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以iBook 1.2GHz 用iMovie做DV剪輯
大量使用硬碟的緣故

閒閒沒事就來測試iBook資料傳輸上的極限在哪
測試之後深受打擊............

首先先了解界面有哪些
ATA100 100MB/s
1394a 400Mbps=50MB/s
USB2.0 480Mbps=60MB/s

------------------------------------------------------
◎測試軟體 Xbench

------------------------------------------------------
◎測試硬體
iBook
內建的FUJITSU 30GB
ICECUBE的1394a+USB2.0外接盒+WD320GB IDE硬碟
ICY DUCK 的1394a+USB2.0外接盒+seagate 320GB SATA硬碟
ZYNET initio晶片的1394a+USB2.0外接盒+WD320GB IDE硬碟
獨創的3507c晶片的1394a+USB2.0外接盒+seagate 200GB IDE硬碟
宇瞻2GB USB2.0隨身碟三隻

------------------------------------------------------
◎測試數據(落落長的測試數據可以跳過 直接到下面的測試結果

內建ATA100 FUJITSU 30GB 硬碟
Sequential
Uncached Write 21.63 MB/sec [4K blocks]
Uncached Write 18.34 MB/sec [256K blocks]
Uncached Read 14.71 MB/sec [4K blocks]
Uncached Read 20.34 MB/sec [256K blocks]
Random
Uncached Write 0.62 MB/sec [4K blocks]
Uncached Write 10.29 MB/sec [256K blocks]
Uncached Read 0.29 MB/sec [4K blocks]
Uncached Read 10.02 MB/sec [256K blocks]

ICECUBE的1394a+USB2.0外接盒+WD320GB IDE硬碟
1394a模式
Sequential
Uncached Write 32.27 MB/sec [4K blocks]
Uncached Write 28.67 MB/sec [256K blocks]
Uncached Read 6.09 MB/sec [4K blocks]
Uncached Read 33.29 MB/sec [256K blocks]
Random
Uncached Write 2.04 MB/sec [4K blocks]
Uncached Write 28.77 MB/sec [256K blocks]
Uncached Read 0.59 MB/sec [4K blocks]
Uncached Read 16.12 MB/sec [256K blocks]
USB2.0模式
Sequential
Uncached Write 18.10 MB/sec [4K blocks]
Uncached Write 17.45 MB/sec [256K blocks]
Uncached Read 1.29 MB/sec [4K blocks]
Uncached Read 17.78 MB/sec [256K blocks]
Random 29.80
Uncached Write 1.25 MB/sec [4K blocks]
Uncached Write 16.20 MB/sec [256K blocks]
Uncached Read 0.47 MB/sec [4K blocks]
Uncached Read 12.24 MB/sec [256K blocks]

ICY DUCK 的1394a+USB2.0外接盒+seagate 320GB SATA硬碟
1394a模式
Sequential
Uncached Write 31.37 MB/sec [4K blocks]
Uncached Write 33.17 MB/sec [256K blocks]
Uncached Read 11.13 MB/sec [4K blocks]
Uncached Read 36.00 MB/sec [256K blocks]
Random
Uncached Write 1.31 MB/sec [4K blocks]
Uncached Write 21.60 MB/sec [256K blocks]
Uncached Read 0.61 MB/sec [4K blocks]
Uncached Read 19.41 MB/sec [256K blocks]
USB2.0模式
Uncached Write 18.51 MB/sec [4K blocks]
Uncached Write 17.70 MB/sec [256K blocks]
Uncached Read 1.29 MB/sec [4K blocks]
Uncached Read 17.85 MB/sec [256K blocks]
Random
Uncached Write 0.91 MB/sec [4K blocks]
Uncached Write 14.95 MB/sec [256K blocks]
Uncached Read 0.49 MB/sec [4K blocks]
Uncached Read 12.99 MB/sec [256K blocks]

