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朋友的弟弟準備進大學的電腦配單及分享

哈囉大家好,我是Teramuton,也可以叫我T桑。
這篇是我第一次PO文,如有問題歡迎指教!
##20200807回應##
感謝大家的回應,我都有看也都有記住大家的評論。
這可以讓我再我後續文章能有助益的幫助!下次的文章會盡量不讓大家失望的!

關於業配的說法,小弟不覺得廠商會要做那麼粗糙的業配。
這張主要是朋友為他弟弟上新大學所準備的電腦,而他本人有TT信仰,在要求特定的配備後壓預算的價格所配上的單。
後來在跑分給朋友看之後他覺得我可以PO上文來分享,沒想到受到這麼大的關注。
也確實下標題可能不好,於是我把原本標題"給準備進大學的新生電腦配單及分享"稍作修改一下,再次對於大家的指教非常感謝。

##原文##
最近暑假已經開始了,有些上大學的新生會需要為自己的大學生活準備一台適合的電腦,但有礙於平常都是在學校讀書、暑輔、夜自習、補習等等緣故,其實對於電腦的相關知識並不瞭解,那在組電腦的過程中,就會有很多不適應的硬體問題狀況發生。再來想要組一台電腦,最主要的也是看自己適合的電腦來進行選配,如何使用最有效的價格來組一台適合自己的電腦就顯得相當重要。近期AMD跟Intel也開始主打新的產品出來,挑選的範圍又更加廣闊了。
如果今天你是一位預算無上限的人,當然能好的設備就當然挑好的設備,但是如果你今天是一位預算只有25000左右的學生,挑選設備就是一件相當重要的事情了。依照現在的電腦遊戲規格,顯卡跟CPU都是很重要的部分,但也不能漏掉他們其他的相關配件,如RAM、硬碟、電源這類型的也得處理好。

以下是我選配的配方:

中央處理器(CPU):AMD R3 3100 4C8T ,3150元
主機板(MB):ASUS TUF GAMING B550M-PLUS(Wi-Fi),4690元
記憶體(RAM):金士頓 16GB(8G*2) DDR4-3200,1888元
硬碟(SSD/HDD):金士頓 A400 480G/2.5吋,1599元
顯示卡(GPU):ASUS DUAL-RX5500XT-O8G-EVO,5990元
電源供應器(POWER):曜越 Toughpower Grand RGB 650W,3890元
風扇機殼風扇:曜越 Pure 12 ARGB,1790元
機殼(CASE):曜越 S100 TG 雪白版,1600元
總價:24597元

這次選擇AMD的理由很簡單,除了要應付上大學基本的文書需求,現階段大多數大學生,也都會有想要玩電玩的想法在,在有效的預算內,組裝一台可以應付大多大眾遊戲。

給朋友的弟弟準備進大學的電腦配單及分享


全家福照先來一張~。


給朋友的弟弟準備進大學的電腦配單及分享


全部機體組裝完的圖

先來介紹每樣產品:
CPU:R3 3100
身為AMD的新一代入門級產品擁有四核八執行緒(4C8T),基頻可以跑至3.6G,可以Turbo至3.9G,如果要比較的話,就得拿Intel裡同樣是屬於入門級產品的來進行比較,下表是規格比較(價錢來源:原價屋)。
給朋友的弟弟準備進大學的電腦配單及分享


我選擇的是R3 3100,使用下來的情況也不錯,不太有卡頓的問題,剛灌好系統的時候也是因為有大量更新的緣故才有一點卡頓狀況,但整體而言使用下來非常順。後來使用CPU-Z、Cinebench R15、R20以及AIDA64進行燒機測試,整台電腦的狀況在燒機15分鐘後,溫度來到72度左右,不過沒有進行降頻的狀況發生,AMD的原廠風扇真的比Intel原廠風扇強很多。


給朋友的弟弟準備進大學的電腦配單及分享
上圖是 CPU-Z燒機時的溫度狀況

給朋友的弟弟準備進大學的電腦配單及分享
CPU-Z跑分


給朋友的弟弟準備進大學的電腦配單及分享
CineBench R15 跑分:972cb


給朋友的弟弟準備進大學的電腦配單及分享
Cinebench R20 跑分:2245pts


給朋友的弟弟準備進大學的電腦配單及分享
AIDA64燒機

R3 3100就整體而言非常不錯,不論是跑分還是穩定性,都能擁有相當不錯的成績。在R15 R20的跑分下還有贏過I5-9400F,也贏過部分I7,也算是一個入門級別的效能怪獸了。

