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持著01的傳統精神,沒多久...這些新配備就出現在我桌上了…囧~(

CPU: Intel® Core™ i7 860 (好想要870,鳴~無奈口袋不夠深~

主機板: ASUS P7P55D Deluxe (小朋友只好全力攻向主機板~為了日後的昇級著想)
Ram: Kingston 2G DDR3-2000 (這款ram的鰭片夠長,有助於散熱)
HDD: Segate 500G (舊的~不重要,能用就好)
VGA: NVIDIA GTX 295(跟友人購入的..為了玩BIO5 XD~

POWER: Thermaltake Toughpower XT 675W (友情贊助,先用再說~)
Cooler: Thermaltake Contact 29 (物美價廉的高CP值Cooler首選,就是他了)
Case: Thermaltake Element V (果然是高階機殼..只能說夠份量..害我差點載不回來XD)
串場測試設備:WT210 Digital Power Meter
一個個來看吧..首先是CPU: Intel® Core™ i7 860
![[愛妻開箱] 我的第一次就這樣獻給她了XD](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12/mobile01-cb0b5c46cd1b9b2fcf31fe63ab10fade.jpg)
老闆說這個i7 系列的CPU他自己也有使用,而且有個很特殊的絕技是別家沒有的,等等我們就來試用一下..嘿嘿..
因為沒錢買最好的CPU,只好將小朋友火力集中在主機板上,於是乎..ASUS這張P7P55D Deluxe入手了…(哈!~有Deluxe的,就是一個爽字啦!)
![[愛妻開箱] 我的第一次就這樣獻給她了XD](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12/mobile01-765aad21e8352312d11727850b8c5998.jpg)
就是這個光啦Deluxe…XD(註:那個光是我自己加上去的,自爽中~

![[愛妻開箱] 我的第一次就這樣獻給她了XD](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12/mobile01-2f2ba1f707edab058092129a8ed29d64.jpg)
Ram的部份,跟友人凹了一條Kingston的DDR3-2000的記憶體,因為看上了他Fin長的很高,有機會讓CPU Cooler的風流來幫助散熱,才決定敗他的..
![[愛妻開箱] 我的第一次就這樣獻給她了XD](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12/mobile01-0878e69dc59e4fbb003cc640e9744ac1.jpg)
Cooler的部份,我捨棄了Intel原廠的風扇,原因是我覺得Intel的Cooler雖然不錯(中規中矩),但噪音的部份可能還需改善(這點大概也只能靠大風扇來改善..)。小弟這次剛好敗入了Thermaltake Contac 29,來看一下他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吧.
![[愛妻開箱] 我的第一次就這樣獻給她了XD](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12/mobile01-d6c9e9edb00b0693fe8e9def55d86d70.jpg)
會選用Contac 29的原因無他,就因為他的簡單、12cm Fan含PWM,超靜音、三根直徑8mm的熱管直接接觸(HDT)以及各種腳位的扣具支援(甚至還可再加裝一顆12cm風扇),造就了她物美價廉的超高CP值。重點是…他才不到一張小朋友的價格,超級親切的啦! 就是他了Contac 29。來幾張重要部位的特寫:
特寫1: 支援各種腳位(Intel LGA 775、1156及1366 ; 支援AMD AM2、AM2+、AM3、939及754)
![[愛妻開箱] 我的第一次就這樣獻給她了XD](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12/mobile01-1c36df2852e43fa753eb0fd50e0c9362.jpg)
特寫2:就是HDT啦(Heatpipe Direct Touch),這點對於效能有很大的幫助喔

![[愛妻開箱] 我的第一次就這樣獻給她了XD](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12/mobile01-cdf77a1d603a84107b91ede5f9c7b562.jpg)
特寫3:可掛雙風扇,因有預留第二個風扇的拉丁孔,小弟就直接掛上第二個風扇嘍。(兩個風扇夠威了吧XD…請記得方向不要掛錯~)
![[愛妻開箱] 我的第一次就這樣獻給她了XD](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12/mobile01-35a74b8cd0d04fc47f75cc722f16fde3.jpg)
Power的部份: 朋友友情贊助的Thermaltake Toughpower XT 675W,這樣的瓦特數對小弟來說已經綽綽有餘了,啊~交對朋友就是省錢啦~感動咧~

