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逸祥 wrote:以下轉自知乎他的感...(恕刪) 上周末才去台中遠百是聽這兩隻耳機。使用手機藍芽(雖有Aptx但都不支援)傳送內建音樂。Bose的音質趨近家中PC speaker + DAC + 重低音---習慣也好聽。SONY則修飾掉太多細節,但是有人認為細節比較好,但真的修掉很多(降噪緣故吧)。單獨聽不要比還算好。功能則是SONY大勝!價格只差100元,算是平手。
hahahafred wrote:上周末才去台中遠百是...(恕刪) 原來這支 MDR-1000X是要搭配我的 NW-A26HN,才顯得出SONY的好音質。SONY現有的耳機及隨身聽都有一堆炫麗的名詞:DSEE HX、S-Master HX、 Bluetooth® LDAC等等才相配耶。看樣子我的手機 Lumia 930(Bluetooth® Aptx)就跟現有的 MDR-ZX770BN(支援Bluetooth® Aptx)湊合著用。
來點購買心得~過年去日本買了一隻,回來聽覺得沒有想像中的好 (目前)也可能還沒run開來,本來想查查看要run多久,搜尋mdr 1000x 煲機,只看到一堆寫手寫的精美開箱文....抱歉我用圖量與商攝拍法來判斷都沒看到run機心得,有篇回覆說MDR-1系列要500-1000小時? 我是還在run啦,也不知道訊息的真實性。認真想請問,這台要Run多久才算Run開呢?有沒有run是否差很多?目前聽起來,低頻會蓋掉中頻人聲,然後伴奏樂器音量偏大(人聲偏遠偏弱),用EQ軟體測試150-300hz不下降的話,2k-3khz左右細節會被蓋掉糊掉,然後如果600hz不降的話,伴奏偏大聲,降了以後,人聲渾厚的部分會轉單薄。這是目前可能還沒run開的心得...但必須說一下,聽古典樂或是鋼琴演奏,這隻不用run就很棒。音場中大,中低頻有彈性,聽演奏曲本來就不會需要氣音這種細節。最後這隻抗躁真的沒話說....我就是被這點吸引買回來的~
剛剛買了今天上班途中試用了一下。發覺地下鐵站在門邊的時候依然是聽到一些風聲,當然是比沒有用的時候少很多請問是因爲過於高頻的關係嗎?另外廣播跟電視(香港這邊公車跟鐵路不知為甚麼每卡車都安裝電視看新聞)我也發現是仍然聽到,是因為不會對人聲進行太大的降噪嗎?
castor612 wrote:是因為不會對人聲進行太大的降噪嗎?...(恕刪) 對,目前消費級的技術對於人聲的抑制還是無法達到完全的程度但相較於沒帶耳機的狀況來說,已經好很多了,也不用把音樂開很大聲去壓過外界噪音卻傷了聽力
castor612 wrote:剛剛買了今天上班途...(恕刪) 1. 風聲首先是較高頻率,也許不包括在降噪頻率中,還有就是降噪用的收音mic可能會放大風聲2. 如果降噪強度超越現行產品,我走到街上被車撞,廠商有可能需要背負safety liability,這是任何廠商都想避免的事情,不然Bose其實有機師用的aviation headset,降噪能力是超越QC系列的。當然QC30可調降噪,或許也是為未來的產品鋪路。像sony的入耳式降噪產品,即使隔了六七年出新一代,實質上的降噪性能也幾乎沒變,頂多只是負壓感變大而已,我覺得他們公司內部應該有設定降噪性能的"安全"上限。
這個網站有測量不同耳機的隔音能力先說一下,資料尚不包括1000X或100ABN在這張表的噪音定義中bass是20Hz-250Hzmidrange是250Hz-2.5KHztreble是剩下的2.5KHz-20KHz看isolation數據,主動降噪的能力都發揮在bass頻段表上沒有主動降噪功能的耳機,bass的隔絕能力大部分都過不了10dB反之,treble部分主要靠被動隔音,主動降噪不起作用聲海Momentum IE在這個頻段居然可以強到45.22dB,Jaybird X2次之甚至幾百塊台幣的QCY(=soundpeats)QY8,都可以和QC35平起平坐那是因為QC35在這個頻段也仰賴物理隔音,而非降噪那麼認真回覆一下樓上,人聲是midrange,風聲應該也是midrange或treble針對它們,降噪不見得是對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