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試試原廠呀?
網頁的link加上簡單的英文說明
原廠應該一目了然啦
不過 根據個人的親身經歷
也許原廠 現在還在 蒐證與準備階段
不同產業 不過 上一次親身參予 日本的原廠工程師配合台灣律師事務所再加上台灣的檢察官帶轄區警察
兵分三路 一口氣同時突擊三個不同的盜版據點
有做功課 人證物證確鑿 連人帶貨現場直接扣押帶回
原廠工程師現場判別 律師與檢察官現場作證 警察當場銬人上車直奔警局做筆錄
放線釣魚中??
原廠也會想維護品牌啦 不過 這一切的行動 也是需要準備 人力物力金錢都需要
抓到了人與貨 當然也想要獲得法院判決的最後勝利
正義的一方更需要花心血去準備 才不會讓判決的時候有瑕疵
真的 好人不好當的 捍衛自己的權利
...也是需要花心血的
其一,聲音有價。真正會買公司貨耳機的人多少都是對聲音有所要求,買仿冒品再怎樣也不會有正品等級的聲音,仿冒品基本上都至少比正品少了一半的價格,想買仿冒品的人通常是買不起正品的人,而非是因為仿冒品用起來的聲音跟正品一樣,因此就算廠商取締,販賣的客層依然不會有變,那些只想花五千塊買IE8的人,也不會因為取締而買一萬的正品,取締只是讓他們轉買其他五千塊的耳機。
其二,因為取締需要花費時間與物力,既然取締不太可能使買家轉向買公司貨,所以就也不太有必要去取締。
因此,對於廠商來說,這根本不構成威脅,真正可能威脅到他們的是聲音幾乎沒差多少的仿冒品,但在現實的耳機世界中,還沒有一隻耳機仿冒品可以有到七成像公司貨(除了少數零件外流者),因此我也覺得不太有必要取締,除非真的出現幾乎一樣聲音的仿冒品。
不過,對怪獸耳機來說,可能會比較傷腦筋,因為怪獸耳機很大一部份在於行銷與外觀設計,聲音倒是比較次級要點的感覺(真正好的也就那一兩隻),所以造就很多人買怪獸耳機室為了外觀而非聲音,甚至我相信倘若聲音不好,也一定會有人願意下手(這點跟其他廠牌不同),因此仿冒品的出現,對怪獸耳機而言,會比較傷腦筋,至於其他廠牌,絕大部份都是在聲音方面決勝負,所以就不太有這問題。
所以,對於以聲音決勝負的廠商,取締仿冒品通常是不太有效率的,不如改善正品認證的機制還比較簡單。相反的,對於外觀決勝負的產業而言(像服飾業或設計業),就會很痛恨仿冒品,因為太容易仿出質料一模一樣的衣服或外觀。
其實拿個東西作比喻,兩家路邊攤賣一樣的東西一樣的材料,A家手藝好,做出來的魷魚羹比B家好吃一倍,因此A家賣40元,B家賣20元,這兩家客層不同也不會有衝突,甚至會合樂融融。但有一天,B家偷偷地拿到A家的手藝祕訣,所以終於做出味道有九成像的魷魚羹,然後還是賣20塊,此時賣40塊的A家才會非常不爽,因為味道相近,客戶理所當然味道差不多但是便宜很多的。
其實這個道理也可以運用到為何“研發“和"掌握關鍵技術“可以使企業賺的比別人多,也說明為何代工型的企業毛利率會如此低,因為大家產品品質都差不多,最後為了拿到訂單當然就是比價格,為了壓低價格,就要有廉價的勞力,因此代工型的公司通常存在於發展中國家,因為可以有一定的人力資本和相對廉價的勞工,但一但當地薪資成長,就會迫使這些代工型廠商轉移陣地,換句話說,除非擁有別人沒有的關鍵技術,不然在已發展國家人,就只會帶來薪資停滯(這也是我認為臺灣目前面臨的困境,相較於其他國家,太不重視研發),這也是為何大多數已發展的國家,都是以研發設計為主,不然其代工型的產業也基本擁有絕對的關鍵技術。
DACport, ATH-A900X Ltd, Philips X1, DT880/600, HD650, IE8, SCL5, SE420, GR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