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剛入手傳說中的FMJ,對它低音的表現"非常非常滿意"!!
低音強勁且清晰,中、高音也還有一定水準,唯有人聲的唇齒音似乎頗大......
不過低音訴求的耳機有這樣的表現,已經很難得了!

此外,另一個就是隔音問題,FMJ隔音似乎滿差的......就算跟隔音普通的9850比,
也差了一些......換上耳棉隔音效果也只增加一點點......
讓小弟燃起換其他矽膠耳塞的想法......

不知道有沒有跟FMJ相容的矽膠耳塞呢? 最好隔音佳的!

jswang0530 wrote:
小弟剛入手傳說中的F...(恕刪)


j大您好,這個問題我最近詢問了原廠,因為在密閉的車廂內FMJ隔音效果還不錯,
但若是開放的空間內,也是如同大大所言的,也會有如此的情況.
木柵線密閉的單體車廂和淡水線/板南線開放的連結車廂,後兩者的隔音效果會比較差.之前我在廣州地鐵上(也是聯結車廂),用灰棉聽FMJ隔音也不太好,聽的到廣播站點的聲音.

Skullcandy的人員建議以下的方式,但不知是否有用,您試試看吧.因為最近比較少出門,無法測試,若還是不行,除了您所提問的,或許站上其他的大大會有好的建議,我會再問原廠是否還有其他方法.

希望能幫到您!

Noise isolation 和noise cancelling是兩種不同的降噪方式,以下兩篇文章供參考.
“豬在台南”大大也提到,
捷運或是火車等等的環境, 因為低頻噪音不多也不持續, 加上中頻高頻(吵雜人聲或軌道聲碰撞聲等等)的噪音很多, 所以消噪效果較不明顯(高鐵的座艙內應該較好, 高鐵車廂噪音持續且較無其它吵雜聲)
所以, 也就是說, 消噪耳機是消除低頻的噪音, 對中高頻聲音是無效的(靠耳罩來隔離)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48&t=533849&p=5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180&t=842246&last=9042152

FMJ裡面不是有附3對不同尺寸的矽膠耳塞,越大的隔絕噪音的效果越好,同時對方要你在塞入FMJ時,拉一下耳垂,調整好入耳的位置,角度等.

If the noise isolation is not obvious than you might want to try the
different silicon gels to see if a bigger size works better. Also, when
inserting the bud make sure to pull down on your ear lobe. When you
release your lobe the bud should sit farther in the ear canal giving you an
overall better experience
.
piggy777 wrote:
j大您好,這個問題我...(恕刪)

非常非常感謝您!願意回答小弟這個有些難解的問題......!
或許因為FMJ是較冷門的耳機,使用的人並不多,所以有問題也不太好解決......
小弟也是參考過您的文章才決定買FMJ的!
沒想到您還幫小弟問原廠......真的很感謝!
您的方法小弟會試看看的!

希望以後有關FMJ的問題能向您多請教!
jswang0530 wrote:
非常非常感謝您!願意...(恕刪)


您太客氣了,因為我也有相同的疑問,所以才會去函詢問,以後有相關的問題,
可以互相研究討論.

若您試過不行,再告訴小弟吧,我再詢問原廠,只是我上面提到的,
"豬在台南"大大提到的,中高頻的噪音,一般比較難消除,這會不會是主要的原因?

加上另一位Yorjia大大有提到以下的問題:
關於piggy777大大所說的線材
「對於它的線體Aluminum foil,小弟不才,不知道與一般塑膠包銅線有何差別?應該是裡面包銅線,外面再包一層aluminum foil(鋁箔),再包覆一層透明的塑膠皮??」

小的我覺得應該是為了減少麥克風效應,
比起Smokin Buds,
FMJ的麥克風效應實在是少太多了,
當然還是有,
不過非常明顯的少了很多。


還有原廠證實FMJ使用鋁箔線可以減少麥克風效應的問題,不知是否會影響到減噪的效果?
此點我就不知道兩者是否有關聯.

2. The person you spoke with is correct. The aluminum braided cord is
intended to reduce chatter or an "echo" sound in the headphones. That
is
the biggest difference between OFC.



您另一篇文章有提問到FMJ的靈敏度如何(Sensitivity),
(本來是想早點回覆您的,因為對方一直聯絡不上懂得人,所以沒能在那篇文章幫到您,)
(依照您使用過FMJ後,此耳機應該算好推吧?)

原廠客服回覆如下:

本來說超過90db

1. Both the Lowriders and FMJ's have a decibel range over 90dB, which
means
they are pretty sensitive.


後來又說超過100db.


Hey Xxx,

Thanks for the complement.

