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fy100 wrote:
powerslide wrote:
你照片紀錄資訊的不是...(恕刪)


難道大師認為DMAX100=DMAX90 ???


先生 你是不是把階調跟DR搞混啦?



"Dynamic Range and Bit-Depth

Converting a high-quality scan into an 8-bit linear (gamma=1.0) space value would truncatethe dynamic range, since it is physically impossible to store more than DMax 2.4 in an 8-bit integer. However after using gamma encoding it is theoretically possible to store a dynamic range of (log(255^2.2))=5.30. In reality the "sparse" data in the lower extreme of
any 8-bit non-linear (gamma encoded) space considerably limits it's useful range.
http://powerslide.artistswanted.org/exposure2011

powerslide wrote:
當然最好的方式就是針對主體曝光

讓所有的資訊能完全地被A/D converter轉換而沒有浪費

用講的實在太容易了
連結我研究研究
thanks a lot

ankochiu wrote:
這篇看一看
再去翻翻之前我被電的死去活來那篇ND無用論

功力會大增喔


連結給一下唄
flickr.com/photos/henrie/
henrie wrote:
簡單的說P大師明白的指出了5DII用比120少的階層去紀錄同一個場景
你說你可以拉拉曲線調整一下坡峰波谷
我倒是想看中間被拉開的階調會有多麼破碎不連續....


沒錯5DII用了較少階層去記錄一些重點DR(是重點DR,不是現場DR,請分辨開),但5DII保留了左右二極端的細節,因此5DII比120的那張DR要高,可是大師說2波峰的外都不是細節、都是雜訊。請問我這樣說你看明白了嗎? 不明白沒關係,別急著中途跳出來來說話。

還有當你用14BIT RAW拍照,然後TONE-MAPPING到8BIT JPG,拉LEVEL可以拉很爽的,放心中間不會斷的。
hfy100 wrote:
沒錯5DII用了較少階層去記錄一些重點DR(是重點DR,不是現場DR,請分辨開),但5DII保留了左右二極端的細節,因此5DII比120的那張DR要高,可是大師說2波峰的外都不是細節、都是雜訊。請問我這樣說你看明白了嗎? 不明白沒關係,別急著中途跳出來來說話。


是細節沒錯啊

不過那些細節都集中在佛像上而不是主體的人身上啊 ~~~XD
http://powerslide.artistswanted.org/exposure2011

hfy100 wrote:
但5DII保留了左右二極端的細節,因此5DII比120的那張DR要高


所以你的照片都不注意主體曝光跟細節?
說不定不後製的版本還比較好唷
flickr.com/photos/henrie/
powerslide wrote:
是細節沒錯啊

不過那些細節都集中在佛像上而不是主體的人身上啊 ~~~XD


沒錯,這裡開始就是一個美感的問題,就是攝影師怎樣用相機有限的DR去捕捉最有用的細節,
美感上,120的對比看起來舒服很多,但技術上,5DII的那張DR就比較高。

henrie wrote:


用講的實在太容易...(恕刪)


申請駁回


---

根據經驗
在這死鴨子嘴硬其實沒啥關係
只是吵玩後記得該吸收的快吸收
免得又犯一樣的錯

然後打死都別把那文章翻出來




其實這些東西換成用傳統底片比較容易懂
搞成數位的複雜好多


---

提供個昨晚辜狗到的
可以參考一下

http://jonaschen.blogspot.com/search/label/%E6%94%9D%E5%BD%B1%E7%AD%86%E8%A8%98
阿男的部落格
到狗窩裡說狗臭 豈有不被狗咬的道理
henrie wrote:
所以你的照片都不注意主體曝光跟細節?
說不定不後製的版本還比較好唷


沒錯,主體曝光要留意,但你也不會希望相機的DR全用了去記錄主要DR、而高光的位置就沒有細節,這也是我前面提到為什麼國外商拍的攝影師要稍微過低曝光,就是為了保留細節作後制用。
看了那麼精采的對戰後,小弟沒有專業的見解,來亂入一下....

攝影師那張,測光是人,所以背後室內佛像才沒有樓主的那般明亮,也因此這張照片的層次看起來較為豐富,色階分布範圍較廣。

樓主這張,測光應該是矩陣包圍,樓主或許習慣拍日式風格外拍那類型,會喜些許過曝,色彩調性偏中性,於是就把色階範圍壓縮了。

但是...回到主題!

攝影師若真拿DC拍照,實際上並沒有被選上,所以樓主拿出的攝影師照片....不是DC拍的!