3507c晶片的1394a+USB2.0外接盒+seagate 200GB IDE硬碟
1394a模式
Sequential
Uncached Write 31.44 MB/sec [4K blocks]
Uncached Write 31.10 MB/sec [256K blocks]
Uncached Read 8.79 MB/sec [4K blocks]
Uncached Read 34.28 MB/sec [256K blocks]
Random
Uncached Write 1.17 MB/sec [4K blocks]
Uncached Write 21.44 MB/sec [256K blocks]
Uncached Read 0.63 MB/sec [4K blocks]
Uncached Read 19.50 MB/sec [256K blocks]
USB2.0模式
Sequential
Uncached Write 17.45 MB/sec [4K blocks]
Uncached Write 15.67 MB/sec [256K blocks]
Uncached Read 1.01 MB/sec [4K blocks]
Uncached Read 17.84 MB/sec [256K blocks]
Random
Uncached Write 0.76 MB/sec [4K blocks]
Uncached Write 15.92 MB/sec [256K blocks]
Uncached Read 0.51 MB/sec [4K blocks]
Uncached Read 13.29 MB/sec [256K blocks]

ZYNET initio晶片的1394a+USB2.0外接盒+WD320GB IDE硬碟
1394a模式
Sequential
Uncached Write 26.99 MB/sec [4K blocks]
Uncached Write 26.78 MB/sec [256K blocks]
Uncached Read 8.55 MB/sec [4K blocks]
Uncached Read 29.35 MB/sec [256K blocks]
Random
Uncached Write 2.16 MB/sec [4K blocks]
Uncached Write 27.05 MB/sec [256K blocks]
Uncached Read 0.56 MB/sec [4K blocks]
Uncached Read 8.97 MB/sec [256K blocks]

USB2.0模式
Sequential
Uncached Write 15.73 MB/sec [4K blocks]
Uncached Write 15.42 MB/sec [256K blocks]
Uncached Read 1.35 MB/sec [4K blocks]
Uncached Read 17.94 MB/sec [256K blocks]
Random
Uncached Write 1.24 MB/sec [4K blocks]
Uncached Write 15.27 MB/sec [256K blocks]
Uncached Read 0.48 MB/sec [4K blocks]
Uncached Read 13.06 MB/sec [256K blocks]

宇瞻2GB USB2.0隨身碟三隻
單隻讀10MB/s 寫4MB/s
陣列0之後讀30MB/s 寫12MB/s

------------------------------------------------------
◎硬體評價

ICECUBE的1394a+USB2.0外接盒+WD320GB IDE硬碟
使用 OXUF911晶片 傳輸高速穩定 外接盒有做電源保護
會在硬碟不用時自動停掉硬碟的省電設置 不過並不配合系統設定 不能限制要不要停
另外 與其他種類外接盒不同的一點 只要有1394線材供電 就算沒有供應電源驅動硬碟 仍可提供1394埠通路續接下一組1394周邊
其他外接盒 只要電源供應一斷 後面串接的周邊通通都會斷掉與主機的聯繫
無風扇 直立時散熱良好

ICY DUCK 的1394a+USB2.0外接盒+seagate 320GB SATAII硬碟
使用 OXUF924DSA 傳輸高速穩定 外結盒也有做電源保護
也會在硬碟不用時自動停掉硬碟的省電設置 配不配合系統的能源節約設定還不清楚
抽取式的架子換硬碟方便 不過那抽取架開關部份有點脆弱 置換抽取架時須小心
因應SATA趨勢 內接的式SATA硬碟
無風扇 直立時散熱良好

ZYNET initio晶片的1394a+USB2.0外接盒+WD320GB IDE硬碟
使用 initio 自家晶片 比 3507c晶片 差
因為使用的硬碟與ICECUBE的硬碟 都同為WD320GB IDE硬碟
實測數據卻比 ICECUBE的1394a+USB2.0外接盒 與 獨創的3507c晶片的1394a+USB2.0外接盒 差
內建有讀卡機 不過要在USB模式才可使用 電源保護方面不清楚 不過無能源節約 就是硬碟一直跑不會休息
無風扇 直立時散熱良好