主機板:B550M-PLUS(Wi-Fi)
選用這塊板子而不是選用舊一代的B450系列,主要是因為提供往後的升級空間,也是怕有些住宿的學生的數據機沒有提供Wi-Fi功能,雖然現在很多宿舍都擁有Wi-Fi機可以使用,但大多也都是舊式的,此主機板走的是Wi-Fi6,效能比較起來也順暢很多。

給朋友的弟弟準備進大學的電腦配單及分享


B550M-PLUS(Wi-Fi)整體外觀清晰標誌,在供電的位置有兩塊散熱器,M.2靠近晶片組以及B550晶片組也有一塊散熱器,有4個記憶體插槽,最高可以支援到128GB,也可以超頻道DDR4-4800+ MHz。在第一個PCIE 4.0 x16的位置有座金屬強化,在安裝顯示卡的時候擁有更好的支撐性。第二組則是走PCIE 3.0 x16以及一組PCIE 3.0 x1,支援的規格是根據CPU的選配來適用。
此版支援AMD Ryzen 3000 處理器 (Zen2架構),日後也可以更新主機板驅動以支援下一代的Ryzen處理器,採用整體黑化的設計風格,並用部分金色來進行點綴,外觀上也是相當好看的。
總共有2個M.2插槽以及4個SATA 6GB/s插槽,有兩個12V RGB以及一個5V ARGB插槽。

給朋友的弟弟準備進大學的電腦配單及分享


後面是不鏽鋼製的後面板,不過沒有直接安裝後擋板在主機板上,需要額外再安裝後擋板。
後面板擁有PS/2鍵盤滑鼠、2個USB 2.0、2個USB 3.2 Gen2(一個是Type-C街口)、4個USB 3.2 Gen 1、BIOS FlashBack 按鈕、Wi-Fi 6 外接天線孔、HDMI 2.1、DP 1.2、Lan 有線網路、音源孔、S/PDIF 光纖。

給朋友的弟弟準備進大學的電腦配單及分享


這塊主機板擁有不錯的供電架構,因此散熱方案也跟著升級,得以應付一些高階處理器供電需求。整體使用狀況下,在AIDA64的穩定性測試中,整體溫度可以說是很涼快的。

給朋友的弟弟準備進大學的電腦配單及分享


配件相當簡單,包含使用者手冊、I/O擋板、2條SATA線、TUF Certification卡、TUF貼紙;M.2墊片、2組M.2螺絲+螺絲座、驅動光碟、WIFI天線則在盒子裡。

記憶體:DDR4-3200 16G(8G*2)
金士頓的DDR4-3200 16G,配合主機版本來的配色,搭配出一致性的感覺。搭配B550M-PLUS(Wi-Fi)甚至可以不用超頻就能直接跑滿3200 MHz的功能。很可惜的是由於預算關係,否則可以在挑選更好的記憶體來搭配。
給朋友的弟弟準備進大學的電腦配單及分享


硬碟:金士頓A400 2.5吋SSD
這款算是金士頓旗下針對第一次升級硬碟的使用者打造的入門升級款。現階段很多電腦都適用SSD來當作系統蝶來進行開機。畢竟跟普通機械硬碟開機時間來比,真的差了十萬八千里。
如果預算在調整一點的話其實可以考慮弄一個M.2的SSD來進行使用。畢竟體積小不用整線的部分是有加分的,而且B550M這張板子也是有支援到2個M.2的。不拿來使用的話認真說是滿可惜的。
給朋友的弟弟準備進大學的電腦配單及分享


SSD的部分的跑分結果如下,雖然說跟M.2的相比是有遜色不少,但是能穩贏機械硬碟(不能穩贏就尷尬了)。而且跑分結果其實也不差唷,還是有著相當不錯的分數在,再加上其實這個非常薄,僅有7mm,可以裝在很多狹窄的機殼裡面不會有任何問題的。
那在傳送資料上面從隨身碟下載也是有平均125MB/s再跑;而上傳至隨身碟也有30MB/s的速率再跑,速度上的還是可以明確感受到甚至感覺上還不輸部分的M.2 SSD。


