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o0915 wrote:
還什麼公道,拍了約20組,只被挑到兩張像樣的。...(恕刪)
請問您們團體的預算是如何規劃的?難道說只要拍的好,就把它們洗成 55mmx35mm 嗎?
hao0915 wrote:
這跟我想表達的差不多,還是您比較行
那張照片我把黑的部位拉亮一點,高光的部位調暗一點所以,所以輸出以後兩個峰值都往中間靠,然後就有人一直用這個峰值做文章,這樣恰當嗎。
hao0915 wrote:
讓大家久等了,因為理事長最後只挑了兩張,其他的我也沒見到,他只給我最好的這兩張,所以我就將其中一張的正中央裁圖給大家看,兩張效果差不多我隨便選一張,洗出後的大小55cm*35cm,遠看還好,近看很多臉都糊糊的了。
我只拿我拍的比對一下,並不代表我拍的好〈無後制〉勿嘴砲,01的大大們我領教到了,我以後只潛水好了,這是dc拍的還是120拍的他不說。就這樣
kaiw wrote:
不知道powerslide真正要講的重點是不是在後製或測光等人為因素上?
也就是最後呈現出來的兩張圖裡,
誰用了最多的資源去記錄對合照而言真正有意義的細節,
假設場景有100個色階,
相機A最亮到最暗可記錄到90個色階,
相機B最亮到最暗可記錄70個色階,
洗出來的照片最多能顯示60個色階,
而由於測光、設定或後製等等人為因素,
在最後洗出來的照片上上,
相機A各用了20個色階在照片的過亮、中間和過暗等區域,
相機B各用了10個色階在過亮、過暗兩個區域,剩下的40個色階則用於中間區域,
而剛好拍照真正要記錄的東西的色階大都分佈於中間的區域,
所以雖然相機A記錄了更多的亮、暗部細節,
但因為那些細節不重要,
所以在這張洗出來的、只能表現出60個色階的照片裡,
可記錄90個色階的相機A的照片比不上只可記錄70個色階的相機B
hao0915 wrote:
沒錯,因為都是大...(恕刪)
hao0915 wrote:
我叫他用120拍他就是不要
cedric8tpe wrote:
請問您們團體的預...(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