![[愛妻開箱] 我的第一次就這樣獻給她了XD](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12/mobile01-7e5229c6146e7ffeabfbd86f171140dc.jpg)
這Power令小弟最為驚艷的地方,就在於他有三個可以顯示目前資訊的燈號,待命電源、POWER GOOD信號及內部溫度狀況,啟動正常時應為三個綠燈,而有狀況時則會顯示不同的燈號,這對我們user來說真的還蠻便利的,至少可以知道哪邊出問題。自下圖亦可隱約見到其電源線是採方便使用者自行插拔的型式(Cable Management),這樣一來我的Case裡面有不會有一堆亂七八糟的線啦。(傳統Power就是一堆線,不用的線還藏不太起來

![[愛妻開箱] 我的第一次就這樣獻給她了XD](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12/mobile01-c0e9df84a493fc025376a6ab56188c5c.jpg)
另一個讓小弟覺得就甘心的是,他搭上了節能的潮流,有80 PLUS喔!~雖說是銅牌,不過能幫消費者多省一些電,這代表廠商有為他們的產品在用心,也代表了用料夠實在,才能將效率往上推昇,總之一句話~推啦!
![[愛妻開箱] 我的第一次就這樣獻給她了XD](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12/mobile01-c794994c21647d6e6e533f8191c9fd59.jpg)
再來一張,這是Power裡面附上的皮套,讓使用者可以放置沒有用到的線材,超貼心!~
![[愛妻開箱] 我的第一次就這樣獻給她了XD](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12/mobile01-13bfb2ff442e07da96188886dc591fe5.jpg)
Case部份: 對小弟而言,Case的散熱及功能性是非常重要的,在千挑萬選之下,我看上了Thermaltake Element V,因為他好像能滿足小弟的無盡的需求,而且他全黑的外觀及特殊的設計下,實在大大的提昇了這款機殼的整體質感。
![[愛妻開箱] 我的第一次就這樣獻給她了XD](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12/mobile01-3dc089ac9b856aa8cfb823898613108c.jpg)
這款Case分別在前、後、上及側邊都有風扇(由其是側面那個23cm大風扇,看了就覺得很有Power !),其熱流方向如下圖所示,這樣的安排的確能夠幫助熱氣有效地散出系統。(該圖來源為Thermaltake官網)
![[愛妻開箱] 我的第一次就這樣獻給她了XD](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12/mobile01-08f809af6ed8e0572159ef6b290a8581.jpg)
在功能性部份更是令小弟深感驚艷,因為小弟還是第一次買這種高直立式機殼,這款機殼前面的Bay真是多到一個不行,讓使用者能隨心所欲的加裝ODD、HDD、甚至是水冷系統也行!(後方有開水冷的孔)。 另一個特點是,其將一些常用的Port及按紐置於機頂,如此一來使用者也不必特地彎下腰去開機,或是發生安裝隨身碟時找不到孔等等的狀況發生。(因為小弟常常找不到孔