給朋友的弟弟準備進大學的電腦配單及分享
金士頓A400 480G 跑分結果

給朋友的弟弟準備進大學的電腦配單及分享
給朋友的弟弟準備進大學的電腦配單及分享
金士頓A400 480G 傳送資料速度圖

顯示卡:AMD RX5500 XT

給朋友的弟弟準備進大學的電腦配單及分享
給朋友的弟弟準備進大學的電腦配單及分享

黑色髮絲紋的造型相當好看,再配上B550M-PLUS這張是相當漂亮的風格。
再者跟現階段大多數的入門N卡來比較,也沒遜色到哪邊去,雖然說顯示卡的價格程度就跟效能成正比,並不會跟CPU一樣相差太多的價格。規格如下:


給朋友的弟弟準備進大學的電腦配單及分享

GPU-Z所顯示的規格

跑分的狀況如何呢?我這邊使用Furmark來進行評測,來看看這個顯示卡的狀況如何,平均的跑分是4466分,FPS可以穩定維持75FPS。

給朋友的弟弟準備進大學的電腦配單及分享

在單獨燒GPU的情況下,也幾乎是在維持在攝氏67度,算是很涼快的溫度,但是也是因為有智慧停轉的功能,溫度沒有到一個程度的時候,顯示卡風扇是不會轉的,這也讓我越來越期待這個顯示卡,在遊戲上面能發揮到甚麼程度了。

給朋友的弟弟準備進大學的電腦配單及分享


POWER:Toughpower Grand RGB 650W
根據CPU所需TDP以及顯卡建議要求的瓦數來挑選這顆曜越的電源供應器。

給朋友的弟弟準備進大學的電腦配單及分享

外觀上來看是相當華麗,而且風扇部分也有做出RGB燈光色彩,但是搭配在這個機殼裡面,RGB反而有點多餘,不如把這個RGB放給其餘風扇,我覺得會更棒。那也可以從產品的規格裡面可以看到它是有給滿650W足瓦的部分,所以在配CPU跟GPU的時候,可以放心接上,不用擔心瓦數不夠的問題。當然要判斷瓦數是可以支撐住一整台電腦,可以去查詢CPU以及GPU廠商推薦的瓦數,可以壓在極限值,但我會選擇多拉一點,往後要做升級的時候,可以有更多的選擇,而不用連同POWER也更換掉。

給朋友的弟弟準備進大學的電腦配單及分享

機殼CASE:S100 TG 雪白版

給朋友的弟弟準備進大學的電腦配單及分享

一個簡單樸素的設計風格,算是我個人滿喜歡的一個設計,機殼顏色有滿多種的,這邊選擇一個美麗的白色,即使在樸素的造型下也有的美麗所在。機殼上方跟下方都有給防塵濾網,而且機殼上方跟前方其實都可以裝上14CM的風扇,也能裝上240/360的一體式水冷,這點讓我有點訝異齁。
側面板設計成磁力扣的設計算是可以方便使用者裝拆硬體以及清理灰塵。當初其實我是想說這樣的設計,有點雞肋就是了,因為沒有辦法把側板拆開來,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我的作業,但是後來發現是可以把側板也拆開的時候,莫名的安心許多,也讓我在裝拆硬體的環境有了很大的紓解。

給朋友的弟弟準備進大學的電腦配單及分享

其實可以看到,內部空間是非常足夠的,上面風扇的部份以及前面安裝風扇的部分,都是擁有非常良好的空間可以進行安裝,能看到即使我把主機板裝上去空間依然非常足夠,不用擔心到時候安裝風扇時的困境。

給朋友的弟弟準備進大學的電腦配單及分享

安裝電源線的時候,可以看到另一邊的空間,給予的空間也是非常足夠,整線的部分看起解不用特別擔心。也可以看到我再把電源安裝進去的時候,感覺上也還算是很足夠的空間。在安裝完封善後,空間也還算足夠,也有地方可以藏線。

