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要買手機有去試聽了一下各廠牌的手機音質
發現一樣的播放軟體(千千靜聽),一樣的音質檔案(flac),每隻手機出來的效果不一樣。
試聽設備 森海 ie80 播放軟體(千千靜聽)
LG G2 音場稍大 解析力還不錯 但是很白開水 低音部分很輕 沒啥起伏感
HTC M7 音場小 解析力中 高低音部分起伏最大 但是音場太窄 像是擠在浴室裡聽音樂一樣
sony z 音場中 解析力ok 高低音起伏也較適當
是因為每隻手機的音效解析晶片不一樣嗎? 還是因為手機的在上層(相較於播放軟體)的音效軟體的關西 ?
5gilbert wrote:
手機的話您就別浪費時...(恕刪)
手機也不是一定沒救,內部佈線做得好的廠商一樣能隔絕雜訊問題(再不行聽音樂的時候開飛航模式總行了吧...)
而且耳道式本來就不太受推力問題的影響
重點還是在音效驅動(安卓限定,蘋果完全是別的問題這篇不討論)
雖然有人覺得音效驅動就是在加料,但事實上所謂大廠的音效晶片也是在加料,只是一個你看的到能控制,一個你看不到!
想想看以前Walkman A系列為什麼都要進工程模式調整才有好聲?如果高階音效晶片做的是真正的原音重現的話為什麼還要在工程模式裡保留EQ調整?
另一個面向,數位轉類比的解碼過程中,專用晶片解碼的效果不一定會贏過現在軟解的技術,靠著現在手機裡的變態CPU,軟解已經可以跟硬解打平甚至是超越....
不用謎信非撥放器才會有好聲音,對於一般人聽的MP3或是普通音質的無損檔案來說,手機已經可以做到非常好的效果了(手機先天沒底躁,搭配適當的音效驅動以及正確調整音效驅動的情形下)
手機目前無法軟解解決的大概只有HR-Audio,這是因為安卓先天限制的緣故,除非安卓改變基底的音效輸出模式否則沒有辦法解決....(Walkman F880系列可以輸出HR-Audio是靠硬解)
音效驅動推薦V4A,原因只有一個,能做到非常徹底的個人化,基本上你想要的聲音類型都能調的出來
手機本身的話,就戴著耳機去試聽一下有沒有底躁,音量夠不夠大這樣就夠了,只要手機本身輸出聲音的時候沒有干擾就能靠驅動調整出非常好的聲音....
5gilbert wrote:
你說的都只是理論
除...(恕刪)
就說了,電流音底躁那是先天不良,所以要挑一隻沒有先天不良的,不是說什麼手機上了好的音驅之後都會好聽
不只有蘋果懂怎麼處理手機的音訊配線,其他手機公司也有佳作,所以還是要帶設備去聽聽看確認是否有底躁
另外這裡沒人在講錄音,講的是撥放
錄音講即時性,有好的晶片當然很重要,可是撥放完全是另外一件事,就撥放來說,軟解跟中階硬解打平一點問題也沒有,你說要去跟最頂級硬體比,那當然是有問題,但從頭到尾都沒有說要跟"最頂級音效處理晶片"比吧?
剛好你提Walkman...我手上就是拿F806,我很確定我的手機(PFI)+新版的V4A + In Ear2的撥放效果是好過F806 + In Ear 2的,耳聽為憑
但是手機+MDR-1R就沒辦法贏過F806+MDR-1R了
還是回到我的第一篇回文,天賦很重要
手機推耳道那是絕對沒有問題的,但是耳罩式或高阻抗耳機就很難處理的好了
另外我完全不推薦Iphone,因為他不能隨心所欲調整,我推薦的是Android + V4A,可以做到很Detail的輸出調整,如果你有Root過的Android手機 or 平板你可以試試看
5gilbert wrote:
講難聽一點 如果你們拿ie80插iphone會好聽的話
iriver 漢聲 ibasso … 不就倒光了
sony也不用出dac了
這種推論並不合邏輯,因為用戶群不相同,何況手機沒辦法應付耳罩式或是高阻抗耳機,但Ie80,手機絕對調教得出好聲音,只是要花很多時間跟精力,是不如直接買高階撥放器輕鬆沒錯,但不是辦不到




























































