獨創的3507c晶片的1394a+USB2.0外接盒+seagate 200GB IDE硬碟
使用 3507c晶片 速度方面與OXUF不相上下 電源保護不清楚 無能源節約 也是一開機就一直跑
不過我發生控制晶片過熱 導致我額外裝了一個風扇對晶片吹散熱

宇瞻2GB USB2.0隨身碟三隻
速度慢 不過實用就好

------------------------------------------------------
◎測試結果

由於硬碟本身實際傳輸速度都高於1394a與USB2.0
因此 就是看這些外接界面最高多少 就是那個資料傳輸量

通常實際值會小於理論的最大值
ATA理論值100MB/s 實際測試讀21MB/s寫16MB/s
1394a理論值50MB/s 實際測試讀寫都在32MB/s
USB2.0理論值60MB/s 實際測讀寫都在16MB/s
由上述數據 看起來1394a的界面好像強很多最高可以到32MB/s
而USB2.0的最高傳輸 只在16MB/s左右
不過實際傳輸上 卻藏有玄機

實際傳輸(拷貝1GB單一檔案)
ATA > ATA 單棵硬碟內自拷貝 實際約8MB/s
ATA最大寫入有16 讀取16花費一秒 寫16花費一秒 實際寫入16共花兩秒時間 所以實際寫入速度1秒只有8MB/s
ATA > 1394 實際約20MB/s
ATA最大讀取速度20MB/s 由ATA讀取 1394a同步寫入 1秒內同時讀寫資料 所以是20MB/s
ATA > USB2.0 實際約16MB/s
USB最大寫入速度16 由ATA讀取 USB2.0同步寫入 所以是16MB/s
1394a > ATA 實際約16MB/s
ATA最大寫入有16 由1394讀取 ATA同步寫入 所以是16MB/s
1394a > 1394a 單棵硬碟拷貝 實際約16MB/s
1394最大寫入有32 讀取32花費一秒 寫32花費一秒 實際寫入32共花兩秒時間 所以實際寫入速度1秒只有16MB/s
1394a > 1394a 串接兩棵拷貝(共享50MB/s) 實際約16MB/s
1394最大寫入有32 因為頻寬共用 32/2每棵硬碟分配到16MB/s 同步寫入16 所以實際寫入速度1秒只有16MB/s
1394a > USB2.0 實際約16MB/s
USB最大寫入速度16 由1394a讀取 USB2.0同步寫入 所以是16MB/s
USB2.0 > ATA 實際約16MB/s
ATA最大寫入有16 由USB2.0讀取 ATA同步寫入 所以是16MB/s
USB2.0 > 1394a 實際約16MB/s
USB最大讀取16 由USB2.0讀取 1394a同步寫入 所以是16MB/s
USB2.0 > USB2.0 單棵拷貝 實際約8MB/s
USB最大讀取16 讀取16花費一秒 寫16花費一秒 實際寫入16共花兩秒時間 所以實際寫入速度1秒只有8MB/s
USB2.0 > USB2.0 使用USB HUB(60MB/s傳輸頻寬共用)實際約8MB/s
USB最大讀取16 因為頻寬共用 16/2每棵硬碟分配到8MB/s 讀取8花費一秒 寫8花費一秒 實際寫入8共花兩秒時間 所以實際寫入速度1秒只有8MB/s
USB2.0 > USB2.0 兩棵硬碟插在兩埠USB2.0各自擁有完整60MB/s傳輸頻寬 實際約12MB/s
USB最大讀寫16 同步寫入 所以實際寫入16MB/s 但是實際測試卻發現比在傳輸過程 平均速度還會下降
USB2.0陣列隨身碟 > ATA 實際約16MB/s
ATA最大寫入16 由USB2.0陣列隨身碟讀取 ATA同步寫入 所以有16MB/s
USB2.0陣列隨身碟 > USB2.0陣列隨身碟 實際約12MB/s
USB2.0陣列隨身碟讀取最大寫入12 同步寫入 所以有12MB/s
USB2.0陣列隨身碟 > 1394a 實際約30MB/s
USB2.0陣列隨身碟最大讀取30 由USB2.0陣列隨身碟 1394a寫入 所以有30MB/s
USB2.0陣列隨身碟 > USB2.0 實際約16MB/s
USB2.0最大寫入16 由USB2.0陣列隨身碟 USB2.0寫入 所以有16MB/s

