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及比較了很久,最後還是買了這台機器,以價錢而言,只能說我的品牌情節病得不輕呀!

說到品牌情節,我一定要介紹我的好朋友Mr.阿乾,他到我家來工作超過十年了,至今還是頭好壯壯呢。


Mr.阿乾我家買了兩台,一台台北用、一台台中老家用。之後家裡也陸續添購了三菱的產品,如CZ系列彩色電視、從美國帶回來的錄放影機,以及浴室暖風乾燥機等,都讓我留下非常美好的使用經驗。
除了品牌情節之外,另外考量的因素有兩個:
1. 其EER值比競爭機種高一些些
數據比較請參考以下網頁:經濟部節能標章--冷氣比一比
查詢條件:空間坪數12坪、冷氣型態氣冷、冷氣種類分離式
點選EER的欄位便可以進行排序。
在這個市場區塊中,聲寶及惠而浦的6.3KW等級機種EER值更高一些,
其實本來考慮裝的是GE50NA,其EER值高達4.2,是5.0KW等級的冠軍。但之前家裡裝5.0KW的定頻機降溫速度有點慢,加上專業水電師傅建議大一級,所以就買GE60NA。
2. 有周間運轉行程設定 (50以上機種配備)

這是我最想要的功能,設定好了就自動開關機,這會不會太美妙了些?


話說當初在為了價錢而天人交戰的時候,我在三菱官網上面留言詢問此一功能,結果答覆的人員竟然說沒有此一功能,讓我一時有點不知該不該下手,但為了讓阿乾和更多親友在一起,所以還是心一橫把一堆小朋友趕走了...

其實三菱人員的回覆也不能說不對,因為根據說明書的內容,這台室內機也可以搭配MXZ行的室外機組(應該是一對多的機種),而三菱的一對多機種有另行選購的控制面板可以做周間行程設定,所以三菱人員的回覆是說目前還沒有搭配控制面板的選項,但實際上遙控器上的確有一周運轉行程設定的功能。

附上遙控器功能全覽圖,液晶顯示幕中仍為英文顯示,未中文化,前代GC機種可以顯示多國語言(好像沒有中文):

來說說缺點吧:
1. 就是貴!

上次在官網留言,三菱人員不但回應迅速,甚至還打電話親自答覆,當下小弟就順道問了一句:為什麼你們家的冷氣比競爭對手如日立和國際牌貴那麼多?對方回答道:我們是比照大金的旗艦機種訂價!

聽到這個答案心中真是百感交集...喜的是從功能上及規格上而言,三菱電機的機器是比大金好上許多,稍可稱得上是物有所值。但是貴到讓人卻步、沒有機會體驗三菱的好,這不是很可惜嗎?而且三菱的廣告也比大金少很多,這樣不就是賺更多?


說服我自己的辦法,就是以前品牌體驗很好,東西也不太會壞,忍痛一時暢快一世吧! (這是一種自虐病,叔叔有練過喔!)

2. 經銷商難尋
Y拍和露天很難找到三菱電機冷氣報價,這也是何以該公司能夠成功控制價格的原因吧。另外根據個人騎著摩托車訪查三菱官網上列出台北市的各冷氣經銷商,只有兩家看起來是經營消費者市場為主,其他看起來都是批發或大型機組市場導向。
3. 低頻不夠低
老實說我也搞不太清楚這算不算缺點,因為在一個8-9坪的開放空間中,冷氣能走到2.4KW的低頻"應該"是很夠用了,因為當天氣熱的時候,低頻也不太可能走到太低,之前也有討論串提到低頻不一定省電。不過有些不冷不熱的天氣需要空調時,能否走到更低的低頻應該就是能否達成恆溫舒適的關鍵。
另外還有一個小缺點,就是官網上沒有標示EER值的高低區間,選購前無從比較,但室外機銘板上面有標注低頻至高頻的EER值為4.21-3.25,低頻的EER值略遜於H牌精品56及63級的4.3,但高頻數據則較優。

冷氣機是能否好好地發揮EER值仍取決於是否在冷氣功率與室內空間大小搭配是否合宜,所以挑適合自己空間用、額定EER高的機種應該就沒太大問題。(自我安慰ing

安裝過程板上分享很多,且這次安裝品質看起來沒有比其他大大分享來得優質,故以下僅列出幾張重點照片跟大家分享:
機器來囉!(不是什麼莫名其妙的包裹來我到我家門口被我不小心踢到,也不是郵差來叫我領掛號...


不一樣的MIT喔

很大一台室外機:

銅管貨色:

上為3C線(正亞牌)、下為電源線(伸泰牌)(施工後留下來的材料補拍):

開箱了:

室內機的屁屁:

馬上要上斷頭台的雙頭龍:

為了要配合裝潢並為日後維修著想,截斷主機銅管後以焊接的方式讓銅管延伸出去陽台。

燒完之後的銅管隔熱層包覆:

室內機背板安裝:

純手工鋸開六分板(真的還蠻"硬斗"的):

管線孔開設完成:

抽真空機

原本冷氣孔當作排水及冷媒管出口:

外機安裝完成後醜醜的全貌(請無視亂七八糟陽台雜物):

搭配夜色及折射光線的室內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