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20-從蘋果"中級"更新談起蘋果將來設計趨勢

nVidia 9400M, 或更正確的說法是nVidia MCP79-MX晶片組, 的確是在Windows上可以順利的跑1080P的...

小弟公司有一台Digital Signage(數位看板)的機器也是相同架構(MCP79-MX), 當裝上Intel Core 2 Duo P8400時, 開啟硬解(dxva)支援後, 同時在三個FullHD螢幕輸出三組不同的H.264或VC1格式壓縮的1080P解析度的影片(PowerDVD或PotPlayer)一點問題也沒有...... 就算是裝上最低階的Celeron 550, 還是足以應付同時輸出兩組不同的1080P+720P的H.264影片播放......

Apple要做的應該是既然用了這個chipset, 應該要對chipset內的CODEC最一些最佳化的支援才對......

樓主對顯示晶片(GPU)看來有不小的誤解....
跑1080p? 現在新一代的晶片組內建GPU(包括intel的)都有能力做解碼,
問題是出在, codec有沒有使用到GPU的硬體解碼機制, 還有影片是以什麼
格式做壓縮的. codec配合使用, 影片壓縮格式不支援GPU解碼, GPU再強
也沒用. 這不是硬體做上去就會有用的東西....

就我知道的, 以OS X 10.6是裝有9400M顯示晶片的Intel based Mac才有
支援QuickTime的H.264硬體解碼, 其它GPU再強也不支援OS X底下的硬體
解碼. 真的要看影片硬體加速, 那目前也只有9400M才有用... 其它GPU要等
有使用OPEN CL來寫的codec出現, 才有可能用shader(不是GPU內建的影片
加速功能哦)來加速影片播放.

講到2D, 現在任何的顯示晶片/GPU, 不論等級, 都絕對足夠應付2D的需求,
不論解析度是有多高!

顯示卡/GPU真正對一般人有用的只有在玩3D遊戲上, 其它沒什麼大用處.
(3D繪圖跟使用OPEN CL的科學計算等我不認為是"一般人"會碰的)
而OS X底下的遊戲數量....大家都知道就不多說了.....

所以在Mac上追求GPU, 就我個人來看還真不知道是要用在哪....
與失敗為伍者,天天靠盃都是別人的錯。 與成功為伍者,天天跟失敗切磋直到不再出錯。
aks wrote:
但是我對於沒有多重觸控....不,應該說"三指/四指觸控"大有意見!


關於這點我想理由很簡單:你用三指怎麼觸控?

一般人用右手拿滑鼠大多是相同姿勢,
拇指放在滑鼠左側平貼側邊,小指放在滑鼠右側微貼側邊,
無名指放在右鍵和右側側邊的交界,食指放在左鍵上,中指在滾輪和右鍵附近。
滑動滑鼠的時候力道主要是用手掌,大拇指和無名指或小指輔助校正方向免得滑鼠歪掉。

用三指觸控時,你一定是用食指、中指、無名指,
此時你的手掌一定要離開滑鼠,才能將無名指從偏側邊的位置移動到表面上,
換句話說,此時滑鼠只有大拇指和小指「夾」住。
你必須把手指彎向掌心才能接觸到滑鼠表面。
看這篇文的各位大大可以試試看,這種姿勢容不容易施力。

如果你整個手腕離開滑鼠,大拇指和小指也離開滑鼠,
這樣三指同時觸控的確比較簡單,但是滑鼠就跟著你的手指到處跑了。

所以說,三指觸控或四指觸控的前提是:觸控表面不會移動。
而滑鼠卻是一個會移動的物體。

如果真的要做到三指觸控,
那 Apple 還必須在滑鼠上加裝一個能「吸住」平面的東西,
當偵測到手掌離開滑鼠時,即將滑鼠「吸附」住,
這樣才有可能做到三指或四指觸控。
skychy wrote:
仔細看看你周圍的日常用品吧!鉛筆、刀叉、筷子、紙張....有些東西也持續用了好幾百年
這些東西都落伍了嗎?我寧可解釋成,這些是「真正實用」的技術吧!.(恕刪)


這篇回覆說得太好了~小弟給你鼓鼓掌

觸控這技術現在各家廠商一窩蜂的做,可是真正應用在實用商品的卻寥寥無幾,大多打著觸控/多點觸控的噱頭騙騙無知的消費者。在很多現有的觸控產品上,反而原本的實體按鍵要好用許多,可惜多數消費者不買單。
借問一下.可以用BC開win7然後外接BD光碟機.這樣可行嗎?

還是我在天馬行空的想法其實根本不可行
雖然還不知道魔術鼠實際使用其來的感覺怎樣,不果我覺得有趣的一點是:

之前在NB上的觸控板,向來是被許多使用者嫌棄,所以筆電使用者外接一隻滑鼠可說是近乎常態,也因此帶動許多無線滑鼠的商機。

然而對於魔術鼠,卻是把觸控板的使用經驗移植到桌機上,所以像是桌機除了滑鼠外多了個觸控板,也可以開始玩起諸如兩指放大縮小等功能...

這樣的結合對於使用者的體驗會不會產生新的變化,我其實還滿好奇的....
假不死的想法,如果真的這麼簡單就被猜出來..............那應該去當賈不妙了.
viracochas. wrote:
雖然還不知道魔術鼠實...(恕刪)


其實我是從mid 2009 mpb 13'3 開始進入蘋果的世界的

我發現... 剛開始用沒多久就習慣那個多指觸控以後
沒那個觸控板,讓我用蘋果的藍芽鍵盤跟滑鼠還真的很不習慣
例如不習慣按F3來叫expose' 、不習慣按滑鼠側鍵回上一頁
(不過這只是一開始啦... 久了還是會習慣,哈!)

這隻magic mouse可以讓 Mac mini、iMac、Mac Pro都能享受多指觸控的樂趣
何樂而不為呢!?

嗯...獨道的見解,絲毫沒有給剛出新品的apple一點面子。
viracochas. wrote:
之前在NB上的觸控板,向來是被許多使用者嫌棄,所以筆電使用者外接一隻滑鼠可說是近乎常態,也因此帶動許多無線滑鼠的商機。

筆電的觸控版對我來說有兩大問題

一是觸控版的位置使得使用者必須將手臂拱向內側,而非自然的展開雙手臂操作
二是觸控版的可操作範圍狹小,在固定的小範圍內反覆的移動手指很容易疲累

Magic Mouse 加上了多重觸控卻受限於感應的面積有限
加上滑鼠本身過於扁平不合人體工學(不過美極了)



我覺得那倒不如... 就完全捨棄滑鼠機身
將內部的感測器獨立出來
成為無線藍芽感測器(攝影機)

使用者只要隨手將這個感測器置於桌面(或內建於筆電/鍵盤右側)
感測器前的桌面空間馬上成為虛擬的觸控版
這個能感應物件前後關係的裝置會捕捉使用者的所有手指動作
運作起來類似這個影片中的操作

(下載 BumpTop for Windows V1.20)

進一步能感應空中的手勢的話會像這樣

(請自行到 andreaslutz.com 體驗)

或甚至更大範圍的應用

(明年上市的 Xbox 360 新週邊,其實將這玩意縮小無線化或能內建於筆電/鍵盤右側就是我想像中的產品)



分享 http://post.mchiang.name | 臉書 http://facebook.com/mchiang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