給朋友的弟弟準備進大學的電腦配單及分享

給朋友的弟弟準備進大學的電腦配單及分享

東西都裝好後,整線的部分,稍微理一下線後,就可以塞入了,不過裝了RGB的燈,線材部分真的會多很多,最後整成這樣,算是尚可接受的範圍了,板子也可以很輕鬆蓋上去。

給朋友的弟弟準備進大學的電腦配單及分享

最後看一下裡面裝好的樣子,還算還算可以接受啦...。但是總有種強迫症,想把內在弄得更好,才對得起他樸素卻亮麗的外表。

風扇部分:
原廠的CPU風扇其實已經很足夠可以壓住目前這顆CPU的發熱量,所以就不進行更動,目前加裝3顆曜越的Pure 12 ARGB風扇,裝置在前面版上,讓裡面的風壓差成正風壓差,可以讓進風量>排風量,優點是可以讓大多數灰塵積累在前面板的進風口,所以使用久的時候,還得常清理一下前面板的進風口。在使用過程中,放置在使用者的旁邊也幾乎沒有發出任何聲音,是相當舒適的,所造成的風量也相當足夠。可惜的是主機板只有一個5V的接孔,最一開始我已經拿來接上POWER的RGB風扇了,所以前面板的顏色只能固定單一顏色,好在一開始是藍色,也不難看,再將所有的顏色改成藍相近的顏色,也算是很好看的一台電腦了。當然風扇其實也有一個控制器可以來調整其他顏色,也可以選擇不要POWER的RGB,改成給前風扇的使用,看起來會更加華麗。
給朋友的弟弟準備進大學的電腦配單及分享

這是我目前採用的顏色配置,單一藍色,但是感覺拍起來有點陰藍的感覺,拍照技術還得加強阿。

接下來是遊戲測試,我想也是大家最想知道這台究竟能跑出怎麼樣的效能呢!
LOL:

給朋友的弟弟準備進大學的電腦配單及分享
給朋友的弟弟準備進大學的電腦配單及分享

在畫質挑最高的情況下,在一般的畫面幾乎是可以大達220FPS,用144Hz的螢幕完感覺上也沒有問題!
後來再吃兵對線的情況下也是有170FPS,也沒有甚麼卡頓的問題發生。

PUBG:
給朋友的弟弟準備進大學的電腦配單及分享
給朋友的弟弟準備進大學的電腦配單及分享

根據遊戲原本就幫我配置的圖形介面進行遊玩,PUBG算是我玩得很少的遊戲了,但是玩下來覺得是需要流暢以及穩定度,所以就按照這個配置進行遊玩吧!
後來發現,不論是在找槍,對槍的情況,FPS也都是有在120上下的,也算是有辦法跟人對槍,但我的槍法實在不好,根本沒殺死人就死了QQ。

Dead By Daylight
給朋友的弟弟準備進大學的電腦配單及分享

Dead By Daylight,由於時間關係,排隊時間有點久,在近教學遊戲畫面測試的情況,在畫質最高的情況下,能跑出60FPS,原本是可以更高,但是玩這款遊戲的幾乎都會限制在60FPS,我也是習慣會把遊戲設置在60FPS,感覺起來也是玩得舒服。

魔物獵人:冰原

給朋友的弟弟準備進大學的電腦配單及分享
給朋友的弟弟準備進大學的電腦配單及分享

這款遊戲優化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好,在畫質開最頂級的情況下,在遊玩過程中,FPS是會掉低於30的,後來再對上魔物的時候也是10-60飄浮不定。
後來決定調降一階改開高,整個遊戲畫面順暢很多,再對上魔物的時候也不太會有掉幀的情況發生,但是畫面依然很美是真的,後來畫質開高的幀數,打魔物的時候能幾乎穩定在50-60之間,以這張卡來說已經是非常優秀。

POE
給朋友的弟弟準備進大學的電腦配單及分享

再來說說我最近滿喜歡玩的一款遊戲POE,在遊戲中,畫質根據原廠配置的顯示畫質下去玩,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問題,FPS也能維持在6、70以上。POE算是一款可以炸顯卡的遊戲,還好我目前玩的流派都不會特別操顯示卡,但是悲劇的是,我為了截圖,打王不小心死掉下凡了...哭阿。

GTA5
給朋友的弟弟準備進大學的電腦配單及分享

GTA5是一款優化做得不錯的遊戲,用原先設定的畫質跑遊戲測試的時候可以穩定在144Hz以上,不得不認真說,這一張的顯卡,真得超乎我想像的優質。

總結:
目前這樣的配單,能在上述遊戲中也能玩出一些好畫質的遊戲。這樣的價錢拿去跟爸媽請款也比較不會被打槍,能讓大學生活中,除了文書處理,在閒暇時間也可以跟朋友一起打打遊戲,放鬆精神。

以上是我的電腦分享,我是Teramuton,我們下篇見。
Teramuton wrote:
哈囉大家好,我是Te...(恕刪)



感謝分享

機殼不錯看

相同預算下

個人會把RGB預算

移到處理器或是顯卡

主機版Wi-Fi實用性較低

怎麼沒用M.2 SSD ?