不測不知道 測試後吐血
由這些數據看來
USB界面空有480Mbps=60MB/s的傳輸速度
在硬碟外接盒的實際卻只能撐到讀16~18MB/s
寫入得速度更是一塌糊塗
不要說是各自擁有頻寬的兩埠兩棵硬碟同步拷貝 應該是16MB/s的還會掉到只剩下12MB/s
在頻寬共用之下 單棵硬碟拷貝 或是 同HUB下的兩棵硬碟 都只剩下8MB/s簡直比內建2.5"ATA硬碟還慢 3.5還輸2.5 真可恥
只有由其他界面讀取時 寫入USB2.0才有維持16~18MB/s的速度
不過USB2.0陣列隨身碟讀取傳送的30MB/s卻可以完整傳送 可見這應該卡在硬碟的讀寫頭延遲等硬碟物理因素
而1394a的50MB/s卻可有效利用到32MB/s
不管在何種情況下 皆大勝USB2.0

另外 USB使用時 佔用CPU資源比1394a高出很多
這我沒有測試 不過以前看過期他人測試數據 相同電腦下 1394佔用4% USB佔用12%

測試時間USB2.0都比1394a多了一倍
相同時間下傳輸資料卻只有一半或更少

USB外接硬碟只能當作便宜的檔案存放碟使用而已

USB慢又佔用CPU資源 比較過後才知道1394a強在哪邊

------------------------------------------------------
◎使用感想

神啊 可以多給我一個1394a埠嗎?
當有兩個1394a埠的時候(各自擁有傳輸頻寬 32MB/s+32MB/s) 小白當場就不一樣了
[1394a > 1394a 實際約32MB/s
1394最大讀寫有32 同步讀寫 所以有32MB/s]
如果有兩個1394a硬碟做陣列 讀寫就到恐怖的64MB/s了 不過也要看你內建硬碟有沒有讀取64MB/s的能力
而這USB2.0就算各自擁有完整頻寬也才
[USB2.0 > USB2.0 兩棵硬碟插在兩埠USB2.0各自擁有完整60MB/s傳輸頻寬 實際約12MB/s
USB最大讀寫16 同步寫入 所以實際寫入16MB/s 但是實際測試卻發現比在傳輸過程 平均速度還會下降]

當然 將內建ATA換成高速硬碟 也會對於整體頻寬提升
尤其未來SSD碟 隨便就可以達成ATA的100MB/s與SATA I II的150MB/s與300MB/s的速度
你想想
[ATA100 SSD碟 > 1394a 實際約32MB/s
1394最大寫入32 由ATA100 SSD碟讀取 1394同步寫入 所以是32MB/s]
要是1394陣列呢.......64MB/s全用到了

不過貪圖大容量與SATA 沒錢擴充2.5"高速硬碟 只好繼續買3.5"的硬碟了

------------------------------------------------------
◎最後補上測試硬體的照片

[測試]新買1394a外接盒 來個總測試
1.ICECUBE的1394a+USB2.0外接盒+WD320GB IDE硬碟
2.最近買的ICY DUCK 的1394a+USB2.0外接盒+seagate 320GB SATA硬碟
3.ZYNET initio晶片的1394a+USB2.0外接盒+WD320GB IDE硬碟
4.獨創的3507c晶片的1394a+USB2.0外接盒+seagate 200GB IDE硬碟
5.獨創的3507c晶片的1394a+USB2.0 5.25"光碟外接盒 不在本次測試項目內
6.宇瞻2GB USB2.0隨身碟兩隻 玩過陣列後 剩下兩隻恢復原狀用來傳遞win用
大大寫得相當詳細。
也很少文章同時比較這麼多款外接盒
但小弟有一個問題,想請教:
不知道這幾個外接盒是否都支援1394開機?
本來想說要是沈沒 就來一篇開箱文自推一下
沒想到 有人回應推文 真感動
不過自推文也已經打好了 就再自推吧

