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o0915 wrote:
我想我找到我心中的答...(恕刪)


其實大概沒幾個人會在乎到底您喜歡自己的還是 120 大師的吧!來個懶人包:

Sean-young wrote:
下面這段都是你自己說的

==================================================================
重點是我沒用過MAMIYA RB 67 請問他從頭到尾他都沒有測光,也沒看見有測光錶也沒有半個助理,太陽有時出來有時陰天我的快門就必須變來變去,他卻只是走到相機前打開蓋子連焦距環也沒動過數完1.2.3就按快門,之後就用dc猛拍,請問大家他等底有沒有裝底片阿,好像是拍假的,光圈快門焦距都未動過真是神奇?
以後要叫他無敵dc王了
小心喔 傳說中的dc專業攝影師〈東勢〉
==================================================================

以上這段你還特別打上重點兩字
不就是在嚴重質疑該攝影師根本沒用120相機拍
還用了無敵dc王這樣輕薄的字眼
現在不是確定是用120拍的嗎
至於只挑到兩組
可能是攝影師拍的不好
也可能是遇到奧客
但更可能只是風格不合
當然啦該不該道歉
也只是你自己格調的問題


到底攝影師有沒有用 120 相機?
洗出相片交到您上的是不是 120 相機拍的?
那他算是無敵dc王嗎?
他夠格稱的上傳說中的dc專業攝影師嗎?

您有為早先的說詞做任何修正嗎?

這麼長的一篇,看見許多人(包括樓主)質疑 powerslide 的態度,那樓主自己公開諷刺汙衊該攝影師的態度,又當如何自省?

潛水 ........
原來是PTT 相片批評室 powerslide大師
怪不得這麼熟悉
拜讀過您的文章
只能說佩服...佩服..


雖然這一篇火藥味滿重的...不過仔細看真的有滿多專業的知識可以學習到的..
嗯..受益良多.....
原本只是很單純的消費迷思
後面卻引發了"專業人士"的大戰
或許算是好心的技術指導
誰對誰錯
就技術上,外行人當然沒有立場說話
但當中的態度卻讓人感到不舒服呢....
人總是辛苦的活在世上
在這也可以欣賞p大的大作喔.....
http://www.wretch.cc/album/powerslide
我怎麼看都覺得, Powerslide 講的 DR 根本就相反了呀。

最佳的 DR ,一定就是現場所有的細節不管多量多暗,全部都記下來。
當然這所需的 bit size 恐怕是天文數字,但這也代表了能看到越多東西,
Dynamic Range 就越大。沒錯,就很簡單一句話:所能看到的東西越多
, DR 就越廣。

5D2 和 120 的那兩張,一看就很明顯,120 的細節到某個程度之後就只
是黑和白了,而 5D2 即使在建物內部,別人都照黑的部份,還是看的到
更多資料。

不管重點是不是在人,那些是測光方式的問題。5D2 能把大量的資料(14bit)
都存在 RAW 裡,要怎麼拉成 8bit 圖都沒問題。120 要拉開到 5D2 那張
就是無解。如果這樣說 5D2 的 DR 比較小,那無疑是自打嘴巴:為什麼 DR
小的反而可以拉出 DR 大的效果,反之不行?

120 那張,或許在照完之後,有刻意洗成背景偏暗,或許掃描之後有刻意增
加人像附近的色階,去除非主題的色階(那也要原圖有這麼多色階才能這樣
mapping),所以有更多色階在表現主題的顏色。不過這跟 DR 沒關係!如
果已經後製過,那根本無從判斷原照的 DR(除非你有看到原照)。

5D2 這張,如果當初是用 JPG 照的,那人像附近損失掉的色階是無解了,不
過多給你背景的細節,也沒賠本。如果是用 RAW 照的,那真的是太容易調整
了。樓主去拉一拉線,把那兩個峰值拉到比 120 那張更寬,甚至把暗部細節
再丟更多掉都可以,反正一定能拉的比 120 寬又不掉色!那時請 powerslide
再來說誰的 DR 大吧。