![[愛妻開箱] 我的第一次就這樣獻給她了XD](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12/mobile01-63452298e70637bed3de1641cecb8d1c.jpg)
最特別的是機頂上面那個旋紐除了可以改變風扇轉速外,還可以給他”按下去”改變風扇LED燈的顏色,隨使用者的心情變化改變一下顏色,這種設計通常在一些先進的歐美國家可以看到,因為他們很喜歡用不同顏色的環境光源來營造某些他們想要的氣氛,想不到在這款機殼中也有導入,讓user想High就開紅的,想Comedown時就給他開藍的,想阿飄一下就給他開綠的(記得臉要放在風扇旁邊)…Thermaltake實在就甘心啦!
所有新玩具安裝完成後就像是這樣子啦,先來裸照一張~
![[愛妻開箱] 我的第一次就這樣獻給她了XD](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12/mobile01-9b2407d1ab82830875d23608fc115cd2.jpg)
再來一張有穿衣服的,厚~整個就是一個e~Sport風啦!(聽說機殼側板旁邊那兩個孔還可以掛水壺XD)
![[愛妻開箱] 我的第一次就這樣獻給她了XD](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12/mobile01-8f68257f553913e8c941336ff12bd205.jpg)
最後來一張大合體啦 (Sorry小弟家太亂,懶得整理只好用軟體修一下)
![[愛妻開箱] 我的第一次就這樣獻給她了XD](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12/mobile01-a8bc8add7d72c683ea5b32a9e58ad94e.jpg)
OK,新玩具介紹完畢…接下來準備開機進系統好好測試一下。
當初在敗入這顆CPU前,小弟有先上網作一下功課,發現原來Intel最近推出的CPU有一個叫作Turbo Boost的新功能(就是那個老闆告訴我的獨門絕技啦),為了怕大家看不懂,小弟先將之前作的功課小整理一下給大家看..如果有錯誤的地方還敬請賜教…
【Intel的獨門絕技 Turbo Boost】
為何要叫獨門絕技…因為聽說別家沒有這種功能(別家是指AMD…),這個Turbo Boost技術能視使用者在何種工作狀態下,將其頻率提昇至某種程度。以小弟購買i7-860為例,若運行的程式只使用到CPU的1個核心時,則CPU將會自動將頻率從2.8GHz提昇為3.46 GHz; 若運行的程式使用到CPU的兩個核心時,則頻率將提昇至3.33GHz,使用三或四個核心時,則是提昇至2.93GHz。
簡要的算式如下:
[1 Core Active] : 2800 + 133*5 = 3465 (3.46GHz)
[2 Core Active] : 2800 + 133*4 = 3332 (3.33GHz)
[3 or 4 Core Active] : 2800 + 133*1 = 2933 (2.93GHz)
Intel官方稱這為Bin Upside,更簡單的說,其實就是自動幫我們超頻啦,當使用的核心數較少時,超頻的幅度也會相對的提昇,這點其實對於現況是很有幫助的,因為目前我們所使用的軟體(除測試軟體外),大多數都是支援單or雙核心運作,雖然不能要求Intel的Turbo Boost拉高所有核心的頻率,但至少他能在我們最常使用的工況下,將Bin Upside提昇至4倍以上,這樣我覺得就很夠了. (所有的i7及i5都有這種技術)
![[愛妻開箱] 我的第一次就這樣獻給她了XD](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12/mobile01-bc037854e29e73c52cebb410f4e0422f.jpg)
表來源: Tom’s Hardware
來一張圖解會比較清楚:
![[愛妻開箱] 我的第一次就這樣獻給她了XD](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12/mobile01-bc181275ce4c8cb9a91a622a200bc0c8.jpg)
圖來源: Intel 官網
【Turbo Boost 要如何開啟】
重點來了,要如何開啟Intel的這個Turbo Boost功能?答案就在影片中,請進BIOS:
![[愛妻開箱] 我的第一次就這樣獻給她了XD](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12/mobile01-5de513e1cac6470ed627e9a24f8861d0.jpg)
由於各家的主機板設定不同,小弟僅將手邊的這一片ASUS板子作說明。Asus的板子在預設的狀態下,Turbo Boost的功能是打開的,如果想要再次確認的話,請注意下面這幾個選項:
(1) Ai Overclock Tuner: 設定成 [Manual]或[Auto]
(2) CPU Ratio Setting: 設定成 [Auto]
(3) Intel(R) Speed Step(TM) Tech: 設定成[Enabled]
(4) Intel(R) TurboMode Tech: 設定成[Enabled] (該項有出現,且設定成Enable才算啟用)
註:如果將Intel(R) SpeedStep(TM) Tech [Disabled]的話,則TurboMode Tech的選項不會出現(我只測Asus的板子,別家的板子不一定是這樣..)。
![[愛妻開箱] 我的第一次就這樣獻給她了XD](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12/mobile01-53bb7a9f0394d9dcb34916700382eda7.jpg)
【如何確認Turbo Boost有開啟】
要如何確認進作業系統後Turbo功能有開啟?比較笨的方法其實利用CPU-Z看頻率的變化,再比較一下該CPU的原始頻率後就可知道,然而Intel自家有提供一個Intel Turbo Boost Monitor Gadget這個軟體,可供使用者在具有Turbo Boost的CPU上安裝該軟體,安裝後即可監測Turbo Boost的運作情形,當漏的網址如下:
點我下載
(似乎僅支援win7及vista)
在安裝好這個軟體後,請在桌面上隨便一個地方,滑鼠右鍵,並點選gadget.
![[愛妻開箱] 我的第一次就這樣獻給她了XD](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12/mobile01-ce72c9299a9175041fdb45e0308514dd.jpg)
接著再雙擊滑鼠左鍵點選Turbo boost monitor這個項目,即可在畫面中顯示一個Intel處理器的logo,如果這時畫面跟下圖一樣,就表示Turbo Boost開啟成功啦。
![[愛妻開箱] 我的第一次就這樣獻給她了XD](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12/mobile01-c0540717dc2479df6591f2e6cc758b93.jpg)
如果你的Turbo沒有順利開啟,畫面會像下面這樣出現一個叉燒包
![[愛妻開箱] 我的第一次就這樣獻給她了XD](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12/mobile01-ae88bfa69244fd6ddadccd512d3b845d.jpg)
另外,Turbo Boost只在CPU有Loading時(也就是Run程式時)會開啟,開啟後的樣子如下圖:
![[愛妻開箱] 我的第一次就這樣獻給她了XD](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12/mobile01-51b185034fa1a3ff1bd1f18a2223fb5d.jpg)
【無腦OC~超很大!~XD】
老實說,小弟的超頻經驗很少,也很懶得超