--------------------------------------------------

至於您的問題
沒錯 上述的硬碟外接盒(包含光碟外接盒) 都能用1394a開機
至於用USB2.0開機 很遺憾iBook G4無法使用USB2.0開機

使用intre CPU的MB與MBP 好像可用USB2.0開機 這我沒測試過(沒主機)
可能連USB隨身碟陣列都可以開........


上述外接盒 (1394a+USB2.0)
建議買ICY DUCK的外接盒 SATA硬碟 晶片 抽取 三個優點不錯
ICECUBE的外接盒 也不錯 最近有新款裝SATA硬碟的新盒 差在沒抽取而已
ICECUBE另外優個特點 就是電源供應器關掉 但有接上供電的1394線 本身會提供通路接下一個周邊
不會一關閉電源 後面連結周邊全部與主機斷掉聯繫
2000~2500元以上

獨創的3507c晶片的1394a+USB2.0硬碟外接盒
獨創的3507c晶片的1394a+USB2.0 5.25"光碟外接盒 不在本次測試項目內
我用的這一款有過熱當掉的問題 我在鋁製外殼鎖上一個風扇解決
與光碟外接盒一樣 有穩定度的問題 沒上述兩款穩定
3507c售價約在1500~2000左右

ZYNET initio晶片的外接盒
傳輸速度比上面的都慢 效率很不好
效率不好之下 USB2.0當然更慘
不過售價應該也最便宜吧 應該1500左右就有了

----------------------------------------------------------------------------

新買的ICY DUCK 的1394a+USB2.0外接盒+seagate 320GB SATAII硬碟
這款外接盒已經有人發表過拆箱照
來看一些小構造吧



隱藏式的直立腳座
建議直立使用 無風散設計 直立時外殼接觸空氣面積較大 散熱會比較好
開啟直立用腳座 彈簧是放鬆狀態 隱藏時彈簧是拉長的狀態
想要早點彈性疲乏 可以隱藏腳座讓彈簧呈現拉長的狀態



散熱口
直立時熱氣可以由頂部散熱口散出熱氣



由左至右依序是
電源開關 兩個1394a插槽 一個USB2.0插槽 電源插座很緊不容易鬆脫 有做防盜鎖孔 直立腳座的開關
之前有人點出這外接盒的盲點 防盜鎖孔只防外接盒 不防抽取盒被偷..........Orz
(ICECUBE外接盒很容易鬆脫 不過後來發現 要將電源線前端的塑膠部位推進去盒子內 就會很緊了)



橫躺時的底部 有一條防滑膠條 雖然對硬碟沒影響 不過要兩條才會一樣高吧......



內部機版照片 使用SATA硬碟未來性較高 至少比IDE硬碟晚淘汰......
採用SST與OXUF924DSA晶片 分別獨立控管USB2.0與1394a界面
OXUF924DSA晶片在板子背面 不想拆 所以沒照片
這裡有照片可以參考 中銨ICY DOCK硬碟外接盒「MB-559」系列硬體介紹
來源引用 超頻者天堂
系統描述內也有顯示為 Oxford ATA Device 00: 就相信是有用OXUF924DSA晶片吧




抽取盒
這款外接盒可以使用抽取盒來快速更換硬碟 這也是賣點之一
不過想同時使用兩棵硬碟時 請再多買一個外接盒吧..........



