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門級與準專業級~請求分享主要差異..

入門級與準專業級有甚麼差別,有很多人會說~快門速度~ISO的抑制雜訊~外殼質感組裝~操作感~重量~價錢......等,但實際拍出的照片有甚麼是准專業以上才拍得出來的,入門級能力不足的地方,話說後面那顆頭比較重要,有甚麼技巧拍的相片也能比美上一級的相機呢?
文章關鍵字
QQJOSEQQ wrote:
入門級與準專業級有甚...(恕刪)


一定又是一篇引戰文
我先走人了
免得手癢又加入戰局
QQJOSEQQ wrote:
入門級與準專業級有甚...(恕刪)
.

網路上一堆有的沒有相機測試文..去爬文爬完他..你就知道差在那了
多去看開箱文,就知道了...
我提示到這裏...嘿嘿
對我來說,除了您舉的那些項目之外,以下是我目前想到覺得有差別的項目。

1. 快門延遲時間。從按下快門到相機拍照的時間差。高階機的延遲較短。
2. 反光鏡運作的全黑時間。反光鏡翻上/拍照/反光鏡回覆的時間。高階機的全黑時間較短。這方便連拍時的操作及讓相機對焦系統有更多時間進行對焦。
3. 觀景窗大小及亮度。高階機會用大點的五夌鏡,及好點的磨砂對焦屏。
4. 連拍速度及張數。高階機會較好。
5. 快門簾的移動速度。這可以從最高閃燈同步時間看出來。高階機為6公尺/秒(EOS 1Ds III)。低階機就只有 3m/s(EOS 1000D)
6. 對焦點的數目及涵蓋範圍。
============== 以上主要會在動態主題的場景下,高階機會有讓拍照的人有較高的成功率。
7. LPF/AAF 的品質。高階機會比較好。這會影響一點點畫質。有些高低階機種用同樣的感光元件跟處理器。拍出來的色澤及銳利度有差就在這裏。
8. 感光元件跟處理器的參數最佳化。高階機的機種廠商會多花點心力在上面調校。所以會有一些差異。
============== 以上就是拍出來的照片色彩細節方面的一些差異。同時代的機種,高階機通常較好。
9. 快門耐用性
10. 防水防塵
11. 機身的人因設計、堅固及耐用性
12. 處理速度、電池使用時間。高階機通常較好。

這樣看看,其實小差異蠻多的,

1,2,3,4,5,6項就是您所提到那些是高階機種較容易拍成功,低階較不容易拍的差異項目。

1,2,3,4,5,11的項目的整體表現就是大家所稱的『手感』吧。
不想唸物理了...
供獻一樓~

器材是這樣~
有後面的頭~
器材才有發威的地方~
但是沒好的器材...
就算把器材發揮了十二成的功力~
可以拍出一些很不錯的東西....

但是有些東西拍不出來就是拍不出來~
一般來說, 入門級和準專業級除了性能上有差別之外,
越專業的相機會多了越多專業上的功能.

舉一個例子,
我有用過Nikon的D80 (入門)和D300 (準專業級),
我常拍微距的靜物, 所以對於反光鏡引起的振動非常在意.
D80就是欠缺反光鏡鎖上的功能, 所以只能用它的快門延遲模式, 好像是延遲0.4秒,
所以還是無法完全消除反光鏡引起的振動, 拍出來的照片還是有一點模糊.
換了D300就有反光鏡鎖上的功能, 所以問題就解決了.

越專業的相機, 拍出來的照片在色彩上越漂亮是無庸置疑的.
但要拍得出"好"的照片, 還是取決於操作相機的人,
要拍出好照片, 除了對相機的運作非常了解之外, 還需要有美學的素養,
這樣才能拍出有內涵, 有意境的照片.
摸過就會了解由奢入儉難的道理了。
QQJOSEQQ wrote:
入門級與準專業級有甚麼差別,有很多人會說~快門速度~ISO的抑制雜訊~外殼質感組裝~操作感~重量~價錢......等,但實際拍出的照片有甚麼是准專業以上才拍得出來的,入門級能力不足的地方,話說後面那顆頭比較重要,有甚麼技巧拍的相片也能比美上一級的相機呢?


對焦能力、連拍速度、觀景窗放大倍率

雙螢幕、雙轉盤操控

機身手感、防塵防滴、快門壽命

感覺不出來很好嘛~那就不用升級啦~

不要問相機能幫你拍出什麼照片,試問自己能用相機拍出什麼照片?
最主要的差異是==>口袋深度大小


路過~~LDS一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