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以後超大光圈鏡頭會慢慢式微?

記得幾年前非球面鏡片必需手工研磨,現在可以用模具鑄造及射出成型來達到大量製造而廉價,雖然無法達到手工研磨的程度。但是可想而知,只要工法及材料科技不斷進步, 超大光圈鏡頭不但不會慢慢式微,還會越來越便宜,一開始玩鏡頭也和樓主有一樣的想法,但是就是很奇怪的,回頭看防潮箱裡面怎麼都是f1.2,f1.4的鏡頭,在下認為玩超大光圈鏡頭已經不是實用性帶頭,而是一股會傾家蕩產的魔力,在下辭窮,不會形容啦,但是用過的大大應該都有相同感受。
如果東西不會動. 我就上腳架曝下去就好了. 光圈隨便我用

大光圈鏡頭. 開到最大光圈.
就和相機用高iso拍照差不多意思

兩種狀況畫質都不是最好的


會用到這裡. 表示拍照條件很嚴格. 目標可能是會動的. 而且光線很暗
大概都沒辦法要求畫質


hammer_huang wrote:
啊 我想表達的是
光圈在曝光量以外討論,不是樓主所預設的主題!甚至是樓主壓根沒想到的議題!
至於光圈的複雜程度如何!如果你是光學大廠的工程師,老師傅 再來幫我們上堂課吧!!!


這位老兄,我想說的很單純,大光圈不是只有增加曝光量而已,它也會造成不同風格的影像結果
這是玩攝影的人都知道的基本常識,不是什麼複雜的事,更不需要是光學大廠的工程師才能回答
如果樓主想做一個高ISO可取代大光圈的結論 (預測未來)
卻又說要排除掉這部份的討論 (無視很多人是為了淺景深效果才玩大光圈鏡)
那坦白說這個討論就是毫無意義
因為設定一個與現實不符的討論條件,那結論也只會出現在與我們不相交的另一個次元
數位相機剛出來,我倒是碰過iso不夠低(最低是200)
大太陽下只好縮光圈,1.4毫無用處。

還有10幾年前常用ISO 25的底片,F/1.4 1/30手持是常常有的組合,有時候想縮一下讓景深不要那麼淺或是避免脫焦(我也是脫焦大王)都不行。

板主是想強調像50/1.0, 50/1.2和50/1.4, 50/1.8這種差異啦,
我倒是覺得C/P值不是選擇1.0, 1.2的藝術家會考慮的重點。
Renault Grand Espace IV 2.0T MB W204 C200K Estate
Randolph wrote:
高ISO並不是萬靈丹...(恕刪)


這邊討論的是堪用的高ISO喔

之前常看到一些魔人 拍一堆ISO3200 1600 熱噪比低階單眼的ISO800 ISO400 還低


zakkwang wrote:

這位老兄,我想...(恕刪)


同意你的看法,若要討論就全面性的討論!

但光學這種東西,在你口中稱之為 基本常識

那 F1.0 的鏡頭,阿貓阿狗都可以自己磨出來了!(有得罪之處,請見諒)


男人的浪漫~ RAV4 + IGUANA DISK + 5DII&24-70 F2.8 L
樓主真正衰
發個蠻中性的文
結果被一堆人圍毆

hammer_huang wrote:
但光學這種東西,在你口中稱之為 基本常識
那 F1.0 的鏡頭,阿貓阿狗都可以自己磨出來了!(有得罪之處,請見諒)


請問我哪句話說「光學這種東西是基本常識」?
我的原文是「大光圈不是只有增加曝光量而已,它也會造成不同風格的影像結果」
這句話不是常識是什麼? 難道是什麼高深的攝影知識嗎?
這句話裡面哪裡暗示隨便什麼阿貓阿狗都會磨鏡頭?
zakkwang wrote:
請問我哪句話說「光學...(恕刪)






只能說 我想的深 你想的淺!15字15字15字15字15字15字

不再回應了!早點睡比較有眠!
男人的浪漫~ RAV4 + IGUANA DISK + 5DII&24-70 F2.8 L
880029 wrote:
記得幾年前非球面鏡片必需手工研磨,現在可以用模具鑄造及射出成型來達到大量製造而廉價(恕刪)


疑?真的嗎?不是大粒光這種塑膠鏡片才可以開模射出成型嗎?
現在玻璃也可以了??
Renault Grand Espace IV 2.0T MB W204 C200K Estate
hammer_huang wrote:
只能說 我想的深 你...(恕刪)

大家應該都看得懂他指的是所拍出來的"影像"(例如景深的變化),而不是鏡頭的"光學"原理或結構吧?
沒關係的,睡一覺之後再來看,腦袋就會比較清楚些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