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 2011/3月買了 I5-2500K & H67MA-UD2H-B3 就一直用到現在,當初標榜超耐用主機板果然不假,真的是用不壞啊~

直到2020 AMD & TSMC 聯手上演了絕地大反攻 Ryzen 3000 系列,一別將近10載了,趕快開箱一下這堪稱時代的眼淚吧!

先來開這條13.8 W/mK高效能散熱膏,爬了一些比較影片,高效能散熱膏真的有利害,為了再戰10年~超值!!!
出 B550 我就買,整機M-ATX DIY分享

全員到齊,謝謝收看,不想往下滾的可以評價一下這組合是否超值? 還是想知道選用心路歷程的,都可以留言聊聊,也請大家告訴我一下,要到哪裡參考操頻設定,都沒看到ASUS板廠不能說的秘密耶...
出 B550 我就買,整機M-ATX DIY分享

接下來這條是SX8200Pro 1TB, PCIe 4.0現在太燒,先用這擋個幾年應該很甜,速度與耐用度一點也不遜色,還有送散熱片,ASUS主機板剛好缺這個,真是奇怪怎麼有 PCIe 4.0 slot 沒附造型散熱片的~ 華碩小編如果有看到,可以送我一片嗎~呵呵
出 B550 我就買,整機M-ATX DIY分享

帝國軍巡邏船一景,原來應該搭乘無限五終極號的,無奈到處缺貨(看昨天說有V2.0了),只好改搭路人在下我嚴選,配6根導熱銅柱,直觸式工藝,不到600大洋新台幣... 真香~
A導: 怎麼有兩個來亂入的,立刻拖下去解體!
出 B550 我就買,整機M-ATX DIY分享

蜘蛛人攀岩練習場之 Apexgaming/AG-750M, 我知道去年有特價到1開頭(不用再提醒我了),主要是看到全模又送 ARGB 風扇就台到最高點,另外線材沒有包覆,對於 M-ATX 空間理線,頓時變成了購買的優點。
出 B550 我就買,整機M-ATX DIY分享

Apexgaming 12cm*3 ARGB風扇組(AC-120DR), 還送控制器,再附遙控器,難怪連龍貓看到都嘴巴張開開!
出 B550 我就買,整機M-ATX DIY分享

超頻講究速度,有了賽車女郎的加持,Crucial Ballistix 16GB*2 炫光RGB 直上 3600MHz, LED亮到瞎爆, 想看不到車尾燈都難啊~
出 B550 我就買,整機M-ATX DIY分享

TUF GAMING B550M-PLUS(WIFI) 一開賣就超有誠意,送的256GB SSD立刻變現,讓我的荷包輕鬆不少,後擋散熱片沒有放好放滿,讓我將來升級顯卡,不會卡卡 ^^
出 B550 我就買,整機M-ATX DIY分享

AMD R7 3800X 有神快拜(敗),XX屋正買小換大,這是銀斧頭換金斧頭的故事嗎?
有人會問怎麼不等 4000 系列,答案就在瓦數中...
出 B550 我就買,整機M-ATX DIY分享

鋼彈格納庫,小尖兵RGB機殼,一直沒有展示架來拍一些英姿,這下子可以出寫真集了
出 B550 我就買,整機M-ATX DIY分享

三面透視,主機板也可以平放,不用擔心塔扇與顯卡最後無法承受地心引力的摧殘,提早歸西
出 B550 我就買,整機M-ATX DIY分享

真的出寫真集了,快去買
出 B550 我就買,整機M-ATX DIY分享

搞了半天,終於組裝完成全貌,女王說太亮了 QQ
出 B550 我就買,整機M-ATX DIY分享

這真的叫美光呦~
出 B550 我就買,整機M-ATX DIY分享

側拍
出 B550 我就買,整機M-ATX DIY分享

以上雜牌軍,謝謝收看!
出 B550 我就買,整機M-ATX DIY分享
文章關鍵字
超值,這有點主觀,在你眼裡超值,
就個人來看,750w,就太不超值,550w就夠用了吧,
記憶體也是,個人會買無光的啦,
再來就那3個風扇,無光普通一點的話....