I'm not too sure of the exact decibel rating, but I know for sure that
they
are both above 100db's. Sorry I can't get the exact decibel rating for
you,
but I know we try to stay competitive so it would only make sense that our
headphones have the same general rating as those other headphones.

If you need anything else just let me know.

Best,
Matt


因為他們懂得人(應該是技術部門的人)出差在海外,猜想可能是新商品即將上市,
目前在海外工廠進行生產方面的調教與監控,所以我就不想為難這位Matt先生了,
他還算滿盡責的,隨問隨答(當然台灣和美國有時差)
piggy777 wrote:
您太客氣了,因為我也...(恕刪)

線材小弟也覺得確實能明顯減少麥可風效應!
不過線材對隔音影響應該非常些微...
隔音問題小弟今天有感覺及和小弟另外的耳機(9850、SE102)去比較,
發現有幾點不同,可能都是影響原因:
1.可能因為設計的不同,或者因為FMJ似乎耳塞較短、寬、軟薄,無法像9850塞到有氣密的感覺
2.FMJ沒有像9850、SE102在耳塞部分有傾斜角度的設計
3.大大應該有注意到,FMJ耳機本體前、後都各有開一個小洞(兩耳都有),是否可能為主要漏音、隔音不佳的原因?

靈敏度方面,小弟覺得FMJ算好推的了!雖然沒有像9850是動鐵非常好推...
不過使用上覺得推力是足夠的!(小弟訊源SONY A726)

大大的英文真好,小弟好羨慕阿~~~可以直接跟原廠詢問溝通!

希望能跟大大多多討論研究!

jswang0530 wrote:

線材小弟也覺得確實...(恕刪)



感謝您的回文,關於您所解釋的,覺得很有道理,

隔音問題,除了外型設計,耳機機體入耳角度,也可能是影響外在音源干擾的問題,
至於洞口,之前在01上看到有大大提到耳道式耳機會有洞口是為了減壓與排除耳內熱氣的緣故
(Sorry,忘記是哪位大大所提的.....不知道這樣的見解對不對?)
我又寫信詢問那位客服了...希望他不會覺得我很煩,同時也希望他能真正找到知道問題點的技術人員.


以下是他之前回覆我說因為知道這些訊息的人還在海外,而且很難連絡到,要再給他一些時間以便回覆我.

Hey xxx,

Sorry that I haven't responded sooner, however I am at a loss and the only
people who would know the answers to those questions are overseas. They
are hard to get in contact with, so just going to have to give me a little
more time.

Best,
Matt



謝謝您對於靈敏度分享與解說,畢竟每個人的隨身訊源都不一樣,所以才會想要和大大確認此點,感謝!


您過獎了,因為工作關係,需要和國外客戶電文來往,若您還是學生,有機會可以多進修,對日後工作會非常有幫助,若已是社會人士,那就看自己工作是否用的到了!

真的想不到小小一支耳機會有那麼多問題可以討論....我也很希望能從您那得到其他更深入的見解,感謝您!



piggy777 wrote:
感謝您的回文,關於您...(恕刪)

耳道式耳機有些會開洞,確實是為了減少耳內壓力與排除耳內熱氣沒錯!
像小弟另一支耳道式耳機9850,可以戴密合到產生"氣密感",但久了會產生一種壓迫感......
小弟再往前找之前使用的SONY EX85,發現也有開洞,似乎有些跟FMJ有共同之處:
1.FMJ & EX85 都漏音嚴重、隔音不佳。
2.兩款耳機都屬低頻相當強勁的耳機

小弟大膽猜測,因耳道式耳機接近耳膜、且可氣密隔音,本身就容易造成耳壓的升高,
特別是低頻對耳膜震動的影響最大,所以,低頻強勁的耳道耳機,易使耳壓升的更高,容易產生壓迫感,
甚至對聽力造成傷害!(耳壓的升高可是會連帶影響到腦壓的!!)

另外一點,低頻本身就不容易清晰,低頻的細節不容易顯現,低頻強勁,更容易使低頻表現糊在一起。

綜合以上兩點,低頻"特別"強勁的耳機,會選擇在耳機本體開洞,使配戴時不會產生氣密狀態,對耳壓的影響較少,
不易因強勁低頻對耳朵產生壓迫,甚至傷害聽力。
此外,也因能使空氣通過,產生一個音頻的緩衝空間,低頻不會糊在一起、也較清晰。

可是!就造成了漏音、隔音不佳的問題......
有優也有缺吧......

一點推測,給piggy大大參考!

小小耳機,大大學問! 能跟piggy大一起討論研究,真的滿開心的!

jswang0530 wrote:

耳道式耳機有些會開...(恕刪)


看了您的解釋,覺得十分的有理,分析的也很精確.