也因此,樓主質疑攝影師的專業與態度,看來也是有爭議。

3000元....或許!攝影師就是拿120拍個3-4張,其他的拿DC拍,反正,這些DC拍的是充數,不是真要交件用。
powerslide wrote:
噗哈哈哈哈要秀照片是...
要秀照片是吧
我已經很久沒秀照片了
只怕我一秀出來就讓您下不了台啊

對付您這種程度
我肯用技術資料跟您談已經算很禮遇您了
還不乖乖地多學點技術
談什麼藝術,您還不夠格呢!!!!
(恕刪)


典型的搞藝術還搞不出名氣,所以憤世嫉俗
典型的半瓶水,所以拼命到處噴想讓人知道,不知天高地厚的自大
本來是懶得理這種半弔子,但是居然這麼囂張談藝術不夠格
談藝術你夠格嗎?
說是藝術家還不夠格,真正的藝術家
根本不會有那個閒工夫來上網,也不會成天鑽研那些資料數據
還在專研數據代表還在培育,出師的人早就不會再去天天看那些技術資料
資料技術早就刻在骨子,創作是用精神跟感覺跟意念在拼的。

真正的大師根本不會以比賽來當作成就,比賽不過是為了迎合評審的口味而去作的
不是自己真正的作品,比賽算是為了成名前的一種手段罷了
有些大師還從來不削去參加比賽。
台灣幾個國際級藝術大師,中國民國史上算是最高地位,人稱『五百年來一大千』
-張大千,以潑墨山水揚名國際,跟"畢卡索"齊名,一張真跡你花五億你想買也買不到,
他從來沒參加過比賽!當然畢卡索也從不用參加比賽跟沙龍。
更別提那些印象派大師還都是法國沙龍落選的。

再來台灣土產,藝術成就最高的(張大千是大陸來的),雕塑家朱銘,太極銅雕也是以幾億起跳
在世界各地美術館展出,師承楊英風,台灣唯一企業投資他數十億打造成立專屬藝術園區,
他參加過比賽只有高中時國內全省得過第三名一次,之後全心創作,而後來他獲得過國家文藝獎
以及台灣藝術界最高地位的行政院文化獎,
還有日本政府頒給他的「福岡亞洲文化獎─藝術‧文化獎」
以及法國巴黎梵登廣場個展,(此展為巴黎市政府主辦,地點為巴黎極精華地帶,以往只有少數舉世聞名的藝術家如達利,有此殊榮。巴黎大展,象徵其國際藝術聲望,已達巔峰。)
真正值得拿出來講的是國家頒給你的成就獎,比賽的別拿出來讓人當笑話了

包括楊英風也是,藝術圈內的大師,陳澄波,廖繼春,陳惠坤(文建會主委陳郁秀之父),李可染,
馬白水,楊三郎,李梅樹等.....,攝影圈的郎靜山、誰去靠比賽來當成自己的大師地位。
郭雪湖只有國中畢業沒讀過什麼書,學畫兩年多,二十歲第一次參加獲得第一屆台展就獲得入選,轟動全台
(日據時代,全台僅三人獲選)而這不過是他藝術之路的起點,
這些在藝術圈內赫赫有名的大師,比才氣比天分多的是,一山還有一山高
你老兄算哪根蔥?藝術界之路,你還有得磨勒

還在那邊講拍賣場跟藝廊,我也算半個藝術圈,台灣幾個著名畫廊根本不削搞攝影,
你是哪個藝廊經紀你?講出來我順便幫你探聽探聽看你有沒被呼籠
以你還需要網路拼命靠自己打廣告,靠自己賣作品是能賣多少錢麻煩貼一下?
我看養你自己都不夠,不然你怎需要到律師事務所打工呢?


學歷

國立台北大學法律系

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

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本來想留點情面給你,但是看你這麼囂張,順便拆拆你的履歷台
台北大法律系,台大法律研究所,(剛好我朋友是你學長,不過人家考上律師了)
你這履歷,一看就知考不上律師、司法官特考,法律系考不上這兩樣,等於很慘,
只能去當人家的法務,去律師事務所作什麼?當律師指揮的助理罷了,薪水低又沒前途,
給人看不起,還去讀什麼研究所,那種沒錄用,所以你也知道沒用,轉職去讀博士班,槁到去讀
土木,請問這個出來幹嘛?想當老師?光現在的大學缺早就爆了
讀土木還是跟我朋友一樣,要去考那土木技師那張大牌才有用,一個月光出租就
五萬了,該拼的不拼,讀書轉來轉去,一事無成讓你這麼懷才不遇所以憤恨囂張吧。

建議你,要槁純藝術就別工作,沒有破釜沈舟的心你搞不出名堂,我認識一狗票得過
一陀國內獎國際獎還有入選威尼斯雙年展的,都是用生命在拼,你半弔子跟人家玩什麼
,這種獎頂多讓你去接接外快,要工作就好好工作,飯碗沒那麼好捧。
喜愛看地圖,悠游都會珊瑚礁的魚~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