先說明一下小弟並不是專業的測試人員,所以僅用幾個簡單測試程式來作一下Turbo Boost的比較,這些程式分別為:
(1) Hyper PI 0.99b (1 Core, 8M, Realtime)
(2) Cinebench R10 (1 Core)
(3) Nuclearus Multi Core 2.0
(4) 7-zip (Benchmark Test,16M, 1 core)
對小弟而言,最常用到的一些應用就是影片剪輯、玩3D Game或是一些文書處理的工作而已,大部份CPU的運作都處在1 Core運作的情況,因此我使用上述的程式時,也都將其測試條件開在1個Core的情況下運作。(Nuclearus Multi Core的分數僅算單核的部份)
Turbo Boost的部份,就作
A.頻率未調整狀態下Turbo Boost 【Enabled】 (頻率從2.8G Turbo至3.48G)
B.頻率未調整狀態下Turbo Boost 【Disabled】 (頻率定在2.8G)
C.手動調整頻率Turbo Boost【Enabled】 (頻率從2.8G Turbo 至4.39G)
註: C的狀態是指有手動調整BCLK、倍率及電壓等參數(目的是能夠Turbo至更高的頻率)
(以下測試圖多,小心傷眼

測試A-(1): 頻率未調整,無Turbo測Hyper PI,分數: 2分49秒
![[愛妻開箱] 我的第一次就這樣獻給她了XD](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12/mobile01-873c43f21a25c4023aabfa8878e8a432.jpg)
測試A-(2): 頻率未調整,無Turbo測Nuclearus Multi Core,分數: ALU: 5445 / FPU: 7967
![[愛妻開箱] 我的第一次就這樣獻給她了XD](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12/mobile01-e4b43b18405901265281425691ec5c3d.jpg)
測試A-(3): 頻率未調整,無Turbo測Cinebench,分數: 3178
![[愛妻開箱] 我的第一次就這樣獻給她了XD](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12/mobile01-0b5a11c395e0dfc065a8a6aa97647a15.jpg)
測試A-(4): 頻率未調整,無Turbo測7-Z Benchmark,分數: 2982
![[愛妻開箱] 我的第一次就這樣獻給她了XD](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12/mobile01-a23d767598d4e7682e915bb501f542cd.jpg)
測試B-(1): 頻率未調整,有Turbo測Hyper PI,分數: 2分24秒
![[愛妻開箱] 我的第一次就這樣獻給她了XD](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12/mobile01-9dbd115fc209b563be9194ae700db9ce.jpg)
測試B-(2): 頻率未調整,有Turbo測Nuclearus Multi Core,分數: ALU: 6632 / FPU: 9769
![[愛妻開箱] 我的第一次就這樣獻給她了XD](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12/mobile01-732bf50678f975d24238b66c09a7825f.jpg)
測試B-(3): 頻率未調整,有Turbo測Cinebench,分數: 3657
![[愛妻開箱] 我的第一次就這樣獻給她了XD](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12/mobile01-3934375db5790cc6bbc3904713a422ae.jpg)
測試B-(4): 頻率未調整,有Turbo測7-Z Benchmark,分數: 3521
![[愛妻開箱] 我的第一次就這樣獻給她了XD](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12/mobile01-da083c7772c3c99fd7a4d270a6c7d529.jpg)
測試C-(1): 頻率有調整,有Turbo測Hyper PI,分數: 1分58秒
![[愛妻開箱] 我的第一次就這樣獻給她了XD](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12/mobile01-73799dd14eb185860e51ed3a5f1a25cd.jpg)
測試C-(2): 頻率有調整,有Turbo測Nuclearus Multi Core,分數: ALU: 8353 / FPU: 12330
![[愛妻開箱] 我的第一次就這樣獻給她了XD](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12/mobile01-9229cea83b7c00c9b188a94eeec96a3d.jpg)
測試C-(3): 頻率有調整,有Turbo測Cinebench R10,分數: 4631
![[愛妻開箱] 我的第一次就這樣獻給她了XD](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12/mobile01-d328030b517deb628ca6d485f030fc56.jpg)
測試C-(4): 頻率有調整,有Turbo測7-Z Benchmark,分數: 4332
![[愛妻開箱] 我的第一次就這樣獻給她了XD](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12/mobile01-4598d2f9f8d4892151e7ef87c5816f00.jpg)
小弟很白目的作了這幾個測試


![[愛妻開箱] 我的第一次就這樣獻給她了XD](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12/mobile01-ee118f2ddd14555f30de597f0ecf38bb.jpg)
這個i7 860預設的頻率是2.8GHz,開啟Turbo Boost後自動超頻到3.48G是不需要動什麼設定就能達到(只要別手賤把Turbo關了就有…)。而小弟上面寫到手動調整頻率Turbo 至4.39GHz則是有Tune了一些BIOS中某些設定值(如BCLK、CPU電壓等等的)才能頂到4.39GHz。
能從2.8GHz 到4.39GHz…爽度UP ! UP ! 這樣的結果小弟已經很滿意了啦~