小改造 將幾根鐵腳往外折



裝上硬碟
剛剛折彎的那幾隻小腳可以接觸硬碟 幫助導熱到外殼
靠外殼金屬自然散熱的話 能導多少熱到外殼就算多少了
反正這抽取盒用壞還有的買 一個350元左右(真搶錢.......)
抽取盒好像還有其他相容款式 相容的伺服器抽取盒外觀上開孔比較多



裝上外接盒
這裡有個類似壓條的圓弧構造 壓在外接盒內以固定硬碟位置
配合剛剛折彎的金屬接觸硬碟表面 就可以利用這金屬壓條將熱量帶到外殼了



最後 結構上的一點小缺點
那個金屬桿拉柄只是用來將硬碟稍微推出外接盒 讓抽取盒與外接盒分離而已
金屬桿拉柄的結構很脆弱 上部只靠一小片塑膠撐住而已 千萬不要用那金屬桿拉柄抓出抽取盒
抽取盒損壞沒關係 硬碟因為金屬桿拉柄損害而摔壞 才是大事
(不過不抓那金屬桿拉柄 塑膠部份沒有什麼地方可以抓 不容易拉出抽取盒)


整體評價
以使用Oxford晶片的外接盒約在2000以上的價位 使用SATA硬碟 可以抽取 也才多出600元
對於需要用硬碟備份與使用的人來說 抽取式非常方便
造型與其他外接盒比較可以說非常的精品化
買回來使用 爽度很高
除了那個小缺點 與 少ICECUBE斷電能續接周邊的功能之外
是一件CP值超高的精品


為了屈就於iBook只有1394a
不然我會推薦使用eSATA與1394b會讓3.5"硬碟使用效率更高
USB2.0在上述實驗中 只有慢...............不推薦使用那界面

--------------------------

疊疊樂?
第一篇就有了
沒看見兩台硬碟外接盒疊在光碟外接盒上嗎?.............那就是了
超級實務測試報告,
雖然數據超完整有些看無!!
不過至少有了結論!!
1394a>usb2.0的傳輸效能,
不是完全迷信於帳面數據!!
更慶幸的是我第一次買外接硬碟,
剛好就是挑到"ICY DOCK 的1394a+USB2.0外接盒+WD250GB eSATA硬碟"!!
雖然價位比其他同類型的都要高很多,
但知道買的值得那才是最開心的!!!!
感謝大大精采測試報告!!!!

看到樓主再次詳細解說,真是十分感謝,多謝!!!
可是小弟我手上還有好幾個IDE的硬碟,所以我還是會找IDE的外接盒~~
不然看到大大所提,肯定又出走不少小朋友去買SATA的組合!!
總之多謝大大提供資料和解說~~
其實eSATA沒什麼技術 外接盒只是將SATA硬碟做個電源供應 換個eSATA接頭 將SATA接個擋板 讓eSATA外接盒好插拔而已
採用的是內建SATA規格 連晶片都不需要 只是將就於USB2.0複合在一起才有晶片需要而已

SATA是這些外接技術中 最晚出來的 當然其優勢也比其他外接界面先進
當初USB1.1 1394a USB2.0 1394b是為了因應外接周邊越來越高速的需要而開發出來
SATA是為了承接ATA所開發的 外接只是附屬功能

IDE SATA經由外接界面的晶片控制資料轉換
其速度當然沒ATA SATA直接與主機版聯繫快速
所以使用ATA SATA界面與主機是最快的方式

因為蘋果有限制的升級周邊(家用等級無擴充能力)導致這些外接盒需求
沒有限制的話 像pc主機直接用內建的SATA抽取盒就好了 也不需要外接盒了

以外接技術性來講的話
SATA > 1394b > 1394a > USB2.0
售價
SATA < USB2.0 < 1394a < 1394b

CP值最高就是SATA了
能用多快就用多快吧

不過在蘋果電腦上 除了MacPro與MacBook Pro有內建或擴充SATA使用之外
其他都還是限制在1394b 1394a USB2.0 這三個界面吧
以有限的擴充接面之下 繼續投資外接盒囉
skiiks wrote:
本來想說要是沈沒 就...(恕刪)


贊!

這種文章一定要強力加分
辛苦您了!