原廠都附精美的散熱片了

之前組了一台和樓主相同板子

是無Wi-Fi版的

搭金士頓A2000 500G
來打槍一下(笑)

1.這配備不需要用到B550,用B450的板子就很夠了。

2.GPU部份,nvidia GTX 1660效能更好,相容性更佳,小問題更少,且價格更便宜,實在沒理由選RX5500xt。然後重點是剛上市不久的Ryzen 4000的GPU部份,大約跟GTX 1660差不多,只比RX5500xt差一點點。
在預算不多前提下,如果要搭B550,為何不直上Ryzen 4000 APU?

3.不超頻前提下,R3 3100會不如直接選R3 3300X,理由是IPC。

4.RAM部份,隔壁友站電蝦已經出現DDR4 3200 16GBx2 $2399的疑似限時低價(雖然是CL22)。

5.SSD部份,如果是我,我會直接挑MX500(電腦家報$1999),或直接上WD SN750(PCIE M.2) 250~500GB

以上提供參考。
學生電腦用這種機殼失敗非常失敗
放在宿舍閃閃閃...會被公幹
明月下的清風 wrote:
來打槍一下(笑)1.(恕刪)


好的,對於第一次寫的我,能給予我這麼多建議,同時也代表我功課做得不夠齊全,感謝您的建議!
issyo wrote:
感謝分享機殼不錯看相(恕刪)


的確後來再回頭看的時候有在想說為什麼不搭配M.2,其實效率會更棒。
感謝您的建議!
明月下的清風 wrote:
來打槍一下(笑)1....RAM部份,隔壁友站電蝦已經出現DDR4 3200 16GBx2 $2399的疑似限時低價(雖然是CL22)。
(恕刪)

這是那裡的價格 16*2=32g 嗎?
可以私嗎?
WOWO88 wrote:
這是那裡的價格 16(恕刪)

已經缺貨了
Pc home
美商博帝
其他的都先不論,

以你訴求的位階來說

選擇A家 3300X 是顯學 這點不曉得嗎?????
能和 3500X(6核) 打平手的,是 3300X!不是 3100X,兩者也不過相差3百元,絕對是秒選 3300X。不過問題 3300X 現在到處缺貨,也不容易買就是了

覺的 主機板、電源 都買太貴了,那個風扇也沒必要。

如果錢省下來,早就可以買 R5-3600(6核12緒),顯卡也能再往上一級。電腦可以撐比較多年不會淘汰。那個是把牙膏廠九代i5巴假的,上看 i7的東西,然後只賣 R5的錢,所以真香。


用不到 PCI-E 4.0,覺的板子買 B450 兩千多元的就好了。

目前 PCI-E 4.0 的 M.2 SSD 太貴了,一般人就算買 M.2 SSD 也只會買 PCI-E 3.0 的,相差太多錢。4.0 的 SSD 基本上是凱子才會買。

然後顯卡如果不是破萬元頂級旗艦的,應該也不會吃到 PCI-E 4.0。

假設未來有需求,等那時 B550 也差不多降到2千多了。


桌上型電腦主機板內建 WIFI ,覺的沒什麼意義。除非是打從一開始就沒想要插網路線,不然估計最後也是插網路線用,然後那個WIFI就是擺在那裡生灰塵的。因為桌機主要就打電動,然後連線對戰的時候講求網路穩定PING低,多半都插網線的,延遲會比無線WIFI低。

而桌機若有 WIFI 需求,比方說租屋處不提供有線網路,只能 WIFI。其實外接一台 WIFI AP 就好了,幾百元就有 AC 等級+1G網孔的了,性能絕對比板子內建的還好,位置還隨便擺,找個收訊良好的風水寶地擺放。今年後半還有 WIFI 6E 的機子上市,AX等級+2.5G 網孔的。所以內建只有 WIFI5,沒多久就淘汰囉。


系統碟用 M.2 PCI-E 和 SATA 的,反應速度真的有差。網上說沒差的人,多半都仍在用老舊電腦,不是用這一代的新電腦,受限於舊電腦速度才會感覺沒差。但如果用這一代的新電腦,就有差了。M.2 是比較快。可以考慮再去買個 M.2 SSD 當系統碟,SATA 的就退下來當第二遊戲碟。畢竟只有 480GB,相信已經差不多要滿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