對了,powerslide 網友,打字請不要變大變小又加紅。我很努力讀你的文字,
但是那些大紅實在是讓人思考中斷。字打大、打紅,是巴哈的小朋友在做的事
,你得這麼多獎,不會不知道廢話講多大聲都是廢話的道理。感謝。
-= 散仙 =-
cchangg wrote:
我怎麼看都覺得, Powerslide 講的 DR 根本就相反了呀。

最佳的 DR ,一定就是現場所有的細節不管多量多暗,全部都記下來。
當然這所需的 bit size 恐怕是天文數字,但這也代表了能看到越多東西,
Dynamic Range 就越大。沒錯,就很簡單一句話:所能看到的東西越多
, DR 就越廣。




先生,麻煩您再把下面的文字看清楚點

我發覺您根本沒有搞懂

沒人在您談14bits RAW

現在談的都是已經轉成JPEG 8 bits的data

"Dynamic Range and Bit-Depth

Converting a high-quality scan into an 8-bit linear (gamma=1.0) space value would truncatethe dynamic range, since it is physically impossible to store more than DMax 2.4 in an 8-bit integer. However after using gamma encoding it is theoretically possible to store a dynamic range of (log(255^2.2))=5.30. In reality the "sparse" data in the lower extreme of
any 8-bit non-linear (gamma encoded) space considerably limits it's useful range.


cchangg wrote:

不管重點是不是在人,那些是測光方式的問題。5D2 能把大量的資料(14bit)
都存在 RAW 裡,要怎麼拉成 8bit 圖都沒問題。120 要拉開到 5D2 那張
就是無解。如果這樣說 5D2 的 DR 比較小,那無疑是自打嘴巴:為什麼 DR
小的反而可以拉出 DR 大的效果,反之不行?

120 那張,或許在照完之後,有刻意洗成背景偏暗,或許掃描之後有刻意增
加人像附近的色階,去除非主題的色階(那也要原圖有這麼多色階才能這樣
mapping),所以有更多色階在表現主題的顏色。不過這跟 DR 沒關係!如
果已經後製過,那根本無從判斷原照的 DR(除非你有看到原照)。

5D2 這張,如果當初是用 JPG 照的,那人像附近損失掉的色階是無解了,不
過多給你背景的細節,也沒賠本。如果是用 RAW 照的,那真的是太容易調整
了。樓主去拉一拉線,把那兩個峰值拉到比 120 那張更寬,甚至把暗部細節
再丟更多掉都可以,反正一定能拉的比 120 寬又不掉色!那時請 powerslide
再來說誰的 DR 大吧。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14bits raw又怎麼樣

轉成jpeg還不是只有8bits?

kaiw wrote:


不知道powerslide真正要講的重點是不是在後製或測光等人為因素上?
也就是最後呈現出來的兩張圖裡,
誰用了最多的資源去記錄對合照而言真正有意義的細節,


假設場景有100個色階,
相機A最亮到最暗可記錄到90個色階,
相機B最亮到最暗可記錄70個色階,
洗出來的照片最多能顯示60個色階,


而由於測光、設定或後製等等人為因素,
在最後洗出來的照片上上,
相機A各用了20個色階在照片的過亮、中間和過暗等區域,
相機B各用了10個色階在過亮、過暗兩個區域,剩下的40個色階則用於中間區域,