今天剛剛好去定了一個
之前早就看上她換硬碟方便
還有收納式直立腳座


話說
家裡
包括老爸的外接盒
sony FE15TP
Mac Book Pro
每一棵顆硬碟都已經SATA化了

3.5吋HD有8顆
其中6顆都是SATA 320了

只差一顆Segate Barracuda9.250 還有一棵MaxtorDaimondmax10.120是 SATA150

SATA只有一個"爽"可言
http://www.flickr.com/photos/thirteenguy
最後的測試了 用了兩棵舊硬碟做的測試

QUANTUM FIREBALL EX6.4A
1394a的表現
Sequential
Uncached Write 13.00 MB/sec [4K blocks]
Uncached Write 12.51 MB/sec [256K blocks]
Uncached Read 9.32 MB/sec [4K blocks]
Uncached Read 12.61 MB/sec [256K blocks]
Random
Uncached Write 0.40 MB/sec [4K blocks]
Uncached Write 8.68 MB/sec [256K blocks]
Uncached Read 0.38 MB/sec [4K blocks]
Uncached Read 8.45 MB/sec [256K blocks]
USB2.0的表現
Sequential
Uncached Write 13.07 MB/sec [4K blocks]
Uncached Write 12.53 MB/sec [256K blocks]
Uncached Read 1.30 MB/sec [4K blocks]
Uncached Read 12.59 MB/sec [256K blocks]
Random
Uncached Write 0.40 MB/sec [4K blocks]
Uncached Write 8.66 MB/sec [256K blocks]
Uncached Read 0.34 MB/sec [4K blocks]
Uncached Read 8.05 MB/sec [256K blocks]

QUANTUM FIREBALL EX6.4A
1394a的表現
Sequential
Uncached Write 15.69 MB/sec [4K blocks]
Uncached Write 14.36 MB/sec [256K blocks]
Uncached Read 9.03 MB/sec [4K blocks]
Uncached Read 14.54 MB/sec [256K blocks]
Random
Uncached Write 0.37 MB/sec [4K blocks]
Uncached Write 9.46 MB/sec [256K blocks]
Uncached Read 0.39 MB/sec [4K blocks]
Uncached Read 9.28 MB/sec [256K blocks]
USB2.0的表現
Sequential
Uncached Write 14.93 MB/sec [4K blocks]
Uncached Write 14.43 MB/sec [256K blocks]
Uncached Read 1.29 MB/sec [4K blocks]
Uncached Read 14.51 MB/sec [256K blocks]
Random
Uncached Write 0.37 MB/sec [4K blocks]
Uncached Write 9.41 MB/sec [256K blocks]
Uncached Read 0.34 MB/sec [4K blocks]
Uncached Read 8.90 MB/sec [256K blocks]

兩棵硬碟陣列
1394a的表現
Sequential
Uncached Write 22.71 MB/sec [4K blocks]
Uncached Write 21.41 MB/sec [256K blocks]
Uncached Read 8.20 MB/sec [4K blocks]
Uncached Read 21.53 MB/sec [256K blocks]
Random
Uncached Write 0.85 MB/sec [4K blocks]
Uncached Write 12.52 MB/sec [256K blocks]
Uncached Read 0.42 MB/sec [4K blocks]
Uncached Read 11.55 MB/sec [256K blocks]

USB2.0的表現
Sequentia
Uncached Write 20.17 MB/sec [4K blocks]
Uncached Write 19.02 MB/sec [256K blocks]
Uncached Read 1.29 MB/sec [4K blocks]
Uncached Read 20.73 MB/sec [256K blocks]
Random
Uncached Write 0.83 MB/sec [4K blocks]
Uncached Write 13.41 MB/sec [256K blocks]
Uncached Read 0.35 MB/sec [4K blocks]
Uncached Read 11.20 MB/sec [256K blocks]


