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的那台5年前 P4 2.8g的電腦
最近罷工了...
在查看的過程中發現
機殼超電人的... 怎麼會這樣呢??
是因為POWER壞掉? 還是什麼原因呀?
(前鎮子發現 ...在還可以正常工作的時候插入usb或是音源線 就會reset)
不過有打算要換一台了....
也麻煩各位幫我大概推薦一下要怎麼組一台比較"輕巧"的主機
輕巧是原則... 當然也不要容易熱當 能正常的工作2~3小時左右 (無冷氣有電風)
我對於效能要求不高
基本上只要跑的動 "魔獸爭霸"就可以了....
硬碟的話 已經有2顆ide了 (80+160G) ... 希望能沿用
希望大家能幫我推薦一下各部位的組件
麻煩大約的價格也能提供一下
非常感謝....
之前的桌機是P4 2.4G,其實用起來也沒啥大問題,只要ram再加大就夠用了。
不過無奈DDR ram現在的價位實在是...,此外也想換咖機殼,所以乾脆再組一台新的。
而且也沒自己從頭到尾組過電腦,於是就嘗試組了台新的電腦。
power, DVD燒錄機(IDE), 160G IDE硬碟以及LCD流用,剩餘的就買新的。
給您參考看看:
機殼:icute 約克夏4G(迷之音:根據愛因斯坦相對論,機殼小一吋,房間大一呎喔XD)
硬碟:WD 320G(現在硬碟便宜到爆炸),建議直上640G雙碟那顆好了,省機殼空間。
機版:GA MA780GM-S2H
記憶體:OCZ某超頻專用DDRII 800 1G*2(預算夠就直接攻頂吧~DDR II目前也算便宜了)
cpu:AMD 5000+(普通版)
另外,因為想玩玩看超頻,所以順便入手
CPU散熱器:Xigmatek的HDT-S983
機殼風扇:ADDA 8cm*3(前一後二)
組完測試後,剩下power的12cm風扇以及CPU散熱器的PWM風扇最吵。
基本上,你硬體太多要上的話,機殼就無法上小尺寸的。
硬碟非得全上的話,就必須使用外接的裝置。
我在組裝的過程中,發現小機殼必須考量到硬體安裝的先後順序,
否則上機過程會東卡西卡的!而且,小機殼散熱效率不太好。
以一般小機殼大三小三來講,IDE設備位置要考慮,排線要注意長度,
否則像我主機擺地上,所以光碟機設在最上面,排線連接光碟機及HD長度不足,
在經濟考量之下,只好另購3.5轉5.25的固定架(25元)來妥協。
如果對現今電腦零組件不清楚的話,建議先上原價屋網站看看,哪些熱賣的挑起來,
剩下的就查看機板跟CPU規格是否相符,預算ok之後,現場報價不會差太多就敗啦!
像我之前懶得在鐵皮屋擠,看價錢差不多,就整個在某軍團買齊帶回家組啦~省事又學到知識。
當然你也可以去光華新天地走走~我還沒去走過XD,或許購物環境已經變好許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