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earphones不太認識,但近來想買一對比較好的來聽歌。網上看了好多文章,現在對earphones有點興趣!
首先想搞清楚一些基本資料,因為大部分earphones產品都敘述這些,就是:
Input Sensitivity 103 dB SPL/mW, 1 kHz
Impedance 17 Ohms nominal
Frequency Response 40 Hz - 17 kHz
Noise Isolation 16dB
每一項代表什麼?對earphones的輸出有什麼影響?
那些單位又什麼呢?不同單位的數字大小代表什麼?數字大的好還是小的好?
這些資料對挑選earphones有幫助嗎?我不知道這些資料是否有用,但我想明白這些基本資料。
麻煩解答一下!
謝謝!
就算01沒有,head-fi.org一定也有
the search feature is your friend, honey
這樣講絕對不是怪樓主懶,只是我也要上班,沒辦法每次有人問都好好回答,是吧 :D
我挑一項來講好了
Noise Isolation 是耳機隔絕外界聲音的能力
例如說Sony的NC22大概是十幾分貝 (使用noise canceling功能時)
而相當厲害的像Etymotic則號稱有到25dB,算是幾乎最巔峰了吧 (有錯請指正)
但是你會發現,數字的意義不大
1. 人耳對不同頻率的大小聲敏感度不同,2dB的差距,在我們聽來也有可能是差很多的
2. 耳道式耳機跟每個人的耳朵有配合度的問題
戴了才知道合不合,不能完全密合的話,規格上說isolation多少也沒用
通常討論耳機隔音的時候,會有一個大概的scale,例如
開放式耳塞 > 半開放式耳道式 (例如EX90) > 插入耳朵比較淺的耳道式耳機 > Shure > Etymotic
我想這是大家長年討論的consensus,不會太去理會它們規格上的數字
參考看看就好.因為無法看出耳機的走向是冷或暖
主要除了樓上他說的減燥比(Noise Isolation )以外
可以參考的一相數據是Impedance
這相可以看出此耳機是否好推
我拿幾隻常看到的耳道耳機來說明
um1=25Ω
SHE9850=12Ω
ER4S=100Ω
SF5PRO=21Ω
數據越小代表越容易推動,越大代表不好推動
這分別再於你的訊源,假如訊源不夠力就不能完全去推動此耳機
沒辦法完全發揮耳機的實力
太小也不好,SHE9850我也有一隻
真的是如同數據很好推,但缺點就是底燥很容易聽出
訊源不好馬上聽出
像我之前擁有的M1GC7直接接上SHE9850就會聽到電流的底燥聲
但SF5PRO直接接上是完全沒有任何問題,不過~經過耳擴放大馬上就聽到電流的底燥聲
另外~像上面的ER4S我拿網拍賣家所說的來說明
Q: ER4的各種不同版本之間有何差別?
A: ER4總共有3種不同版本, 分别是S(Stereo), P(Portable), B(Binaural).
ER4S是標準版本, 阻抗100歐姆. 由於阻抗比較高, 用耳擴來推才能展現完全實力.
ER4P則把阻抗降低到27歐姆, 比ER4S容易推動, 以配合随身聽器材之用.
ER4B是專為假人頭錄音(Binaural Recording)所設計的, 其響應曲線極為平坦, 但由於這種錄音為數極少, 因此用途比較局限.
個人還是認為音色是影響購買的最主要原因
音質不一定每個人都聽得出來 但是各家的音色倒是還蠻明顯的
如果沒辦法或者在很難試聽的地方 只能用眼睛來聽音樂的時候
先把自己到底最常聽那些音樂列出來
這樣通常會推薦的廠牌會出現
然後剛開始的時候 我認為可以鎖定幾隻比較平價的入門耳機去玩看看各家的音色
在慢慢的看你要專攻那一家在做升級
不過這時候我會直接跳過老三老四 會選擇5K以上的各家老二 有預算可以選老大
但是這時候 不一定老二會比較差就是了 像DT880和990
喜歡880的也不在少數
接下來在考慮訊源或者耳擴的配備
然後 就是無盡的地獄
希望可以看到原PO有STAX的開箱文 XDDDDDDDDD
-----------------------------------------------------------------------------------
今天入手AF2 但是軟體實在很難搞...花好長時間才找到要怎樣讓耳機有聲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