這三個省下來,應該能升至3900x吧,
在個人眼裡,升3900x才超值!
alex1497 wrote:
自從 2011/3月...(恕刪)


你也太勤儉了,用了9年才換,我的3770還在服役中...
女王不知道什麼時候點頭🥺
alex1497 wrote:
自從 2011/3月...(恕刪)


你也太勤儉了,用了9年才換,我的3770還在服役中...
女王不知道什麼時候點頭🥺
LED 藍光會傷害眼睛
保重
御光儀 wrote:
超值,這有點主觀,在(恕刪)


比較了 AMD and Intel performance後,以個人使用需求3700X已經非常夠用了,反而想升級顯卡,等 MS Fly Sim 2020 正式發表應該會需要一筆支出.
至於 750W and ARGB 風扇,真的是主觀而已,750W 平常負載低,相對壽命會長很多,另外想說既然9年才換機,應該體驗一下時代潮流,亮一下! 呵呵
亮的發白 wrote:
你也太勤儉了,用了9(恕刪)


有需要就換,沒需要其實不用在這點上傷腦筋,多花的都是自己的時間與金錢。
當初DIY PC就瞄準長時期使用下,何種組合與規格才不會沒幾年就要換,甚至為了斷絕顯卡升級噩夢,果斷買了內顯的PC,另外轉戰到 Playstation 陣營,這幾年來真的省了非常多錢啊!
BADKING wrote:
LED 藍光會傷害眼(恕刪)


謝謝提醒,沒事我不會盯著主機看的
另外目前主機板無論是 RGB or ARGB 都能直接控制,很多種pattern可以選擇,跟著心情看是要設成彩虹循環,還是跟著CPU溫度變色的,總是能讓人感到愉快~ 突然覺得這不就跟氣氛燈一樣嗎?
恭喜入手一台不錯的主機
個人也有入手同一個機殼,這個機殼拿來改來改去是挺方便的
不過受限於價格,一些常拆卸的部件用久了會鬆弛是有點小遺憾
個人建議前面板可以考慮用20公分的RGB扇減少噪音
之前也是用三個12的風扇,除非去BIOS降速,不然聽久了感覺挺吵
而且三個風扇有點類似吸塵器...用久了灰塵真的是有點煩躁
至於啥燈傷眼睛的理論,那乖乖把自己關到暗室吧,最大的藍光源太陽高掛天上
RGB效能(心靈效能)提升30%呀!
同樣購入小尖兵剛滿月的路過
不過CPU和主機板還是既有的i5-3470和B75M-D3H
來自2013買的套裝機
今年滿7周年
打算繼續撐到DDR5記憶體普及甚或PCIe 5.0
畢竟目前玩的OLG比我CPU還舊
優化還特爛
朋友9900K+2070S還會LAG且無法達60FPS的那種
也沒其他注重CPU效能的作業需求
總之
希望最少能10周年吧
本來也想裝ARGB風扇組
不過鑑於自身使用的並非全模組電源
也不是黑扁線
感覺多了ARGB線和控制器會很擠...
加上原本的顯卡是近30cm(圖中的是後來利益交換的非原本的)
目前狀態

所以放棄了
但壓垮最後一根稻草是這條

就是圖中那條為了20cm風扇安裝孔位的黑色橫條
心中龜毛的小宇宙就這樣爆發了
索性改換20cm的風扇
原先也是乖乖地照孔位位置安裝
但是因為此20cm風扇厚度達3cm
機殼內附的長條螺絲僅2.5cm
所以只好用束線帶固定
不過呢
最後還是為了藏線(雖然還是很亂)
加上原始風扇位置較低
覺得上移會讓零組件比較涼快
所以就DIY成這樣

束線帶萬能呀
至於風扇無法置中的龜毛宇宙就這樣炸掉
不理他了
拜此所賜

感覺較空曠了點
雖然那條USB3.0線本來嫌太長
後來倒覺得太短...
無法和前I/O線綑在一起
繞道再從3.5吋碟上方孔出來
就這樣反其他線材道而獨行
而沒用到的電線就放到2.5吋碟的位置

你沒看錯
我沒接USB2.0+讀卡機和HD AUDIO的線
原因在於不常使用加上繞道的關係
線拉得有點緊
不過最主要還是線材沒黑化
有時轉頭一看覺得有點醜
至於顯卡前方那塊也和樓主一樣是SX8200Pro 1TB
本來只是120G的SSD當系統碟+遊戲和500G的HDD
想再買個SSD
不過主機板老舊
只有一個SATA3的接口其餘為SATA2
自然
唯一的SATA3接口就給系統碟用了
再買塊2.5吋SSD也無法跑全速
後來看看M.2的價格和2.5吋SSD差不多
加上即使接口因素只能跑PCIe 2.0的速度
循序讀寫也是2.5吋SSD的3倍多了
最重要的是不用接線
結果就成這樣了

買了內含風扇的轉接卡+散熱條
滿足心靈散熱
不過裝了才知道無法觀察溫度變化
看在友人同款型號+原裝散熱片
約40度多上下
這樣起碼能降5度吧

是說
樓主的小尖兵也是不含讀卡機座的防塵蓋嗎?
我是沒有
當初看網上的開箱卻都有

不知道是不是網上開箱文已久
之後才改沒有的

總之
看了ARGB後
感覺之後會還是會組ARGB吧
會著魔呀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