台語所謂"有一好沒兩好",當初FMJ在設計的時候,也應該有考慮到此點,
在隔音效果與減少使用者傷害,還有您提到的,增加低頻的解析,捨去前者就後兩者.

畢竟FMJ的Max input power比較大,有500mW之多,加上比耳塞式耳機更靠近耳膜,稍不注意,是很容易傷害聽力.也難怪很多耳鼻喉科的醫生都不用耳道式耳機.

Skullcandy另一款和FMJ造型相近的Titan,由於我沒有實機,不知道機體正反面是否也有兩個小孔.
因為若Titan沒有那兩個小孔,那他的低頻相對來說解析應該就沒那麼好???但會不會noise isolation會比FMJ好?

FMJ和Titan兩者不同點在於:
線材的不同.(可能Titan的麥克風效應會大於FMJ)
頻率:FMJ 16~20k Hz/ Titan 20~20 k Hz
最大輸出功率:FMJ 500mW/ Titan 100mW
還有價錢的不同啦

兩者在中高頻的解析方面,感覺應該FMJ會略勝一籌才是(但應該相差不會太多)

而原廠會做出此兩款造型相近的耳機區隔市場,不知是否純粹是為了價錢的考量?

以聲音的穿透力來說,中高頻應該是比低頻穿透力高,也因此會造成中高頻的噪音會比較難隔絕吧?
也難怪之前原廠建議用比較大的矽膠套,而且要調整好插入的姿勢,塞滿且深入整個耳道(好黃哦....),
以解決隔音不好的問題.
但這個方法感覺上應該效果不會很明顯.....

只是看之前原廠目錄上寫道,Skullcandy標榜的是降噪,隔音耳機是其主力,就有些OX#了......

不過有01其他大大提到,用耳機聽音樂完全聽不到外面的聲音也不好,容易發生意外

總之,十分認同您的看法!!!



piggy777 wrote:
看了您的解釋,覺得十...(恕刪)

感謝piggy大大的認同,不過這只是小弟的推測,不一定是正確的!

小弟在網路尋找了一下Skullcandy Titan的圖片,發現Titan耳機本體後下方似乎也有開洞(前方小弟沒找到圖)
所以,或許漏音、隔音問題與FMJ相同......會選擇開洞,或許就像piggy說的漏音、隔音不佳,總比傷耳朵好吧!

就像您說的FMJ&Titan線材不同、最大輸出功率不同,音色方面,FMJ低頻的支援頻率似乎比Titan高一點,
或許因此FMJ的低頻下潛可以較深一點、低頻細節表現稍好些,另外,麥克風效應應該FMJ確實會比
Titan少些!不過整體而言應該不會差很多......所以價錢也差一點而已!?><

小弟稍微簡單測試、感覺了一下,發現確實如piggy大所說,中高頻的穿透較好(越高頻穿透力越高)!
原廠提供的更換耳塞到最大尺寸,效果應該不好...
因為超過自己耳道尺寸的耳塞,反而會因耳塞擠壓產生皺褶並產生空隙,而使之漏音、外部聲音穿透......
所以,Skullcandy的FMJ隔音確實不好,漏音確實滿嚴重的......
不過也如piggy大所說,隔音太好容易造成意外......!

關於FMJ隔音問題小弟有想到一些相關問題想跟piggy大討論,晚些再請教piggy大!

jswang0530 wrote:

感謝piggy大大...(恕刪)


關於洞口的問題,我又覺得有點不太合理....

因為FMJ會塞入耳道的部份,只有前端網狀的振膜和中段金屬管(也就是灰棉和矽膠套中間的圓管),
而挖洞的部分在喇叭(11mm speaker),單體的部份不會擋住耳道口,

所以您和我猜測挖洞的原因,可能又不成立.....

不過洞洞可以增加低頻的解析,應該還是正確的....

如您所言的,看來原廠建議換大一號的矽膠套,對於減噪應該是不起太大作用.

晚上從宿舍出門步行約30分鐘去吃飯,
邊走邊聽昨日買的人間彽音砲-大陸美聲歌手趙鵬的歌曲,低沉的人聲,與剛剛好的弦樂,FMJ在低頻與高頻都很稱職.

那時是用用灰棉,隔音效果還可以,偶爾可以聽到一點點人聲,因為走的是小路,車流量不多,所以路旁汽車的車流聲就不是很明顯,雖說如此,自己在過馬路時,也很注意,怕被車撞到.......

但在昨日在公車上,還有之前在台北的捷運上,隔音效果就不是很明顯.....

太高頻的外在噪音源,應該是很難阻絕的.....

至於您所提的還有另外隔音部分的問題,不知是什麼呢?...好奇....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