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view刊出了以Imatest軟體的詳細測試結果, 部分內容如下:
Imatest 分析: D80 雜訊控制最佳!
以下我們先使用手動模式,在光圈固定在 F5.0下,關閉雜訊抑制功能,分別使用 ISO 100~1600 (D80 則可到 ISO 3200)拍攝標準色表,快門值剛好是 ISO 值倒數(例如: ISO 400時,快門為 1/400sec),再使用 Imatest 軟體分析雜訊狀況 (Middle gray noise RGBY %)。如果只看紅色雜訊部份(R),可看到 ISO 100 時以 Sony α100最低,但 ISO 200 之後則以 Nikon D80 雜訊最低,Sony α100 雜訊較高。若使用光圈先決模式讓相機自動測光,所得到的結果也類似。
我們若 middle gray noise % < 2.0 條件(令一般用戶仍可接受的雜訊水準) 來評論:
Canon 400D: 到 ISO 800 的雜訊狀況都可接受
Nikon D80: 到 ISO 1600 的雜訊狀況表現都相當相當令人滿意
Sony α100: 到 ISO 800 雜訊狀況都還可接受,不過比其他兩部機種高
此外,Nikon D80 還提供了高感光雜訊抑制功能。我們也另外開啟這項功能進行測試。發現在 ISO 100, 200, 400 時這項功能並不會作用,在 ISO 800 之後則會有顯著效果。此時 ISO 800, 1600 的雜訊狀況則與 ISO 200, 400 差不多!
看圖的第一印象不說,關於數據測試的部份這個也很有疑問,它號稱使用平均 Noise > 2% 然後只取紅色 (???) 超過 2% 的部份來斷章取義,絲毫不管綠色、藍色以及明度的部份,可能只有紅色是雜訊,其他顏色不算囉?
對其他機種使用『可接受』這樣的字眼,對尼康機器使用『令人滿意』,這樣的心態,難怪會對於科學的測試結果做出偏頗的分析,相信其他尼康用戶,應該不會有這樣的偏見才對。
文山小藍謅記: http://thomas-lan.blogspot.com 癲癇進修劄記: http://nyepilepsy.blogspot.com
敗家怪醫 wrote:
看圖的第一印象不說,關於數據測試的部份這個也很有疑問,它號稱使用平均 Noise > 2% 然後只取紅色 (???) 超過 2% 的部份來斷章取義,絲毫不管綠色、藍色以及明度的部份,可能只有紅色是雜訊,其他顏色不算囉?
如果是你, 你會如何解釋這樣的結果呢? 數據中已經將RGBY都公布了, 同時也將實拍照片公開, 很想聽聽你公允的觀點! 此外, 我也想知道人眼對於多少的雜訊水準是可接受的? 還是雜訊根本就不是數據可以呈現的!
您本人是Canon 350D, SONY A100的用家, 希望這不是你質疑的起點! 我希望大家可以就數據或測試方法來討論, 而不希望出現品牌用戶的對峙, 除非這測試本身就是無意義的, 就像真空管音響在若干測試數據上是居於劣勢, 但是卻是最悅耳的聲音! 還是台灣廠商沒有公信力, 唯有Dpreview可以, 甚至DSLR根本不需比較高下, 正如Kenrockwell說的: Why Your Camera Doesn't Matter ( 为何你的相机不重要? )
敗家怪醫 wrote:
如果連去 DCView 看原圖的話,就會對他那一句 "D80 到 ISO1600 都相當令人滿意" .... 覺得一整個囧起來。
看圖的第一印象不說,關於數據測試的部份這個也很有疑問,它號稱使用平均 Noise > 2% 然後只取紅色 (???) 超過 2% 的部份來斷章取義,絲毫不管綠色、藍色以及明度的部份,可能只有紅色是雜訊,其他顏色不算囉?
網站上不是也有公佈其他顏色的數據嗎?
文章中的平均 Noise < 2%
是指 RGBY 都要小於 2% 所以他才會這樣寫 並不單算R
大家可以看一下網站數據(如果正確的話).....以ISO1600而言
400D R 超過了一點點 (0.11%)
D80 都在2% 以內
A100 RGB都超過了2%
此外網站評語的用詞的確讓人感到有偏好某家的傾向
對其他機種使用『可接受』這樣的字眼,對尼康機器使用『令人滿意』,這樣的心態,難怪會對於科學的測試結果做出偏頗的分析,相信其他尼康用戶,應該不會有這樣的偏見才對。
怪醫大....
如果這個測試是偏頗的....請問問題是出在哪裡呢??
1.假設一般人noise接受度<2%(或是RGBY應該分開討論)??
2.設定條件不公,看似公平不過測試時相機設定不同??
3.利用軟體作弊,所使用軟體對於雜訊的"定義"失真??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