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MIT.E.E. wrote:
starlink的 direct to cell 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跨世代

Starlink 如果要高速,功率是100w以上,因為衛星距離太遠。手機沒辦法提供這個功率,而且還要大天線,用在手機速度很低。
用在手機,只能提供文字、語音。
Wimax是押錯寶,5G不是,目前5G終端很多

6G可能上衛星,不過物理限制(軌道、終端功率)下網速會受限,
到時候還是需要地面固定站輔助
終端設備(手機)相對於衛星移動速度,和相對地面固定站來說,算是固定不動,理論可用頻寬大很多
排除技術問題,政治因素就很難克服
當年wimax只有北部、台中、高雄都會區能用
但是現在5G連我這邊偏鄉(台南南區),都有訊號,涵蓋範圍差多了
我是覺得現在可以推出個 Wimax2.0,然後跟 5G 同時發展
( 手機繼續用 5G,分享器改用 Wimax2.0,不用擔心用 5G 分享被限流量的問題 )
星幻 wrote:
現今5G根本問題也是如此,要建置出真正完整的5G網路,需要比4G基地台更多上數倍、數十倍的成本(就是那毫米波頻譜,距離短、穿透能力差,要完整蓋出這種網路,可能得把基地台搞成跟電線桿、路燈一樣的方式來建置了),然後…沒有需求,這導致電信業者無法將5G的龐大成本轉換為昂貴的電信帳單,一但5G貴了一點,很多人就寧可選便宜的4G…


5G最大問題還是電信業者還在用流量賣資費
還停在3G時代的方式
現在已經是線上串流高畫質影音的年代,要比照固網這樣賣才對
比如149元限速10M吃到飽,299限速21M吃到飽
399 限速40M吃到飽,499限速100M吃到飽,999限速250M吃到飽
1999不限速吃到飽
分享過量依照原限速方案限速,讓高資費付多一些錢,有不限速吃到飽
中低資費全部限速吃到飽

可惜現在沒半家業者這樣搞,還在用流量賣資費分享過量限速5M 10M的
那我繼續用4G就好了,跟本沒有動力去辦5G
我現在的4G資費也限速5M,一個月才99元,不必辦到你5G的599
瘋子上網
可是這樣低價的話,到了股東常會時就知道為何低價策略失敗.......[沒有不敬的意思]
grason00 wrote:
5G最大問題還是電信業者還在用流量賣資費
還停在3G時代的方式
現在已經是線上串流高畫質影音的年代,要比照固網這樣賣才對
比如149元限速10M吃到飽,299限速21M吃到飽
399 限速40M吃到飽,499限速100M吃到飽,999限速250M吃到飽
1999不限速吃到飽
分享過量依照原限速方案限速,讓高資費付多一些錢,有不限速吃到飽
中低資費全部限速吃到飽

可惜現在沒半家業者這樣搞,還在用流量賣資費分享過量限速5M 10M的
那我繼續用4G就好了,跟本沒有動力去辦5G
我現在的4G資費也限速5M,一個月才99元,不必辦到你5G的599


因為如果5G還推這種啥10M、21M限速,那也真的是與4G完全看不出差異了。

而這時人們也自然會拿『當初4G的10M吃到飽才賣149、為什麼現在搞個5G的10M吃到飽會變成要299?』

然後就是各種投訴…

而如果當時4G賣149,現在5G也賣149?那消費者沒意見了,問題是5G頻譜、基地台的成本又該往哪攤銷?

所以關鍵還是回歸我上面說的,在VR、MR發展停滯的這個當下,根本沒有必然需要5G才能順利使用的服務,也因此多數消費並不會願意還要為了啥5G而增加帳單費用。

還有像是啥車聯網,且不論現在自動駕駛也是發展有限,更何況目前的自動駕駛技術根本不朝車聯網方面進行,再者…車聯網也沒必要一定得用啥5G。

至於那串流遊戲…,其實是更不需要5G了,只是被拿來湊數。
應該不會
不過5G網速真的有感 變快很多
Wimax因為是非主流技術,光是終端設備選擇就很少了,而且後來4G全球主流都是LTE,Wimax當然就很難經營下去,現在5G不管是頭端還是終端設備,全球主流都是NR,你拿Wimax來對比,滿奇怪的吧。
讓我想起當年的口號, Wimax元年~~~
(然後隔年就沒了)

所以, 讓那些老屁股去主導資訊產業, 根本就是種錯誤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