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生醫領域的研究者
相信要攝影顯微鏡下的實驗結果的機會應該不小
很多實驗室有錢一點的好像就是買各個廠商的套組
個人是醫技領域的
因為還是大學生,所以使用的顯微鏡是比較舊的olympus CH-2
在實驗結束後,我想要留下結果的攝影
但是目前我發現有幾個問題,
目前我是用canon的DC自己調到可以攝影的地方
但是這個最大的問題就是放大倍率不定,而且有白平衡的問題
有幾個問題想要請問大家一下
1.是否有人有試用過panasonic G1做過顯微鏡攝影呢?
2.雖然說要定量都要放一個比例尺跟樣本一起,但是如果說使用DC或DSLR攝影,有辦法達到類似人眼看到的焦距嗎?
顯微鏡廠商所出的轉接套筒配上適當的DSLR,焦距會與人眼看到的一樣嗎?
3.各位對於白平衡是否有什麼調整的技巧呢?
雖然每個人對於顏色的感覺有些微差異
但是像是做抹片染色,紅色藍色
眼睛看liu's stain可能是紅色,但是用DC照起來會變成藍色
我感覺是白平徑的問題
但是都不太知道應該要用那一個白平徑.就只能自己試.但是在沒有轉接筒的狀況下超難一邊調白平衡一邊照
不知道各位的想法是什麼呢?
謝謝
你可以用手拿, 或買接環.
倍數無法固定的解決方法很簡單,
就是你要自己規定自己只能用某個倍率來拍,
比方說每次拍都焦距調到最小, 或是最大來拍,
決定之後就不要再變了.
第2個問題很奇怪. 顯微鏡並沒有在意視野和人眼一不一樣,
你只要拍得到目標就好了.
第3個問題的解決方法很簡單.
如果你的顯微鏡的光源己有藍色濾光片把黃色光校正成白光,
那就把白平衡設定在"陽光",
如果光源是黃光, 那就設定在"燈泡",
拍出來就會正常了.
如果使用自動白平衡, 拍起來可能會很差,
尤其小DC的自動白平衡本來就很弱.
另外, 也不用太過在意色彩一定要和肉眼看到的要一樣啦!
一定會有色彩偏差, 畢竟你只是用便宜的解決方案.
你只要做到不會是紅色變成藍色這麼離譜的事,
就夠了, 教授不會要求那麼高的啦~
(謎之聲: 很少有教授懂得攝影的, 如果他們真的懂, 就會砸錢買好的設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