◎軟體測試
1394a寫入分別為15MB/s與13MB/s
USB2.0寫入速度稍慢1394a
陣列之後 看起來是15MB/s+13MB/s的28MB/s 為了遷就速度較慢的硬碟 速度估計應降為13MB/s+13MB/s=26MB/s
軟體測試陣列時 還有其他因素干擾陣列的讀取與寫入 因此沒有達到26MB/s的速度
1394a陣列 寫入為22MB/s
USB2.0陣列 寫入為20MB/s

◎實際用單一大檔案做同步寫入的測試(由其他儲存裝置拷貝檔案進測試硬碟)
1394a寫入速度為12MB/s與10MB/s
USB2.0寫入速度為10MB/s與8MB/s
1394a陣列 寫入由測試值的21MB/s 降到19MB/s
USB2.0陣列更慘 寫入降速到只剩下15MB/s.............Orz
共享頻寬下(使用USB HUB) 寫入速度更降為10MB/s

----------------------------------------

評比

USB2.0的使用結果還真的很慘
1394a實際拷貝與USB2.0拷貝速度相比 USB2.0降低太多
本想說用陣列來達成高速目的 在USB2.0下卻是事與願違 提升不多

上一篇測試中
高速硬碟在USB2.0的理論值60MB/s 利用率最高只有18MB/s
遠低於1394a理論數值50MB/s 卻可以利用到30~33MB/s

本篇測試
陣列應該達成26MB/s
1394a還有19MB/s的成績
USB2.0剩下15MB/s 在同一USB HUB內 更慘剩下10MB/s

USB2.0......................囧rz

----------------------------------------

如何有效提升硬體速度

◎系統使用最高速界面的硬碟
這樣系統指令與暫存等等工作才會快

◎需處理的資料 分配在系統硬碟以外
這樣系統硬碟才不會 讀寫系統指令 讀寫軟體指令 讀寫系統暫存 讀寫檔案資料 太多硬碟工作導致速度降低

◎從最高速的傳輸界面升級
提升這些界面時 比較不容易因為界面速率限制 導致硬碟必須降速配合
例如 1394a 3.5"硬碟 把原先讀取90MB/s 寫入70MB/s的硬碟 降速配合在1394a實際讀寫利用率33MB/s

◎單一硬碟使用單一頻寬
不要讓高速周邊因為共享頻寬而降速
例如 SATA只能單接一棵硬碟 USB2.0 各自使用完整60MB/s理論值的單一USB埠 不要用USB HUB共享單一USB埠 有多個1394埠也是一埠一硬碟不要串接

◎利用高速周邊做陣列
利用讀寫頭數量增加 來達成寫入速度的提升
這要配合上一點使用 ◎單一硬碟使用單一頻寬
最後來討論蘋果主機的分級與其速度提升

蘋果主機主分兩級 專業級與家用級

MacPro很強 就不需要說了 不過說強在哪邊 CPU?擴充?
這先不討論 因為MacPro就是強


來討論MBP與MB 這兩個速度感覺好像差不多的主機
MBP與MB使用的CPU速度也差不了多少 MB換上高速硬碟甚至可以打平MBP
那到底MacPro與MBP 這種號稱專業級的主機 究竟強在哪?

強在主機版總傳輸頻寬大於家用級


例如
硬碟陣列可以供給500MB/s的速度
專用級主機平寬夠 可在一秒內完整傳輸
而家用級可能只有100MB/s的傳輸頻寬 一次吃不下 要硬碟陣列降速為100MB/s 分十次吃
一樣處理1GB檔案 專業級2秒 家用級10秒 一比五 差別在這裡

專業級可以提供較多的頻寬 提供高速使用
只是一般人在使用時 不常去做所謂的頻寬榨乾的動作 不容易比較專業與家用差別在哪

所以當你MBP使用高速界面處理大量資料時 對上家用型的比較 優勢才會顯現出來
很多人因為買了MBP操用後與MB做比較 不會想回頭去用MB
                              彈幕濃!
我覺得,這篇寫得怪怪的。
您測試的ATA寫入速度應該是被那顆硬碟限制到了。 文章都沒有提到這點,會誤導人吧~
另外,主機板總傳輸頻寬指的是誰?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