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以後超大光圈鏡頭會慢慢式微?

看了前述討論倒有個想法,可用ISO提高後式微的會不會是 短焦距下的"VR" or "IS",因為快門速度拉高了,短焦段攝影的震動沒有長焦段那麼大的影響。

hammer_huang wrote:
只能說 ...(恕刪)


原文你都貼出來了,難道中文看不懂嗎?
「光圈大小的影像差異」
從頭到尾談的都是光圈大小所造成的影像差異,這不是常識是什麼?
你為何要扯到磨鏡片?

只能說...你的理解能力是否應該再加強一下?

danyshih wrote:


疑?真的嗎?不是大粒光這種塑膠鏡片才可以開模射出成型嗎?
現在玻璃也可以了??


可以呀 目前比較成熟的是以類似壓鑄的製程來製造鏡片
只是品質比起研磨製程還有一大段路要走
flickr.com/photos/henrie/
其實iso的可用性除d3外,都在下降,40d的iso就不如30d
henrie wrote:
可以呀 目前比較成熟...(恕刪)


非球面鏡片量產的方式有兩種
一種是複合非球面. 是在鏡片其中一面加上光學樹脂層. 使其曲面變成非球面
一種是鑄造非球面

以現在看來. 鑄造非球面應該是主流. 像SIGMA現在幾乎每隻鏡頭都有用

精度以結果來看. 我覺得不必擔心.
品質是非常好的
鍍膜和光學樹脂耐不耐用....就要看時間考驗了
又是一個蓋寫字樓的好地方…

別忘了,就連底片機都還沒消失啊~
那種原始味道的FU,是無法靠電子科技取代的

難道說微波爐問世之後,大家都不用火(瓦斯爐)了嗎?

(袋子裡面有兩顆大光圈的人留)
開始只想拍好照片;後來只想把照片拍好;現在只想好好拍照~
多PO
述刪
請見下一篇
此篇無效
歹勢歹勢
presario2833 wrote:
淺景深的需求真的很普羅嗎?

大家拍照真的都希望用到1.8以上的光圈嗎?

當然有最好,只是小弟跟朋友有時會被過淺的景深困擾,不知道大家是否都沒這問題?

當高iso可用,在數位的時代,大光圈的重要性應該也真的是慢慢減輕了。


抱歉,小弟不能同意你的看法耶!@@
您有在室內用大光圈拍過人像的話
以30MM這顆鏡頭來做比喻
30MM/1.4、ISO-800與30MM/3.5一樣ISO-800來拍
兩者拍出來的東西
根本都不一樣
(先撇開景深的不一樣,不談論景深)
兩張照片拍出來的曝光根本......都不一樣(吸取背景光量也不一樣)
味道也差異太大
一樣都能拍出不會晃動的照片
(VR也是讓照片晃動減少,但是防守震根本無法像大光圈一樣增加曝光量
防守震,ISO,大光圈根本就是個司其職
彼此的功能或拍出來的曝光值根本都不一樣
樓主跟presario2833 把兩者相提並論似乎....不太妥
又是月經題,大光圈跟 ISO 對不同的拍攝對象有不同的需要,大光圈鏡頭永遠不可能消失的,至少有我一票,因為一定無論如何要忍痛敗大光圈鏡頭.....
好攝之途,路遙遙...
文包 wrote:
如果東西不會動. 我...(恕刪)


景深啊景深啊
前面六頁就一直在講景深是無法取代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