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台灣的環境使然, 讓台灣的消費者變的很奇怪, 也養肥了那些品牌
世界上絕大部份的消費者看的就是機器上的牌子, mark是誰就找誰, 很簡單的道理
如果一個法國人用acer的電腦出了問題, 他會想說"阿~這是XX公司XX廠代工的,品質真差"嗎?
台灣的消費者這種品牌與代工拆開的觀念,一方面會讓品牌繼續囂張跋扈,
同時也讓自己的品牌做不起來, 反正產品好也是代工廠做的好
蘋果的核心競爭力就是設計包裝行銷, 不論在有形的產品面或是無形的客戶關係面,
關於這次蘋果的作法, 這是很正常的, 一個企業要在資本市場生存本來就會是這個德性, 看看微軟
蘋果不過就是一個出了很多優秀產品, 同時也很會教育消費者的上市公司罷了
蘋果不是變質了, 只是蘋果一直以來都被神化了
Asimo118 wrote:
阿西摩的觀點有些不同... 大家參考參考
1. 或許, 在網路上發表 MBP 散熱膏問題的朋友在網路上相當具有名望, 但是, 他畢竟不是什麼經過認證,或者是具有公信力的組織, 憑他一個人說的這些,不足為證. 而且, 就法律上來說, 他的確已經危害到公司形象.
個人也認為阿摩西的觀點不符合企業形象的建立與大眾利益。
一間公司對於公眾事務、輿論、甚至謠言,通常都有一套標準在,
APPLE的一貫標準(個人觀感)一直都是不妥協的高品質與貼近人心。
之前個人就po過對intel mac mini採用單核心+無獨立顯示的不悅,
因為那是拖累整個Apple產品效能的一個頑石,
說明了MAC系統仍不將雙核心&獨立顯示作為標準備配與操作介面。
是對高品質與價位做出了妥協,但是往大家不喜愛的方向妥協。
MBP的不明暇疵(有膽量拆機查原因的畢竟少數),在近一年的NB市場中四處可見,
高頻音、營幕暴裂、usb2.0高耗電現象....,兩年前不曾發現的問題都來了。
可猜測是節費製程或主機時脈提高所產生的不可避免的隱性不良品
(因為廠商認定是良品),諸如Asus、Acer及Sony都有產品出現類似問題。
然而悶起來回收維修品、協調改製程是這些公司的作法,
而Apple的法律行動與論談刪文的外部動作,美其名是消去不實或未經證實報導,
是對人心動向的臆測而做的決策,但卻又再度背離了大眾追求真象的思維。
拆機找暇疵,原本就是產品公司最不樂意見到的,
但曾幾何時,每每拆機都令人讚歎的Apple卻在這也開始遮遮掩掩,
說是危害了公司形象,如果公布暇疵就是犯法,
那所有的測試網站,公證單位就只能讚美,不能指出敗筆或暇疵了嗎?
阿西摩你過往的勸敗文中多少也會指出少部份商品的不佳之處,
公開後要是被產品公司發了律師信,不知你的想法是怎樣呢?對抗還是刪網頁?
至於所謂捍衛公司形象這樣的出發點....說實在的真的是令人不敢恭維。我一向相信台灣的一句俗語,嫌貨才是買貨人,如果我壓根不會買,那我連看都不看,鳥都不鳥,管你這台MBP多爛?!
一家大公司用法律行動制裁一個花了數十張小朋友的消費者,怎麼說都聽起來怪怪的....這讓我想起一個台灣的新聞,大賣場家樂福對一個在賣場裡面消費二萬多元的婦人控告他偷竊,只因為該婦人拿了一個奶嘴堵住她愛哭的小孩,而這個奶嘴忘記付錢,而家樂福要逞罰該婦人,所以要這名婦人付出所謂的逞罰性賠償而該婦人不願意,家樂福就直接報警要讓這位婦人被警察抓走?!
結果該婦人把所有消費的東西都退回,至於該婦人有沒有因此而有偷竊前科我不得而知,因為沒有後續的報導....
我看到這個消息決定有機會就會告訴身邊的人不要到家樂福消費,因為天天都騙你?
回到蘋果這件事情,難道蘋果的公關部門不能邀約這位發現問題的人,給他詳細的說明,給他滿意的答覆,讓他在自己的blog上面有些解釋呢?一定要用蠻橫的方法來解決這樣的事情?
我還是回到我的方法,大家能不買就盡量不要買,如果買的人發生這樣的事情也不能在網路上發牢騷,因為可能收到蘋果的律師信?何必這麼麻煩,不要買讓不良的產品隨風而逝吧....
雖然蘋果電腦的定位是精品,不過這並不表示該公司的產品沒有設計或生產不良的問題,既然大公司覺得他做出來的東西沒問題,那就讓他覺得沒問題吧...就是讓蘋果自己留著用吧,對於那些已經買了的人,我對他們至上最高的敬意,因為他們讓我們更深層的了解現在蘋果的經營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