後只潛水好了,這是dc拍的還是120拍的他不說。就這樣

其實這樣的比較是無意義的
不信你可以用5DII拍的
去洗一張一樣大的照片
再拿照片掃出的數位檔和5DII原檔比比
你就會知道就樣的比較根本毫無意義
Sean-young wrote:
其實這樣的比較是無意義的
不信你可以用5DII拍的
去洗一張一樣大的照片
再拿照片掃出的數位檔和5DII原檔比比
你就會知道就樣的比較根本毫無意義


哈,這正是我之前一直想說的

可惜都沒人注意到

看來真是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

並且,樓主好像沒注意到

您5DII拍出來的DR(動態範圍)比人家120拍出來的DR少很多

這樣還能炫耀你紀錄的細節比人家好嗎?




5DII的DR



120的DR
http://powerslide.artistswanted.org/exposure2011
powerslide wrote:
哈,這正是我之前一直想說的

可惜都沒人注意到

看來真是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

並且,樓主好像沒注意到

您5DII拍出來的DR(動態範圍)比人家120拍出來的DR少很多

這樣還能炫耀你紀錄的細節比人家好嗎?



P大說到重點了
這個比較毫無意義的另一個原因是
評斷一張照片的好或壞難到只在細節嗎
如是
那根本不須要專業的攝影師了
現在很多業餘者的器材
都比專業的還要好了

在合照中,左下角的人被切一半了
請拍攝者下次注意一下
要是老一輩的會跟您OOXX
這討論到後面怎麼變成這樣子了,
請問如果你是敬業的攝影師,
你會拿出滿佈霉菌的120相機來執業嗎?

又,攝影師一定是拿自己最上手的器材來拍照對吧,
怎麼會120只照幾張,剩下98%都是用dc來拍,
難不成他最上手的器材是dc,
如果是這樣的話,請攝影師來要幹嘛????

還有,到底誰能証明攝影師那一張是120相機拍的啊????

最後的最後,
動態範圍都拿出來比了,
好,來討論動態範圍吧,
「動態範圍指的是影像中可擷取的光線範圍,從最暗的陰影到最亮的高亮度區域」
這個定義應該是大家所認同的吧,如果是這樣的話,
為何我在螢幕上看到的照片是樓主的暗部細節是相對清楚的??(請看後方佛像與上方斗拱)

然後,在lcd上比動態範圍的意義何在,每個人的lcd螢幕能呈現的對比與動態範圍也不一定相同。

最後,96樓p大用"色階中兩端的最高峰點的距離"來定義「動態範圍」的大小實在是與小弟
dpreview所認定之動態範圍所認定的動態範圍差很大,能否也請點選一下連結並告訴我是不是小弟與dpreview
對於動態範圍的認知錯誤了呢,尚請指教。


又,若只以動態範圍來討論器材的高下也有點可笑,因為照dpreview的標準,在iso100~800時,canon 1000d的可用動態範圍還比自家的1ds3更高,那我可以說1000d比1ds3在細節的紀錄上更加優異嗎??

--
重點是執業攝影師的心態,攝影師與樓主用的器材都不是重點……

年獸 wrote:
在合照中,左下角的人...(恕刪)


年獸大,那是裁圖,樓主要裁到哪都是隨緣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