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di wrote:其實讓我不解的是,好...(恕刪) 同,台灣廠商大多以 OEM 或 ODM 起家優點是有訂單就有收入,缺點則是無法體現品牌價值和利潤低下養品牌需經過長久耕耘,才可開花結果逐步累積經驗,逐漸在消費者心中營造觀感這些是台灣廠商遠遠不如國外大廠的原因之一
恩這家東西還蠻出現在各大電腦展的小弟有實際聽過全系列的有兩支耳道算物有所值其他的就外觀很年輕化我是覺得還要加油啦結合超商遊戲打通路塑造有特色的外型搞個限量或生個旗艦否則要提升競爭力在現在百家爭鳴的耳機市場沒那麼容易
小妹我剛好認識這家公司的老闆所以幫忙回答一下這位大大的疑問不是要開戰 而是只是希望台灣的品牌 可以讓大家看到這家公司的前身是幫國外歐美的數家知名品牌作產品設計和研發的在產品設計與機構和聲音的校正擁有許多的專利與技術但是受限於與客戶的合作與合約的限制所以一直沒有很出頭的去強調也讓許多拷貝的大陸廠商 有機可趁因為歐美品牌美其名是自家設計 但生產多在中國大陸許多的細部資訊也因為設計圖面的傳遞而讓某些業者有模擬的空間說真的很多產品只要進了大陸生產其複製品就會接踵的出爐這也就是為什麼這家品牌不願意進中國大陸生產的主因更是在乎其對於聲音生產的訣竅被競爭對手複製而去貴了數倍的人資費用就是為了將真正的核心留下許多音響店家不願意販售的原因也是因為"台灣"兩個字這個老闆拜訪過很多專業音響通路最後沒有合作的原因都是因為"台灣"的品牌沒人想買沒人相信台灣會有製作聲音的能力就算他的聲音曾經讓許多家的老闆為之驚艷但卻希望用與大陸做生意的條件來砍價當然也有識貨的音響店頭有銷售也是這個品牌之所以可以活到今天的原因我不能說他都做得很好當然也有缺陷這也是我們大家要去指導指導他的地方不過只要你知道他國外的銷售實力你就會想試試看他到底厲害在哪裡了謝謝大家
caroline731130 wrote:小妹我剛好認識這家公...(恕刪) 感謝解惑不過如果只因為是台灣品牌而在台灣賣不好似乎也說不過去例如谷津就是賣的不錯,口碑也好的台灣品牌啊甚至還有單價四五萬的發燒級器材就連華碩也出了不少售價不便宜的音效卡、外接DAC也是有很多用家我覺得台灣的耳機品牌沒有做出能匹敵國外名牌的旗艦級音質才是主因我猜應該不是技術達不到,而是不願意投資在高端市場,因為這麼做沒辦法賺的比平價市場多國外名牌也不能例外,最大的收入來源都是平價的東西,先不說歐美那些歷史悠久的品牌光看到滿街的平價鐵三角和SONY耳機就應該就可看出一些端猊但差別在於他們仍願意花大量的時間成本來開發音質更好的旗艦級耳機,提升品牌價值而不是只做利潤高的這一塊SONY這次研發的XBA系列,我個人不喜歡它的聲線但卻很高興他們仍願意投入這麼多來開發新東西,畢竟他們最近可是慘賠了的當然我知道台灣品牌的公司資產無法和這些大公司相比耳機這種塑膠射出產品的模攤也非常可觀,要投資在不太能獲利的地方確實痛苦但如果不踏出第一步,也就只能停在原地了啊題外話,昨天經過加煒,看到櫃子裡有個木盒子,裝著一隻耳機木盒子上還刻了個 Made in Taiwan好奇問了一下,是台灣的自有品牌叫做 Chord價位應該在三千以下,不過這已經是台灣品牌耳機少見的高價了聲音我沒有試,據老闆說是聽JAZZ挺不錯,包裝非常精美,配件也很用心希望這是台灣品牌耳機一個好的開始附圖來自官網:耳機左方是配件包,下方是繡的很漂亮的絨布攜行袋包裝上誠意十足
fordi wrote:感謝解惑不過如果只因...(恕刪) 原來這就是樂耳上的......包裝的確精緻在 3K 的價位,非常罕見,這證明台灣廠商開始注重附加價值回正題,如您所述,台灣品牌缺少真正的旗艦耳機雖然大部分廠商的獲利來源仍然是低階級平價的耳機但是旗艦或超高端耳機有助於提升品牌形象、品牌號召力與宣示技術力國貨不好嗎?絕計不是;以 Smart Phone 來比喻,hTC 也是從代工起家,一步步走向自主品牌若國貨能匹敵國外品牌,價格也不離譜,自然又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相信在往後的幾年,台灣肯定會慢慢爬上所謂的世界舞台至於各位期待的超高端耳機,已經有所消息了(FB上)
fordi wrote:感謝解惑不過如果只因...(恕刪) 感謝各位大大的回文這家品牌 Chrod剛好小妹也恰恰略知一二這是一家在新店的廠商人數不多但是很努力的想做出台灣的品牌值得讚賞之前潛水很久最近才陸陸續續浮出水面不過好像都是以耳道為主還沒有頭戴式的產品希望很快可以聽到好消息也希望可以在台灣聽到更多台灣的品牌投入這個市場讓台灣的聲音走出去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