(這個Turbo上4.39GHz的結果可能還算低的,超頻程度還是需視CPU、主機板、記憶體等等其他硬體體質而定)
值得一提的是,在測試期間所有的組件皆是裝在機殼中進行的,令小弟很配服的一點是CPU的溫度並沒有因為超頻Run程式而超過72度C,看來這個Cooler真是買對了,當然機殼也是功不可沒啦(夏天可以不用電扇吹電腦了~XD)。
![[愛妻開箱] 我的第一次就這樣獻給她了XD](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12/mobile01-2d23100757b7553f51bf3f08c03f8158.jpg)
【同場加映 ~ 不只超很大! 而且也省很多】
另外,這個Turbo Boost剛好有個特點,就是只在CPU有Loading的時候才啟動,這樣的設計讓我覺得還蠻人性化的,符合Idle時省電,Run程式時再拉高運算頻率的理念,這點與傳統的手動超頻不同,因為小弟看友人超頻總是維持一樣的頻率在使用(Idle時也在高頻),感覺上這樣會比較耗電;相較之下如果使用Turbo Boost,再加上打開CPU內建的省電功能的話,更能達到省電的目的。
在這張板上子要如何打開省電這項設定?
要打開省電的選項,一樣請進BIOS,並將C1E Support 及Intel(R) C-State Tech這兩個選項設定成 [Enabled],另外也建議將 C State package limit setting 設定為 [ Auto]。(在某些主機板上好像是會寫成EIST,如果在別張主機板中的BIOS有看到這個選項,請記得將其Enabled)
![[愛妻開箱] 我的第一次就這樣獻給她了XD](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12/mobile01-db1ec70e3649aa736f04bc4800fb8435.jpg)
就像剛剛作了Turbo Boost的測試一樣,小弟也對Intel的省電功能抱持著懷疑的態度(沒辦法,小弟自認疑心病超重)。為了印證這個推測,小弟還跑到學校去向老師借了量測耗電量的電表WT210 Digital Power Meter,有了他,不管電腦吃了多少電都逃不過他的法眼啦! 簡單測試如下:
1.手動調頻設定,有開啟省電功能,有開Turbo Boost (Turbo 後可至4.39GHz,設定同前C組)
(i) 在Idle時的畫面及耗電量: 129.8W (從下可知Intel會自動降頻)
![[愛妻開箱] 我的第一次就這樣獻給她了XD](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12/mobile01-47e7cbefffd91474ccc7a61fe165f9bc.jpg)
(ii) 在執行Hyper PI 8M/1core時及耗電量: 185.8W ; 執行完時間:1分58秒
![[愛妻開箱] 我的第一次就這樣獻給她了XD](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12/mobile01-584e288e4263f142a9db92cc75e7510c.jpg)
2.傳統手動超頻至4.13GHz,關閉Turbo,關閉省電功能:
(i) 在Idle時的畫面及耗電量: 178W (頻率維持原樣)
![[愛妻開箱] 我的第一次就這樣獻給她了XD](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12/mobile01-053f236f83b5f9356830efdb00a8a093.jpg)
(ii) 在執行Hyper PI 8M/1core時耗電量: 217.4W ; 執行完時間:2分4秒
![[愛妻開箱] 我的第一次就這樣獻給她了XD](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12/mobile01-88266f9d7175d80bc49e98a1bbf0dc27.jpg)
將上述四個測試的結果整理一下,如下表:
![[愛妻開箱] 我的第一次就這樣獻給她了XD](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12/mobile01-e56e2689e809a8c1bb1398cdc49ce8e3.jpg)
從上表很清楚的可得看到,手動調頻設定+省電+Turbo Boost的這組設定,無論是在Idle時或是運行Hyper PI時的耗電量,皆比傳統手動超頻的耗電量還低,而且執行程式的時間更快(只測1 core),這點讓小弟不由得配服Intel這個省電功能真的有效,而且還省蠻多的。
舉個例,以Idle狀態來看,兩者相差了近50W,如果有人跟我一樣整天24 小時宅在網上,那一天的耗電量就是24*0.05=1.2度電,若以兩個月計算一次電費來看,就是1.2*30*2=72度電,以現在1度電4元來算,每次繳電費就差了288元,這雖然不是什麼大數目,但對我這種上班族來說,可以多吃四個70元的雞腿便當了

![[愛妻開箱] 我的第一次就這樣獻給她了XD](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12/mobile01-ed73d2b1869a736a5a1c120578775484.jpg)
【總結】:
(1)Thermaltake的Cooler (Contac 29)及機殼(Element V)散熱表現可圈可點,CP值超高!
(2)Intel Turbo Boost技術真的有用,而且能夠”無腦OC”.(連我家女王也會用!)
(謎之音: 你的意思是說我無腦就是了…皮在癢了你!

(3)強烈建議開啟Turbo Boost + 省電功能,可達成” 超很大&省便當錢 ”之功效。
感謝收看,若有謬誤敬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