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kulaw wrote:
聽說 Nikon 對...(恕刪)


比這種沒什麼意義.

多拍照比較有意義.

✿the truth is out there✿ http://anakinphoto.pixnet.net/blog
有時候亮部太亮,細節不見,或亮部太亮變成不想要的焦點


likulaw wrote:
有時候亮部太亮,細節不見,或亮部太亮變成不想要的焦點
你的機身設定傾向造成的影響, 遠大於鏡頭
數位機要增加動態範圍, 用RAW檔會好很多
甚至以包圍曝光來進行後續HDR動作亦可
我用 RAW 檔,有時亮部還是太亮
我不懂後製,感覺後製或多或少都有後遺症 (損失細節、不自然)
HDR 或黑卡感覺暗部太亮

鏡頭很貴
買之前想了解一下

對比, 對岸稱高光控...也就是在高反差的環境下...
對亮部作到不死白, 暗部不死黑...

目前只有 Schnieder 及 Meyer( 含後來的pentacon[稍差] ) 兩個廠牌系列鏡頭
比較著名...實際試過也同意此言不虛 ~~~~
真水不總是無香的,不是每一顆 Schneider 都是低對比,例如 M42 皮環時期或是最後的祿來時期,對比就頗高。

Schneider 也不是不好駕馭啦,只是對測光的要求非常高,一般不能傻傻用自動測光,不然那個特有的灰調,會把人搞得很頭大。

Meyer 的高光控制,是犧牲了暗部得到的,本身動態範圍並不高,除非是早期 Carl Meyer 年代的那些怪物電影鏡頭。Pentacon 就更別說了,沒比同年代的日鏡好到哪去。

至於現代數位特化鏡,就別去想什麼低對比了,那是跟現代數位光學發展背道而馳的東西。
感謝喔

"Schneider 也不是不好駕馭啦,只是對測光的要求非常高,一般不能傻傻用自動測光,不然那個特有的灰調,會把人搞得很頭大。"

請問是指測光沒測好,亮部不是太白就是太灰暗?

"至於現代數位特化鏡,就別去想什麼低對比了,那是跟現代數位光學發展背道而馳的東西。"

數位動態範圍小,為什麼發展高對比鏡頭呢?因為低通濾鏡、大家用JPEG及縮圖會變糊,所以鏡頭對比高讓相片看起來利一點?但對比太高看起來不舒服,後製又很麻煩...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