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原因
1. 5G個人頻寬,亞太沒標3.5GHz頻段,遠傳的80MHz要分給亞太用戶,所以台星的40MHz應該坐穩5G個人頻寬最大。
2. 遠傳亞太一但合作,亞太5G資費勢必不可能太低,否則會引起遠傳用戶反彈(如同4G開台與台哥大合作時,亞太4G吃到飽最低是898,同期台星吃到飽是599),如此一來台星有望統一5G低價位市場。
3. 雖然不確定兩家4G頻譜是否一樣合作,假設有的話,亞太新案價格一樣不可能太低,畢竟遠傳已有低價副牌LM,所以亞太月租費不太可能低於LM太多,頂多資費設計讓LM專注上網面,亞太專注通話面做出差異,如此4G低價市場,也只剩台星一家。
綜合以上,我認為在用戶數為主要評斷情況下,亞太與遠傳的合作對於台星反而是利多。
讓台星更能發揮他在4G時代價格破壞者角色,對於消費者來說也是利多。
要全部涵蓋應該差不多要40000個
就算是3大業者也沒辦法都蓋到40000個
蓋到6-7成就差不多了
剩下的用較低頻的4G去涵蓋,比如說偏遠鄉鎮
Lian8285 wrote:
2.資費帶的結構,如果一樣0-200吃到飽,那幹嘛不續走4G?0-200要多少用戶才能讓90幾億回本?
若是201-500吃到飽,又與台星重疊,幹嘛不辦台星?而且5G訊號不良轉4G應該是跳回亞太的4G而非遠傳(待確認)
601-900以上 就直接辦三大
所以亞太這一步~真的滿怪的
短期內我覺得應該不會有200內的5G吃到飽,就連亞太 台星都看不到
台星的5G資費通話也改為6元/分,通話分鐘相對4G差不多資費,大為縮水
亞太的話,5G部分還是會走台星價格路線,台星低消是399,亞太的低消我覺得應該也399
至於這價格有沒人要辦我覺得還很難說,因為走遠傳共網,用台星價格
應還是有人會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