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個人的經驗.
正片好好拍. 好好掃. 再經過適當的數位暗房調整
效果絕對不輸DSLR
以下這幾張例子
66片幅. RVP100F. 掃1200dpi.
調整後
送相館輸出6x6in
66片幅. fortia SP.
輸出6x6in (6x8留邊)
135片幅. Kodak EB3 (一捲一百的普通貨色)
掃2400dpi. 出6x8in相片
最讚的是這張
135片幅. RVP50. 掃2400dpi. 調整後
輸出成8x12
照道理135放大極限差不多就到A4/8x12
但這張效果我非常滿意. 我敢說絲毫不輸DSLR.
看不出來什麼底片顆粒
而色彩表現尤有甚之
2.
好好掃. 好好調整. 底掃不必太高檔
我的底掃是三年前的EPSON GT-X700=4870 photo
現在市面上有不少底掃的效果都比他清晰
EPSON F-3200
EPSON GT-X900 = V750
Nikon coolscan全系列
Minolta scan elite 5400
表現應該都勝過4870
鼓式/滾筒什麼的就更不用說
但底掃的等級並不算關鍵.
有沒有好好掃. 掃完有沒有後製調整
才是影響最大的關鍵
DSLR並非不需要經過這些手續.
只是在影像取樣A/D轉換的時候. 大部分都由機身或軟體自動代勞
而且這些自動功能. 經過市場競爭和廠商歷代改進.
通常預設值就能得到很不錯的結果
換作底片+scanner. 就改成全部自己來而已
3.
怎麼掃
怎麼調整
我的作法都寫在心得裡公開
提供大家參考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6&t=357134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6&t=368089
希望大家都能掃出不輸給DSLR的數位檔
Teddy Gipsy wrote:
除了正片直接看,
不然經過任何一道數位化過程(包含沖印,除非手工放像沖洗)都是回到原點,
底片目前只有感光寬容度是任何數感光CCD&CMOS做不到的
其實不然. 提供一點個人經驗參考
底片的寬容度. 如果是正片. 其實跟數位差不多. 上下各約兩格. total約五格差不多極限
負片和黑白的寬容度才大
因為我沒有自己的傳統暗房. 所以我自己常拍的是正片
如果我有暗房
我會改拍負片. 後續可控制的範圍更大. 而且顆粒更細更適合放大
以我熟悉的正片RVP來說
1.眾所周知. 底片都是三層感光. 與mosaic CCD本質不同.
無論任何環境條件下. 影像和輪廓線條都非常紮實.
而且具有奇妙難以形容的立體清晰感
2.寬容度雖然不大. 但可表現的色彩範圍卻超過數位.
3.與數位相比. 尤其在色彩彩度飽和接近極限時的對比階調表現. 底片能夠勝過數位
4.因為是類比. 階調可視為連續.
5.如果是中大片幅. 在像素/放大上面的優勢. 135 DSLR應該還不是對手.
只要好好掃. 好好調整. 底片絕不會比數位差
在數位時代. 底片與數位並非對立. 而是相輔相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