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普 wrote:
對我而言這算是實驗...(恕刪)
purrin這群人很有意思
我認為這群是屬於業餘愛好者,測量的方法,和對數據的解讀並不是那麼精密,或者順理成章
比方說CSD圖的判讀 或者 脈衝響應是越乾淨越好嗎?
恐怕都不是那麼能黑白二分的事情
你給的連結有55頁,恕我也沒有時間一一細看
直接挑明了講,海綿是要提供振膜中心軟半球區域一定程度的密閉性,讓振膜的運動能夠相對受控
順便吸掉一些不需要的背波
拿掉海綿,振膜向後運動時的背波當然就能全透出去,聲音會更加通透
但是振膜的運動模式會更加不穩定,因為整體系統的氣密條件改變,頻段的平衡也會受影響
換言之,HD650振膜正後方 其實算是個小"聲室",海綿則是其中主要的聲阻元素
換耳機線跟動這個是不能比較的,說的誇張一點,你可以用密度不同的海綿替換,甚至可以用一定程度透氣的金屬網替換
但是拿掉的話,跟揮刀自宮沒兩樣,然而神功成不成只有天知道
舉個例子,喇叭更換喇叭線 和 動高音單體後方的聲室 可是兩件 完全不同嚴重性的事情
至於平板和動圈其實不太能比較,平板算是相對原始/穩定.門檻低的耳機系統,所以才會有一堆山寨小廠雨後春筍出現
動圈耳機要做得好,門檻遠比平板高上不少,你大概也很難看到以mod 高檔開放動圈為號召的小廠
我的本意也不是要鬥嘴,就這樣吧
蘇普 wrote:
HD650改對照K701, 比HD650有沒有改的差別大多了
粗略地說, 兩者聲音的厚度, 高頻和低頻的量, 都有明顯差異
列出來的四支個人覺得HD600相較地中性, 亮系的還是選K701吧, 其餘兩支在K701的對側
感謝,後來有在聽一下HD650,還是覺得低音偏多
想找隻低音量少的,聽一些高頻比較不一樣的風格
不過.... 下禮拜要衝哀鳳6S... 耳機只好先緩一緩了

蘇普 wrote:
的確
否則嚴格來說, 換耳機線同樣算是土砲, 背離原廠的配置, 而多數人也都換得很高興
有一陣子常看到一些人會說哪隻耳機一定要換線才好聽之類的
沒有換好像就弱了一節,這種也是個浪漫啦

每月更新 ~ https://www.facebook.com/BenzPr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