而剛好拍照真正要記錄的東西的色階大都分佈於中間的區域,
所以雖然相機A記錄了更多的亮、暗部細節,
但因為那些細節不重要,

所以在這張洗出來的、只能表現出60個色階的照片裡,
可記錄90個色階的相機A的照片比不上只可記錄70個色階的相機B。



cchangg wrote:
對了,powerslide 網友,打字請不要變大變小又加紅。我很努力讀你的文字,
但是那些大紅實在是讓人思考中斷。字打大、打紅,是巴哈的小朋友在做的事
,你得這麼多獎,不會不知道廢話講多大聲都是廢話的道理。感謝。


cchangg wrote:
5D2 這張,如果當初是用 JPG 照的,那人像附近損失掉的色階是無解了,不
過多給你背景的細節,也沒賠本。如果是用 RAW 照的,那真的是太容易調整
了。樓主去拉一拉線,把那兩個峰值拉到比 120 那張更寬,甚至把暗部細節
再丟更多掉都可以,反正一定能拉的比 120 寬又不掉色!那時請 powerslide
再來說誰的 DR 大吧。



閣下的廢話太多,麻煩把以下二張圖看清楚是jpeg還是RAW再來討論吧,以免雞同鴨講,謝謝


樓主的照片



攝影師的照片


henrie wrote:
你真的很盧耶
明明就已經有一定程度的知識了,也似是而非的了解一些名詞的解釋,就好好去google專研一下呀,這些東西對拍照還是很有幫助低

簡單的說P大師明白的指出了5DII用比120少的階層去紀錄同一個場景
你說你可以拉拉曲線調整一下坡峰波谷
我倒是想看中間被拉開的階調會有多麼破碎不連續....



http://powerslide.artistswanted.org/exposure2011
那不就對了,你自己也說了,這兩張都是 JPG,也就是都後製調整過 level。
最原始的 DR 資料根本不在我們手上,從何可以證明 120 那張 DR 較大?

你只不過證明了在人像附近的色階,120 那張有比較多的色彩資料。
這次的例子,是大合照,所以人的部份資料多是好的。但是如果不是大合照,
你如何說明兩峰值中間處的資訊越多越好?

至少我能知道,如果 5D2 有能力出這個 level 的 JPG 圖,那他也能存下相同
level 的 RAW 檔。要調成 120 那張是輕而易舉。

而 120 要調成 5D2 這張,因為是底片轉數位,誰知道轉不轉的過來?

從何證明 120 的 DR 較大?
-= 散仙 =-
cchangg wrote:
至少我能知道,如果 5D2 有能力出這個 level 的 JPG 圖,那他也能存下相同
level 的 RAW 檔。要調成 120 那張是輕而易舉。...(恕刪)


插一下話,小弟先前也曾請樓主按 120 那張模式調整再出一張圖,免得左右了焦點。然而,似乎樓主調不出來 .......
潛水 ........
cchangg wrote:
那不就對了,你自己也說了,這兩張都是 JPG,也就是都後製調整過 level。
最原始的 DR 資料根本不在我們手上,從何可以證明 120 那張 DR 較大?

你只不過證明了在人像附近的色階,120 那張有比較多的色彩資料。
這次的例子,是大合照,所以人的部份資料多是好的。但是如果不是大合照,
你如何說明兩峰值中間處的資訊越多越好?

至少我能知道,如果 5D2 有能力出這個 level 的 JPG 圖,那他也能存下相同
level 的 RAW 檔。要調成 120 那張是輕而易舉。

而 120 要調成 5D2 這張,因為是底片轉數位,誰知道轉不轉的過來?

從何證明 120 的 DR 較大?


真是雞同鴨講

您的問題我在101樓就已經講的很清楚啦

powerslide wrote:
動態範圍原意指的就是濃度比 亦即一張底片的最濃與最淡的比

這裡雖然沒有嚴謹依此定義來操作

但是對於同一個場景而言

他的場景DR(最亮/最暗)是一樣的(廢話不一樣還叫同一個場景嘛?)

亦即二個波峰間的相對距離是一樣的(場景DR)

所以關鍵處僅在於何者可以記錄最多的階調(紀錄DR)


很明顯地樓主的5DII所記錄的階調就比人家少很多(大蓋只有163階吧)

(超過163階的濃度都被5DII視為一樣的啦)

就好比用16和256色來表現同一個場景的區別


說了半天你根本就是沒看完全文就來亂入的
http://powerslide.artistswanted.org/exposure2011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