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們又不喜歡時常要叫瓦斯(室外也沒有位置放),電熱水器感覺太耗電、太陽能板佔空間,最後終於決定嚐鮮試試最新科技的熱泵熱水器(是最新嗎?我也不曉得)。
比較過數個品牌之後,又遇到一個一體式與分體式的抉擇,最後選擇一體式的原因有:
(1) 一體式佔用空間比較小(其實對我們不影響,因為是三樓半透天頂樓還有不少空間。那怎麼不選太陽能?可能單純因為現在太陽能沒有補助,加上跟熱泵的報價差異不大,哈哈)。
(2) 一體式的管線比較少(越少管線在理論上應該可以減少漏水的機會,以及傳輸過程的熱散失)。
(3) 我們只有3-4人使用,雖然一體式的容量會比較小,但是200L對我們來說綽綽有餘。
基於以上理由,我們選擇了一體式熱泵熱水器。
那為什麼選擇上群的機器呢?其實一開始是被KM-50G-R32機型所吸引(標榜R32...GWP跟COP都要比R410A好)。
但是收到報價單的時候卻是KM-50G-R401A(讓我差點打退堂鼓),最後純粹是因為程先生的熱情打動了我(從詢問在電話中的介紹到一約時間馬上殺過來看現場)。
另外補充一下:根據程先生的說法是:目前國內經銷商都要求以R410A供貨(稱R410A比R32安全),所以暫無R32的機型,詳細原因就沒有多問了。
簡單介紹一下訂購時程提供大大參考:
2018/10/01 提供正式報價單
2018/10/09 經過一番掙扎後付30%訂金(通常付訂之後幾天就可以安裝)
2018/11/05 終於來安裝了!(是我們自己指定的時間,因為中間戶外還有施作戶外地磚)
原本建商的地板vs戶外地磚


至於為什麼要貼戶外地磚呢?有幾個原因:首先是原本的地板有積水的現象(最大主因),以及日曬嚴重朋友都建議有一層地磚可以保護PU防水層,最後就是比較好看而且比較防滑(挑選粗面的地磚)。
最後來幾張熱泵熱水器的開箱照(施作過程沒有跟所以只有完工前後照片)...

熱泵熱水器來了(不知道還以為是冰箱)!!

唯一一張施工過程的照片(其實應該快完工了)

冷熱水的配管(熱水管有包覆保溫棉)

完工!

補一張夜拍照!
至於省電不省電跟實測數據(因目前還未入住以及尚未安裝獨立電錶,所以暫時無法提供數據~)
純分享,另外也想詢問是否有推薦的獨立電錶(希望可以有數據報表可以呈現在手機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